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即将北伐胜利,为什么宋高宗宁愿放弃也不愿意光复旧都?

岳飞即将北伐胜利,为什么宋高宗宁愿放弃也不愿意光复旧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949 更新时间:2024/2/21 15:12:07

当初, 率领千军、驰聘疆场、屡胜金兵的岳飞, 曾受了宋高宗何等宠爱和推崇。可是, 当岳家军大败金兵收复中原的关键时刻, 宋高宗却又迫不及待地杀掉岳飞, 其原因何在?

“靖康耻”是汉民族的奇耻大辱。这是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所俘, 挟持北去, 太子、公主、六宫妃嫔、皇孙、驸马和一切宝器、图书, 尽数北迁。再看, 宋徽宗赵佶何许人也?他不仅昏庸, 而且骄奢淫逸, 是一位“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的皇帝。但他却是一位著名画家, 工花鸟, 以精工逼真称著, 他有名画“芙蓉锦鸡”等传世。就在他手里葬送了赵家160多年的天下!徽宗与其子钦宗都先后死于五国城 (今黑龙江依兰) 。徽宗临终的前夕, 写了一首词, 内云“凭寄离恨重重, 这双燕何曾, 会人言语?天遥地远, 万水千山, 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 除梦里有时曾去。”汴京故宫早已陷入金人之手, 这正是徽宗安享皇帝生活20多年的地方, 他能不日夕思念啊!

如果岳飞一举南下, 攻占汴京, 把徽、钦两帝迎接回来。徽宗是高宗的父亲, 钦宗是高宗的哥哥, 在这种情况下, 高宗怎么能稳坐皇位呢?朝庭里的“博学多才”的大臣们, 不敢大胆推测高宗的内心深处的想法。幸而有个秦桧, 深懂此中奥秘, 力主和议, 君臣之间心照不宣, 这时坚持抗战的岳飞只能带着“不斩楼兰, 誓不还”的强烈愿望而身首异处了。

宋高宗坐稳帝位之后, 而中原人民却受到金人的屠杀和奴役, 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日夜盼望岳家军能重新收复中原。正如宋代陆游在弥留之际所写的最后一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上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当时中原人民心理的真实写照。这时, 宋高宗已南迁杭州建都, 面临金兵的强大威胁, 而杭州却似乎呈现一片繁华景象。确实是“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当汴州”。宋高宗最终达到了“与金和议, 不收复中原, 不迎回徽钦, 把杭州当汴京”的目的。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有《绍兴》诗:“丞相纷纷诏敕多, 绍兴天子只酣歌。金人欲送徽钦返, 其奈中原不要何!”这就一语道破了宋高宗的真实想法。

岳飞虽然屡次战胜金兵, 转战中原, 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但是, 他似乎不懂或者完全不懂宋高宗灵魂深处所藏的隐私, 形成了历史上的一大悲剧, 中华民族也经历了一场沉重的灾难。固然, 秦桧是一个千古罪人, 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自不待言。而沉溺于西湖歌舞永不休的宋高宗, 在岳飞被杀害的悲剧中, 又扮演了什么样角色呢?

文征明的《满江红》作了清楚的回答,

拂拭残碑, 敕飞字, 依稀堪读。慨当初, 倚飞何重, 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 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 堪恨更堪怜, 风波狱。岂不惜, 中原蹙;且不念, 徽钦辱。但徽钦既返, 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 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 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文征明尖锐地指出一件南宋人不大清楚或不敢说明的内幕, 那就是宋高宗的私心。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书法竟然如此好,名作《吴王手谕》,出去晋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最开始的朱元璋,我们都很是熟悉,他就是一个放牛娃,可以说是一个几乎没有上过学的人,稍微大点就去参军了,直到后来也没能在学堂之中,接受到好的文化教育。但是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学历的人,却是一个没人敢看不起的开国皇帝。然而,朱元璋虽然没有上过什么学,但是他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吗?恰恰相反,他是一个很有文化

  • 明朝一奇男子,把私房钱藏在木雕600年,愣是瞒过了2任收藏家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如今我们在很多短视频平台能够看到很多有关于男人藏私房钱的内容,为了将自己的私房钱藏住,这群男人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有的八卦阵法都给用上了。藏私房钱这种因为其实古代就出现了,而且古人的手段真不比现在的藏钱的男人们差。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位明朝一奇男子,把私房钱藏在木雕600年,愣是瞒过了2任收

  • 此人为北宋立下汗马功劳,却被欧阳修上书诬陷,最终抑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宋欧阳修,欧阳修最著名的事迹,欧阳修评价历史人物

    狄青,字汉臣,身长7尺,浓眉大眼,姿态雄伟,胸襟广阔,汾州西河人。在他幼年的时候恐怕没有想过他的一生会如此起伏颠沛,他的传奇一生是从16岁开始的。16岁那年,狄青的兄长因为和人发生斗殴把人打伤了。狄青为了帮助兄长逃过被捕的命运,自己甘愿去向官府自首。被发配到边疆充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在战场上狄青

  • 李自成的下落之谜,是自杀了,还是成了奉天玉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自杀说第一种说法就是说李自成最终是上吊而死的,根据清军统帅阿济格向朝廷的奏报,奏报中说:“李自成逃窜时,身边只有二十多人,最后被村民围攻,不能逃脱,最后就选择了上吊自杀”,但是很多人认为这种观点站不住,因为李自成久经沙场,神勇无敌,果敢坚强,绝不可能自杀身亡,而阿济格并未亲眼所见,所以真实性十分的低

  • 朱权那“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朱棣是采用什么办法搞到手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借兵并许诺朱权平分天下,朱棣是怎么处置朱权的,朱棣给朱权过生日

    (朱棣剧照)朱棣获得天下以后,当然不会和朱权说“中分天下”的话,只是让他自己挑一个封地。朱权说,他想去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朱权去也就是想享福,并没有其它意思。但是朱棣说:“畿内也。”其实,朱棣是要迁都到北京的,这里也算不得“畿内”。但朱棣说它是“畿内”就是“畿内”,朱权不敢争辩。接着,朱权

  • 朱元璋每次打仗前,都会把将士们的妻子聚集起来,用途却令人厌恶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妻子图片,朱元璋第一次打仗,朱元璋打死徐达妻子谢氏

    朱元璋这种做法,其实跟他的性格又非常大的关系,而且我们能从他开始的一些行为里就能推测出来。当时每次打仗的时候,他都会干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那就是把这些将士们的妻子们都聚集起来。这种做法看上去是让这些妻子给自己的丈夫加油鼓劲,其实他真正的目的却是非常的恶心,甚至是残忍。根据明朝时期的相关记录,当时每次

  • 明朝走向末路的一场战役,击溃10万金兵,却丧失了最重要的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打了一场胜仗还击退10万金兵,明朝最厉害的一场战役,明朝历史上的七次大胜仗

    很多人可能很奇怪,明明获胜了,为什么却说这场胜利是最致命的胜仗,击溃了10万金兵,却断送了大明最后的希望呢?这主要是因为,皇太极当时发动这一场进攻,其实最终目的并不是一鼓作气彻底攻打下明朝。当然,如果自己能够一次就将明朝政权推翻那自然是最好,如果不能那也无妨。因为皇太极发动这一次战争,主要是为了用反

  • 明朝的国姓是朱,那么猪又该叫什么?明朝皇帝颁布规定引起众怒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朱克俭,明朝国姓为什么不是朱,明朝除了皇族还能姓朱吗

    朱元璋建国之后,有人跟他提到了这件事。朱元璋本身就是农民出身,所以他对于这些忌讳是不在意的,但是已经当上了皇帝,还是需要注重一些,于是他同意了大臣的看法,把猪改称为豕。只是换了一个称呼,并没有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但是后来有一位明朝皇帝,却因为这件事颁布了一道命令,只不过这道命令没过多久就被废

  • 朱元璋试探爱将,灌醉后抬上龙床,将军醒后干了一事,朱: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把徐达灌醉并抬上龙床,朱元璋龙床真迹图片,朱元璋最信任的三个人

    朱元璋虽作为一名贤君,在历史中留下无数丰功伟绩。但是了解过他的应该都知道。他火烧庆功楼,杀掉数余名开国功臣。那些跟随他征战的将士和出谋的策士,都被他一把火烧死。虽说现在无法从正史中找到这些争议的相关史实。但是大家都说“无风不起浪”,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朱元璋用人谨慎小心。朱元璋的谨慎和小心,是能够被我

  • 郑成功年仅39岁去世,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郑成功死因大揭秘,郑成功死后还有后人吗,郑成功为何英年早逝

    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就在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之际,家中却爆出了天大的丑闻,而丑闻的制造者,正是他的长子郑经(当时驻守厦门)。原来,郑经成年后,虽然迎娶原兵部尚书唐显悦的孙女为妻,但跟她却并不恩爱,反倒是迷恋上了四弟郑睿的乳母陈昭娘,并与她生下私生子郑克臧。为了不破坏郑唐两家关系,郑成功就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