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进谏刘恒,说:“淮南王如此骄纵无礼,久必生患。”刘恒不以为意。果然,刘长归国后更加肆意妄为,就像皇帝一样。
后来,刘长甚至把中央政府派来的各级官吏都赶跑了,并向汉文帝刘恒请求允许自己任命本应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刘恒竟然也同意了。
再后来,刘长开始不经过朝廷擅自处决死刑犯,并不经过朝廷擅自给人封爵,甚至封到了关内侯(列侯下面的第二等爵位)。
考虑到刘邦的八个儿子,到现在只剩下自己和刘长了,刘恒不愿伤了兄弟情分,就让自己的舅舅薄昭致书刘长,劝告他安分一点。
刘长接到薄昭的信后很反感,竟然派手下人准备造反。事情败露以后,汉文帝刘恒就派使臣召刘长到长安。
令人不解的是,不知道是刘长没准备好还是打算赌一把刘恒不敢把他咋滴,他居然没有直接造反,而是老老实实地跟着使臣来到了长安。
这一下可是虎落平阳了,丞相张苍、典客冯敬以及宗正、廷尉等大臣上奏,要把刘长在集市上当众斩首。
结果被汉文帝驳回,经过再三研究,最后裁定:“赦免刘长死罪,废黜王位,用囚车遣送蜀郡严道县邛邮监视居住。
也不知道是没考虑好,还是有人故意使坏,刘长被安置在一辆封闭的囚车里,门上还贴了封条,沿途各县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给刘长送吃的。
结果,刘长从西安出发后,一口饭也没吃上,还没走到宝鸡就不行了,雍县县令打开封闭的囚车,发现刘长真的饿死了,赶紧上奏朝廷。
其实,在此之前,袁盎就预言说,刘长为人秉性刚烈,现在突然遭受这种待遇,我担心他会生病而死。
接到消息的刘恒哭着对袁盎说:“没有听您的话,果然害死了淮南王;现在该怎么办?”袁盎说:“只好把丞相、御史杀了,向天下人谢罪。”
丞相、御史都是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就是皇上也不能想杀就杀啊,那袁盎啥意思呢?他的意思是把责任推给下级官员。
刘恒心领神会,立即命令丞相、御史大夫,逮捕拷问沿途各县负责传送刘长的官员,凡是没有打开车门奉送食物的,统统在集市上当众斩首。
后来,民间有人感叹说:“一尺麻布,尚可缝;一斗谷子,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汉文帝很是恼火。
确实,在大鹏看来,汉文帝做的这事确实有点不地道,有人甚至把这件事跟春秋小霸郑伯克段于鄢联系在了一起。
认为汉文帝故意骄纵淮南王刘长的做法和郑庄公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有异曲同工之处,您觉得呢?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