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最先选择投降?

三藩之乱中,为何耿精忠最先选择投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1 更新时间:2024/1/17 17:27:02

从利益角度来看,就算耿精忠跟随吴三桂谋反成功,实际上也没有更大的好处,充其量自己还是一个王爷,但是一旦失败,自己就小命不保了。明明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耿精忠都是没有必要谋反的,为何他还要参与谋反,并且在谋反之后又第一个投降呢?

立场不坚定

三藩之乱最开始的导火索其实是尚可喜与尚之信父子二人,康熙最开始打算削藩就是要从尚可喜父子两人开始的,结果两人倒是没有说什么,吴三桂却坐不住了,于1673年诛杀掉云南巡抚朱国治,正式拉开造反序幕。

最开始阶段的吴三桂是比较孤独的,因为不管是事情的始作俑者尚可喜父子,还是靖南王耿精忠,都没有加入其中的意思,尤其是尚可喜,不管怎么样都坚决不愿意加入造反队伍,他对吴三桂这种造反的行为很看不起。

至于耿精忠,其实在最开始阶段他仅仅是处于观望的,要是吴三桂势力大了,那自己就投靠吴三桂,要是吴三桂势力不及清廷,自己就乖乖跟着清廷混,反正不管事情怎么发展,对自己影响都不大。

耿精忠就这样观望了五个月,发现吴三桂还是很有实力的,清廷大有拿不下吴三桂的意思,耿精忠似乎突然之间看到了一种希望,随即就在1674年3月,将福建总督范承谟等人给抓了起来,响应吴三桂,正式加入造反队伍。

有了耿精忠的加入之后,三藩之乱已经有了一定实力,康熙这个时候更是焦头烂额,对三藩之乱有些手足无措,经过再三调整方案,康熙认为要是与他们硬碰硬,清廷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还是要采取逐渐瓦解,步步为营的方案。

吴三桂这边,有了耿精忠的加入,当然也重新调整了作战计划,他与耿精忠两人约定,在分散清军火力之后,自己就趁机进军江西,打通与耿精忠之间的陆路,这样一来两人就可以合并起来一起北上图谋大业了。

不得不说吴三桂始终还是久经沙场,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的计划要是换一个皇帝的话,想必大清江山早就易主了,不过吴三桂倒霉就倒霉在自己遇到的是清朝历史上最为厉害的皇帝康熙。

左右夹击

耿精忠手上拥有号称十万的大军,在吴三桂与他两人制定好了北上的作战计划之后,耿精忠就打算带领自己的十万大军与清军对抗,只要他与吴三桂两人汇合之后,就可以团团包围逼迫尚可喜参与造反,有了三方的实力,打败清廷难度还是不大。

这边康熙得知耿精忠已经造反,便调整战略,将火力集中到了当时战况比较严重的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当时是王辅臣在那里坚守,王辅臣这个人也是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不过王辅臣与耿精忠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首鼠两端。

清军集中火力攻打王辅臣,王辅臣最终招架不住躲到平凉地区,康熙委派图海等人去劝降王辅臣,王辅臣眼看内无粮草,外无支援,最终只能选择投降清廷,当时的吴三桂正在派大军前往支援王辅臣,可惜大军被堵住了,导致最终大军未到王辅臣就已经投降。

王辅臣的投降,对吴三桂等人影响颇大,一方面是汉中地区的有利位置随着王辅臣投降之后就失去了,从而他想要与耿精忠汇合北上的难度迅速增加,另外一方面是王辅臣投降之后,清军的火力瞬间就集中到了耿精忠那里,以至于吴三桂来不及反应,耿精忠就有些支撑不下去了。

耿精忠北上受阻,吴三桂觉得走陆路肯定是行不通了,需要走海路,但是海路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先拉拢台湾的郑经,有了郑经的支持,耿精忠才能顺利走海路。

说巧不巧,耿精忠与郑经两人,性格刚好都有点倔强,耿精忠瞧不起郑经,郑经也不愿意听从耿精忠的安排,在郑经眼里,不管是康熙还是吴三桂,其实自己都不想站队,关键就看帮助谁对自己而言利益更大,更加有利于台湾的稳定。

显然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郑经最开始是可以考虑吴三桂的,因为他与康熙之间的关系并不算融洽,可是有耿精忠这个人在中间作梗,郑经根本也提不起兴趣来帮助吴三桂,因此在后来的战争中,郑经就相当于是一个摆设一样,根本不愿意帮助耿精忠,这也直接导致两人之间矛盾越来越严重。

此时的耿精忠,可以说已经是被两面夹击,左右为难了,想走陆路,清军已经团团包围了自己,想走海路,自己和郑经之间又有矛盾,耿精忠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就在这种关键时刻,康熙安排杰书写了一封劝降书给耿精忠,其中答应说只要耿精忠投降,还可以继续让他做靖南王。

有了康熙的保证,耿精忠终于放心下来,当时吴三桂与清军的战争中,明显处于一种劣势地位了,耿精忠觉得要是自己再不投降,恐怕是小命不保了,于是就把自己抓来的范成承谟等人灭口,这样就没有人敢说自己是造反的了,去到康熙那里只要不承认,一直说是吴三桂逼迫的,康熙一定就会看在自己祖祖辈辈为大清效劳的份上而绕过自己一命。

耿精忠投降之后,康熙确实没有为难他,按照约定继续让他当靖南王。耿精忠当时也比较开心,同时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所以就请命去攻打郑经,想要戴罪立功,康熙当然很愉快就同意了耿精忠的请求。

不得人心

耿精忠屁颠屁颠带着一群人去攻打郑经,谁曾想自己在戴罪立功的同时,身边人居然也想戴罪立功,比如自己的两个弟弟耿昭忠和耿聚忠,他们在耿精忠一开始谋反的时候就坚决不同意,如今耿精忠造反失败来投降,两人也担心哥哥会影响到自己前途,所以纷纷上疏请求康熙把耿精忠灭口。

康熙当时考虑到更多东西,没有同意杀掉耿精忠的请求,康熙正在下一盘大棋,需要用耿精忠来当一个典型,以此吸引其余人来投降,要是此时杀掉耿精忠,毫无疑问康熙的这盘棋就没法下了。

事实上不仅自己的弟弟们不支持自己,就连自己的亲信也出卖自己,比如耿精忠手下一个姓徐的人,就偷偷罗列了很多有关耿精忠造反的证据,并且还交给了康熙,这些证据任何一条都完全可以杀掉耿精忠,康熙留下来暂时按兵不动。

耿精忠在打败郑经之后,又出战去收拾尚之信(尚之信眼看三藩之乱轰轰烈烈,在自己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将父亲尚可喜绑起来,加入了吴三桂的队伍),最终尚之信也被收拾了,三藩之乱又只剩下吴三桂一个人在坚持。

虽然说这场三藩之乱,自始至终都是吴三桂的主力,尚可喜以及耿精忠最多就是打打酱油而已,可是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吴三桂实力受损,再加上吴三桂本来就年纪大了,最终病死于战场上,三藩之乱彻底结束。

在三藩之乱结束后,耿精忠毫无疑问就被康熙拉去凌迟处决了,毕竟他有着一群出卖自己的手下,还有两个一直请求康熙杀掉哥哥的弟弟,康熙不这样做,似乎对不起这些人,也对不起自己。

结语

耿精忠之所以会第一个响应吴三桂,后来又第一个投降,其实主要原因就是耿精忠这个人立场向来不坚定,他总是首鼠两端,墙头草随风倒,以至于跟随他的人也大多并不忠心,在战争中不愿意拼命,当耿精忠陷入绝境的时候,更是倒打一耙,出卖耿精忠一波。这么多因素结合在一起,耿精忠第一个投降也就不奇怪了,只是他没有想到,就算自己投降了,一样得死!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北京条约》签订之后,咸丰皇帝为什么不愿意返回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咸丰皇帝签了什么条约,咸丰皇帝有几个条约,咸丰皇帝是怎么逃跑的

    咸丰在位十余年,最丢脸之事莫过于连京城北京都守不住,英法联军一来,他直接让自己的弟弟恭亲王出面议和,而自己则是带着后宫佳丽、皇亲大臣们一溜烟跑到热河行宫去避难了。他的离开,直接导致京城陷入一片混乱,百姓官商纷纷出城避难。或许咸丰自己也没有想到,离开京城的他此生竟然再也没有机会活着回来。 咸丰皇帝在

  • 清朝官员临阵逃脱被关进监狱:住豪华套间快活似神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女性高清图片大全,清朝军营的囚犯,清朝皇宫内的真实故事

    在临阵逃脱的队伍里面,就有一个叫龚照玙的人。龚照玙,字鲁卿,安徽合肥人,生于1840年——那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响。龚照玙家庭富裕,没有读什么书,而是花钱买了一份官职。一路金钱开道,龚照玙居然升任为正四品的道员,还进入了李鸿章的视野。李鸿章任职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后,奉命组建北洋水师。李鸿章为了

  • 清朝灭亡后,爱新觉罗姓氏的人,为什么大多数都改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末爱新觉罗改姓什么,清朝灭亡后满族人都改姓吗,爱新觉罗家族从哪一辈开始改姓的

    爱新觉罗是大清皇室的姓氏,他们是女真族后裔,是后金建立的政权,爱新觉罗本身就是帝王家族的姓氏,而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清政府的倒台,随着溥仪的下岗,整个爱新觉罗一脉,一时间都过得不太好。如果清政府依旧处于统治地位,那么爱新觉罗氏的人是肯定不会改姓的,爱新觉罗这一个姓氏在清廷时期就意味着身份,你姓爱新觉

  • 和珅有后代吗?和珅的后代结局是怎样的?这背后有何猫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和珅的后代现在哪,和珅如今有后代吗,历史上的和珅有没有后代

    第1点,和珅的子女状况解析。 要注意,和珅其实是有后代的,和珅的后代有两个男孩子,两个女孩子,只不过其中一个男孩子出了点情况过早夭折也没有留下后代。所以和珅真正意义上能够长大成人的孩子只有三个孩子,也就是一男两女。和珅的两个女儿是自己的长夫人帮助自己生的,而和珅的两个儿子则是冯雯雯给自己生的。和珅

  • 魏忠贤掌权时,为何努尔哈赤的军队就是打不进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忠贤掌权时为何后金打不进来,魏忠贤简历,努尔哈赤和魏忠贤是一个朝代的吗

    很多人比较好奇,在魏忠贤掌权的这些时间里,为何努尔哈赤的军队始终无法打进中原来呢?是不是因为魏忠贤有什么特殊的能力,还是说背后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魏忠贤确实有能力事实上,在魏忠贤掌权的那些岁月里,努尔哈赤之所以无法打进来,与魏忠贤自身的能力当然是有着巨大关系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或者说是体现在

  • “慈禧后人”的阿哥梦,上相亲节目要求观众下跪,梦醒后他如何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慈禧后人上非诚勿扰是哪期,慈禧后人下跪完整视频,慈禧后人郝庆下跪

    这个人就是赫庆龄,不过有意思的是,他不说自己是溥仪的后人,他说自己是慈禧的后人,至于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在于这个才20多岁的辽宁大连小伙子,平时很喜欢看清宫剧,心中对那些被美化过的辉煌所吸引,一次偶然的机会,又听见村里的老人说自己祖上和慈禧同宗同族,还属于正黄旗贵族,于是喜出望外。 为了更加印证这个

  • 魏璎珞被乾隆皇帝第一次宠幸后,乾隆为何如此激动?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大和抚子形象经久不衰,成为每个男子心中的女神。试问谁不喜欢顺从乖巧的可人儿呢?现在每天的巨大生活压力,对大多数男性来说,养家并不轻松。在外,坚强的男人们作为家庭的“承重杆”砥砺前行,可他们也有需要安慰的时候。温柔是男子汉的充电站,任谁不爱温柔乡?但在古代,偏偏就有这么一位女子,剑走偏锋走刚性路线,却

  • 慈禧下葬时被传“臭气熏天”,为什么被发掘时却尸身不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慈禧下葬为什么臭气熏天,慈禧出殡时为什么会臭气熏天,慈禧死后一年未下葬的原因

    可这事搁到大名鼎鼎的慈禧身上就不一样了,人家的尸体搁那放了一年,到了孙殿英这东陵大盗撬了慈禧这墓穴,开了棺之后,惊奇的发现,慈禧这尸体就跟那睡着了一样,一点腐烂的迹象都没有。按理说这事挺稀奇的,一般人光听过没见过吧!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你这迷糊了吧?人家题主都说了,出殡的时候,那叫个臭气熏

  • 因亲眼目睹母亲遭不公,民国才女决定孤独终老,原生家庭太难逃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林书华民国才女,民国四大才女美女图片,民国包办婚姻中的三个典范

    张爱玲的母亲叫黄素琼,1896年出生在一个显赫家庭,黄逸梵的父亲黄宗炎是清末长江七省水师提督黄翼升唯一的儿子,黄宗炎的原配婚后一直没有怀上孩子,黄家就买了一个农村女子过来给黄宗炎当妾。这位农村女子为黄宗炎生下了一儿一女,儿子叫黄定柱,女儿叫黄素琼,黄宗炎却因为任务早早去世,年仅30岁,还没有看到自己

  • 她和太子私会被抓,却唱起了摇篮曲,康熙听完腿都软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和太子的妃子,康熙抓太子完整版,康熙训斥太子经典片段

    她公然和太子之间发生感情,甚至在两人被康熙发现的情况下,她还能够临危不惧唱起一首摇篮曲,唱完之后康熙突然就腿软无法前进,叫侍卫扶着自己回家去了。她明明知道自己和太子的事情,要是被康熙知道就完蛋了,为何她还要唱摇篮曲故意暴露自己呢?她与太子的相恋今天要说的这个女人,其实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仅仅是存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