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慈禧太后的评价并不是很好,慈禧太后在咸丰帝去世后,步步布局,牢牢地将权力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同治帝与光绪帝的皇位如同虚设,而晚清羸弱,列强肆无忌惮的登陆,但慈禧太后在宫中穷极侈靡的生活与百姓的苦难形成了巨大的对比,以致于梁启超在《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中讲出“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
但要论一个人的能力,能够操控朝政的自然不是等闲之辈,慈禧太后17岁入宫,成为了咸丰帝的妃嫔,当时清朝已经出现了各种问题,内忧外患,西方列强与太平天国一度对清朝统治构成了威胁,据记载,在咸丰帝患病期间,慈禧已经参与了部分朝政之事。
在管理朝政上,咸丰帝也未必比得上慈禧,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兵临紫禁城下,咸丰帝带着自己的皇后、嫔妃等人逃往了热河,派出恭亲王奕訢留在北京与西方列强议和,因此清政府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
这情况与后来的八国联军进京何其相似,不过在1860年,咸丰帝逃亡热河前,尚未掌权的慈禧力劝咸丰帝留在北京,继续抵抗,为此慈禧还惹怒了咸丰帝,差点被杀,签订不平等条约后,慈禧感到耻辱,还是劝说咸丰帝废约再战,但在1861年,咸丰帝于热河病逝了。
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光绪帝的宠妃珍妃让光绪帝留在北京,不过被慈禧太后拒绝了,而且慈禧太后还找了个理由将珍妃投井了,并且慈禧派出的李鸿章等人,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奇耻大辱的《马关条约》后,慈禧太后又回到了紫禁城,继续过着奢华的生活。
从咸丰帝的嫔妃到同治帝的母亲,再到掌权的“老佛爷”以及经历过西逃的狼狈,慈禧太后对于西方列强的态度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美国驻华大使康格的夫人在《中国来信》中讲到:
“1900年的动乱结束之后,宫廷回到北京,太后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她主动发起了很多次会见的邀请,大家自然都接受共进午餐。在私人会见时,这位伟大的女性才会表现出她的机智和女性魅力,以身为女主人的光彩和吸引力······”
1908年,74年的慈禧太后来到了生命的终点,她卧病在床,首先大概是想到了自己的身后事,考虑到光绪帝尚且壮年,如若将权势交还于光绪帝之手,那么她的家族必遭不测,因此慈禧决定处理掉光绪帝。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了。慈禧太后最后回想了一下自己的人生,历经多少风风雨雨,又留下了哪些遗憾,也许慈禧觉得只有生死不是她能掌控的了,11月15日上午,慈禧太后陷入了短暂的昏迷,醒来后并召集了群臣,交待清朝的后续情况,急着安排册封新帝。
还不足三岁的溥仪因此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这一天是慈禧太后的最后一天,慈禧太后也很明白自己的身体状况,于是并留下遗言:“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下午两点,慈禧交待完身边的太监便去世了,慈禧太后去世后,太监按照命令将夜明珠塞入了慈禧的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