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笔者来和大家说一说和珅赈灾这件事,皇帝乾隆知道后笑夸他这事办得好,官吏豪强知道后怒骂他。乾隆年间,地震旱涝饥荒等天灾不断,战争起义等人祸到来更是将其雪上加霜。一次赈灾,朝中大臣无人敢接,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得罪同僚和皇帝的事,要赈好灾就不能被贪墨很多,不赈好灾就会被皇帝责怪,轻则降职,重则免官抄家。
这时和珅出面把这事主动拦了下来,和珅担任赈灾大臣到地方时,各地官府虽说在赈济,但灾民依旧在不断增多,饿死了很多人,许多地方甚至出现灾民哄抢粮食,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再不处理妥当就会发生大规模地民变,和珅等赈灾官吏恐有生命之危。
当粮食从富庶之地的粮仓调过来,本就差不多够的粮食在运送途中被人贪墨不少,已经完全不够灾民用了。和珅也不慌,这是预料之中的事,他派人找到各地粮商商议,要以粮换粮,以赈灾的新粮换他们积压多年、参杂许多杂质的坏粮旧粮,一新石换数石坏粮。
别看天下到处在闹饥荒,那些粮商们手上的粮食快多的放不下了,还在暗地里哄抬粮价牟取暴利。和珅精着呢,心里很清楚,粮商们见和大人如此商量,就换了,况且自己也没亏多少。这还没完,这些坏粮虽说有点坏杂质多味道不行,但充饥还是够的,所以还是会有人趁机来拿一点。
当然,有权有势的人肯定不会再动了,一是粮食太差,二是怕惹怒和珅。粥厂办好了,灾情得到缓解,但许多不是灾民普通百姓也来蹭吃蹭喝,赈灾人员辨别真假的成本太高了。和珅到粥厂视察发现这一情况,便当着众人的面撒了一把沙土的粥里,还吩咐人在各地粥厂都如此,每天都要这样做。
同行的人不解,就问和珅这是干嘛,和珅就说,真正灾民饥肠辘辘的不会在乎粥里是否有沙子的,能活下去就好,而那些蹭吃蹭喝的百姓就不回来了。这个消息传到京城,乾隆皇帝知道后眉开眼笑地夸赞和珅,他自然知道和珅这样做的目的;而一些官吏豪强呢,就在背地里骂他,因为有些蹭吃蹭喝的百姓是他们的仆役,可以省很多粮食下来。和珅这样一做,他们的仆役哪还会去吃,他们又不能逼着他们去吃掺了沙土的仆役,这太得罪人了,容易让人离心离德。
和珅干的是小坏事,却做了大好事,救了更多的人。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是不是这样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