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历过皇子纷争,雍正帝在择继承人这方面很看重,据说他传位给弘历的时候就用了一个办法,白水煮肥肉,弘历吃下后就被立为了太子,这是怎么一回事?
雍正帝44岁继位,选立继承人
雍正登基的时候已经有44岁了,这样的年龄放到现代都快当爷爷了,因为年龄大,雍正就想早点立继承人,以防万一。因为自己的经历,雍正废除了太子制度,并不是长子才能当太子,而是要在众多儿子中挑出一个最出色的当继承人,换句话说,谁最有能力谁当!
雍正当阿哥的时候就纳过不少妃子,当了皇帝之后自然就多多益善,他前后一共有十个儿子,有些个还小,有些个早夭,论年龄适合,可以担大任的就只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弘时、弘历和弘昼。这三个儿子中弘时、弘昼都是属于爱玩的,年少不更事,总是惹祸,只有弘历不一样,小小年纪,就非常沉稳,也不贪玩,看上去就很靠得住。
最关键的是弘历是康熙生前最宠爱的孙子,小时候就很聪明,深得康熙的喜爱,也因为康熙的喜爱,最终康熙才将皇位传给了雍正,无可厚非,弘历帮助雍正登基为帝,雍正自然对这个儿子更加偏爱几分,再加上弘历的心性,雍正觉得他最适合当继承人。
弘历少年老成,继位可能性最大
因此,尽管弘历只有13岁,雍正名义上没有立他为太子,却已经将他当作了继承人来培养,毕竟这可是国家大事,即使他喜欢弘历,也不能光靠自己的想法去立这个太子,不然对其他人不公平,也是对大清不负责。所以在弘历没有正式成为太子之前,雍正准备了一个考验,看看弘历的心性是否真的适合当这个太子。
雍正就赐给了弘历一块白肉,其实,这不是一块简单的肉,而是清朝皇室的传统,“继承福气,接受财富”。这种肉的做法很简单,把它放进锅里,用白水煮,不能在里面放任何调味料,而且会有很多肥肉。清朝时期这种肉被称之为“胙肉”,而且因为没有调味料的缘故,这些肉味道一言难尽,娇生惯养的皇室贵族根本不可能会吃得下去。
不过这也是一种传统,清朝时期都认为吃了这种肉会带来好运,有福气,做肉的这种方式起源于努尔哈赤时期,后来就一直流传下来,就是为了让后人知道努尔哈赤得来的江山不易,这样后人就会敬仰和记住努尔哈赤,也会感谢他带来的生活,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播。
弘历不动声色,通过考验
而雍正的做法就是想试试看,考验弘历是不是有这个资格成为太子,所以他就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当时弘历才13岁,再加上从小就出生在皇宫,吃的用的都是最好地,肯定会吃不惯这种肉。可是弘历夹起肉就放进嘴里咽了下去,并没有露出不悦的神色,雍正觉得弘历从小享受富贵,却并没有被富贵所惑,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雍正去世之后,弘历才知道自己被立为了继承人,他才了解到雍正当初为何如此做的原因。从这件事上也看得出雍正是一个聪明人,而弘历确实如他期望一般让大清走向了盛世,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明君。有时候一个帝国的衍生就是需要一个出色的继承人,毕竟古往今来,很多朝代迅速灭亡都是因为选错了继承人啊!
参考资料:
《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