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至死没有篡汉称帝?

曹操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至死没有篡汉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900 更新时间:2023/12/18 17:11:59

应该说,曹操最初起兵的时候,或许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但随着现实的转变,开始有了建立新政权的想法。应该说曹操不是不想称帝,而是遇到了一系列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他个人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还有政权内部的问题。我大概总结了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曹操个人的因素

219年,曹操与孙权联合,取得襄樊之战的胜利。这时候,孙权向曹操劝进,曹操拿着书信,对手下人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群臣也趁机劝说曹操称帝。不过,曹操明确拒绝了,“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曹操当年已经命不久矣。就在220年正月,曹操就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曹操开始部署篡汉的行动,是从212年开始的,不过他遇到了一系列的阻力,期间发生了不少事,这让他感到篡位并非易事。曹操向来是精打细算的,做事往往务实不务虚,对于他来说,皇帝只是一个虚名。如果篡位,就要触发一系列的政治反应,比如说社会舆论上的问题。所以司马光说曹操“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其二、政权内部问题

曹操虽然没有篡位,但并不是不想篡位,因为他政权内部阻力重重。自212年,曹操就开始进行篡位的行动,首先是“进国公,加九锡”,不过他的行动很不顺利,遭到了政权内部重量级官员的反对,这些人就是以荀彧为首的拥护汉朝的士族集团。这些人有的出言反对,有的加以讽刺,甚至还有人发动政变。

由于荀彧反对“进国公,加九锡”,,曹操免去其尚书令的职务,并将其逼死。曹操称王后,杨训上书称赞曹操的“盛德”,冀州名士崔琰出言讽刺,结果也被迫自杀。崔琰之死引起了毛玠的不满,最后也因“毁谤”曹操,被免去职务。218年,侍中耿纪“同丞相司直韦晃、汉太医令吉本等起兵谋诛曹公”;219年,相府属官魏讽甚至计划偷袭邺城。

其三,政权外部因素

曹操征战沙场三十多年,基本统一了北方,但仍然有两个对手,他们就是孙权、刘备。曹操曾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江湖未静,不可让位”,其实应该解读为“吴蜀未平,不可篡位”。曹操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他肯定想统一天下,开创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然而,现实却是吴、蜀割据一方,他几次用兵,都无功而返,甚至以失败告终。

曹操毕竟是优秀的政治家,他担心称帝后,会引发政权内部的问题,一旦与外部势力联合,会威胁他的统治。219年,在桓阶等人劝曹操称帝时,大将夏侯惇也提出了意见,“宜先灭蜀,蜀亡则吴服,二方既定,然后遵舜、禹之轨”。曹操对此表示赞同。由曹操至死没有称帝这件事,可以看出他不愧是一代枭雄。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关羽的三个短板,恰好是张飞的长处:张飞才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上张飞和关羽谁更有智谋,关羽和张飞最开始是做什么的,历史关羽张飞谁更强

    在出征襄樊之前,关羽已经预料到孙权可能背后捅刀子,并且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去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倘吴兵渡江,夜则明火,昼则举烟为号。”关羽的小心谨慎,并不能阻止吕子明白衣渡江:曹魏孙吴两面夹攻,即使是刘备和诸葛亮都在荆州,也只能收缩防线甚至弃荆州而

  • 视频丨为何说项羽不过江东,是最明智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项羽为什么至死不肯过江东,项羽过江东的真正原因,项羽不肯过江东明智吗

    但如果他真的放下身段过江,结局就会不一样吗?楚汉战争末期,项羽在垓下遭遇十面埋伏,他带领800多人浴血奋战杀出重围。在汉军的一路追杀下,到达东城时只剩下28骑兵,身后却是几千汉军,按理说这个时候项羽已经走投无路,但他却没有选择自尽,反而带领手下冲入敌阵,斩杀百余人又将汉军逼退。铜墙铁壁的包围项羽都毅

  • 刘邦称帝后,救命恩人前来求官,为何被无情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历史上遇上高人却没留下姓名,刘邦做了皇帝为什么要杀丰县人,刘邦救命的恩人

    刘邦,自小家境贫寒,即便这样,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众人的相助,很快就走到了亭长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的势力不断的扩大,期间也遇到了竞争对手,那就是项羽,相比刘邦,项羽在战争的表现非常的惊人,简直就是文韬武略,但是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战争非常的残酷,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变化,有一处,项羽派季布和丁公

  •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啥到死都不敢进攻蜀汉?是为了救自己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大哭,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攻蜀国,司马懿死蜀汉有希望吗

    司马懿可以算是诸葛亮一生的死敌,但是两人也是知己,对对方了解的很透彻,诸葛亮当初上演空城计时看似镇定,其实不过是假装出来的而已,城中都是残兵弱将,还有老弱妇孺,如果司马懿想杀自己,就算疑心病重也会派人来试探,绝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那么司马懿为何果断撤军了?还不是他读懂了诸葛亮的意思,诸葛亮每走一步

  • 张郃位列“五子良将”,为何会蠢到孤军追击诸葛亮,最终走入绝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为何说张郃死了中计了,诸葛亮该不该杀张郃,诸葛亮错杀张郃诸葛亮怎么想的

    张郃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良将,早年在袁绍麾下就是著名的“河北四庭柱”之一,后来投靠了曹操,也位列曹魏政权的“五子良将”。但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良将,竟然在追击撤退蜀军的时候孤军深入,被诸葛亮安排的伏兵乱箭射死,成为“五子良将”中唯一死于战场的一位,不得不令人惋惜。据《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记载:“诸葛亮

  • 孙尚香墓出土江苏,打开墓室以后,专家说:刘备不厚道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孙尚香墓图片,孙尚香帮刘备逃回荆州,历史上真实孙尚香画像

    孙权的家里正好有一个妹妹仍然还没有嫁人,他的妹妹就是孙尚香,此女虽然是吴国的公主,但是却性格刚烈,喜欢玩弄那些武器,就像一个男人一样,就连她的上百人的侍从,也都是一个个的腰里配着剑,非常的威风。公元208年,战争结束了,而她就被自己的哥哥做主嫁给了驻扎在荆州的刘备,她正是年轻的时候,所以对于这个已经

  • 秦始皇成功路上的两块基石,后代帝王很少同时拥有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始皇的3大贡献,秦始皇有没有后代,秦始皇都有哪些事迹

    楚国人李斯也在返乡人员中。和别人不同的是,他在路上给赢政写了封信,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李斯指出,秦国自穆公以来一直保持着不问国籍,不重门第出身,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传统,各国的人才才会纷纷而来。且客卿一直以来都对秦国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秦国的发展。现在,秦王的这道逐客令等于是把人才拱手让

  • 诸葛亮为何要杀魏延,以前想不明白,等明白后更钦佩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杀了魏延吗,诸葛亮杀魏延真实原因,魏延有意杀诸葛亮吗

    自古以来,杀主投敌之人都不受人欢迎,不管你将来有多大成就,都摆脱不了不忠不义的烙印。而三国时期的魏延,就深有体会,他杀韩玄,迎接刘备入城,可以说为蜀汉立下大功。刘备虽然很欣赏他,但诸葛亮却认为他不忠不义,甚至还指出他脑后有反骨,要不是刘备极力阻拦,魏延恐怕早就一命呜呼了。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为何一

  • 没发迹前被嫂子羞辱,刘邦称帝后给侄子这一封号,使其被嘲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在没发迹前,刘邦就是沛县的一个流氓小混混,整日里跟几个二流子一起吃喝玩乐。如此作为让家里人非常看他不起,其中最痛恨刘邦的当属他的嫂子。因为刘邦当年是没有正当工作的,没有工作就没有钱,所以一到饭点,他就准时来到大哥家蹭饭吃。有一天,刘邦按照惯例来大哥家蹭饭,结果嫂子为了羞辱他,便拿起铁勺“蹬、蹬、噔”

  • 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厉害些?谁是最后胜利者呢?答案让人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亮与司马懿谁厉害,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正史中谁厉害,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较量

    两相比较,诸葛亮与司马懿,谁更厉害些?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呢?诸葛亮在27岁的时候,就被刘备三顾草庐请出山来,辅佐刘备建功立业。而司马懿长期在曹操帐下默默无闻,不显山,不显水,原因是曹操认为司马懿“鹰视狼顾”,不是个安份人,不可付以兵权,时刻提防着他。曹操曾做了个“三马同槽”的梦,怀疑有人要篡位。他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