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北伐是怎么回事?这一举动是对是错?

太平天国北伐是怎么回事?这一举动是对是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99 更新时间:2024/2/12 20:52:45

太平天国北伐,即太平军北伐,是太平天国派兵挺进华北、企图攻取北京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中国近代史的风雨中,太平天国运动为我们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场运动先后进行了14年的时间,虽然这场运动,最终也没能逃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但是,太平天国这场反抗封建统治的运动,还是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中间还是有许多值得人们细看的环节,需要人们的注意。

尤其是太平天国在定都天京城后,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深思的事情,这中间除却“天京事变”这个著名的内讧之外,更多的则是一些战略部署上。1853年,太平军结束了长时间的流动式作战后,将国都定在了天京。这个时候的太平天国,所作出的战略部署,可以说决定日后整个运动的兴衰。恰在这个时候,太平天国同时发动了北伐与西征。这中间相对于西征来说,北伐给予了后世很大的争议,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太平天国北伐的举动是错误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这些问题不能忽略。

在如今盛传着许多的说法,称太平天国北伐是一种象征性的北伐,因为人数仅有两万人。但实际上,这支北伐军绝对不是一支偏师,因为这支军队是一直跟随着太平军一路走过来的骨干力量。所以,这支军队日后的覆没,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是一个难以弥补的损失。由此可见,这次北伐的失败,使得太平军损失了大量的骨干力量。

所以,对于象征性北伐的说法,我们就可以完全排除。那么,我们为何还要说这次北伐是错误的呢?这是,因为这次北伐在战略上,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这个错误,是在北伐之初,战略目标的制定上。当时,在1853年主力部队从扬州出发之后,便已经决定了这支孤军的失败。首先,这支军队所遵循的正是洪秀全的指示“师行间道,疾趋燕都”。这样的情况下,就是要北伐军以流动式作战的方式,迅速北上,不要贪恋攻占城池。

这就导致了这支北伐军攻克的许多城池,很快又被清军迅速占领。并且,因为补给线过长的原因,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当时,北伐军在攻到天津附近的时候,一度陷入了清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所以说,太平天国的这场北伐,最开始制定战略的时候,就有着很大的缺陷。

同时,北伐的错误也在于太平天国对自己处境的认识上。当时,太平天国在攻克南京之后,很短的时间内,荣就在东郊扎下了“江南大营”,琦善则在扬州城外扎下了“江北大营”。这两处大营的存在,对于新生的太平天国来说,始终都是心腹之患。而这个时候,应该着手攻灭这两处大营,派精兵北伐,显然不合时宜,因为刚建立的太平天国,最为重要的还是生存问题。后面的战事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此后的三年时间中,天京地区的重要军事力量,始终都受到了“江南大营”的牵制。

并且,我们可以推断。这次北伐不仅在战略上存在着致命伤,这次北伐组织的也很仓促,以至于对这支孤军,未来会需要的援军,都没有提前组织谋划。1854年时,整支军队都陷入了困境,急需援军。这个时候,因为西征的受挫,以及天京被“江南大营”所牵制。导致洪秀全只得下令太平军放弃整个扬州城,驰援陷入困境的两人。但是,这支援军最终在距离孤军一步之遥的临清,全线南撤,这直接导致了北伐孤军的全军覆没。

如此仓促的组织北伐,倒不如不进行北伐。同历史上的朱元璋北伐不一样,太平军的北伐显然缺少运筹帷幄。这样的北伐类似于南朝的陈庆之北伐,虽然屡战屡胜,但终究是寡不敌众。并且,后来仓促之间组织的北伐援军,也在抵达山东临清州后,全军南撤。这中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缺少粮食,第二种是太平军部队内部吸纳了大量的捻军、甚至土匪。不管怎样,这些都是仓促组织的结果。

太平军的北伐是悲壮的,两万孤军最终全军覆没。其实,从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确定,这场北伐是错误的,同时,这也间接展现出了太平天国内部,人才匮乏的情况。不管怎样,这两万人还是值得所有人敬佩的。因为,他们的征战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份战斗精神却值得后人敬仰。

标签: 太平天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明朝多贪官,清朝多清官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翻开中国历史,就能看到奇怪的一幕,即:谈到明朝清官,翻来覆去就海瑞等少数几人,相反贪官非常多,但谈到清朝清官,却是一说一大堆,比如汤斌、于成龙、孙嘉淦、施世纶、刘墉、曾国藩等,前前后后至少10多个广为流传的。其实,不仅明朝给人印象贪官众多、清官稀少,而且汉唐宋元都是如此,唯独清朝给人清官多的感觉。那

  • 历史上的宋庄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庄公,春秋,历史解密

    春秋庄公十一年(前683年),魏国派大将郭穆率兵十万突然袭击宋国安阳。郭穆善用兵,仅三天就攻陷安阳城,安阳守将韩让单人匹马逃走。急报传到宋国国都睢阳,宋庄公急召群臣商议对策。大夫关其思道:“魏国与本国是邻国,国力兵力相近,两国素来和睦共处,今魏国不宣而战,袭我要塞之城,决不能等闲视之。大王应速速下令

  • 唐太宗智囊团的"十八学士":没有他们也许就没有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够建立世间少有的太平盛世,人民生活富足安康?人们把他的统治期间的丰功伟绩称颂为贞观之治,没有哪个皇帝比他更懂得身上肩负的责任,没有哪个皇帝拥有如他一般无与伦比的治国才能,没有哪个皇帝比他拥有更强的洞察世事真相的能力,他是贤能皇帝的模范,他的时代是中国历史的顶峰。正是这样一位伟大的

  • 根达亚文明是真实存在吗 有关于他们三只眼睛的事是真的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根达亚文明,超能力,历史解密

    在我们的人类的进程中,其实是出现了很多文明。有一些文明我们可以掌握它们的一些生活方式和技术,可是有一些我们都不确定它们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在这么多文明中,根达亚文明就是其中的一种。曾经玛雅人就预言过这样的文明会出现,它们是属于地球的第一个太阳纪。在传说这,这个文明中的人都有着3只眼睛,而且它们的文明己

  • 唐代的儿童教育是怎样的?家训对儿童教育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代,儿童教育,历史解密

    唐朝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对于儿童的教育也逐渐开始重视起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代通过在儿童的日常学习之中将原本的忠孝观念等等灌输到儿童意识之中,不少的教材都是以伦理为主要的内容。通过鼓励自家的儿童树立远大志向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儿童的思想上要封建伦理。唐

  • 张郃是怎么死的?为什么诸葛亮会忌惮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张郃,历史解密

    曹魏阵营中有很多出色的将领,就连诸葛亮也要对他们忌惮三分,张郃便是其中的一个。当年诸葛亮攻打魏国时,马谡负责守卫街亭,虽然他失守是不听命令造成的,但后来一想,他的对手是张郃,即使他听了指挥,也不是张郃的对手,所以街亭丢失是迟早的事。张郃如此厉害,但是当他被诸葛亮除掉之后,诸葛亮才反应过来,张郃背后之

  • 三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四家帝王呢 这四家帝王又是如何沉浮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光武帝,历史解密

    三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四家帝王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分了三国,按照道理三国时代有三家天子!可从历史书的记载来看,三国时代却出现了四家帝王!这是啥情况呢?四家帝王又是如何沉浮呢?220年,光武帝的汉朝灭亡了。老曹家的江山在洛阳正式建立了,

  • 兵部侍郎的官职有多大?是什么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兵部侍郎,唐朝,历史解密

    各朝代的制度不同,同样的职位在不同的朝代权力自然也是不同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一些古装宫廷影视剧中,常常会听到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兵部侍郎等职称。至于户部、礼部、吏部,想必大家都比较能容易理解。那兵部侍郎是一个怎样的职位呢?古代的兵部侍郎,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在古

  • 宋朝时期的理学文化是什么?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理学文化,宋朝,历史解密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让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繁荣的朝代,分为南宋和北宋,宋朝的农业和工商业发展良好,经济实力远远高于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新时代。两宋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历

  • 揭秘:为什么说曹真不死便无司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真,三国,历史解密

    曹真,字子丹,本名秦真,曹操的三大养子之一。他“幼年丧父,力大勇猛”,被曹操授虎豹骑将领。曹真是第二代曹魏宗亲大将,深受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的器重,成为了曹魏大将军,曹魏军队的栋梁。有人说曹真如果没有早死,也就也不会有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也不会架空皇帝曹芳,司马炎也不会以晋代魏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