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将司马错:历经3任秦王,位高权重得善终

名将司马错:历经3任秦王,位高权重得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741 更新时间:2024/1/29 21:32:35

春秋,礼崩乐坏而又诸侯并起。

战国,精彩纷呈而又众说纷纭。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分裂时期,频繁的战乱,除了让百姓饱受摧残外,还促进了文化的融合以及社会的进步,华夏大地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也在战争的表象下不断催化孕育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亦是如此,统一华夏的重任,在强大诸侯国中不算翻转,最终花落秦国,而秦国为了能完成此项任务,整整经历了七八代君主的励精图治。

秦国的强大离不开商鞅变法,但这只是一个基础,并不是全部,真正让秦国具备横扫六国之势的是强大的综合国力,决定战争成败的也绝不单单只是军事实力。

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彻底失去和秦国抗衡的资本,而秦国惨胜伤亡亦不小,但是在短短数年,就能迅速恢复,何也?

其实是得益于稳定大后方源源不断提供的支撑。

说起秦国稳定的后方,那就绕不开资源丰富的巴蜀两地,而让巴蜀并入秦国版图的是司马错。

那么名气不高的司马错对秦有何贡献?让秦无后顾之忧,功劳不比白起低。

名将司马错究竟有多厉害?伐魏攻楚灭亡蜀国,历经3任秦王一直被重用,位高权重而得善终,关于司马错的故事,我们还要从秦惠文王说起。

族灭商鞅,不废其法。

秦孝公继位之初,山东诸侯想要合而瓜分秦国,但最终因为利益分割不均等问题而被搁浅,这是秦国历史的一段耻辱,发愤图强的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让秦国一跃成为西部强国,虽然仍被山东诸侯冠以蛮夷,但实力却让它们恐惧。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触动了秦国旧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也就失去了支柱,再加上嬴驷对于此人也不感冒,于是对秦有大功的商鞅,最终也只能落得被车裂的下场。

纵观山东六国的变法,我们会发现,只要主张变法者死,那么变法就会夭折,楚国的吴起变法是如此,韩国的申不害变法亦是如此,但秦国的变法却没有跟随商鞅的死而结束。

因为秦惠文王知道商鞅的变法确实能强大秦国,所以即使族灭了商鞅,但商法仍被有条不紊的贯彻着,足见秦惠文王的雄才大略,此外,这位秦王身边还笼络了一大批人才,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樗里子、司马错。

伐蜀灭韩?争论不休。

秦国强大之后,自然免不了要对外扩张,这是诸侯生存的法则,秦惠文王就对这事比较发愁,但既然想不到门路,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采众人之谋。

秦惠文王也正是这样做的,于是叫来了张仪和司马错,纵横大家张仪一直把山东六国作为纵横捭阖的棋盘,他的建议是直接伐韩,毕竟巴蜀两地从来就没在张仪的脑海中存在过,而司马错听了张仪的建议直接大摇起头,认为张仪的策略有重大失误。

司马错认为想使国家富有,必须扩充土地,想使军力强大,必须让人们富有,想要建立王业,必须要广施德政,现在秦国虽然强大了一点,毕竟不具备一国对多国的实力,去攻打韩国容易,却极其容易引起山东诸侯的群起而攻之。

如果秦国去攻伐巴蜀,这样既不会引起山东诸侯的警觉,又能扩充秦国的土地,并且为将来攻灭楚国打好基础,正所谓得蜀既得楚,秦惠文王听到司马错的分析,认为相当有道理,就让司马错率兵攻蜀,司马错不负众望,不到一年就攻克了蜀国,平定了蜀地。

平定叛乱,伐魏攻楚。

平定了蜀地之后,蜀王被降为蜀侯,成为了秦国的附庸,秦王自然要派人去管理,选来选去选了一个叫陈庄的就做蜀国丞相,陈庄虽为臣子,但蜀侯都要听他的,毕竟他是秦国指定的实际管理人。

但是陈庄此人日益膨胀,秦惠文王死后,陈庄觉得自己要做实实在在的蜀王,就立即宣布独立,刚继位的秦武王那叫一个生气,于是命令司马错协助甘茂去平定陈庄的叛乱,两人通力合作,甘茂诛杀了陈庄,蜀地再次回归秦国怀抱。

但秦武王是个短命的主,秦武王去世没几年,秦昭襄王也刚站稳脚跟,蜀地郡守再次反叛秦国,司马错又一次被派去平定叛乱,此次司马错诛杀叛臣二十余人,彻底稳定了蜀地。

秦昭襄王统治时期,平定蜀乱的司马错一直被重用,向东攻打魏国,与白起一起夺取魏国城池60余座,向南从巴蜀进攻楚国,夺取楚国黔中郡,迫使楚国割让出汉水以北和上庸,可以说司马错几乎把秦国地盘扩大了一倍之多。

飞鱼说:

名气不高的司马错对秦有何贡献?让秦无后顾之忧,功劳不比白起低,可以说,白起动不动挥师数万人去攻城略地,其实都少不了稳定后方提供的粮草支持,当我们赞叹白起统兵作战的能力时,往往都忽略了司马错立下的功劳。

名将司马错有多厉害?历经3任秦王一直被重用,位高权重而得善终,纵观战国时期秦国的历史,能打仗的将军有很多,但能得善终的却不多,后面的王翦算一个,但司马错可是经历了三位秦王,如果从此点分析,王翦不如。

说完了司马错,我们接着分析巴蜀两地对于秦国的意义,巴蜀两次由于常年远离中原战乱,百姓本身就比较富裕,地广人稀的巴蜀之地,大量肥田都不被开垦,秦国占领了巴蜀也就意味着多了一个粮仓,意义重大。

在中国历史上,巴蜀之地,汉中之地,关中之地是中国封建王朝更替时的必争之地,占据了这三地,也就意味着掌握了决定战争胜负因素中的经济因素,由此可见司马错平定蜀地对秦国统一华夏的深远意义。

标签: 司马错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宗主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等附属国家进行统治、剥削和压迫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宗主国,清朝,历史解密

    宗主国指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等附属国家进行统治、剥削和压迫的国家。宗主国享有宗主权。宗主权是指一国使他国从属于自己而干预其内政外交的权力。这种权力产生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指君主对其诸侯行使的支配权,后来这种关系逐渐扩大到国与国之间,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宗主权成为帝国主义推行殖民地统治的一种重要形式。

  • 清朝时期出现的黄马褂是何作用?是如何发展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马褂,清朝,历史解密

    在清代宫廷剧中,黄马褂似乎和皇权联系得很紧。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隋唐以后,明黄色开始成为皇帝的专用颜色,因而被赏穿“黄马褂”乃是一项极高的荣誉,但这只适用于清朝前中期,通常只会赏赐给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和有功之臣,然而到了清末时期,尤其是慈禧当政时期,黄马褂却已成泛滥之势,基本

  • 古代为什么不用战象而是战马 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谁会去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大象,历史解密

    大象个头是非常大的,而且大象的体重也非常的重,如果在战场上面对大象这样的对手,人类想要取胜的话恐怕难度会很大。而历史上也有一些国家将战象作为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里面看到的战马,但是,这种情况并不能普及开,我国古代的很多朝代,为什么使用战马而不使用战象?战象的攻击力不是要更高一些吗?古代的人类为了争夺自

  • 如果没有清朝的话 还能收复西域和蒙古地区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蒙古,历史解密

    对于清朝,很多网友对它的评价比较极端。有的说清朝杀人无数,搞文字狱,割地赔款,误我中华三百年。有的说清朝把新疆蒙古西藏纳入版图,并且进行了有效统治,所以清朝是有功的。清朝到底是有功,还是罪大恶极?其实,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如果没有清朝,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如果没有清朝,中国还能收复新疆西藏蒙古等

  • 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为何叫“状元”?是怎么由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86版的西游很经典,很多人的童年,就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西游中度过。可以说,这部剧影响了几代人。当然,在80年代,这部剧是完美无瑕的,但是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剧其实也有很多瑕疵,比如孙悟空把玉帝吓到钻桌底,这就很扯了。还有唐僧父亲陈光蕊中状元的事,虽然出现在西游小说中,但若较真的话,历史上唐朝不可能有

  • 贯通南北的万历三大征是怎么回事?对明朝带来了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万历三大征,历史解密

    万历年间,明神宗曾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即宁夏之役、万历朝鲜战争、播州之役,后世将这三场大战称之为万历三大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朝,虽然在文化上没有办法实现如同唐宋一样的辉煌,但这并不妨碍明朝的皇帝们在巩固中华疆土上的“硬实力”朱元璋

  • 李白写的这首诗,差点要了他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白,唐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李白的名字如雷贯耳,千古流芳。他以无可匹敌的才气,写下了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诗歌,也将唐诗推向了诗歌艺术的顶峰。作为诗人,他是无比辉煌的,然而作为官员,他却是极为失意的。李白的诗中,对于自己仕途不得志发出过很多感慨。这说明,李白并不是不愿意当官,只是不适合当官。唐玄宗就曾经召李白进宫,让他

  • 唐宋元明清中没有辽朝,它真的不属于中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辽朝,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大家都记得唐宋元明清,但这期间北方还有一个强大的朝代~辽朝,并不在这序列里面,但辽朝真的不属于中国吗?在中国历史上,不难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各个朝代都在进行着大大小小的抗辽之战。朝代的更替中并没有谈到辽,只谈到了和辽的多次对抗。而且北方的游牧民族在我们中原人的印象中并不好,我们习惯称呼他们为匈奴

  • 李白的身世是怎样的?他为什么一直没有参加科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白,唐朝,历史解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因其在诗歌作品中常常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综合手段,给人造成一种豪迈奔放、神奇异彩、飘逸若仙的意境,而被后人赞誉为“诗仙”。这样一位天纵奇才的大诗人,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那就是,李白为何没有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下面小编给

  • 安史之乱時期唐玄宗过的怎样,他有没有后悔?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代当政最长的皇上,共当政44年。公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合启动唐隆政变,诛杀了谋权篡逆的韦后,帮扶自个的爸爸李旦干了皇上。紧接着他又先发制人,一跃击倒太平公主,杀死了较大的政敌,获得了國家的最大统治权。在当政的早期,李隆基英明神武,是1个典型性的明君,他选贤任能,破格提拔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