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越国将粮食煮过之后再送还给吴国作种子,这种“计谋”行得通吗?

越国将粮食煮过之后再送还给吴国作种子,这种“计谋”行得通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41 更新时间:2023/12/19 10:28:58

[var1]

一年之后,经历过“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越国终于缓过劲来。那位知人知面不知心且“卧薪尝胆”的越勾践,在谋士高人的指点之下,昧着良心进行了一波“神一般的骚操作”。

这位一直在吴王面前像奴仆一样“竭诚服务”“表现良好”的越王“小老弟”具体都做了些什么呢?他先是命人挑选颗粒饱满的粮食,蒸煮晒干之后,派人送还给吴国,并“建设性”地提出:如果将这些优选出来的粮食作为种子使用,一定能增收增产,收获满满。

吴王夫差深以为然,并再一次被越王勾践的“忠诚”所打动,下令全国推广,满心期待粮食大丰收。结果呢?吴国这一年颗粒无收,饿死了许多百姓。而越国则“趁你病、要你命”,抓住时机果断出兵攻打吴国,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var1]

故事大致如此。

顺便提一下,古时候的吴、越之地,相当于现在的江苏南部,浙江、安微以及江西部分地区。这些地方的农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小麦的生长周期较长,一年只能播种一季;水稻则可以种植两季,且单季产量比旱地作物小麦要高。小麦存放时间稍长一点就会生虫子,而稻谷却不会,因为它的外表裹着一层毛糙糙的谷壳做保护。

上面讲述的故事中并没有具体指明被煮的粮食是何种作物,考虑到稻谷生长周期短、见效快,且产量较高、存贮时间长等特性,估计当初吴国借给越国度饥荒的粮食多半就是稻谷。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粟。

[var1]

中国古地图(局部)

但这些都不重要。

作为一个在农村出生长大的人,我对种植庄稼并不陌生。之所以我要提到这个“故事”,是觉得这件事不怎么靠谱而经不起推敲。

不管是小麦、水稻或者粟,它们的生长周期虽然长短不一,但都是数以月计。早种迟种十天半个月并不会影响其生长及产量。如果吴国真的播种了被越国煮过的粮种,发现过一段时间没有发芽之后,是完全可以再次补种的,经验丰富的农民为什么不这么干?农村过去都是自留农作物种子的,为的就是用起来方便。即使自家没有,也可以找别人借,等收割之后再还上也不迟。到农技站买种子种植是近二三十年才有的事。偶尔也会遇到“良种”不灵的情况,换别的种子再补种一次不就完事了?无非就是多费些力气而已。

[var1]

古代没有什么农民工,所谓的城市也是规模小、人口少,因而绝大多数人都是被禁锢在土地上以农为生。你想想,庄稼就是农民的命,他们怎能不上心?种下去的种子发没发芽他们怎么会不知道?

再说国与国之间借粮,绝对不会是个小数目,只能用“车载斗量”来形容。俗话说“借牛还马”,或者“平升借满升还”。即便人家没有额外多要,起码你也得照本偿还吧?这么多的粮食全部蒸或煮一遍,还得要掌握好火候(熟了就要开裂),这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功夫?另外,蒸煮过的粮食还得要晒得透干,不然更容易发霉坏掉。

稍有一点常识的农村人都知道,被蒸煮过晒干后的粮食与原生态相比,不但不会“饱满”,反而会有所收缩,因为原有的水份也没有了。另外,这些被人为加工到半熟的“优良品种”质地很硬,且容易掉壳,拿在手里没有那种毛刺刺的感觉。庄稼人一眼就能识别出来。

[var1]

由此可见,这种脑洞大开的“煮粮计”纯属交智商税,在现实中根本就行不通。

那么,这个看似很有创意但实质上很不靠谱的“煮粮计”又是从何而来呢?翻遍了《史记》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后来去网上查找,在《吴越春秋》中找到了出处:二年,越王粟稔,拣择精粟而蒸还于吴,复还斗斛之数,亦使大夫种归之吴王。王得越粟长太息谓太宰曰:“越地肥沃,其种甚嘉,可留使吾民植之。”于是吴种越粟,粟种杀而无生者,吴民大饥。

这段字记载与文章开头的故事略有出入,指明了越国归还的是“粟”,亦即小米。越王将“粟”蒸过之后(其实也容易分辨)显得很“饱满”,因而吴王才会要求用其作为种子而“留使吾民植之”。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吴王没有盲目轻率地下达这道“播种令”,那越国岂不是白忙活了一场?

[var1]

因为感觉这个故事漏洞太多,所以我又特意查找了一下与之相关的具体年代。结果发现,所谓的“煮粮计”是发生在勾践十三年(前484年),距离越国最终打败吴国而迫使夫差自杀(前473年)还有十一年时间。那时候伍子胥尚在吴国,且明确表态反对吴国借粮给越国。他的观点与理由是:吴越为邻,彼此互为对手,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因而两国之间迟早必有一战!试想,在这种情势之下,如果越国胆敢以怨报德而真的实施了“煮粮计”,只要种子不发芽,他们的阴谋诡计自然就隐瞒不住而大白于天下。正所谓“功高莫过于救驾,计毒莫过于绝粮。”越国胆敢如此算计比之强大的吴国,真的就不担心招来刀兵之祸?

[var1]

总的来说,所谓的“煮粮计”根本就行不通。只有那种脱离实际、智商欠费的人才能想出这样的歪主意。试想:那段时期越王勾践正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需要韬光养晦,暗地里积蓄力量,像日本人一样“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怎可打草惊蛇,轻易、过早地暴露其战略意图?

我一直坚信:历史上的越王勾践绝对不会如此自作聪明而自欺欺人,而吴王夫差更不至于如此轻率与刚愎自用。他们都是淹灭在历史长河中顶天立地的英雄。

[var1]

更多文章

  • 抗节不挠,视死如归,欺秦王而归璧于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王以璧归赵视频,视死如归代表人物是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记载

    [var1]后来和氏璧流传到赵国的赵惠文王手里,赵惠文王很是珍惜。但这件事情不知怎么的,被秦昭襄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惠文王同大将军廉颇及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就怕秦军马上来攻打。怎么解决没

  • 隋朝九岁女孩石棺上刻着:“开者即死”,考古人员打开后激动万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石棺内的女孩,石棺照片,考古隋朝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生前是繁华还是落魄,最终都免不了一死,变成一抔黄土,再也不复存在于这个时间。即便是在医疗水平很发达的现代,我们寿命再长,最终也还是要走到人生的尽头。死后要么经过火葬,要么是土葬,最终都是变成一把灰,没有什么区别。现代人的死亡,一旦亲人遗忘,那么千百年之后,将不会有人记得,因为

  • 罗艺为何反了李世民?跟罗成和燕云十八骑无关,原因在这两件事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罗艺的燕云十八骑打得过杨林吗,罗艺为什么能号令燕云十八骑,罗艺死后燕云十八骑去哪了

    这就是“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的燕云十八骑!瞅给罗艺添加的这些人物,其实,很能说明民间对罗艺态度的。其一、秦琼为何要跟罗艺沾亲?秦琼在没成为杨林义子之前,最大的靠山是燕王罗艺和五省绿林总瓢把子单雄信,恰好这三人,都以忠义和勇猛著称(杨林是反派中的

  • 第一个迫使罗家将用“回马枪”的豪杰:并没有名列隋唐好汉武评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唐六大顶级武将,罗家将武功排行榜,隋唐伍家枪与罗家枪谁厉害

    由此可见,想要知道谁才是迫使罗艺第一次使出回马枪绝招的人,只能从故事时间背景更早的作品中寻找,也就是讲述罗艺年轻时的小说或评书。而这部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兴隋传》,严格地说,就是评书《大隋唐》的前半部分。小说中的罗艺作为南陈太宰秦旭的女婿,自然也要为南陈出力报效,而最适合他们罗家将的对手,当然是隋

  • 李渊拿出尉迟敬德画像,李世民部将心惊胆战,秦琼为何将其扯过来揉成一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尉迟敬德和李渊的关系,尉迟敬德之死,秦琼和尉迟敬德谁更厉害

    秦琼和尉迟敬德是战友,也是姻亲,但是他们对待李渊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而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和秦琼的态度,也是迥然不同: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敬德不但从白丁(连男爵都不是)一跃而成食邑一千三百户的吴国公,而且得到了齐王元吉的全部房产和财宝,而秦琼国公位置不动,食邑却只有七百户。李世民继位后大幅削减功臣食邑

  • 两晋历史:司马炎为什么不杀刘渊反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患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刘渊原本是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的儿子。由于三国时期曹操为人进一步控制胡人的实力,将匈奴的力量进行分化进一步控制他们,刘渊从小就在做人质!西晋建立以后匈奴的力量过于分散根本威胁不到司马炎,司马炎本人是非常欣赏刘渊的才能,原本是想要重用刘渊的,却被大臣们的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给作罢了!后

  • 三国时威震天下的武器,唐朝时仍大放异彩,到宋朝却被宋江毁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时期主要兵器汇总,三国时期最强三大武器,三国时期真正的武器

    到了唐朝,又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方天画戟重新大放异彩,使用方天画戟的人正是薛仁贵,跟吕布的方天画戟不同,薛仁贵不是小说夸张写出来的,而且是正史中有记载,李世民得到薛仁贵后很喜欢,征讨高丽时都带着他。薛仁贵可算唐朝第一猛将,他随着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时,被敌人团团围住的情况下,薛仁贵独自一人手持方天画戟,

  • 大将军秦琼长期生病,唐太宗派人送药,为什么秦琼却不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琼为什么要给唐太宗站岗,秦琼与唐太宗,秦琼和唐太宗的关系

    随着后来形势的变化,秦琼改投到李唐的阵营,并受到李渊的格外欣赏。秦琼在李唐的阵营做过非常多的贡献,还打败和招募了著名的尉迟恭。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上位,此时大将军秦琼几乎不怎么上战场了,于是他索性称病了12年。当然了,此时的秦琼不是毛头小伙子了,而是人家确实年龄大了,当时效劳李渊的时候,人家已经40

  • 两晋历史:在五胡十六国如此混乱的时期东晋凭借着什么割据江南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东晋和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出现在东晋吗,东晋为什么叫五胡十六国

    我们都知道在前赵大军攻入长安活捉了司马业之时,西晋就退出历史舞台,北方胡人之间的战斗变得更加的残酷和激烈。然而在此时北方打的是血流成河而长江以南的地方却是平静如初,不少的晋朝的大臣、地方士族和百姓都往南方迁移,史称“衣冠南渡”,使得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人口逐渐往南方发展,江南成为了富庶地区!而此

  • 武懿宗喜杀人,以佛教徒自居的武则天非常欣赏,不断加他加官进爵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十大重臣,武则天武懿宗,唐玄宗武则天人物评价

    武士彠的另一个哥哥武士逸也有一个孙子,名叫武懿宗,封河内王。这人比武攸宁还要坏,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从头坏到脚,坏透了。他身材短小,腰背弯曲,相貌丑陋,却性情残暴,凶狠无比。他着姑母武则天的提拔,步步升官进爵,尊荣无比。武则天称帝,让他担任洛州长史。在担任洛阳长史期间,他大行诬陷残暴之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