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一年之后,经历过“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越国终于缓过劲来。那位知人知面不知心且“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在谋士高人的指点之下,昧着良心进行了一波“神一般的骚操作”。
这位一直在吴王面前像奴仆一样“竭诚服务”“表现良好”的越王“小老弟”具体都做了些什么呢?他先是命人挑选颗粒饱满的粮食,蒸煮晒干之后,派人送还给吴国,并“建设性”地提出:如果将这些优选出来的粮食作为种子使用,一定能增收增产,收获满满。
吴王夫差深以为然,并再一次被越王勾践的“忠诚”所打动,下令全国推广,满心期待粮食大丰收。结果呢?吴国这一年颗粒无收,饿死了许多百姓。而越国则“趁你病、要你命”,抓住时机果断出兵攻打吴国,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var1]
故事大致如此。
顺便提一下,古时候的吴、越之地,相当于现在的江苏南部,浙江、安微以及江西部分地区。这些地方的农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小麦的生长周期较长,一年只能播种一季;水稻则可以种植两季,且单季产量比旱地作物小麦要高。小麦存放时间稍长一点就会生虫子,而稻谷却不会,因为它的外表裹着一层毛毛糙糙的谷壳做保护。
上面讲述的故事中并没有具体指明被煮的粮食是何种作物,考虑到稻谷生长周期短、见效快,且产量较高、存贮时间长等特性,估计当初吴国借给越国度饥荒的粮食多半就是稻谷。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粟。
[var1]
中国古地图(局部)
但这些都不重要。
作为一个在农村出生长大的人,我对种植庄稼并不陌生。之所以我要提到这个“故事”,是觉得这件事不怎么靠谱而经不起推敲。
不管是小麦、水稻或者粟,它们的生长周期虽然长短不一,但都是数以月计。早种迟种十天半个月并不会影响其生长及产量。如果吴国真的播种了被越国煮过的粮种,发现过一段时间没有发芽之后,是完全可以再次补种的,经验丰富的农民为什么不这么干?农村过去都是自留农作物种子的,为的就是用起来方便。即使自家没有,也可以找别人借,等收割之后再还上也不迟。到农技站买种子种植是近二三十年才有的事。偶尔也会遇到“良种”不灵的情况,换别的种子再补种一次不就完事了?无非就是多费些力气而已。
[var1]
古代没有什么农民工,所谓的城市也是规模小、人口少,因而绝大多数人都是被禁锢在土地上以农为生。你想想,庄稼就是农民的命,他们怎能不上心?种下去的种子发没发芽他们怎么会不知道?
再说国与国之间借粮,绝对不会是个小数目,只能用“车载斗量”来形容。俗话说“借牛还马”,或者“平升借满升还”。即便人家没有额外多要,起码你也得照本偿还吧?这么多的粮食全部蒸或煮一遍,还得要掌握好火候(熟了就要开裂),这得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功夫?另外,蒸煮过的粮食还得要晒得透干,不然更容易发霉坏掉。
稍有一点常识的农村人都知道,被蒸煮过晒干后的粮食与原生态相比,不但不会“饱满”,反而会有所收缩,因为原有的水份也没有了。另外,这些被人为加工到半熟的“优良品种”质地很硬,且容易掉壳,拿在手里没有那种毛刺刺的感觉。庄稼人一眼就能识别出来。
[var1]
由此可见,这种脑洞大开的“煮粮计”纯属交智商税,在现实中根本就行不通。
那么,这个看似很有创意但实质上很不靠谱的“煮粮计”又是从何而来呢?翻遍了《史记》也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后来去网上查找,在《吴越春秋》中找到了出处:二年,越王粟稔,拣择精粟而蒸还于吴,复还斗斛之数,亦使大夫种归之吴王。王得越粟长太息谓太宰曰:“越地肥沃,其种甚嘉,可留使吾民植之。”于是吴种越粟,粟种杀而无生者,吴民大饥。
这段文字记载与文章开头的故事略有出入,指明了越国归还的是“粟”,亦即小米。越王将“粟”蒸过之后(其实也容易分辨)显得很“饱满”,因而吴王才会要求用其作为种子而“留使吾民植之”。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吴王没有盲目轻率地下达这道“播种令”,那越国岂不是白忙活了一场?
[var1]
因为感觉这个故事漏洞太多,所以我又特意查找了一下与之相关的具体年代。结果发现,所谓的“煮粮计”是发生在勾践十三年(前484年),距离越国最终打败吴国而迫使夫差自杀(前473年)还有十一年时间。那时候伍子胥尚在吴国,且明确表态反对吴国借粮给越国。他的观点与理由是:吴越为邻,彼此互为对手,一山不容二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因而两国之间迟早必有一战!试想,在这种情势之下,如果越国胆敢以怨报德而真的实施了“煮粮计”,只要种子不发芽,他们的阴谋诡计自然就隐瞒不住而大白于天下。正所谓“功高莫过于救驾,计毒莫过于绝粮。”越国胆敢如此算计比之强大的吴国,真的就不担心招来刀兵之祸?
[var1]
总的来说,所谓的“煮粮计”根本就行不通。只有那种脱离实际、智商欠费的人才能想出这样的歪主意。试想:那段时期越王勾践正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需要韬光养晦,暗地里积蓄力量,像日本人一样“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怎可打草惊蛇,轻易、过早地暴露其战略意图?
我一直坚信:历史上的越王勾践绝对不会如此自作聪明而自欺欺人,而吴王夫差更不至于如此轻率与刚愎自用。他们都是淹灭在历史长河中顶天立地的英雄。
[va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