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吕小白:感谢我管仲大哥给主播送来的一发“穿云箭”

齐桓公吕小白:感谢我管仲大哥给主播送来的一发“穿云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30 更新时间:2024/3/9 4:38:16

(齐襄公)

齐国的国君齐襄公,治国能力十分一般,人品更是不怎样,在位期间残暴昏庸,一顿神奇操作,很快被自己的堂弟公孙无知给杀了,取而代之,自己当了皇帝。

《史记》:乃襄公,遂弑之,而无知自立为齐君。

不过很显然,公孙无知也不是个贤明仁善的主,弑君自立,当上国君没几天,又被部下所杀。

综合来看,齐襄公当国君的这段时间,齐国的整体情况,可以说是极为混乱的。

统治残酷的齐襄公就像一把没有剑鞘的剑,日日挥砍,搞不好谁的运气不好,就会死于剑下。

在这种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的情况之下,齐襄公的哥哥公子纠和弟弟公子小白很快决定,不能再在齐国这旮沓待着了,现在必须避开齐襄公的锋芒,因为搞不好哪天齐襄公就会对自己动手。

于是,公子纠避乱出逃,到了鲁国,公子小白则到了莒国。

[var1]

(公子纠)

背井离乡的日子不好过,不过现在好了,齐襄公死了不说,齐国的造反份子,不安定因素,也统统都消失了。

按理来讲,既然齐襄公死了,那么王位应该由他唯一的儿子齐季来继承,但问题在于,齐季这位仁兄胆子太小,早就在齐国内乱之际,趁乱出逃,四处流亡,此刻已经不知道在何处了。

齐季的出逃,即代表着他放弃了王位的继承权,他放弃了王位的继承权,就代表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获得了王位的继承权。

并且,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消息,他们没有犹豫,立刻动身,希望抢在对方前边抵达齐国,从而继承王位。

不过,俩人在回家的方式上,却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

公子小白选择一人一马,不动声色的悄然上路,而公子纠则选择了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大摇大摆的返回齐国,并且,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公子纠还派出了自己的得力干将管仲率领一队兵马,袭杀单枪匹马的公子小白。

《史记》:射中小白带钩,小白详死。

管仲是个狠人,埋伏在半路,一箭就射中的公子小白——的衣带。

[var1]

(一箭之仇)

当然了,百米开外,管仲是看不清楚的,他以为自己正正好好地射到了公子小白的身上。

管仲十分开心,他认为公子小白既然已经被自己射死了,那么公子纠就没有必要再急行军,所以在管仲的建议下,公子纠放松了身心,晃悠悠的走了六天才到齐国。

然而,公子纠前脚到齐国,后脚就发现,已经被管仲“射死”的公子小白“死而复生”,早就在齐国即国君位了。

原来,被射中衣带的公子小白将计就计,顺势倒在了地上,造成了已经死亡的假象,目的就是为了迷惑管仲和公子纠。

看来,在战场上补刀还是很有必要的,你不补刀,下一个被补上一刀的,就有可能是你自己。

公子小白即位了,那么他就不再是公子小白,而是齐国的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已经成为事实,公子纠一看自己当国君是没戏了,只好跑回了鲁国。

公子纠已经认输,但齐桓公却并没有放过他们的意思。

[var1]

鲍叔牙

齐桓公的手下鲍叔牙是个很有谋略的人,他提笔一挥,给鲁国写了一封信,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史记》:“子纠兄弟,弗忍诛,请鲁自杀之。召忽、管仲雠也,请得而甘心醢之。不然,将围鲁。”

公子纠怎么说,那也是我们国君的兄弟,于情于理,我们都不能杀他,所以你们鲁国看着办,最好是能替我们把公子纠杀掉。

不过,虽然公子纠我们不能亲自动手,但公子纠的手下管仲可太不是东西了,居然埋伏在路上,还给了桓公一箭,这个仇我们必须报,所以你们抓紧把管仲给我们送到齐国来,不然我们齐国大军兵临鲁国城下,到时候有你们好果子吃。

鲁国国小,迫于齐国威慑,只好老老实实的照办,杀了公子纠,送交管仲到了齐国。

朋友们,齐桓公对管仲的仇恨,是可想而知的。

这位仁兄不仅是公子纠的得力谋士,更是差点在半路上要了自己的小命,所以管仲一到齐国,齐桓公就立刻要手刃管仲。

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鲍叔牙站了出来。

他告诉齐桓公,管仲不能杀。

至于为什么不能杀,鲍叔牙给出了一套十分合理的解释。

[var1]

(齐桓公重用管仲)

他告诉齐桓公,如果你仅仅是想要踏踏实实地治理齐国,没有什么更大的梦想,那管仲可以杀,但如果你想要和诸侯争霸,成就更大的伟业,就必须把管仲给留下,因为管仲是个狠人,他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盛,他辅佐谁,谁就能成就一番大业。

《史记》:斋祓而见桓公,桓公厚礼以为大夫,任政。

齐桓公这个人,性格并不倔强,反而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被鲍叔牙一顿劝,果断放下了成见,拜管仲为相邦,开始重用管仲。

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

你的心胸有多大,你的成就就会有多大。

换做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做人,格局要打开。

事实证明,齐桓公没有用错人。

当然了,他肯定不会用错。

朋友们,管仲是什么样的人物,那可是三国大v诸葛亮都拿来自比的偶像。

不过,就算是偶像,在当时也得拿出真本事来。

管仲当然有真本事,他的本事就是他对齐国制定的基本国策——尊王攘夷。

[var1]

(烽火戏诸侯)

我们知道,西周幽王时期,发生了著名的“烽火戏诸侯”事件。

烽火,是周天子在外敌来犯时,向诸侯国求援的一种信号。

烽火点燃,生起狼烟,诸侯国一看天子有警,所以纷纷来援。

周幽王为了能逗笑自己面瘫脸的宠妃褒姒,不惜以屡次点燃烽火,引得各地诸侯国七手八脚外加手忙脚乱纷纷来援,结果等到犬戎部族真的打过来的时候,却没有诸侯国来支援了。

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狼来了”的故事。

这个故事,作者学生时代就曾经学过,想必各位读者朋友们应该也都有所听闻,但实际上,“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虽然被太史公司马迁赫然的记载在了《史记》之中,但却毫无疑问,是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因为陕西省的一把狼烟是不可能让全天下所有的诸侯在同一时间都看到的。

退一万步,假设那一股狼烟实在太过壮观,全天下的诸侯都看到了,但有的诸侯离都城远,有的离都城近,他们也绝无可能会在同一时间抵达镐京,然后手忙脚乱的惹得褒姒发笑。

不过,周幽王虽然没有用烽火戏过诸侯,但犬戎部落却的的确确攻入了镐京,杀死了周幽王。

幽王一死,儿子周平王为避战乱,迁都洛邑(洛阳),建立了东周。

[var1]

(周平王)

东周的建立,代表着当年周天子的威仪彻底不复存在,周王室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诸侯国也不来朝拜了,也不按时朝贡,按时交钱了,可以说是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

各个诸侯国的内政开始频繁地出现问题,篡权谋逆之事屡见不鲜,各国之间土地兼并十分严重,今天我给你一拳,明天你给他一脚,这就算是在中原大地上打开了花了。

在东周大环境出现了严重问题的同时,北方的山戎,南方的荆蛮更是趁机入侵,一时间情况乱作一团,整个华夏文明在这个节骨眼上,遇到了空前危机。

而就在这一时节,齐国站了出来。

此时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之下,可以说是如虎添翼,齐国内政,经济,军事发展的那是嗷嗷叫,简直可以说是把其它诸侯国甩了一大节。

一枝独秀的齐国当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遇到这样的情况,它很难置身事外,也无法置身事外,所以齐桓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

所谓尊王,即大力尊崇周天子,并且以周天子的名义讨伐那些不服管理的诸侯国,说白了就是一句话:

我拿周天子当老大,你不服我就收拾你。

这个行为,在中国历史上很有知名度,并且一直流传了下来。

三国时,曹操挟持汉献帝以令诸侯,唐末时,朱温挟持唐昭帝以令藩镇,估么着,这两位仁兄的灵感,都是剽窃齐桓公的。

通过自身的军事能力和周天子的舆论造势之后,齐桓公很快在纷乱不堪的诸侯国之间建立了新的秩序,而在这样的秩序之下,全神贯注的抵挡夷狄的入侵,也就不在话下了。

[var1]

(齐桓公)

不过,在缔造了“尊王攘夷”的传奇之后,齐桓公开始走下坡路。

了解东周历史的朋友们知道,春秋初期的乱世中,涌现出来的狠人有五位,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公。

晋文公拔擢贤能,是个用人奇才。

秦穆公戎马一生,向西开拓了秦国大业。

宋襄公是老牌贵族,并且这个人很讲“仁义”,是位君子。

楚庄公是双面君王,治国很有一把刷子,可以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四位仁兄已经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然而齐桓公论本事论能力其实都要稍逊一筹,之所以能成为五霸之首,其中一个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他身边有高人。

而这个高人,就是相邦管仲。

但问题在于,人生在世,其实本质上是一场独行,所有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var1]

(管仲)

公元前645年,辅佐齐桓公成就大业的管仲,辛劳一生,终于闭上了双眼。

结果管仲前脚刚死,齐桓公后脚就开始犯糊涂,重用权臣,胡乱治国,齐国的国力迅速下降,纳达克斯上市是别想了,直接变成了个体工商户。

管仲去世两年后,稀里糊涂的齐桓公也因病去世,领了便当。

一生事业成了空,半生威名在梦中。

也许齐桓公死后不愁没有贤君,因为他的魂灵,依旧会守护着这个国度。

不过,这个愿望,还是落空了。

齐桓公一死,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储位大打出手,齐国上下一片混乱,陷入到了无组织无纪律的状态。

而齐桓公本人的尸身无人处理,也无人下葬,在床上摆了六十七天,直到开始发烂,发臭,蛆虫都开始爬出来的时候,才被草草下葬。

王侯霸业,如今成了一场空。

面对棺椁中那一滩恶臭无比的烂肉,你实在不能想象,他曾经是缔造了春秋时期灿烂文明的人物。

更多文章

  • 西秦灭亡:最弱的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是如何灭亡的,秦国最弱的国君,西秦的崛起和灭亡

    西秦进攻北凉:西秦君主乞伏炽磐讨伐北凉遇阻,国力受到严重削弱,导致西秦由盛转衰。公元431年,西秦君主乞伏暮末投降夏国,西秦灭亡。作为西秦君主,乞伏暮末并称职,继位之后常常滥用酷刑,搞得西秦内部四分五裂,许多部下叛逃。尚书辛进有一次跟随乞伏暮末打鸟,因为天色昏暗,弹弓打出的弹丸不小心击中了暮末母亲的

  • 越国将粮食煮过之后再送还给吴国作种子,这种“计谋”行得通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越国给吴国的种子,吴国向越国借粮的故事,越国吴国

    [var1]一年之后,经历过“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越国终于缓过劲来。那位知人知面不知心且“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在谋士高人的指点之下,昧着良心进行了一波“神一般的骚操作”。这位一直在吴王面前像奴仆一样“竭诚服务”“表现良好”的越王“小老弟”具体都做了些什么呢?他先是命人挑选颗粒饱满的粮食,蒸煮晒干

  • 抗节不挠,视死如归,欺秦王而归璧于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王以璧归赵视频,视死如归代表人物是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记载

    [var1]后来和氏璧流传到赵国的赵惠文王手里,赵惠文王很是珍惜。但这件事情不知怎么的,被秦昭襄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 赵惠文王同大将军廉颇及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就怕秦军马上来攻打。怎么解决没

  • 隋朝九岁女孩石棺上刻着:“开者即死”,考古人员打开后激动万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石棺内的女孩,石棺照片,考古隋朝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生前是繁华还是落魄,最终都免不了一死,变成一抔黄土,再也不复存在于这个时间。即便是在医疗水平很发达的现代,我们寿命再长,最终也还是要走到人生的尽头。死后要么经过火葬,要么是土葬,最终都是变成一把灰,没有什么区别。现代人的死亡,一旦亲人遗忘,那么千百年之后,将不会有人记得,因为

  • 罗艺为何反了李世民?跟罗成和燕云十八骑无关,原因在这两件事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罗艺的燕云十八骑打得过杨林吗,罗艺为什么能号令燕云十八骑,罗艺死后燕云十八骑去哪了

    这就是“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的燕云十八骑!瞅给罗艺添加的这些人物,其实,很能说明民间对罗艺态度的。其一、秦琼为何要跟罗艺沾亲?秦琼在没成为杨林义子之前,最大的靠山是燕王罗艺和五省绿林总瓢把子单雄信,恰好这三人,都以忠义和勇猛著称(杨林是反派中的

  • 第一个迫使罗家将用“回马枪”的豪杰:并没有名列隋唐好汉武评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唐六大顶级武将,罗家将武功排行榜,隋唐伍家枪与罗家枪谁厉害

    由此可见,想要知道谁才是迫使罗艺第一次使出回马枪绝招的人,只能从故事时间背景更早的作品中寻找,也就是讲述罗艺年轻时的小说或评书。而这部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兴隋传》,严格地说,就是评书《大隋唐》的前半部分。小说中的罗艺作为南陈太宰秦旭的女婿,自然也要为南陈出力报效,而最适合他们罗家将的对手,当然是隋

  • 李渊拿出尉迟敬德画像,李世民部将心惊胆战,秦琼为何将其扯过来揉成一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尉迟敬德和李渊的关系,尉迟敬德之死,秦琼和尉迟敬德谁更厉害

    秦琼和尉迟敬德是战友,也是姻亲,但是他们对待李渊的态度,却有着天壤之别,而李世民对尉迟敬德和秦琼的态度,也是迥然不同: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敬德不但从白丁(连男爵都不是)一跃而成食邑一千三百户的吴国公,而且得到了齐王元吉的全部房产和财宝,而秦琼国公位置不动,食邑却只有七百户。李世民继位后大幅削减功臣食邑

  • 两晋历史:司马炎为什么不杀刘渊反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祸患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刘渊原本是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左贤王刘豹的儿子。由于三国时期曹操为人进一步控制胡人的实力,将匈奴的力量进行分化进一步控制他们,刘渊从小就在做人质!西晋建立以后匈奴的力量过于分散根本威胁不到司马炎,司马炎本人是非常欣赏刘渊的才能,原本是想要重用刘渊的,却被大臣们的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给作罢了!后

  • 三国时威震天下的武器,唐朝时仍大放异彩,到宋朝却被宋江毁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时期主要兵器汇总,三国时期最强三大武器,三国时期真正的武器

    到了唐朝,又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方天画戟重新大放异彩,使用方天画戟的人正是薛仁贵,跟吕布的方天画戟不同,薛仁贵不是小说夸张写出来的,而且是正史中有记载,李世民得到薛仁贵后很喜欢,征讨高丽时都带着他。薛仁贵可算唐朝第一猛将,他随着李世民征讨高句丽时,被敌人团团围住的情况下,薛仁贵独自一人手持方天画戟,

  • 大将军秦琼长期生病,唐太宗派人送药,为什么秦琼却不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琼为什么要给唐太宗站岗,秦琼与唐太宗,秦琼和唐太宗的关系

    随着后来形势的变化,秦琼改投到李唐的阵营,并受到李渊的格外欣赏。秦琼在李唐的阵营做过非常多的贡献,还打败和招募了著名的尉迟恭。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上位,此时大将军秦琼几乎不怎么上战场了,于是他索性称病了12年。当然了,此时的秦琼不是毛头小伙子了,而是人家确实年龄大了,当时效劳李渊的时候,人家已经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