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初期,赵匡胤夺得中原政权之后,在宋朝周围围绕着的,还有大大小小将近十个政权,在太祖,太宗两朝都被一一的攻破而降服于大宋。宋太宗时期,还进行了两次北伐,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在979年(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进行了第一次北伐战争,在高粱河兵败之后,辽军南侵,与宋军在满城会战。太宗命各个将领进行布阵。在辽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发现之前的布阵有严重的问题,兵力太过于分散,于是有人便提出变阵,临时变阵是相当危险的,而且有违圣意,宋军统领不同意,此时,李继隆站了出来,愿意承担一切后果,于是众将先向契丹投降争取时间极速变阵,最终取得了胜利。
李继隆,上党人(今陕西长治),他的父亲就是五代时期,乃至于宋朝有名的将领,骁勇善战,是宋朝的开国功臣。李继隆因为父亲在官场上备受压制,少年的时候变善于游猎习武,在开宝年间,他的武艺得到了定州节度使孟玄喆的赏识。宋太祖时期,灭掉后蜀之后平定剩余的蜀寇,剿灭当地的蛮族。随后又随着宋太祖攻打南唐,得到了宋太祖的赏识,升官至御营前后巡检使。在宋太宗时期,有随太宗皇帝征讨北汉,不畏危险冲锋陷阵,为攻克北汉立下功劳。在第一次幽州北伐撤退的时候,也只有李继隆的部队能够有序的且战且退,让当时辽国的战神耶律休哥也是大吃一惊。正是他的这些战争经历,能够让他在前线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公然抗旨取得胜利。
雍熙三年,宋太宗再次北伐,辽军此时也展开反攻,宋辽两军在君子馆展开,李继隆作为后援军队。虽然前线刘廷让让辽军受挫,但是李继隆却遭到了辽军又是兵力的袭击。虽顽强抵抗,但是却寡不敌众。此时李继隆考虑到天气等各方面因素,遂下令撤退。太宗闻听十分愤怒,虽对其进行调查,但是不久之后又放了回去。两年之后,耶律休哥大举南侵,在唐河爆发战斗,此时李继隆决定出战,但是却遭到了监军宦官林延寿的阻挠,还用太宗皇帝不准出战的诏书压制他,李继隆不为所动,当场训斥太监,并毅然出战,取得了此次战斗的胜利。
每次违抗圣命的李继隆不但没有收到很大的惩罚,反而是步步高升。出了与他的战争经验有关系,实际上还有一层关系。李继隆的妹妹是被太祖皇帝撮合嫁给太宗皇帝的,李继隆也是太宗皇帝的小舅子,再加上李继隆虽然违抗命令,但是并没有打败仗造成损失,相反还取得了胜利,说明他是有一定能耐的。如果没有这些能耐,他断然也是无法善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