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洪武年间沐英手下最多三万军队,靖难时沐氏积极支持建文帝

洪武年间沐英手下最多三万军队,靖难时沐氏积极支持建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66 更新时间:2023/12/16 9:17:54

文中提到的西平侯沐英,是太祖朱元璋的养子,洪武十年(1377年)被册封为西平侯。洪武十五年(1382年)七月,云南已经大部平定,傅友德和蓝玉奉旨班师,但是沐英却被朱元璋留在当地镇守。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太祖皇帝并没有让沐英世镇云南的念头,他告诉养子:“抚绥平定,当召尔还”。那么问题来了,明军主力走了以后,沐英手上的部队还有多少人?

当时云南境内除了叛服不定的蛮夷之外,最大的威胁是位于西南方向的麓川王国。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麓川国主思伦发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对位于今云南玉溪境内的定边府发动猛攻。此前朱元璋已经在准备对麓川国用兵,但明军主力尚未集结完毕,危难时刻沐英率领骁骑三万人昼夜强行军十五日赶到定边府。这一战沐英不但创造性地发明了“三段式”火枪射击阵型,而且以一当十,大破麓川军队。此战奠定了沐英在云南的地位,但也侧面证明了这位西平侯能够调动的军队人数不过三万人。

根据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代第二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当时的云南布政使司总人口不过三十五万四千余人。永乐四年(1406年),明军准备从广西和云南方向两路并进,对大逆不道的安南胡朝进行讨伐。云南方面军的总指挥是沐英之子沐晟,总兵力为七万五千人。其中五千人来自蜀王府成都三护卫,剩余七万人则来自云南、贵州、四川都指挥使司。凭借着在这场战争中的功劳,沐晟才进封黔国公。永乐六年(1408年)已经成为大明交趾行省的原安南国境内发生叛乱,黔国公沐晟奉旨出征。这一次的总兵力为四万人,兵源依然来自成都三护卫和云南、贵州、四川都指挥使司。

沐家与建文皇帝之间的利益交换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不幸薨逝,享年38岁。沐英从小就被朱元璋当亲儿子一样养育长大,和朱标之间名为异姓兄弟,实与亲兄弟无异。因此在收到太子死讯之后沐英伤心不已,竟然在两个月后也不幸去世,享年48岁。长子和养子的双双去世,给了风烛残年的朱元璋莫大的打击。他不但破格追封沐英为黔宁王,谥昭靖,还在当年十月让沐英长子沐春袭封西平侯并继续出镇云南。

沐春

沐春作为二世祖,并没有堕了其父的威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越州土酋阿资和顺宁府土酋阿罗分别起兵叛乱,都是由沐春率军将其平定。此后麓川平缅宣慰使司属官刀干孟发动叛乱,驱逐了宣慰使思伦发(当年被沐英打服之后,思伦发即归降了明朝)。在招抚不得之后,沐春再次亲率大军出征,不料却在军中去世。《明史》记载:“九月,云南总兵官、西平侯沐春卒于军,左副将何福代领其众。”

沐春死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九月,当时太祖朱元璋已经驾崩,即位的是皇太孙朱允炆。由于沐春无子,朱允炆便让其弟沐晟袭封西平侯,仍然出镇云南。沐家虽然从沐英开始,沐春、沐晟父子两代三人接力坐镇云南,但当地并非沐家的一言堂。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九月,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正式前往云南就藩。

明初奉行的是“亲王戍边”的国策,岷王手下同样也有实力强大的云南三护卫。但是朱允炆登基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建文皇帝的基本盘是代表江南大地主利益的文官集团,他必然会对洪武旧制进行改革。当时朝廷的主要目标是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但是沐晟从家族的利益出发,和皇帝之间进行了一次心有灵犀的利益交换。

沐晟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沐晟向朝廷上奏,称岷王朱楩有罪。朱允炆顺杆而上,趁机将其废为庶人,徙居漳州。一个月后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作为投桃报李,沐晟调动了大量云南方面的官军支持朝廷平乱。

云南官军与靖难战争

在获悉燕王起兵之后,朝廷方面仅仅花了十几天的时间便组织起了一支三十万人的大军。在古代要筹备如此规模的大军出征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反过来证明朝廷方面早已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就等着朱棣扯起大旗造反了。

真定之战

这支大军的总指挥是开国元勋、长兴侯耿炳文,缓缓北上之后于八月初抵达真定(今河北正定)。八月底的时候朱棣率军奔袭真定,耿炳文战死,大批高级武将被俘。在此需要指出大军的副总指挥:右副将军甯忠和沐家之间的联系。

甯忠,是已故右军都督府左都督甯正的儿子。甯正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的时候出任云南都指挥使。和西平侯沐英一起出生入死,先后讨平百夷叛将刀思郎以及东川、越州等地蛮夷。在沐英去世,沐春尚未赴任的空窗期,负责代为镇守云南的正是甯正。甯正和沐英是一起扛过枪的兄弟,他的儿子甯忠和沐英的儿子沐春、沐晟关系会差吗?

白沟河之战

长兴侯战死之后,建文朝廷派曹国公李景隆紧急北上接替军权。在第一次围攻北平失败后,李景隆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再次北上,与燕王大军在白沟河一带展开决战。

朱棣

朱棣虽然在白沟河之战中凭借着一股天降妖风,反败为胜击溃了官军,但其中的过程极为曲折。根据史书的记载,朱棣本人甚至都差一点被朝廷方面的大将瞿能斩杀。而瞿能,又是一位带有强烈云南烙印的将领。

瞿能是凤阳卫指挥使、赐大都督府佥事致仕瞿通的儿子,瞿通则是最早一批投在朱元璋麾下的元老。瞿能原来一直在四川都司任职,还曾经跟随凉国公蓝玉平定了月鲁帖木儿之乱。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瞿能以中军都督佥事的身份署掌云南都司事。在此后的几年中,瞿能和沐春一起东征西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在耿炳文战死,甯忠被俘的情况下,沐晟毅然派出大哥左膀右臂之一的瞿能千里赴援。

可惜瞿能运气不佳,最终被朱棣之子朱高煦所杀,壮烈殉国。《明史》记载:“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瞿能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此外,当时战死于白沟河的云南方面高级武官还有洱海卫指挥佥事滕聚。

沧州之战

李景隆本次战败后被朝廷解职,改由平燕将军、历城侯盛庸为主帅。当时朱棣新败于济南,官军士气正盛。盛庸驻军德州,大将平安驻军定州,徐凯驻军沧州。为了破掉这个口袋阵,朱棣在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以出兵辽东为幌子,对沧州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明太宗实录》记载:“丙辰,移师还通州,循河而南。众咸疑曰:‘今征辽东而南行,何也?’上绐之曰:‘夜来有白气二道,自东北指西南。《占书》云执本者胜。今行师利南,不利于东。天象显示,不可违也。’”

当时徐凯正在组织兵力抢修城墙,当燕军骑兵以一日一夜急行军三百里的方式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朝廷军队毫无悬念地败下阵来。当时除了徐凯之外,被俘的高级武官之中仍然有云南系将领:贵州都指挥使程暹、署云南都司事胡原。

盛庸

燕军攻破沧州之后缴获了大量辎重器械,为了让这批物资能够顺利运回北平,朱棣亲自领兵南下牵制东昌方面的盛庸所部主力。这一战以燕军的失败而告终,还损失了大将张玉,但在前期的交锋中朱棣击败了盛庸的先锋孙霖。孙霖的官职是陆凉卫指挥使,陆凉卫的治所在今云南省陆良县,属云南都司管辖。

灵璧之战

盛庸在东昌大胜之后志得意满,随即就在建文三年(1401年)三月的滹沱河之战中遭遇惨败。为了增强朝廷大军的实力,朱允炆将左军都督何福从云南紧急调往德州。

何福,可以说是沐家的嫡系,当年收复云南之时便跟在沐英身边。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何福凭借着战功一路升到正一品的左军都督府都督。当沐春在军中突然去世之时,奉旨代行指挥权的就是何福,最终刀干孟也是死在何福手上。换句话说,当何福出现在靖难战场上之时,沐家已经把手里的所有王牌都奉献给了建文皇帝。

朱棣

建文三年(1401年)年底,朱棣孤注一掷,千里奔袭南京。朝廷军队围追堵截,双方终于在灵璧一线展开决战。灵璧即今宿州市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临泗县,南接五河县,北部与徐州睢宁县接壤,是燕军南下的必经之地。

决战初期,何福率军接连获胜,连斩燕军大将陈文、李斌等人,一度让朱棣都打算放弃本次南下计划。但随着燕军切断官军粮道,何福最终战败。《明史》记载:“丁丑,何福等营灵璧,燕遮其饷道,平安分兵六万人护之。己卯,王帅精锐横击。断其军为二。何福空壁来援,王军少却,高煦伏兵起,福败走。”

云南军队在靖难战争中的参与程度之深,出乎人们的想象。当年沐英去世后的空窗期内,执掌云南军权的三驾马车是甯正、冯诚和何福。三人之中,何福和甯正之子甯忠直接参与与朱棣的对抗。至于冯诚,是开国元勋追封郢国公冯国用的儿子、宋国公冯胜的侄子。冯胜出事之后,冯诚在《实录》中的记载也戛然而止,不知是否受到了牵连。但是无论如何,从何福、甯忠、瞿能,再到滕聚、程暹、胡原和孙霖,总不会都是以光杆司令的身份去参与靖难战争的吧?

更多文章

  • 比秦桧更声名狼藉的奸臣,竟少有人知,明清两朝禁其子孙参加科举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十大奸臣秦桧的照片,秦桧身边的三个奸臣都是什么职务,秦桧做了什么事导致成为奸臣

    人们对民族英雄岳飞有多么尊崇,对秦桧这类民贼就有多么厌弃。鲜为人知的是,在宋末元初,还有一位恶行昭著的奸臣,他之所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和一位浩气长存青史留名的民族英雄有关——写下了震古烁今、慷慨激昂的《正气歌》的文天祥。文天祥不知为何,他在后世籍籍无名,然而在南宋时期,此人以满腹才华在科举应试

  • 李贽在《藏书》中重新品评历史人物,反对历史保守主义,主张与世推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贽的思想主张和影响,李贽墓,李贽藏书全文

    李贽认为秦始皇“混一诸侯”,废封建、立郡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混战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是一位对中国历史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皇帝。李贽不仅为秦始皇翻案,还为武则天翻案。对于武则天称帝,传统观念认为是“篡政”,有悖封建的伦理纲常,封建的卫道士更是骂武则天是“牝鸡司晨”。李贽却高呼武则天“胜高宗十倍、

  • 李贽反对程朱理学,提倡民本思想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终自尽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贽主张心学还是理学,李贽有民本思想吗,程朱理学简介

    李贽思想之前卫在当时的社会可谓振聋发聩,惊世骇俗,为维护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道学家们所忌惮、排斥,最后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在狱中割喉自杀而亡,享年76岁。否定程朱理学,贬斥所谓的道学家是伪君子李贽幼时随父读书,接受儒学教育的同时能够独立思考,不被既定的儒家观念束缚,12岁写就的《老农老

  • 当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为何成为历史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自成做了42天皇帝,李自成如何当上皇帝,李自成是怎样当皇帝的

    在这种时候,崇祯皇帝想的不是放粮赈灾,而是加大盘剥力度,导致老百姓只能起来造反。以致当时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也让原本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在风雨飘摇中终于倒下。在推翻明朝统治过程中,起到最直接作用的就是李自成。正是他亲自带兵打进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宣告了明朝的彻底灭亡。他之所以能够从小驿卒当上义

  • 【历史故事】才华惊世的苏轼小时候是如何器识不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苏轼小时候的故事,苏轼的一生 历史故事,苏轼个人才华成就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从小器识不凡。在中华文化史上,苏轼是无人不晓的一代文豪,他的诗词在代代人的指尖、心上流淌,温度不减。从小他就表现出不凡的器识和才华,留下的许多小故事足为见证。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年,1037年)12月19日乙卯时,在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一代文豪苏轼诞生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 朱棣夺位后,在皇宫发现一密旨,哭着喊道:父皇,你害得我好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夺位后干什么呢,朱棣夺位后的下场,朱棣夺取皇位后的反应

    究竟是怎样的一道密旨,让靖难之役的胜利者永乐大帝失声痛哭,甚至发出了‘父皇害苦儿臣’的叹息?那道密旨里面到底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玄机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唠一唠这个话题,洪武25年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可谓灰暗至极,因为在这一年他最为器重的嫡子,大明的储君朱标因病离世,朱标死后,储君之位空悬,为稳固

  • 北宋第一名将狄青,赫赫战功不在岳飞之下,为何死得比岳飞还冤?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岳飞和狄青谁厉害,北宋名将狄青传奇,北宋的名将狄青长得帅吗

    简单说,对于狄青的评价只有十二个字:很勇敢、无原则、不感恩、胸怀小。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聊聊狄青为何出现“早死”的结局。 1、狄青因为站队问题,背叛了范仲淹,动用了私刑 从北宋开国到北宋灭亡,一百多年的“生命”中,如果给武将排个名,狄青能排前三。如果不算开国那些猛人,狄青甚至都能排到第一。就

  • 朱棣为啥不喜朱高炽,却偏爱长孙朱瞻基?原来其中藏着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炽不喜欢朱瞻基吗,朱高炽与朱瞻基关系怎么样

    王朝的更迭和皇位的传承,在封建社会中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自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开始,每一个朝代最长也不过是延续了四百年,这是历史的必然进程。而皇位的变换却是有不同情况,我们熟知的是推翻另一个王朝后,整个天下都改朝换代的情况。而另一类是兄弟间的皇位争夺了,最出名的无疑是九子夺嫡,而其他朝

  • 南宋111:史弥远的政变顺利实施,赵竑一无所知,被耍得溜溜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代赵竑简历,南宋废太子赵竑,历史上真实的南宋战争

    史弥远偷偷物色了一个皇室宗亲赵贵诚,想要替代太子赵竑。宋宁宗驾崩后,他逼迫杨皇后和他一起做这件事,否则杨氏一门不保。善于心计的杨皇后无计可施,默然良久,只得同意。史弥远见杨皇后同意了,就决定按计划行事。他召来宫中的快行班,声色俱厉地命令道:“速去沂王府将皇子请来!注意,不是住在万岁巷中的那个皇子!弄

  • 大明朝另类的官,一生官职不大,对后世的贡献却不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明朝官职一览表,明朝有太守这官职吗,明朝武将官职品级一览表

    宋应星小时候就很聪明,很受老师和长辈的喜爱。但他成长的年代已经是大明晚期了,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导致了他的运气并不是太好。在乡试中一万多名考生,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可以说一举高中不在话下了,可惜命运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几次科举都不太顺利。所以,宋应星一辈子,都没有混到个进士,只是一个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