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比秦桧更声名狼藉的奸臣,竟少有人知,明清两朝禁其子孙参加科举

比秦桧更声名狼藉的奸臣,竟少有人知,明清两朝禁其子孙参加科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21 更新时间:2023/12/12 4:11:48

人们对民族英雄岳飞有多么尊崇,对秦桧这类民贼就有多么厌弃。

鲜为人知的是,在宋末元初,还有一位恶行昭著的奸臣,他之所以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和一位浩气长存青史留名的民族英雄有关——写下了震古烁今、慷慨激昂的《正气歌》的文天祥

文天祥

不知为何,他在后世籍籍无名,然而在南宋时期,此人以满腹才华在科举应试中一举夺魁,金榜题名,中了状元,一时间春风得意,煊赫一时,后登科及第,权倾朝野,是当时的风云人物。

此人就是留梦炎宋理宗淳祐四年甲辰科状元,南宋朝廷对其颇为器重,提携至宰相之职,和秦桧一样握有重权。

蒙古大军进犯中原后,文天祥等主战官员成为中流砥柱,领导军民抵抗入侵,可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时刻,一些沽名钓誉的宵小之徒,也露出了无耻嘴脸,留梦炎就是这类人。

留梦炎

他不做任何抵抗,只为贪生求荣,以南宋故相的名义网罗了一帮贪生怕死之辈投降元军。为讨得新主子欢心,积极的献计献策,为虎作伥,充当开路的急先锋。

文天祥兵败被俘之后,元朝统治者慕其才,希望他能够投降效力。留梦炎随即出面,对文天祥以各种手段威逼利诱,试图让其就范,但却遭到对方痛斥,这让留梦炎恼羞成怒。

元帝看到文天祥坚贞不屈,既惜其才,又钦佩他忠烈仁义的品行,不忍杀之,动了放生之念。然而留梦炎这个奴颜婢膝的无耻之尤,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竟然上书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这些撺缀的话语,让元帝心中动摇了,最后下决心杀害了文天祥。

元军

留梦炎为何一心要致文天祥于死地?表面上来看,他是向元帝表忠心,而实际上,他们这些投降者担心的是文天祥这样的品行高洁之士,若留在世上,和他们这类卖主求荣者形成鲜明对比,自己将颜面无存。

留梦炎之流,是没有什么气节概念的,他们贪慕的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以及自己的身家性命。什么家国情怀,文人节操,儒家风骨,在这些人眼里一钱不值。

乍看起来,他出卖灵魂,也的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锦衣玉食和显贵的高位。然而,公道自在人心,他所有的行径令人不齿,曾与其联姻结亲的亲家愤然退亲,家族宗亲在族谱上将其除名,亲朋好友与之断绝往来。往日门生也割袍断义,羞于认师……

奸臣

如同后来的清朝统治者对明朝降臣一样,元帝虽将其视作可用之犬,但从人格节操上,骨子里也鄙薄其人。朝廷史官编纂的《宋史》和《元史》都未给留梦炎立传。

相比较于文天祥的百世流芳,浙江民间百姓则引以为耻,时有:“两浙有留梦炎,两浙之羞也。”之说。

不仅在当时他被人唾弃,其后世子孙也遭波及,自朱元璋推翻了元朝之后,明令禁止其子孙参加科举,甚至满清入关,在开科取士时,也不容留梦炎后裔做官。

历史证明,背叛自己祖国和民族的人,或能苟活一世,但永远逃脱不了正义的审判。一句古诗对这类人做出非常凝练的概括和总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更多文章

  • 李贽在《藏书》中重新品评历史人物,反对历史保守主义,主张与世推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贽的思想主张和影响,李贽墓,李贽藏书全文

    李贽认为秦始皇“混一诸侯”,废封建、立郡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混战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是一位对中国历史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皇帝。李贽不仅为秦始皇翻案,还为武则天翻案。对于武则天称帝,传统观念认为是“篡政”,有悖封建的伦理纲常,封建的卫道士更是骂武则天是“牝鸡司晨”。李贽却高呼武则天“胜高宗十倍、

  • 李贽反对程朱理学,提倡民本思想和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终自尽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贽主张心学还是理学,李贽有民本思想吗,程朱理学简介

    李贽思想之前卫在当时的社会可谓振聋发聩,惊世骇俗,为维护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道学家们所忌惮、排斥,最后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在狱中割喉自杀而亡,享年76岁。否定程朱理学,贬斥所谓的道学家是伪君子李贽幼时随父读书,接受儒学教育的同时能够独立思考,不被既定的儒家观念束缚,12岁写就的《老农老

  • 当了42天皇帝的李自成,为何成为历史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自成做了42天皇帝,李自成如何当上皇帝,李自成是怎样当皇帝的

    在这种时候,崇祯皇帝想的不是放粮赈灾,而是加大盘剥力度,导致老百姓只能起来造反。以致当时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也让原本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在风雨飘摇中终于倒下。在推翻明朝统治过程中,起到最直接作用的就是李自成。正是他亲自带兵打进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祯皇帝,宣告了明朝的彻底灭亡。他之所以能够从小驿卒当上义

  • 【历史故事】才华惊世的苏轼小时候是如何器识不凡?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苏轼小时候的故事,苏轼的一生 历史故事,苏轼个人才华成就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从小器识不凡。在中华文化史上,苏轼是无人不晓的一代文豪,他的诗词在代代人的指尖、心上流淌,温度不减。从小他就表现出不凡的器识和才华,留下的许多小故事足为见证。宋仁宗景祐三年(丙子年,1037年)12月19日乙卯时,在四川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一代文豪苏轼诞生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 朱棣夺位后,在皇宫发现一密旨,哭着喊道:父皇,你害得我好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棣夺位后干什么呢,朱棣夺位后的下场,朱棣夺取皇位后的反应

    究竟是怎样的一道密旨,让靖难之役的胜利者永乐大帝失声痛哭,甚至发出了‘父皇害苦儿臣’的叹息?那道密旨里面到底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玄机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唠一唠这个话题,洪武25年对于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可谓灰暗至极,因为在这一年他最为器重的嫡子,大明的储君朱标因病离世,朱标死后,储君之位空悬,为稳固

  • 北宋第一名将狄青,赫赫战功不在岳飞之下,为何死得比岳飞还冤?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岳飞和狄青谁厉害,北宋名将狄青传奇,北宋的名将狄青长得帅吗

    简单说,对于狄青的评价只有十二个字:很勇敢、无原则、不感恩、胸怀小。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聊聊狄青为何出现“早死”的结局。 1、狄青因为站队问题,背叛了范仲淹,动用了私刑 从北宋开国到北宋灭亡,一百多年的“生命”中,如果给武将排个名,狄青能排前三。如果不算开国那些猛人,狄青甚至都能排到第一。就

  • 朱棣为啥不喜朱高炽,却偏爱长孙朱瞻基?原来其中藏着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炽不喜欢朱瞻基吗,朱高炽与朱瞻基关系怎么样

    王朝的更迭和皇位的传承,在封建社会中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自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开始,每一个朝代最长也不过是延续了四百年,这是历史的必然进程。而皇位的变换却是有不同情况,我们熟知的是推翻另一个王朝后,整个天下都改朝换代的情况。而另一类是兄弟间的皇位争夺了,最出名的无疑是九子夺嫡,而其他朝

  • 南宋111:史弥远的政变顺利实施,赵竑一无所知,被耍得溜溜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代赵竑简历,南宋废太子赵竑,历史上真实的南宋战争

    史弥远偷偷物色了一个皇室宗亲赵贵诚,想要替代太子赵竑。宋宁宗驾崩后,他逼迫杨皇后和他一起做这件事,否则杨氏一门不保。善于心计的杨皇后无计可施,默然良久,只得同意。史弥远见杨皇后同意了,就决定按计划行事。他召来宫中的快行班,声色俱厉地命令道:“速去沂王府将皇子请来!注意,不是住在万岁巷中的那个皇子!弄

  • 大明朝另类的官,一生官职不大,对后世的贡献却不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明朝官职一览表,明朝有太守这官职吗,明朝武将官职品级一览表

    宋应星小时候就很聪明,很受老师和长辈的喜爱。但他成长的年代已经是大明晚期了,可以说方方面面都导致了他的运气并不是太好。在乡试中一万多名考生,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可以说一举高中不在话下了,可惜命运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几次科举都不太顺利。所以,宋应星一辈子,都没有混到个进士,只是一个举人

  • 慈禧向列强宣战有传教士欺压和列强得寸进尺的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慈禧向各国宣战,慈禧对西方宣战的影响,慈禧向11国宣战的勇气

    这份诏书被称作宣战诏书,但是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宣战必须要到所在国大使馆递交照会,没有照会是不能算宣战的,这只是个内部动员令而已。就像我国是从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局部抗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开始全面抗战,但是按照国际惯例,真正的中日开战时间却是民国三十年(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