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文聘。关于文聘的事迹,我在前面的多篇文章中都有详细的介绍,文聘自从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加入曹魏集团之后,便一直驻扎在荆州的江夏郡,并在期间的十多年时间里痛击关羽、抵御孙权,无论是指挥作战还是地方治理都非常出色,是曹魏集团中一位典型的军事与智略兼备的名将。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亲率大军南征。在此战中,文聘奉命驻守沔口,御敌有功,战后被晋升为后将军,并赐爵新野侯。
第二位:朱灵。朱灵在曹魏集团中属于一位不得志的将领,早年从袁绍集团投靠曹操后,起初还得到了器重,跟随曹操南征北战、东征西杀,立了不少战功。在此期间,朱灵还曾与刘备并肩作战,在徐州阻击过袁术。不过,朱灵后期遭到了曹操的忌恨,最终被罢官免职。虽然曹丕继位后又重新启用了朱灵,但在后期并没有太大的作为。朱灵在曹魏集团中官至后将军。
第三位:曹洪。曹洪,字子廉,曹魏宗室成员,曹操的堂弟。曹洪早年跟随曹操共同举兵征讨董卓,在荥阳之战中,曹操战败逃亡时丢失了坐骑,曹洪把自己的马让给了曹操,徒步掩护曹操,并在汴水河边找到了一只渡船,成功帮助曹操脱离了险境。后来,曹洪又在扬州地区的庐江、丹杨等地招募了数千精兵,扩充了曹操早期的军事实力。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率部征讨徐州时,曹洪率领部众为先锋,在为大军开路的同时,从地方上征集粮草,确保了此次大灾之年的军事行动得以顺利进行。在此战中,曹洪勇冠三军,率领部众连克大小城池十余座,战后因功被晋升为鹰扬校尉,不久后又迁升扬武中郎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洪奉命迎接汉献帝归许昌,随后又跟随曹操南征刘表,期间因功先后被晋升为厉锋将军、都护将军。
曹洪在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屡建军功,曹操对其极为信任和器重。但是,曹丕对这位叔父却不怎么看好,甚至还差一点把曹洪给处决了。究其原因也非常简单,曹洪家里很富裕,但也非常吝啬。曹丕为魏国太子时,曾向曹洪借款,结果遭到曹洪的拒绝,因此怀恨在心。
曹丕继位之后,先对曹洪进行了封赏,晋升其为骠骑将军,后来曹洪的门客犯了事,曹丕就借机把曹洪也一同治了罪。当时,幸得卞太后出面制止,才使曹洪保住了性命,被罢官免职赋闲家中。直到魏明帝曹叡继位后,曹洪才重新得到启用,被任命为后将军,之后又复任骠骑将军,于太和六年(公元232年)病逝。
第四位:牛金。牛金在曹魏将领之中并不算太知名,原因主要是《三国志》中未对其个人立传,而他的事迹则主要是通过《三国志》与《晋书》中的闲散记载得知。牛金早期跟随曹仁据守江陵,后又跟随司马懿征讨蜀汉、平定辽东。牛金在作战中勇猛果敢,屡建军功,在曹魏集团官至后将军。不过,牛金的结果非常悲惨,遭司马昭暗害而死。
第五位:费瑶。史料中对费瑶的记载也非常简略,只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费瑶与张郃在街亭共同战败马谡,太和四年(公元230年)被晋升为后将军。费瑶后期跟随郭淮在阳溪阻击魏延,最后被魏延战败,其它事迹不详。
第六位:钟毓。钟毓是曹魏集团的功臣之后,其父是曹魏的太傅钟繇。钟毓十四岁时以父功加入了曹魏集团,初任散骑侍郎,之后在地方上做过太守,也在朝中任过侍中、御史中丞、卫尉等职。后来,跟随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叛乱后,因功被晋升为后将军,兼任青州刺史,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病逝于任上,逝后被追赠为车骑将军。
参考书籍:《三国志》、《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