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是东吴悍将,孙策视为知己,为何郁郁而终

此人是东吴悍将,孙策视为知己,为何郁郁而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152 更新时间:2024/1/23 20:45:53

当时孙策已经攻占了宣城以东的大部分地区,还剩下泾县以西的六个县没来得及收并,“惟泾以西六县未服”。为了积极对抗孙策,刘繇太史慈进驻泾县,招募还没有归附的势力建立防御,“立屯府,大为山越所附”。孙策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大喜过望,随即亲率大军出征,在泾县擒获了太史慈,“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孙策抓获太史慈之后,亲自为他松了绑,并说:“以后你我合力共创大业,‘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当即任命太史慈为门下督,返回吴郡之后便拨给了兵马,晋升为折冲中郎将。

从这段记载当中我们能够发现:孙策对太史慈非常的信任和重用。这在收服刘繇部下的过程中也有所体现。据《三国志•太史慈传》中记载,刘繇在豫章郡去世之后,他手下的一万多军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孙策在得到了消息之后便命令太史慈前去收抚这一批人。孙策做出这一决定之后,当即受到了众将们的一致反对:“(太史)慈必北去不还。”东吴大将们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太史慈刚刚归附不久,现在放他走无异于放虎归山。

而孙策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并对大将们说:“太史慈离开我,又能去投靠谁呢?‘子义舍我,当复与谁?’”这句话不仅显示了孙策的自信,同时也体现出了他对太史慈的信任。太史慈出发的时候,孙策还亲自在昌门为他饯行。

而在注引《江表传》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孙策决议让太史慈去收复刘繇部属的时候,帐下的大将们都纷纷发表了反对意见。有的人认为,太史慈这一去,肯定就不会再回来了;还有的人则认为,说不定这是太史慈跟黄祖定下的计策,假借召集旧部的名义返回。

孙策对众将说:“大家说的都不对,我对这件事已经考虑得很清楚了。太史慈虽然勇猛胆烈,但却极重仁义孝道,尤其重视信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大家就不要在为此担心忧虑了。”这也就是说:孙策不仅非常信任太史慈,而且对他的本性还特别的了解。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孙策在收服太史慈的过程中,对他的了解还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

最后的结果也没有让孙策失望,太史慈在完成交办的工作之后,就返回面见孙策复命,“果如期而反”。太史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令江东诸将们折服,从此也算是在东吴站住了脚,并在孙策后期的征战过程中立下不少的战功。

不过,我们通过太史慈传记中的记载还能发现一个问题:太史慈备受孙策的信任和重用,但是到了孙权时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信任和重用,直至在壮年时期郁郁而终。

我们通过史料当中的记载,就能看出来孙权执掌江东初期,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军事行动,孙策时期延续下来的武将们,包括孙权掌权后刚提拔上来的武将们基本上都有参与。而唯独只有太史慈一直在海昬抵御刘表,没有参与过孙权初期的其它军事行动,一直到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去世。

这就说明:孙权对太史慈并不信任,所以也没有相应的重用他。而这在《三国志•太史慈传》注引《吴书》的记载中也有体现,太史慈临死之前,对志向没有得以施展而说出的那句遗言:“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就是在孙权时期没有得到信任和重用,最后郁郁而终的直接证明。

那么,为什么孙权不信任太史慈呢?关于这个问题应该跟曹操有一定的关系。据《三国志•太史慈传》中记载,太史慈在跟随孙策期间,曹操听说了太史慈的威名,所以就经常给太史慈写信,“曹公闻其名,遗慈书”。曹操写的信非常特别,信上没有一个字,只是装信的盒子里面放了一片中药材“当归”。这里面的深意就已经很明显了:曹操是希望太史慈能够归附。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孙权对太史慈的不信任,以至于早期的行动都没有让他参加,使太史慈的才能无法施展,最后郁郁而终。

参考书籍:《三国志》

更多文章

  • 曹魏有六位将军号为征南,三人是征南将军,三人是征南大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曹魏历任征南将军,曹魏的全部名将,历史上真正的曹魏名将

    第一位:曹仁。曹仁早年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时屡有战功,深得器重,他曾先后三次担任征南将军,不过,前两次是代理,第三次才正式转正。第一次为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讨荆州时,任命曹仁为行征南将军。曹仁在此期间,驻守南郡的江陵,与东吴主帅周瑜率领的众将士对峙了一年有余。期间双方展开了数次激烈的交战,

  • 曹魏有七位镇南将军,其中两位是降将,还有两位先后叛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张鲁。张鲁在曹魏集团中担任第一任镇南将军,实属无奈之举。张鲁本来是益州地区的一方诸侯,割据汉中称王称霸,还自任道教的天师,在地方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生活也非常安逸。但是,刘璋、刘备和曹操都盯着汉中这一块集军事、经济、物产为一体的重要地域,这也就注定了张鲁在汉中的地位必然不会长久。建安二十年(公

  • 三国时期,为什么说曹操看不上诸葛亮的才能?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对诸葛亮评价,诸葛亮vs曹操完整版,曹操如何看待诸葛亮

    其次,曹操手下谋士很多,其中不乏才能比诸葛亮还厉害的,所以曹操是看不上诸葛亮的才能的。更何况诸葛亮这人独断专行,刘备大战都不带他,取西川带的是庞统,战东吴也没带诸葛亮。只有阿斗这样的人才完全依靠诸葛亮,曹操这种枭雄,怎么能看上诸葛亮呢?其实,话说回来,诸葛亮不是谋士,只是一个治国的相才。蜀汉真正的谋

  • 此人是无当飞军的统帅,转战南中和西北,职务与关羽一模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无当飞军,无当飞军战法谁传承的,汉末霸业无当飞军谁当统领

    (姜维)再与夏侯霸商议曰:“南安未得,不如先取上邽。上邽乃南安屯粮之所;若得上邽,南安自危矣。”遂留霸屯于武城山,维尽引精兵猛将,径取上邽。行了一宿,将及天明,见山势狭峻,道路崎岖,乃问向导官曰:“此处何名?”答曰:“段谷。”维大惊曰:“其名不美:段谷者,断谷也。倘有人断其谷口,如之奈何?”正踌躇未

  • 此人是蜀汉守城神将,若不早逝,魏延可在夷陵之战大显身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延死后墓前跪着三个人,魏延个人简介,魏延传

    细作报说:“东吴孙权遣人结好东川张鲁,将欲来攻葭萌关。”玄德惊曰:“若葭萌关有失,截断后路,吾进退不得,当如之何?”庞统谓孟达曰:“公乃蜀中人,多知地理,去守葭萌关如何?”达曰:“某保一人与某同去守关,万无一失。”玄德问何人。达曰:“此人曾在荆州刘表部下为中郎将,乃南郡枝江人,姓霍,名峻,字仲邈。”

  • 关羽曾斩杀18员猛将,向来光明磊落,为何杀此人时感到后悔?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羽被谁杀的真实历史,关羽杀过最厉害的人,关羽曾杀过哪些名将

    导语:三国时期用无数英雄豪杰比如吕布、赵云、马超、诸葛亮、司马懿等等名人,他们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但最受到朋友们推崇的,应该就是关羽。他作为桃园三结义之一,他向来光明磊落,曹操为了招揽他,赐予他高官厚禄和豪宅美女都被他拒收,宁愿回到穷苦的刘备身边。但让人奇怪的是,关羽一生所向披靡,参军征战后,几十年

  • 董卓的发迹和败落:实际是东汉末宦官士族和地主集团互相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董卓的生平简介,二乔战董卓,董卓和皇后吻戏

    任何一部关于汉末三国的著作,都无法回避董卓这个人物。以下评论人物依据的资料来自三国志*董二袁刘传和后汉书*董卓传以及同书的其他章节。一。董卓的出身和性格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一]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

  • 曹操送来锦囊妙计,孙权的人马没到,将军们不能拆开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操对孙权的评价,刘备孙权曹操搞笑对话,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

    这三个人,曹操最猜忌谁呢?按照一把手负责制规律,曹操最猜忌的人是张辽,因为张辽是当时合肥的一把手。吴军来攻,出击是张辽决定的;吴军退兵,追杀也是张辽率领的。战后,因合肥之功受褒奖最隆重的,还是张辽。各方面都表明,当时合肥的负责人是张辽。曹操安排素来与张辽不睦的乐进、李典二人作为张辽的副手,很显然是为

  • 曹丕赐死甄宓,为何还要将她“以发掩面,口中塞糠”而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甄宓对曹丕最后说的话,历史上曹丕赐死甄宓,曹丕和甄宓的关系

    导语:东汉时期的河北冀州一地一直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强劲的地区,当时冀州甄宓一家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家中资产过千万,甄家为了保证自己家族的延续,于是把甄宓嫁给袁绍的二公子袁熙做夫人,后来甄宓又被曹丕得到,而且还给曹丕生下了魏明帝曹睿。曹丕称帝不久后却赐死甄宓,而且死壮非常凄惨。历史上对这件事众说纷纭

  • 曹操就是一只狼,刚刚还温情脉脉,转眼就命人乱棒打死爱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真实曹操深度分析,曹操到底是不是乱世之奸雄

    曹操乱棒打死爱妾的事情就发生在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也可以折射出一代奸雄“狼”一样的凶狠和残忍。曹操为了消灭自己最大的敌人袁绍,做了周密准备。他首先命令得力干将臧霸攻入青州,占领临淄、北海等地,巩固右翼;又命令于禁屯军黄河南岸,密切监视袁绍军队。曹操又通过种手段,先后殄灭了自己的宿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