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送来锦囊妙计,孙权的人马没到,将军们不能拆开看

曹操送来锦囊妙计,孙权的人马没到,将军们不能拆开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695 更新时间:2024/2/6 14:47:42

这三个人,曹操最猜忌谁呢?按照一把手负责制规律,曹操最猜忌的人是张辽,因为张辽是当时合肥的一把手。吴军来攻,出击是张辽决定的;吴军退兵,追杀也是张辽率领的。战后,因合肥之功受褒奖最隆重的,还是张辽。各方面都表明,当时合肥的负责人是张辽。曹操安排素来与张辽不睦的乐进李典二人作为张辽的副手,很显然是为了牵制、监督张辽。虽已成为曹操的荡寇将军,洗掉了降将的颜色,但是,从吕布那里投降来的张辽始终让曹操猜忌。即使合肥战后,曹操也不给他独立守城的机会,反而把自己最信任的夏侯惊和曹仁调来领导张辽。

张辽能读不懂曹操的这一领导艺术吗?因此,身在合肥,张辽心理压力是很大的,他知道,合肥一战,一有不测,自己就要死,不是死在孙权的战场上,就是死在曹操的军事法庭上。张辽默念:保卫合肥就是保卫身家性命,就是保卫个人尊严。可是,独木不成林。张辽忧虑重重:乐进、李典会买我的账吗?

不过,张辽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因为曹操早就为他准备了锦囊妙计。《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中有关“锦囊妙计”的精彩故事。周瑜想用孙尚香诱导刘备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然后用他换取荆州。诸葛亮给赵云三个锦囊,让他保护刘备入吴,赵云依照囊中三条妙计行事,保刘备成亲,并携新夫人安全返回荆州,使得周瑜的计谋成为泡影,只落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千古笑谈。我们找不到诸葛亮运用锦囊妙计的历史记载,反而是曹操确确实实运用过“锦囊妙计”。曹操出征张鲁前,把一个信函交给薛悌,说:“你拿着这封信,到合肥做护军。”薛悌接过信函来一看,只见信函边上写着四个字:贼至乃发。

现在孙吴十万大军压境,张辽、乐进、李典三个人都紧张地看着薛悌手中的信函,不约而同地想:曹老大如何安排我呢?薛悌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信函,四个人一起凑上去读:“若孙权至,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短短二十个字,把合肥保卫战安排得天衣无缝,城内四个人,有出战的,有守城的,有什么也不干,只负责监工的。这20个字的锦囊妙计里,有着无数的玄机:为什么出战?为什么让张辽和李典出战?为什么让乐进守城?

在城内守将争论第-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来探讨一下后两个“为什么”。很明显,曹操的锦囊妙计是以张辽为中心来安排的,曹操对人员的使用上首先考虑了与张辽的配合。李典是-一个儒将,“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他年仅35岁就死了,但却得到了军中长者的美誉。李典的合作意识强一些,用配合张辽是没有问题的。而乐进是个性情如烈火的武将,《三国志》以“烈”来形容其性格,他似乎适合独来独往,就让他自己守城。还有,张辽和李典-配合,就不愁把乐进带起来。如果让乐进出战,很难保证不与张辽争功斗气,如果二人发生争吵,那就满盘皆输了。妙,锦囊妙计就是妙!

罗贯中出于“贬曹”的需要,在《三国演义》里把曹操的锦囊妙计一笔带过,而无中生有地渲染诸葛亮的锦囊妙计,这是对历史的误读。倒是合肥人记住了曹操曾在当地有过锦囊妙计,大为叹服。现在合肥有一道招牌菜叫“锦囊妙计”,把鸡(计)放在猪肚(锦囊)里,用果树枝小火煨制10个小时以上,经九沸九变,终成徽菜中的拳头产品。这道菜,就是献给曹操的。

215年,面对东吴的十万大军,在曹操的锦囊妙计里被安排与李典一起出战的张辽,却全然想不起徽菜的美味,他只想着如何以七千人打退十万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这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只有完成这一任务,才能躲过孙权的围杀,才能不让曹操猜忌自己,才能躲过曹操的“判杀”。乐进和李典,纷纷质疑曹操的锦囊妙计,说什么出战就是以卵击石飞蛾投火羊羔奔虎口。于是,就有了《三国志》里“诸将皆疑‘”的记载。违背曹操命令,首先担责的是张辽,所以张辽没有质疑曹操命令的权利,军令如山,他作为合肥一把手,只有执行命令的义务。可是,李典和乐进,又怎么会听他的?

欲知后事如何,请关注我吧!

更多文章

  • 曹丕赐死甄宓,为何还要将她“以发掩面,口中塞糠”而葬?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甄宓对曹丕最后说的话,历史上曹丕赐死甄宓,曹丕和甄宓的关系

    导语:东汉时期的河北冀州一地一直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强劲的地区,当时冀州甄宓一家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家中资产过千万,甄家为了保证自己家族的延续,于是把甄宓嫁给袁绍的二公子袁熙做夫人,后来甄宓又被曹丕得到,而且还给曹丕生下了魏明帝曹睿。曹丕称帝不久后却赐死甄宓,而且死壮非常凄惨。历史上对这件事众说纷纭

  • 曹操就是一只狼,刚刚还温情脉脉,转眼就命人乱棒打死爱妾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真实曹操深度分析,曹操到底是不是乱世之奸雄

    曹操乱棒打死爱妾的事情就发生在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中,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也可以折射出一代奸雄“狼”一样的凶狠和残忍。曹操为了消灭自己最大的敌人袁绍,做了周密准备。他首先命令得力干将臧霸攻入青州,占领临淄、北海等地,巩固右翼;又命令于禁屯军黄河南岸,密切监视袁绍军队。曹操又通过种手段,先后殄灭了自己的宿敌

  • 大汉高祖刘邦:不作恶,不妥协,是人生的底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简历,王立群讲刘邦,汉高祖刘邦简介和评价

    刘家世代务农,家朝田亩,瓜果自开。老大,老二都很踏实,但是俗话说滑不过老三,刘季(那时候还没改名刘邦)简直就像一个混世魔王一样,不务正业。搁现在就是,捋上一头黄毛,屁股后面插一把西瓜刀,没事拉上几个地痞流氓,去饭馆吃霸王餐,去酒吧调戏小姐姐。会闹的孩子有奶吃,刘季这么浪荡,也没被家里嫌弃,还找了几本

  • 东汉墓中的一颗牙齿,辅助DNA技术,或许能揭开曹操身世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东汉曹操,专家谈曹操墓出土的头骨,曹操墓发现幼年曹操尸骨

    曹操一生征战天下,一统北方更是差一点统一天下,提前结束乱世。但时运不济,终究只是止步于长江。历史上关于曹操的争论有很多,而关于其身世便是其中一个。《三国志》中记载,曹操的父亲是曹嵩,而曹嵩是东汉大太监曹腾的养子。但是没有记载曹嵩的生父是谁。关于曹嵩是曹腾从哪里抱来的,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曹腾的

  • 历史上客死他乡的名臣,刘邦逼着发小投奔了匈奴,李陵终身未能归汉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陵个人简历,李广和李陵,俄罗斯挖出李陵墓地在什么地方

    韩王信第一个韩王信,大家都听过韩信的很多,但是知道韩王信的人很少,韩王信的名字也叫韩信,因为他曾经是国外的王,大家为了区分开他和淮阴侯韩信,所以把他称为韩王信。韩王信很倒霉,刘邦称帝的第二年,匈奴南下就包围了韩王信的底盘,韩王信的那点兵力哪够对付雪匈奴的啊,只能和匈奴周旋,刘邦带着人赶到,发现匈奴和

  • 董卓手下五位大将,吕布仅仅排名第五,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董卓和吕布是什么关系,董卓麾下十大猛将排行,董卓吕布貂蝉

    第一名:徐荣徐荣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与夏侯惇交马数回,便被斩于马下的小将,但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却是东汉末年一个杰出的将领。徐荣的一生主要有两大战绩:一是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董卓迁都长安,让徐荣断后,徐荣在汴水大败曹操,曹操险些丧命,还有便是在梁东之战中击败江东猛虎孙坚。在董卓死后,徐荣在与

  • 从关中到彭城,刘邦在“东进伐项”之路中,凭什么畅通无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彭城之战后刘邦怎么样,刘邦在彭城大败后逃向了哪里,刘邦彭城之战深度解析

    项羽将刘邦封于穷苦的巴蜀之地,对于这样的后果,刘邦是非常不满的。在韩信的鼓动下,刘邦整顿军队,准备一举夺回关中之地,然后以关中为大本营,向东争取天下。项羽顾头不顾尾按照楚怀王定下的怀王之约,刘邦本应该为“关中王”,但项羽依自己的喜好将关中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了章邯、董翳和司马欣。刘邦想要向东争取天下,

  • 刘秀的手下不乏狠角色,两大猛将斩杀州牧、郡守,夺得五万精骑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秀手下十大将军,刘秀手下最厉害的大将,刘秀手下的文臣武将

    然而,此时的更始政权,自身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实际统治的人口仅占当时的四分之一。当时,各地军阀割据,还在赤眉、铜马等大大小小的武装势力,不仅不听更始帝的号令,甚至还威胁到更始政权的稳定。刘玄名为皇帝,实际上,也仅是当时的一方诸侯而已。刘玄不擅长军事战略,从未带兵出征过。仅靠权谋难以服众,又如何能一统

  • 刘贺所作所为触碰霍光底线而被迅速废黜,汉宣帝仍命张敞对其监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霍光废掉不听话的刘贺,霍光废刘贺是阴谋,霍光废了刘贺的全过程

    为什么一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宗室侯爵,他的薨逝却让皇帝如此安心,像“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一般如释重负?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就要从三十二年前说起了。征和二年(前91年),一代雄主汉武帝已经到了暮年之时,出于对皇权的排他性和对于衰老乃至死亡的恐惧,他开始怀疑周围的人都在用巫蛊之术诅咒于他,让他早日

  • 刘据虽被冤杀但其行为却实属谋反,故汉武帝未对其后代给予优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枉的,刘据之死,汉武帝儿子刘据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汉武帝的“戾太子”刘据之死,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父子间误会导致的偶然,本质上却是权力矛盾爆发的必然:皇帝与太子,前者是当下皇权的掌控者,后者是未来皇权的拥有者,看似应该很简单的继承关系,但却由于封建皇权的高度排他性,而变得相当复杂。两者之间既是父子关系,同时却也带了一丝对手的色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