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说好的春秋五霸,为何有两个版本七个霸主?有争议的原因是什么?

说好的春秋五霸,为何有两个版本七个霸主?有争议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522 更新时间:2024/1/19 4:26:59

[var1]

要想搞清楚我们以上的疑问,必须先弄明白霸主到底是什么。“霸”这个字,现在不是什么褒义词,比如说“霸权”、“霸道”,似乎给人一种欺负人的感觉。后来了解些历史文化后,才知道“霸”这个字的历史含义绝不简单。

西周灭亡,东周建立之后,华夏大地正式进入春秋时期。这一时期,周天子的实力衰弱,需要诸侯之中产生一个头领,帮助自己管理天下。这个头领就被称为“伯”,就是老大的意思。后来因为谐音的关系,"伯"又变成了“霸”。所以所谓的霸主,其实诸侯之长。

[var1]

春秋时期的霸主,跟现在的那些世界霸权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中国的霸主负有尊奉周天子和周文化的责任,同时还有带领诸侯去抵抗外族入侵的任务。责任和任务加在一起,就是所谓的“尊王攘夷”。可以说,中国文化之所以能流传至今,霸主们的功劳是非常巨大的。

由于作为诸侯霸主有着非同一般的荣耀,很多国家都会为了这个头衔而互相争斗,即所谓的争霸。争霸的结果就是有五个国家脱颖而出,这便是春秋五霸。下面我们来简单地说一下这些霸主。

齐桓公是春秋的第一位霸主,也是开创了霸主模式的人。他本是国外流亡的公子,后来在贤才管仲、鲍叔牙的辅佐下,逐渐成了一代明君。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北杏(今山东鄄城)召集诸侯进行会盟,首先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此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后来周王室都亲自派人参加会盟,正式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

[var1]

晋文公是春秋的第二位霸主。他年轻时因晋国内乱而流亡,在外颠沛了19年。后来,在秦国和一批大臣的帮助下,他才回到晋国继位国君。在晋楚城濮之战中,他一战取胜,在诸侯中树立了威信。此后他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并请周襄王参加。会盟之上,周天子亲自册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给了他自由征伐的权力。

[var1]

秦穆公从时间上说,是春秋的第三位霸主。秦穆公继位之后,重用百里奚、蹇叔、公孙枝等贤臣,国力大幅增强,并先后扶植了晋国的两位国君。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在秦晋“殽之战”中失败,向东发展的势头被遏制。此后他转向西方,成为了西方霸主,史称“霸西戎”。

[var1]

楚庄王是春秋的第四位霸主。他即位初期沉沦了三年,此后便“一鸣惊人”,在孙叔敖的辅佐下迅速强大起来。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打败了晋军。中原各国于是开始尊奉楚庄王,他正式成为了春秋霸主。

[var1]

宋襄公是春秋的第五位霸主。宋襄公即位初期便有争霸之心,后来趁着齐国内乱,他率领一些小国的人马拥立了齐孝公,赢得了些威望。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与楚兵战于泓水,因为片面的强调“仁义”导致了的失败。但即使败了,宋襄公仍然认为自己坚守了仁义。不少人因此尊敬他,将他奉为霸主。

[var1]

吴王阖闾也被算作了春秋的一位霸主。他上台之后,以伍子胥为相,以孙武为将军,将国家打造成了一台战争机器。公元前506年,吴军伐楚,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这一战让吴王阖闾登上了神坛。但是几年之后,阖闾却在吴越槜李之战中失败,重伤而死。他的儿子夫差继承父业,一度击败越国,并且在艾陵之战中击败了齐军。公元前482年,夫差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正式称霸。

[var1]

越王勾践算是春秋最后一位霸主。他在吴越会稽之战中输给夫差,卧薪尝胆多年,积聚能量。就在夫差北进争霸的时候,勾践从背后下手,击败了吴国。之后勾践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滕县),正式成为霸主。几年之后,他灭掉吴国,又与诸侯会盟于徐州。周元王派人参会,命令勾践为诸侯之长。

[var1]

历史上真正确认的春秋霸主只有三个: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其他的霸主,都是有争议的。

如果以会盟诸侯的正式流程来看,秦穆公、吴王阖闾是不合格的。而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虽然都会盟过诸侯,但他们活跃的时期已经是春秋末期,“春秋五霸”的说法早已有人提过,所以他们虽然是正牌霸主,但是否算作“五霸”之一却有争议。

[var1]

如果以中华文化圈来论,那么秦穆公、楚庄王、两位吴王和越王勾践都是不合格的。秦穆公属于西戎,而楚、吴、越三国则属于南蛮。虽然秦穆公和楚庄王历史贡献卓越,毕竟改不掉自己身上的民族属性。

而争议最大的则是宋襄公。他虽然占着道德制高点,但为人太过迂腐,也没有实力,真的当不起霸主的名号。现在很多人提起他,都当他是一个历史笑话。

可见,“春秋五霸”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标准不同。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这段历史,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也会有不同的“春秋五霸”。那么,亲爱的读者,你眼中的“春秋五霸”都是谁呢?

更多文章

  • 当年如果关羽杀了曹操,那三国争霸中,统一天下的会是刘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如果曹操杀了关羽刘备会怎样,刘备关羽曹操是什么关系,关羽当初杀了曹操会怎么样

    为什么会放曹操?你以为仅仅是关羽要放的吗?诸葛亮不想放曹操,他有一百个办法可以杀了曹操。但刘备、诸葛亮不敢杀,更不能杀!刘备、诸葛亮华容道上必须要放过曹操“赤壁之战”前,刘备无兵无将,亡命天涯。刘备集团的军事力量别说跟曹操相比,就是跟孙权相比也是差距悬殊,不在一个档次上。如果他在华容道上杀了曹操,他

  • 汉初名将如云都打不过匈奴,为何武帝时期霍去病却能吊打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先来说一下汉初名将如云为何不敌匈奴。打仗这个事儿肯定与将帅的本事高低有很大的关系,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乃是两国国力的强弱。而国力的硬指标则是兵马数量、装备优劣、粮食多寡和财富总量,这才是支撑战争胜利的核心。汉初社会虽然趋于大一统,但却是在秦末战争、楚汉之争、征讨异姓王反叛战争的废墟上建立起

  • 为何孙策不传位给儿子孙绍,而传弟弟孙权?孙绍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孙策之子孙绍结局,孙权和孙策,孙策跟孙权

    在父亲孙坚去世后,孙策和好友周瑜一同南征北战,在汉末乱世中打下了江东之地作为基业。就在江东初定,孙策准备趁北方曹操忙于和袁绍的战争而偷袭中原腹地时,他却意外遇伏身死。原本北定中原的大计宣告失败,而江东的未来也蒙上了阴影。建安五年(200),孙策外出打猎,却遭遇了埋伏被刺伤,刺伤他的人是孙策当年平定江

  • 三国关羽说了一句狂言,不但葬送了自己性命,还导致蜀国元气大伤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不死蜀国能统一吗,关羽丢荆州对蜀国损害有多严重,三国中关羽最经典的几句话

    作为一代名将,关羽从人类变成一个神话,享受的赞誉可谓是最高了,清代更是奉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共享春秋祭。可以说自三国以下,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传统文化格局,其影响之深甚至超过了对其他各路神灵的崇信。然而,就这样一位人人敬仰的英

  • 汉朝那些结局不同的废太子:有的自杀,有的善终,还有的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太子成功登基的多不多,汉朝开国哪些人善终,汉朝太子列表

    在中国古代,太子的册封一般遵循“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这便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嫡长子继承制”。话虽这么说,其实太子的人选大部分还是由皇帝的喜好决定的——皇帝喜欢哪个儿子,这个儿子就能变成“嫡子”,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废立皇后就达到了目的。正所谓“子凭母贵”,如果皇后一旦被废

  • 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绿林啸聚,匈奴受骗入寇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天下不如意之事,常十有八九,那平蛮将军冯茂往击钩町,差不多已两三年,兵马调动了好几万,赋敛民财,值十取五,弄得怨声载道,仍一些儿没有功劳,反报称部下士卒,多染疫病,十死六七。顿时触动王莽大怒,立将冯茂召还下狱论死。别遣宁始将军廉丹统兵往剿。大发天水陇西骑士及巴蜀吏民十万人,浩荡前进,转输相望。初至时

  • 曹操最不该杀这三个人,最应该杀的人,反而没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一生杀错三个人,曹操杀杨修视频完整,曹操杀刘馥

    曹操最不该杀三个人,这三个人是谁呢?曹操最该杀的人,又是谁呢?第一位,荀彧。荀彧是曹操重要的谋士,可以说是首席谋士,荀彧有王佐之才,辅佐曹操扫平群雄,统一北方,只剩下刘备和孙权没有灭掉。荀彧还推荐了很多人才给曹操,比如,郭嘉和戏志才等人,都是荀彧举荐的。荀彧为曹操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然而,曹操却不顾

  • 此人曾获曹操盛赞,击败关羽立功无数,为何却枉死叛将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跟了曹操多久,曹操的五虎上将谁能打过关羽,新三国曹操关羽墓前感慨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众所周知,曹操虽然性格多疑,但极其善于发掘和任用人才,也正因如此,曹营之中的顶级人才,也要远超于其他两国。作为一员外姓将领,徐晃能在人才济济的曹营中脱颖而出,与于禁、张辽等人并列为“五子良将”,可见他本身的确有一定的过人之处。纵观徐晃一生,几乎所有由曹操指挥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没给筷子,事后,汉景帝:此人不能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视频,汉景帝为什么不给周亚夫备筷子,汉景帝迎接周亚夫

    君臣之间,在封建王权的威压之下,似乎一直都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各种古装电视剧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即使是作为皇亲国戚的重臣,在皇帝面前也依然是唯唯诺诺的样子。清朝更甚,满清官员甚至动不动就将自己称作“奴才”,似乎臣子在帝王面前一文不值。然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却不是如此。大部分朝代中,君臣关系并没有

  • 汉武帝为何抛弃陈阿娇,却娶了风尘女子卫子夫?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武帝晚年怀念陈阿娇,陈阿娇 卫子夫,汉武帝和陈阿娇的关系好吗

    汉武帝在没有称帝之前,其实他的机会不大,多亏了陈阿娇的母亲,也就是当年的长公主的帮忙,长公主是汉景帝的姐姐,也是窦太后唯一的一个女儿,因为她的地位特殊,所以在她说话是比较有用处的,在她的帮助之下,王皇后才能成功地坐到了皇后的位置,同时她的儿子也才能得到太子的位置,最终登基成为著名的汉武帝,为了感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