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孙策不传位给儿子孙绍,而传弟弟孙权?孙绍结局如何?

为何孙策不传位给儿子孙绍,而传弟弟孙权?孙绍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89 更新时间:2024/1/25 9:30:22

在父亲孙坚去世后,孙策和好友周瑜一同南征北战,在汉末乱世中打下了江东之地作为基业。

就在江东初定,孙策准备趁北方曹操忙于和袁绍的战争而偷袭中原腹地时,他却意外遇伏身死。原本北定中原的大计宣告失败,而江东的未来也蒙上了阴影。

建安五年(200),孙策外出打猎,却遭遇了埋伏被刺伤,刺伤他的人是孙策当年平定江东时所杀的许贡的儿子和门客。

尽管因为孙策本就武功高强,当时没有立刻毙命,但他还是受了严重的刀伤,归宅后身体日渐虚弱,眼看就要不久于人世。

令人意外的是,孙策在弥留之际,指定了弟弟孙权为江东的新任接班人,而不是给自己的亲儿子孙绍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孙绍的结局又如何呢?

关于孙策传位于弟而不传位于子的原因,笔者认为大体有以下几点:

首先,孙权能力出众,孙策认为他能够率领江东走向辉煌。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先看看《三国志》中的记载。当年孙策平定江东,孙权仅有十五岁便被任命为阳羡的地方官,在任期间,他积累了许多理政经验,且展现出了出众的内政天分。也正因此,孙策在临终前鼓励他道:

''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卿。''

当年,朝廷曾派出使者刘琬到江东为孙策授职,而有识人之才的刘琬遍观孙氏子弟,说道:

''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恆,有大贵之表。''

在《江表传》中,也有孙权曾经协助孙策谋划事务,展现出令其自认为不如的智慧的记载。

这些都说明孙权的能力确实是非常优秀,因而孙策在就要撒手人寰之际,自然是能够放心将大业托付给孙权的。

第二点,便是孙绍当时过于年幼,难以承担使江东兴旺的重担。

关于孙绍的年龄,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绝孙策去世时仅有二十六岁推测,孙绍的年龄最多也就是个位数。

让这样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去管理当时刚刚平定不久,对内需要安抚各大士族,山越蛮夷,对外需要和刘表,曹操等老狐狸抗衡的江东,实在是过于艰难。

在太平盛世,皇帝驾崩后幼子继位的事例存在不少,但那是因为盛世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加上贤臣的辅佐,所以即使是幼主也能够坐稳江山。

我们以史为鉴,也知道幼子继位后,如果遇到外敌入侵、权臣专治等情况,王朝往往会走向衰落甚至毁灭,这当然不是费尽心力才开拓江东基业的孙策所想要看到的。

处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贸然传位给一个孩子无疑是个非常愚蠢和不明智的行为。指望一个年仅十岁,极易被操纵和欺瞒的孩子保住甚至发展江东,这显然是痴人说梦。

更何况,孙策名义上是江东之主,但掌握经济命脉的各大家族是他惹不起的。一旦这些家族认为孙绍年幼可欺,那么江东就离被替代不远了。

第三点,笔者认为是出于江东当时的形势。

关于江东在汉末乱世面临的局势,在上文中已经进行了一些阐述,江东之地看起来依仗长江之险牢不可破。但其实是内忧外患重重,不但外有强敌,内有豪族,外族。从曹操南下后大臣们大多主张投降也可以看出,臣子们大多只顾自己的利益,并不会为孙家赴汤蹈火、牺牲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传位给相对成熟,有威望,有能力和潜力的孙权,比起传位于资质平平、毫无名望,容易引来朝臣不敬的孙绍自然是个更好的选择。

而且,我们从孙权继位初期''诸将宾客为礼尚简'',也就是众臣嫌主公年幼,都不愿意郑重其事以礼相待,只有周瑜一人''独先尽敬,便执臣节''一事可见,如果是孙绍继位,情况只会更糟。

综上所述,其实孙策选拔继承人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稳稳接过自己的衣钵,是弟弟还是儿子,对他来说并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

选择孙绍,那么新建立的江东政权就很可能在内忧外患下灭亡,即使一时存活,未来也迟早会因为主上年纪轻,能力弱而无法进一步发展。

而选择孙权,至少他当时已经是十九岁,即将成年,最重要的是他能力出众,迟早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君主。至于孙绍最后的结局,史书中只用一句''封子绍为吴侯,后改封上侯''介绍,连他是何时去世都没有记载。

更多文章

  • 三国关羽说了一句狂言,不但葬送了自己性命,还导致蜀国元气大伤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不死蜀国能统一吗,关羽丢荆州对蜀国损害有多严重,三国中关羽最经典的几句话

    作为一代名将,关羽从人类变成一个神话,享受的赞誉可谓是最高了,清代更是奉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共享春秋祭。可以说自三国以下,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传统文化格局,其影响之深甚至超过了对其他各路神灵的崇信。然而,就这样一位人人敬仰的英

  • 汉朝那些结局不同的废太子:有的自杀,有的善终,还有的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太子成功登基的多不多,汉朝开国哪些人善终,汉朝太子列表

    在中国古代,太子的册封一般遵循“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这便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嫡长子继承制”。话虽这么说,其实太子的人选大部分还是由皇帝的喜好决定的——皇帝喜欢哪个儿子,这个儿子就能变成“嫡子”,而且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只需要废立皇后就达到了目的。正所谓“子凭母贵”,如果皇后一旦被废

  • 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绿林啸聚,匈奴受骗入寇边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天下不如意之事,常十有八九,那平蛮将军冯茂往击钩町,差不多已两三年,兵马调动了好几万,赋敛民财,值十取五,弄得怨声载道,仍一些儿没有功劳,反报称部下士卒,多染疫病,十死六七。顿时触动王莽大怒,立将冯茂召还下狱论死。别遣宁始将军廉丹统兵往剿。大发天水陇西骑士及巴蜀吏民十万人,浩荡前进,转输相望。初至时

  • 曹操最不该杀这三个人,最应该杀的人,反而没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一生杀错三个人,曹操杀杨修视频完整,曹操杀刘馥

    曹操最不该杀三个人,这三个人是谁呢?曹操最该杀的人,又是谁呢?第一位,荀彧。荀彧是曹操重要的谋士,可以说是首席谋士,荀彧有王佐之才,辅佐曹操扫平群雄,统一北方,只剩下刘备和孙权没有灭掉。荀彧还推荐了很多人才给曹操,比如,郭嘉和戏志才等人,都是荀彧举荐的。荀彧为曹操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然而,曹操却不顾

  • 此人曾获曹操盛赞,击败关羽立功无数,为何却枉死叛将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跟了曹操多久,曹操的五虎上将谁能打过关羽,新三国曹操关羽墓前感慨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众所周知,曹操虽然性格多疑,但极其善于发掘和任用人才,也正因如此,曹营之中的顶级人才,也要远超于其他两国。作为一员外姓将领,徐晃能在人才济济的曹营中脱颖而出,与于禁、张辽等人并列为“五子良将”,可见他本身的确有一定的过人之处。纵观徐晃一生,几乎所有由曹操指挥

  • 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却没给筷子,事后,汉景帝:此人不能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景帝请周亚夫吃饭视频,汉景帝为什么不给周亚夫备筷子,汉景帝迎接周亚夫

    君臣之间,在封建王权的威压之下,似乎一直都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各种古装电视剧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即使是作为皇亲国戚的重臣,在皇帝面前也依然是唯唯诺诺的样子。清朝更甚,满清官员甚至动不动就将自己称作“奴才”,似乎臣子在帝王面前一文不值。然而,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却不是如此。大部分朝代中,君臣关系并没有

  • 汉武帝为何抛弃陈阿娇,却娶了风尘女子卫子夫?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汉武帝晚年怀念陈阿娇,陈阿娇 卫子夫,汉武帝和陈阿娇的关系好吗

    汉武帝在没有称帝之前,其实他的机会不大,多亏了陈阿娇的母亲,也就是当年的长公主的帮忙,长公主是汉景帝的姐姐,也是窦太后唯一的一个女儿,因为她的地位特殊,所以在她说话是比较有用处的,在她的帮助之下,王皇后才能成功地坐到了皇后的位置,同时她的儿子也才能得到太子的位置,最终登基成为著名的汉武帝,为了感谢长

  • 曹操一生睡过无数人妻,可是在睡了这个女人后,下决心要戒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一段历史最让人热血沸腾?我想大家第一个想到就会是三国时期。而作为三国中最大的霸主曹操,那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肯定也不会少。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聊一件关于曹操的事情,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好事情。众所周知,曹操这个人非常喜欢人妻,他的很多女人,都曾经是别人的老婆。这当中就包括一个让他吃尽苦头的

  • 大意失荆州?刘备选错人而已,如果是这四人守荆州一定不失!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失荆州,刘备最适合让谁守荆州,刘备为什么不还荆州

    一赵云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所以统帅能力可以放心。而且赵云武力也不逊色于关羽,不管是东吴还是曹魏来进攻都不怕!最重要的一点赵云够冷静,他一定会严格执行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政策,守好荆州。二魏延魏

  • 刘邦明明很宠爱戚夫人为何最后还没有废了吕后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邦和戚夫人是怎么对待吕后的,老梁讲吕后戚夫人,历史上刘邦和吕后的关系

    因为废后从来都不是一个感情的问题。废吕后的话,意味着太子刘盈也得被更换掉。事实上,刘邦确实考虑过用戚夫人的儿子代替刘盈。然而,刘邦放在朝堂上,直接就对周昌等功臣怼回来。类似周昌这样功臣反对刘邦改立刘如意,跟吕后同他们私交如何谈不上关系,他们大部分是觉得刘邦的这个提议破坏传统依着周礼的继承制度。大汉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