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竟和鲁迅祖父有关,最后其结局如何?

清朝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竟和鲁迅祖父有关,最后其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350 更新时间:2024/2/11 16:57:13

这一点,在《鲁迅自传》里也得到了验证,鲁迅自述“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那么,问题来了,鲁迅家里究竟遭了一场什么样的变故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鲁家为能够发迹。一切开始都是1871年,鲁迅祖父周福清中了举人。举人可是通过了会试的秀才,比秀才要厉害多了。中举不久,周福清官至七品知县,周家也因此兴隆。

但周福清是个不善厚黑之人,他不懂官场里那些门门道道,经说错话,办错事,得罪了一大群同行。尤其还得罪了两江总督沈葆桢,后者干脆上朝弹劾了周福清,革了他的职。

下岗后的周福清将事业重心放在了培养儿子周伯宜身上,他希望周伯宜能续写他的辉煌,重周家雄风。在周福清的悉心培育下,周伯宜也中了秀才。后来,三年一度的会试开始,周福清为此等待多年,没少花功夫,为的就是让日子周伯宜步他后尘,考上举人。

说巧不巧,当时主持江浙地区会试的主考官,是周福清当年为官时的好友殷如璋。于是,周福清想要用贿赂的方式,让自己的儿子中举。打听好殷如璋的行程后,周福清凑足了一万两银子,这就派遣家丁给殷如璋送去了。

由于时值会试特殊时期,按规矩,收到书信后的殷如璋,理应拆开书信,给在场所有监考同僚传阅一便,以示自己的清白。而殷如璋大概也猜到了周福清的来意,本来打算将书信当私人信件处理,不拆开的。但周福清的家丁执意让他拆开,说是要回去交差。

殷如璋无奈,当众人面拆开了书信,周福清的意图一下暴露在众人面前。书信上写道“鄙人托殷公录取犬子周伯宜,事成后拿一万两银子来酬谢,届时凭书信来领即可”。这下,所有人都知道周福清行贿的事了。

按当时的《大清律》,科举徇私舞弊可是欺君之罪。周福清虽然没有行贿成功,但意图也是相当大逆不道,最终被捕,打入死牢,等待秋后问斩。

周家一下慌了手脚,为了救老爷子,周家人想到这样一个法子。当时,清朝处理砍头犯都是采用一种叫“勾决”的形式。即在问斩名单上随便勾画,勾中的人马上处斩。周家人通过贿赂官员,让他们将花名册上周福清的名字刻意写小一点,就这样,周福清逃过了勾决。

但每勾一次,都要贿赂官员一次,周家本来便已不再厚实的家底,就这样被耗了个干干净净,从此,走了没落。这也是鲁迅之所以在自传中这么说的原因。

有趣的是,周福清到最后也没死,到了清朝末期。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甲午中日战争。各种内外交困让清廷应接不暇,哪还有时间去管周福清贿赂舞弊的事?后来,八国联军占领了紫禁城,犯人们纷纷出逃,周福清也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

然而,国之不过,家已不家。看到周家从当年他走时的枝繁叶茂,到如今萧瑟衰败,周福清痛心不已。回家不到3年,在老家郁郁而终。这一年,是1904年。

同年,鲁迅23岁。他离开了那充满童年怀念,却对其衰败又无可奈何的老家,前往日本学医。立志学医拯救中国人的他,殊不知在几年后,竟也发出了“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的感慨,

想来也对,鲁迅对国人的叹息,也或多或少饱含了他对家族落寞的无可奈何。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岁月里,个人和家族命运的旅程,宛若在波涛汹涌的江海上行舟,沉沉浮浮,没人能预见最终流向何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考古新发现!这里发现清代炮台、民国监狱遗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代广州城防炮台,清代古炮台图片大全,清代遗存最完整的古迹

    3月22日,新快报记者来到位于海珠区南石路28号地块的南石头监狱遗址的考古工地。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介绍,该地块原为五羊摩托车旧厂,面积57852.6平方米,由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负责收储。属于“昌岗-燕子岗”地下文物埋藏区。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国有建设用地收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曾国藩剿平太平天国后为何没有起兵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曾国藩起兵,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政策,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过程

    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入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洪秀全自杀身亡,随后李秀成、陈玉成等主要将领被俘被杀,太平天国覆灭于湘军之手。当时,曾国藩手握30万久经战阵的湘军猛士,江南地区被曾国藩的门生故吏把持,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为曾国藩一系所出,此时的曾国藩是实际意义上的“江南王”,一言一行,各方瞩

  • 色字头上一把刀,曾国藩为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坚持一生戒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曾国藩如何改掉色的毛病,曾国藩的六美六恶之相,曾国藩人生六戒深度解析

    关于古人面对人性的抗争中,曾国藩的抗争是十分具有借鉴价值和学习意义的,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曾国藩是与人性最本质的东西进行抗争,也就是色,所谓“食色,性也”,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本性难移,可是曾国藩却愿意花大力气去不断克服改变自己,足以见得这个人是不一般的,至于曾国藩是怎么克服的,我继续为大家分析。曾国藩

  • 19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墓主人身穿龙袍,葬品估值过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女儿墓发掘视频,康熙女儿墓考古,康熙女儿墓200多年不腐坏视频

    1972年在内蒙古地区就发现了一座公主墓,其墓室规模程度和丰硕的陪葬品让在场的人都感到震惊,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打开棺材之后里面的墓主人居然还身穿龙袍。最后查看早已破损的墓志,发现这里葬的就是康熙皇帝的固伦荣宪公主,而这位公主为什么能够享有如此殊荣下葬呢?一、固伦荣宪公主墓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务农的一位老

  • 曾国藩告诉你,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生这2件事或许还靠得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非也,无数历史人物事件充分说明这一点,清朝曾国藩也用人生经历来告诉世人,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你想要真正活出自己的风采,不如试试这2件事,也许还要靠谱很多。曾国藩人生经历曾国藩是一个白手起家之人,原本他可以说一无所有,最后就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终于取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可是这一路走来,其中艰苦滋味,

  • 民国第一剑仙,15步之内取人性命,杜月笙对其言听计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月笙十大绝学,杜月笙的武功高手排名,民国时期杜月笙有多厉害

    剑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冷兵器之一,一直是我国历史战争里士兵最称手的神兵。同时,也还是历史上众多习武之人最钟爱的武器。各种历史文献和演义小说里都出现过剑的身影,南宋著名将领和词人辛弃疾就是用剑好手,一句“醉里挑灯看剑”,让后人进一步认识了剑的美感。加上剑凌厉的剑锋,对称的剑身,古人也把剑比作“百兵之君”

  • 清朝最后的皇族女性,2004年病逝,临终遗言感动无数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有个人活了256岁,清朝皇族最晚去世的人,清朝最后的皇族都去哪了

    末代皇帝溥仪虽然是九五之尊,但是由于他是童年时当的皇帝,所以并没有任何皇帝的架子,在做了满洲的傀儡皇帝之后,更是彻彻底底的成为了普通人。其实除了溥仪这个最为典型的末代皇族之外,还有着一位清朝格格,也是过上了普通的生活。这个格格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格格,名字叫韫欢,算是皇族中最为年轻的成员,也是清

  • 清朝的“巨人”:身高3.19米娶英国女子,儿子回乡探亲被扫地出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清朝第一巨人,清朝最大巨人照片,清代巨人身高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谁能想到清朝居然有过一个“巨人”,他身高超过3米,备受瞩目,甚至一度“火”到了国外。这个人就是詹世钗,然而当他的儿子返乡探亲的时候,他的儿子却被家族长老扫地出门,其中的缘由令人啼笑皆非。遗传基因强大1842年,詹世钗出生在清代安徽的一个小村庄,刚出生的他就是一个“巨大儿”,手长脚

  • 乾隆最小的儿子,不爱江山,偏爱和珅的住宅,受两代皇帝宠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和乾隆第一次对话,乾隆为什么不保和珅,乾隆比和珅大多少岁

    可是清朝乾隆皇帝最小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璘,却充分感受到了皇家的亲情,父母的宠爱以及兄长的溺爱,让他幸福地度过了一生。爱新觉罗·永璘出生于公元1766年,他出生的时候,乾隆皇帝已经五十六岁了,而母亲魏佳氏已经四十岁了,魏佳氏是谁呢?她便是在清朝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令妃”,魏佳是可谓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妃

  • “典妻”制度:清朝穷人没钱竟将妻子出租典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典妻制,清代女性婚姻制度,清朝的典妻是什么意思

    名为“典妻”的制度源自于汉代,由于当时战争频繁“男子疾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大部分民众的生活都过得十分艰困,因此开始出现“嫁妻卖子”的行为。清朝时期更是“典妻”的全盛时期,遍及全国各地,也不断出现在士人的著作、史家的记载里。虽然说典妻是一种临时性的婚姻关系,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