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剿平太平天国后为何没有起兵造反

曾国藩剿平太平天国后为何没有起兵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76 更新时间:2024/2/19 16:30:13

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入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洪秀全自杀身亡,随后李秀成、陈玉成等主要将领被俘被杀,太平天国覆灭于湘军之手。当时,曾国藩手握30万久经战阵的湘军猛士,江南地区被曾国藩的门生故吏把持,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为曾国藩一系所出,此时的曾国藩是实际意义上的“江南王”,一言一行,各方瞩目,威震天下,让远在北京以恭亲王奕?、皇太后慈安慈禧惶惶不可终日。朝廷终日担心曾国藩起兵造反,恢复汉家河山。

应该说,依照当时的情况,曾国藩此时举兵,从军事和政治上来说有很大几率成功,但是曾国藩选择主动消减湘军,并主动北上当直隶总督,将自己置身满清朝廷的监管之下,所谓何故?为什么曾国藩最终选择当满清的忠臣而不是汉人的英雄?

其一,曾国藩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尊崇儒家的“三纲五常”,向往着传统儒家的治国思想,这也是他与洪秀全开战的原因。对于曾国藩来说,儒学是中国的擎天大厦,只要统治者能够推行儒家治国理念,至于是满人当皇帝和汉人当皇帝,对于曾国藩来说,无所谓的。尤其是在儒家的“三纲五常”中,忠君是贯穿读书人始终的不朽烙印,这对曾国藩影响很大,也是他为什么多次拒绝其弟曾国荃起兵反清的重要原因。

其二,“排满崇汉”不合时宜。在文化层次上,满人已经完全汉化,在统治手段上,也采用儒家的治国理念在治理这个国家。尽管这个国家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文化统治的基础还在,民心还在清朝朝廷中,中央政府的威信并未完全丧失。民间普遍存在着皇权崇拜,满族入住中原数百年的统治,让人们已经没有了反清复明和排满崇汉的思想土壤。而是随着满清朝廷不断的卖国,导致的国家孱弱和屈辱,才让人们认识到原来作为统治阶级的满族已经不适合领导这个国家来,才有了后来的辛亥革命。

其三,外国势力的干涉。对于当时的清朝来说,虽然与多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丧失了土地,开放了口岸,给各国巨额赔款。由于条约的双面制约性,也让英法俄等主要西方国家承认了清廷的正统地位,曾国藩如果贸然发动推翻满清的战争,可能会导致各国为了维持在华利益,支持满清朝廷,最终导致中国四分五裂,变成第二个印度,成为殖民地。

其四,对于曾国藩而言,他想要占领本部十八行省,将满族打回关外去是可以从军事上办到的。但是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我们所说中国疆域不仅仅包括内地十八行省,还包括蒙古,东北、西藏等地,这才是大一统的中国疆域。在法理上,清朝皇帝是兼任蒙古大汗、管辖西藏噶厦政府。因此可以说,蒙古各部和西藏政府效忠的不是中国政府,而是清朝皇帝,贸然推翻清朝统治,对于蒙古和西藏来说,将丧失统治的法理依据,这也是为什么最终袁世凯在清帝退位诏书中增添了“总期人民安堵,海内又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内容,确保在法理传承上不出现问题。如果采用暴力形势,除了生灵涂炭外,英法美俄等国必群起而分之,彻底灭亡中国。

由于以上几点原因,曾国藩最终选择了以退为进的策略,接受一等毅勇侯爵位,自卸兵权,以《曾国藩家书》自证无谋反之心,主动配合清廷将自己高高抬起,架空,将湘军拆解打散,最终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尽管最终曾国藩没有反清,反清的种子已经种下,汉人权柄大增,地方军阀化,清廷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只剩下维持,最终在辛亥革命中倒塌。

更多文章

  • 色字头上一把刀,曾国藩为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坚持一生戒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曾国藩如何改掉色的毛病,曾国藩的六美六恶之相,曾国藩人生六戒深度解析

    关于古人面对人性的抗争中,曾国藩的抗争是十分具有借鉴价值和学习意义的,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曾国藩是与人性最本质的东西进行抗争,也就是色,所谓“食色,性也”,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本性难移,可是曾国藩却愿意花大力气去不断克服改变自己,足以见得这个人是不一般的,至于曾国藩是怎么克服的,我继续为大家分析。曾国藩

  • 1972年内蒙发现康熙女儿墓,墓主人身穿龙袍,葬品估值过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女儿墓发掘视频,康熙女儿墓考古,康熙女儿墓200多年不腐坏视频

    1972年在内蒙古地区就发现了一座公主墓,其墓室规模程度和丰硕的陪葬品让在场的人都感到震惊,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打开棺材之后里面的墓主人居然还身穿龙袍。最后查看早已破损的墓志,发现这里葬的就是康熙皇帝的固伦荣宪公主,而这位公主为什么能够享有如此殊荣下葬呢?一、固伦荣宪公主墓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务农的一位老

  • 曾国藩告诉你,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生这2件事或许还靠得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非也,无数历史人物事件充分说明这一点,清朝曾国藩也用人生经历来告诉世人,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你想要真正活出自己的风采,不如试试这2件事,也许还要靠谱很多。曾国藩人生经历曾国藩是一个白手起家之人,原本他可以说一无所有,最后就是通过自己不断努力,终于取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可是这一路走来,其中艰苦滋味,

  • 民国第一剑仙,15步之内取人性命,杜月笙对其言听计从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月笙十大绝学,杜月笙的武功高手排名,民国时期杜月笙有多厉害

    剑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冷兵器之一,一直是我国历史战争里士兵最称手的神兵。同时,也还是历史上众多习武之人最钟爱的武器。各种历史文献和演义小说里都出现过剑的身影,南宋著名将领和词人辛弃疾就是用剑好手,一句“醉里挑灯看剑”,让后人进一步认识了剑的美感。加上剑凌厉的剑锋,对称的剑身,古人也把剑比作“百兵之君”

  • 清朝最后的皇族女性,2004年病逝,临终遗言感动无数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有个人活了256岁,清朝皇族最晚去世的人,清朝最后的皇族都去哪了

    末代皇帝溥仪虽然是九五之尊,但是由于他是童年时当的皇帝,所以并没有任何皇帝的架子,在做了满洲的傀儡皇帝之后,更是彻彻底底的成为了普通人。其实除了溥仪这个最为典型的末代皇族之外,还有着一位清朝格格,也是过上了普通的生活。这个格格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格格,名字叫韫欢,算是皇族中最为年轻的成员,也是清

  • 清朝的“巨人”:身高3.19米娶英国女子,儿子回乡探亲被扫地出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清朝第一巨人,清朝最大巨人照片,清代巨人身高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谁能想到清朝居然有过一个“巨人”,他身高超过3米,备受瞩目,甚至一度“火”到了国外。这个人就是詹世钗,然而当他的儿子返乡探亲的时候,他的儿子却被家族长老扫地出门,其中的缘由令人啼笑皆非。遗传基因强大1842年,詹世钗出生在清代安徽的一个小村庄,刚出生的他就是一个“巨大儿”,手长脚

  • 乾隆最小的儿子,不爱江山,偏爱和珅的住宅,受两代皇帝宠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和珅和乾隆第一次对话,乾隆为什么不保和珅,乾隆比和珅大多少岁

    可是清朝乾隆皇帝最小的儿子爱新觉罗·永璘,却充分感受到了皇家的亲情,父母的宠爱以及兄长的溺爱,让他幸福地度过了一生。爱新觉罗·永璘出生于公元1766年,他出生的时候,乾隆皇帝已经五十六岁了,而母亲魏佳氏已经四十岁了,魏佳氏是谁呢?她便是在清朝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令妃”,魏佳是可谓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妃

  • “典妻”制度:清朝穷人没钱竟将妻子出租典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典妻制,清代女性婚姻制度,清朝的典妻是什么意思

    名为“典妻”的制度源自于汉代,由于当时战争频繁“男子疾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大部分民众的生活都过得十分艰困,因此开始出现“嫁妻卖子”的行为。清朝时期更是“典妻”的全盛时期,遍及全国各地,也不断出现在士人的著作、史家的记载里。虽然说典妻是一种临时性的婚姻关系,却

  • 年羹尧被杀,雍正如何处置他的妻女?手段异常的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年羹尧被杀,年羹尧被处死雍正怎么对待其家人,年羹尧为什么被雍正刺死

    因此,古往今来的臣子在与君王交往时,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免在不经意间触怒皇帝,招来杀身之祸。可即便如此,仍有许多臣子在得到皇帝的青睐之后,便自以为有恃无恐,肆意妄为。雍正和年羹尧之间的关系便是如此,二人曾经通力合作,君臣之间配合默契,使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却势同水火,甚至在年羹尧死

  • 曾国藩是怎样打造人才团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曾国藩带团队的感悟,曾国藩如何管理团队,曾国藩选人才三法

    公元1872年3月12日,晚清重臣曾国藩在两江总督任上病逝,所以今天是曾国藩逝世一百五十周年。曾国藩像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曾国藩虽然去世,但其对于晚清政坛的影响仍然很大。正如《清史稿》本传所说,他“成就荐拔”的人才“不可胜数”,以致“疆臣阃帅,几遍海内”,就是说他所推荐的人才,很多都在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