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蒙古大军因“端平入洛”事件进攻南宋开始,到崖山之战结束,在45年的时间里,曾涌现过一大批让元朝(蒙古)头疼的南宋将领,其中最让他们痛恨的,非王坚莫属。为了消除王坚的影响力,元朝在撰写《宋史》时故意不为他立传,试图全盘“封杀”他的事迹。那么,王坚是何许人也?他为何会遭到元朝如此深深的忌恨?
王坚雕像
王坚是南阳邓州人,生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本是金国治下的汉民,但因为不愿意接受外族的统治,遂在嘉定十二年(1219年)加入宋朝荆鄂都统制孟宗政组建的“忠顺军”,戊守唐、邓两州。王坚虽然出身农家,但自幼禀赋异常,在军事谋略方面无师自通,并且作战勇敢,因此在军中屡建功勋,渐渐升迁至劲军统制。
金国灭亡后,原本跟南宋结盟的蒙古汗国撕毁盟约,在从四川到江淮的漫长战线上,屡次对南宋发起进攻。嘉熙四年(1240年),蒙古大军驻屯于丹江沿岸,准备造船南侵襄阳,王坚得知消息后,率领所部潜入蒙军的驻地,将其船材全部焚毁,迫使蒙古放弃进攻计划。由此,王坚得到名将孟珙的赏识,并跟随他入川御敌。孟珙病逝后,王坚又隶属于四川安抚使余玠,并率军收复兴元府等地。
钓鱼城地形图
宝祐二年(1254年),王坚因功晋升为兴元府都统兼知合州,主持钓鱼城的防务。王坚到任后,调集数万军民加固城防,加筑从城上至南北江边码头的一字城墙,从而将敌军阻截在城墙与大河之间。与此同时,王坚还带领军民在城中练兵屯田、积蓄粮草,并挖井92眼,开掘池塘养鱼,从而使钓鱼城内部物资供应充足,不必担心敌军围城。
钓鱼城控遏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处,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顺江而上可收复川西失地,向下而行可捍卫重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不仅如此,钓鱼城居高临下,依靠天险设寨,城中由高到低修筑数道坚固的城墙,可谓固若金汤。所以从城寨构建成功的那天起,便成为蒙古必须要拔除的“眼中钉”。
钓鱼城之战形势图
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大军分四路进攻南宋,其中大汗蒙哥亲率主力攻略四川,一路上连战连捷,很快便打到钓鱼城下。在劝降王坚遭拒后,蒙哥亲自赶到钓鱼城东五里的石子山督战,要求前锋汪德臣务必尽快拿下该城。然而,蒙军围城3个多月,尽管付出极为惨烈的代价,却始终无法攻破防守严密的钓鱼城,连前锋汪德臣都毙命于城下。
汪德臣之死令蒙哥扼腕悲痛,遂不顾群臣的劝阻,继续发疯一般强攻钓鱼城,却依然连连碰壁。当年七月二十一日,蒙哥亲自登楼窥探钓鱼城内的情报,结果被宋兵发出的飞石击伤,6天后即死于军中。蒙哥死后群龙无首,蒙古将领们遂停止攻城,并护送大汗的灵柩北还,而其他3路蒙军也被迫撤军。至此,持续近半年时间的钓鱼城之战,以宋军完胜而告终。
蒙哥汗画像
蒙哥毙命钓鱼城下、蒙古大军撤退的消息传至京城,宋理宗龙心大悦,下令晋升王坚为宁远军节度使、左领军卫上将军、御前诸军都统制兼知合州,进封清水县开国伯,并依旧统率兴元府、合州等地的兵马。此后2年间,王坚继续加筑钓鱼城,使其坚固程度更胜于之前,而蒙古慑于钓鱼城的威力,此后再不敢轻易进犯,而是将进攻重点放在襄阳。
随着名望、地位的攀升,王坚的影响力大增,几乎要赶上抗金英雄岳飞,而权相贾似道对此甚是嫉妒、忧惧。为防止王坚取代自己的位子,贾似道遂以优宠老臣的名义,劝说宋理宗将王坚召回临安养老,并解除他的全部兵权,时在景定元年(1260年)。王坚在京师度过了最后5年的闲散生活,最终在景定五年(1264年)病逝,终年67岁,谥号为忠壮。
蒙哥汗期间蒙古征战形势图
王坚去世15年后,南宋灭亡,而钓鱼城也被迫投降蒙元。如此说来,王坚领导的钓鱼城之战粉碎了蒙古迅速灭宋的计划,为南宋续命21年时间,真可谓功高盖世。然而,出于对王坚的愤恨,元朝政府对他的事迹极尽“封杀”之能事,在组织人员编写《宋史》时,故意不给他立传,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王坚事迹,都散见于其他人物的传记中,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钓鱼城遗址
不过,虽然元朝极力“封杀”王坚,但民间对他的敬仰却始终没有停止。正因为王坚备受南宋军民的爱戴,所以合州军民得知他的死讯后如丧考妣,并建立庙宇来祭祀他,建碑记以记载其功劳。如今,这些庙宇和碑记依然还存在,向世人默默陈述王坚的功绩。
史料来源:《宋史》、《续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