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钟会伐蜀,路上拜祭了两位蜀汉名臣,一位是诸葛亮,另一位是谁?

钟会伐蜀,路上拜祭了两位蜀汉名臣,一位是诸葛亮,另一位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63 更新时间:2024/1/6 4:13:22

诸葛亮,蜀汉名臣,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其人在蜀汉开国皇帝刘备去世后,受遗诏辅政,以一己之力扛起了让蜀汉政权延续、及汉室复兴的责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诸葛亮的写照。

不管是在三国时期,还是之后的各朝代,乃至如今,诸葛亮的评价都是很正面的。甚至被誉为“千古第一名相”

回到三国时期,哪怕是蜀汉政权的敌人,诸葛亮的敌人,同样对他赞不绝口,也对他表示相当的尊重。

公元263年,曹魏以举国之兵攻伐蜀汉,主帅钟会率军来到汉中后,就曾专门派人去拜祭诸葛亮。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

秋,魏镇西将军锺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

诸葛亮在蜀汉政权中的声望,即使在他死后数十年,依旧居高不下。

对诸葛亮表示一定的尊重,对于收买蜀汉政权的民心有相当的作用。

钟会祭拜诸葛亮,或许就是为此,因为他本人没有去拜祭,只是“遣人祭诸葛亮之墓”,目的仅仅只是为了收买人心。

但是同时,钟会对另外一位已故蜀汉重臣,却表现出了相比起诸葛亮,更高的崇敬之心,不但亲自去拜祭,还亲自为其扫墓。

这位得到钟会最高礼遇的已故蜀汉重臣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蜀汉前大司马、大将军蒋琬

钟会来到蜀地后,因为不知道蒋琬葬在何处,还专门给蒋琬的儿子蒋斌写信,询问蒋琬墓的地址,表示要亲去拜祭。

《三国志·蒋琬传》中记载:

魏大将军锺会至汉城,与斌书曰:“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於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原告其所在!”

蒋斌回信表示感谢,并告知钟会,父亲蒋琬葬在涪县。

钟会得知,率大军来到当地后,真的亲自去祭拜了蒋琬,“会得斌书报,嘉叹意义,及至涪,如其书云。”

钟会为何对待蒋琬如此上心?

史书没有记载任何钟会对于蒋琬的评价,无从得知他对于蒋琬真正的感官。

但是,和拜祭诸葛亮一样,拜祭蒋琬,用以收买蜀汉人心的目的,大概是一致的。

当然,蒋琬在蜀汉政权中的声望比不上诸葛亮,但以当时的情况而言,拜祭蒋琬的重要性,对于钟会来说,大于诸葛亮。

因为蒋琬的儿子蒋斌当时是汉中守将之一,“(蒋琬)子斌嗣,为绥武将军、汉城护军。”

当时,蒋斌正在前线跟随姜维抵御曹魏大军,面对的就是钟会。

曹魏军队当时是分兵两路,另一路由邓艾率领,走阴平道偷袭蜀汉腹地,钟会率领的曹魏主力被姜维拦在汉中至剑阁一线。

蜀汉政权的中心是在成都,因此,对于曹魏前线诸将领而言,谁先进占成都,谁才能获得伐蜀的最大功勋。

因此,和邓艾不对路的钟会显然不愿意看着对头成功,比自己先进成都,拿下最大的功劳。

但钟会是曹魏大军的主帅,他必须跟着主力走,按照正常的军事步奏攻打蜀汉,正面攻打汉中。

蜀汉在汉中集结了全部主力军队,统帅姜维也是沙场老将,还有地利优势,钟会久战无功。

既然打不赢,就只能怀柔了。

拜祭诸葛亮和蒋琬的目的就在于此,寄望得到蜀汉军队及当地百姓的好感,降低他们抵抗的心理。

特别是拜祭蒋琬,蒋琬的儿子蒋斌就在汉中前线,镇守汉城的蒋斌正在率军跟钟会大军对峙。

对蒋琬表现出更高的礼遇,没准能获得蒋斌的好感,方便招降其人,打开前线进展不利的口子。

当然,以上分析是我个人的判断,未必准确,或许钟会是真的欣赏蒋琬也说不定。

毕竟,相比起诸葛亮去世时钟会还未成年,蒋琬主政蜀汉时,钟会已经开始了解天下大事,他或许对蒋琬有更深的了解。

如果钟会拜祭蒋琬的目的是为了从蒋斌身上尽早打开突破口,他也没能达成愿望。

直到邓艾率军打到成都,逼迫后主刘禅投降时,钟会依旧被姜维、蒋斌等拦在剑阁,寸步不得前进。

刘禅命令蜀汉军队向钟会投降的诏书到达前线后,蒋斌才跟随姜维,正式向钟会投降。

蒋斌投降后,钟会对待他的态度依旧相当友好,视其为友。

但钟会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了蒋斌及蒋家的命运。

他们被视为钟会的人,在后来的成都之乱中,全部被杀,《三国志·蒋琬传》中记载:

后主既降邓艾,斌诣会於涪,待以交友之礼。随会至成都,为乱兵所杀。斌弟显,为太子仆,会亦爱其才学,与斌同时死。

蒋斌在前线跟钟会眉来眼去时,大概也没想到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参考文献:《三国志》

更多文章

  • 刘备手下武功最强的五虎上将,谁最适合镇守荆州,答案很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逃离荆州完整视频,刘备手下荆州将领,刘备手下最厉害的战将

    从结局看,刘备让关羽镇守荆州,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谁最适合镇守荆州?一、关羽关羽是刘备手下的第一大将,武艺高强,在演义中和刘备、张飞还是结拜兄弟,对刘备十分忠诚。190年,董卓毒杀何太后和汉少帝后,天下人神共愤,袁绍、曹操、袁术等十八路诸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十八路诸侯联军气势汹汹

  • 不背叛便被背叛:刘封的死,刘备和诸葛亮谁都不无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为什么不背叛刘备,刘备杀刘封视频,假如刘备让刘封做太子

    一、不愧为长子的刘封 刘封,本姓寇,母姓刘,原是长沙(今湖南省湘阴县)人。建安六年(201),刘备为与曹操对抗而投奔刘表,因而也是在这一时段结识了刘封,并将其收为养子。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刘备尚无子嗣。刘封初成养子,刘备也始为人父。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先行受刘璋之邀入蜀。在刘备同刘璋决裂后,

  • 从汉文帝和汉景帝对待宠臣的态度,看出二帝用人手段的高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文帝与汉景帝关系,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功劳,汉文帝和汉景帝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汉文帝是幸运中“被皇帝”的。所以他知道自己的分量,执政后比较谨小慎微。但既然当皇帝了,谁也不愿意做傀儡呀。所以,他做事除了谨慎之外,就是想方设法限制那些老臣的权力,省的他们尾大不掉时自己陷入被动。除了对大臣权力进行限制外,对个别大臣也动了些手段,比如平灭诸吕叛乱的大功臣周勃,就动用了几次手段,逼他告

  • 为什么李傕郭汜能攻破长安?不是吕布无能,而是王允无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傕郭汜大战吕布,李傕郭汜能打赢吕布吗,吕布与王允

    吕布是五原郡九原县人,起家是随着并州刺史丁原,丁原主簿,驻扎在河内。丁原对他就非常信任。汉灵帝驾崩后,丁原率兵到洛阳,和何进一起策划诛杀十常侍的事。吕布跟着丁原一起到了洛阳,丁原被何进拜为执金吾,吕布仍然在丁原手下。但是何进诛杀十常侍不成,反而被十常侍所杀,洛阳大乱。董卓此时来到洛阳,控制了洛阳的形

  • 为何说她是红颜祸水?她为除掉奸臣董卓做出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董卓十大奸臣排名,董卓是怎么变成奸臣的,历史上董卓算不算奸臣

    刺杀董卓的勇士伍孚虽然被杀死了,但这并没吓住朝中一些勇敢的大臣。司徒王允假称自己过生日,把朝中的一些旧臣请回家中赴宴。宴会上,王允忽然大哭,大家不解,便问:“今天是您的生日,您为什么要哭呢?”王允说:“今天并不是我的生日,我想和诸位叙一叙,怕董卓怀疑,才故意说是生日请客。当前,董卓专权,国家遭罪,我

  • 为亲情丢掉皇位的王爷,兄弟上位后,补偿给他李世民加曹操的名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评价曹操,李世民评曹操12个字,李世民和曹操的关系

    宋太宗赵光义是以“金匾之盟”的名义,接替兄长赵匡胤登上帝位,按照道理来说,他之后的皇位接班人就应该是赵匡胤的另一个弟弟魏王赵廷美,可谁都知道“金匾之盟”就是个幌子,赵光义自然也不可能把皇位真传给弟弟。赵匡胤留下来的两个儿子怎么死的,别人不清楚,赵光义肯定是清楚的,他也绝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未来得到

  • 为什么三国那么多大能谋士,唯独诸葛亮的历史地位最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地位,三国最厉害的谋士诸葛亮,三国里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才是诸葛亮历史地位崇高的关键因素。而军事能力不是决定一个人的历史地位的唯一因素。毕竟有很多睿智的人觉得,军事能力不出色的人就是垃圾,垃圾就不配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军事能力就决定一切。然后这群人就会掏出现代办公室史学,跟你分析贾诩的避事自保和司马懿的韬光养晦才是做人的智慧,诸葛亮不过

  • 曹魏的四位“安西将军”:邓艾上榜,另外三位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魏邓艾简介,曹魏各个时期将军,邓艾的个人简历

    一、曹仁曹仁(168年-223年5月6日),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仁少时喜好弓马弋猎,不拘小节。领军之后,奉法守令。跟从曹操征战四方,破袁术、攻陶谦、擒吕布、败刘备,参加官渡之战,立下汗马功劳。赤壁之战后,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攻,最终弃城而走。建安十六年(211年),征西将军夏侯

  • 刘裕如果坚持北伐,能否灭掉北魏,一统天下?他比朱元璋差了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裕不死能战胜北魏吗,刘裕能灭掉北魏吗,刘裕怎么对付北魏

    他一生战无不胜,培养众多优秀将才,北伐中原势如破竹,称得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然而,就在刘裕夺取长安后,坐镇后方的首席文官刘穆之英年早逝,刘裕不得不离开关中,停止北伐。关中留守的部将王镇恶、沈田子等人自相攻杀,胡夏政权的赫连勃勃,趁势大举南下,夺占关中,刘裕军损失惨重。刘裕虽然在几年后正式称

  • 跟袁天罡齐名的神算子,曾预测武则天称帝并屠戮皇族,结果竟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天罡看幼年武则天,袁天罡和武则天什么关系,一代女皇袁天罡救武则天

    在民间传说中,唐朝著名相士袁天罡被描绘成一位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本领。不过在当时,还有一位跟他齐名的预言家,同样配得上“神算子”的美称,此人,便是在太宗、高宗两朝担任太史令的李淳风。据正史记载,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幼俊爽,博涉群书,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