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秦灭六国,为何唯独留下卫国?和吕不韦有关吗?

《大秦赋》:秦灭六国,为何唯独留下卫国?和吕不韦有关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71 更新时间:2024/2/14 6:27:54

[var1]

对于《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在秦灭六国结束后戛然而止。在秦灭六国之后,秦始皇嬴政正式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当时的中原地区,有一个诸侯国却坚持到秦朝时期才彻底灭亡,这就是走出吕不韦商鞅吴起荆轲等名人的卫国。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灭亡。卫国是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那么,问题来了,秦灭六国,为何唯独留下卫国?和吕不韦有关吗?以下,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卫国的历史。

[var1]

首先,卫国,周朝诸侯国,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后裔。周武王姬发建立西周后,册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在这些诸侯国中,虽然有功臣之后和夏朝、商朝君主的后人,但是,大部分诸侯国还是属于周王室的后人,也即为姬姓诸侯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姬姓诸侯国大多在春秋战国时期被消灭了,比如鲁国被楚国消灭,郑国被韩国消灭等。

对于卫国来说,先后建都于朝歌、楚丘、帝丘、野王,辖地大致为今河南北部。周公平定殷商故土的叛乱后,封其同母少弟康叔于卫。卫国成为拱卫周朝的重要支柱,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任司寇。这样,卫国实际上就交由其子庸伯治理。周厉王之前,卫国的历史少见记述。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助周平戎。卫武公时一度强盛,为诸侯首领之一。当然,周王室东迁,秦国也是直接的受益者。因为协助周王室东迁有功,秦国被周平王册封为正式的诸侯国,并获得原先西周都城所在的疆域,这奠定了秦国的大国基础。

[var1]

东周时期,卫国由于内乱频繁而衰弱,公元前660年,卫国被狄人所破,昏庸卫懿公被狄人所杀,卫也失国,仅剩五千遗民在宋国、郑国等国的帮助下寄居于曹国(今山东定陶),也即卫国百姓迁于曹(今山东定陶)。

公元前659年,卫国迁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卫国故城遗址)。卫成公元年(公元前629年),为避狄人再次侵扰,迁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经百年休养生息,卫国的国力得到了恢复。卫文公时,卫国灭亡邢国。春秋晚期,卫国孙氏、宁氏执掌大权,君臣关系不和。在孙氏投晋、宁氏被灭之后,卫国又出现了卫庄公蒯聩与卫出公辄父子争国的事件,国力进一步削弱。在春秋后期,卿大夫篡夺大权,其实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比如晋国被魏国、韩国、赵国三家瓜分,齐国田氏取代了姜氏,都是比较典型的事件了。

[var1]

在三家分晋后,卫国的疆域处在赵国、魏国、齐国等大国之间,这不仅限制了卫国的发展,更导致其疆域被周边大国不断蚕食。公元前343年,魏国废姬姓卫君改立卫灵公的别支后裔子南氏为卫君。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此时的卫国,可以说是魏国的附庸了,也即其君主的废立,已经被魏国所掌握了。公元前252年,魏国杀怀君改立女婿卫元君为卫君。公元前241年,秦国攻打魏国,把卫国原有的濮阳一带归入东郡,立姬姓后代卫君角为卫君,并将把他移到野王(今河南沁阳),卫国又成了秦国的附庸。

自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始皇嬴政发动了旨在消灭六国的战役。在此基础上,秦国耗费10年的时间,陆续消灭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这六国。而就卫国来说,反而没有被秦国正式消灭。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突然病逝。同年,赵高和李斯合谋,赐死公子扶苏和蒙恬,扶持胡亥即位,这就是秦二世。到了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这意味着卫国彻底走向灭亡。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卫国是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var1]

对此,在笔者看来,战国末期,秦国之所以没有消灭卫国,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这是卫国的实力十分弱小,根本不会对秦国造成直接的威胁。在秦灭六国之战时,卫国早已成为秦国的附庸,仅存野王一城以祭祀先祖,因国小而独存。一定程度上,卫国当时的疆域范围,甚至比不上嫪毐、吕不韦等秦国大臣的封地。

比如出自卫国的吕不韦,公元前249年(庄襄王元年),秦庄襄王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在古代历史上,10万户的规模,应该是一个郡的大小了。而就卫国来说,最后的疆域甚至连一个县都不到,二者的差距可谓十分明显了。因此,我们常说树大招风,而卫国则因为毫无存在感,所以不值得秦国大军出动了。

[var1]

最后,另一方面,吕不韦和商鞅这两位出自卫国的人才,为秦国立下了大功,这或许是秦始皇嬴政可以对卫国网开一面的重要原因。在《大秦赋》这部古装电视剧中,吕不韦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而在历史上,吕不韦确实为秦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吕不韦来说,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这些攻城略地的行为,自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秦庄襄王去世后,吕不韦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

[var1]

至于《大秦赋》中没有出现的商鞅,同样是秦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君主的后人。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强大的诸侯国,史称“商鞅变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虽然商鞅最终被杀,但是,商鞅变法却在秦国得到了执行和贯彻,这成为秦国能够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重要原因。所以,很可能是因为卫国诞生的这两位人才,促使秦朝直到秦始皇去世后,才彻底消灭卫国。对此,你怎么看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大秦赋》中成蛟的母亲为何自杀嫪毐又因何故意与吕不韦作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韩霓的自杀是因在死前说出知晓赵姬秘密之事!而与吕不韦对抗的嫪毐则是对权欲的渴望!}[var1]剧情中的人物做出出乎观众观众医疗之外的举动,必然是有原因的!只要联系前后剧情就可以大概的分析出剧情做出此等行为的直接原因和根源性因素。[var1]接下来,我们就着【大秦赋】的剧情来浅述下成蛟的母亲韩霓自杀和

  • 《大秦帝国》给观众的错觉,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很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大秦帝国中秦国的实力,大秦帝国商鞅变法,大秦帝国商鞅有多厉害

    秦国在春秋时期一直位列四大国之一,其余三个分别是晋、楚、齐。在宋国大夫向戌发起的第二次弭兵会盟中,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除了晋国的盟友齐国和楚国的盟友秦国外,其余各国必须向盟主晋、楚纳贡。也就是秦国在春秋时期的地位与齐国相当,是公认的春秋四大强国之一。到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为相,

  • 《山河月明》中恩爱的秦王夫妇,历史上却是悲剧,谁才是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山河月明秦王犯了何罪,山河月明秦王妃哪一集死的,山河月明秦王妃是怎么被发现的

    《山河月明》中秦王妃一边当着朱元璋的儿媳妇,一边还给远在漠北的哥哥王保保送情报,不知道后续被发现会怎么样。另外剧中秦王夫妇感情颇深,秦王妃说朱樉仅有的长处就是疼老婆了,其他的一无是处。这话说对也不对,那秦王到底爱这位王妃吗?从后面看是根本没感情,按历史来说《山河月明》也不是乱编,在南京朱樉确实很“爱

  • 《大秦赋》秦国第一个灭韩,韩亡4年后,秦始皇为何要韩王泄愤?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灭韩的历史,秦国为什么先灭韩,秦始皇怎么巩固秦国

    [var1]一,昙花一现的强盛公元前453年,晋国发生晋阳之战,赵襄子、魏献子、韩康子三位大夫暗杀晋国智伯,瓜分晋国土地,成立赵、魏、韩三国,史称“三家分晋”。因为这段历史意义重大,后世史学家把“三家分晋”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var1]韩国虽立,但只是一个小诸侯国,周边强敌环伺,根本伸展不开。

  • 150年过去了还遭遇反抗,楚国花多久才彻底占领洞庭湖以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国与楚国的战争,楚国崛起的真实历史,楚国实力变化

    [var1] (岳麓书院老照片) 当然,有些人会说,那时楚讲的是湖北那一带好不好? 其实,此楚并非特指湖南,而是整个曾要的楚国地域。真要分得那么清楚,人家楚国的先祖,还是从河南过来的呢,跟两湖都没啥关系。 不过,既然提到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湖南这带,是如何变成楚地的。 《湖南通史》记载:

  • “春秋战国”最大的反派,存活了八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秋战国十大狠人,春秋战国最厉害的战将,春秋战国谁死得最冤

    [var1]战国楚国为什么会是楚呢?楚国虽然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之一,但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原文化是源于羌人的炎黄文化,而楚文化是源于三苗的荆文化,两种文化和东夷文化共同融合造就了华夏文化。[var1]华夏文化大融合如果把周朝比作一个大家庭,中原诸侯就是这个家庭中的孩子,楚国就是这

  •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过无数次“桃花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var1]情况一:恃强凌弱型息侯的老婆妫世是东周时期最漂亮的女人之一,这个女人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面若桃花”这个成语,所以时人又将其称作“桃花夫人”。公元前684年,桃花夫人返回老家探亲,在路过蔡国时顺便去了一趟都城,探望已嫁给蔡哀侯的姐姐。蔡哀侯见自己的小姨子美艳动人,竟抛开礼义廉耻,对息妫污言

  • 《大秦赋》韩非子狱中自杀,有1个精心策划的内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韩非子被李斯害死,韩非子生平事迹及思想,韩非之死的故事

    “非四十八年已虚度,还在乎这一刻吗?”《大秦赋》中韩非子面对李斯送来的毒酒,他义无反顾地一饮而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旁的李斯则表现出各种不舍,甚至表情极其的痛苦。[var1]然而言归正史,韩非子狱中自杀这件事并不是简单的自杀,背后有1个精心策划的内幕,而这个操盘手就是在《大秦赋》中让韩非子到死都信

  • 诸葛亮打仗天天缺粮,战国打了几百年仗都不缺粮,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缺粮是没粮还是运输困难,战国诸葛亮为什么缺粮,诸葛亮借粮

    [var1]战国时期国家是实行全民兵役的,就是每次打仗的时候全国所有到了年龄的男性都得去参加作战,等到没有战事的时候他们便回到家乡种田什么的。而三国时期,士兵已经成为了一个职业,但是诸葛亮等到第六次北伐的时候才想到屯田这个问题,可惜已经太晚了。[var1]当时的蜀汉,人口有一百多万,军队后十万官吏四

  •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小白”即位前,和管仲竟发生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五霸齐桓公之死,齐桓公管仲完整版,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的传奇一生

    [var1]海内,齐襄公的侄子公孙蒙昧诡计杀了齐襄公,自己做了国君,但他在位也没多久。一次,他到雍林去游憩,恰恰这块儿有人与他有仇,暗中刺死了他。那么齐国的大臣就考虑要请尚在海外的公子纠或小白回来承受君位了。但因为人有两个,就决定谁先回到国都临淄谁就做国君。公子小白生来与齐国大夫高徯情谊很好,这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