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范仲淹在灾荒时期,故意让米商抬高价格,为何灾民赞不绝口?

范仲淹在灾荒时期,故意让米商抬高价格,为何灾民赞不绝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44 更新时间:2024/1/28 8:46:05

确实,范仲淹是大文豪,虽然没有名列唐宋八大家,但也是非常有水平的。然而相比于其文学成就,他的政治成就无疑更高!

他曾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还进行过庆历新政改革,死后被追赠楚国公,谥号“文正”。这样的成就,在宋朝的大文豪里面,估计也就安石能够压其一头!所以啊,范仲淹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其治国施政的能力自然不再话下。

而题中所说的,其在大灾荒时,抬高米价的做法,就是其能力的一个很好证明!

公元1049年,60岁的范仲淹被调任为知杭州。第二年这里就发生了大饥荒,史载“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古时候还是现在,吃都是最重要的,饥荒发生之后,从朝廷到地方都很重视这件事儿,虽然在各地都有备用的粮仓来应对紧急的状况,但是这次饥荒实在严重,储备的粮食不足以应对。

这时候给范仲淹的选择有两个:一是通过打开地方官府的粮仓,二是向朝廷请求帮助。在权衡了许久之后,范仲淹决定都不采用,而是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

就是以地方的名义允许那些粮商提高价格,这个方法已经提出之后,开始很多百姓都叫苦,毕竟米价高了,买的米就更少了,他们甚至认为官家和商家勾结。而粮商倒是很高兴,毕竟商人都是受利益所驱使的,这一做法让他们认为将会有更大的利润。

实际上,这一做法的效果刚刚相反,本以为粮价会继续上升,但谁也没有想到,粮价居然下降了。

其原因就在于,范仲淹所属之地的粮价上升,周围地区的粮商得到消息后,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便将粮食运到这里来卖。商人嘛,唯利是图,其所有的行为离不开一个“利”字。由于米价提高,有利可图,原本不打算进灾区做生意的米商们也纷纷赶来。甚至有一些山高路远的米贩,看到同行们都往城里进发,自己也不甘示弱,不惜花费高昂的运输费都想挤进来分这一杯羹。

时间长了,这里的粮食变得多了,原本大米资源匮乏的灾区供货一下子得到了保障。

范仲淹第一个目的达到了,至少现在市场上有米了,可以去满足灾民们的需求。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粮商加入,粮食不断运进来。最后本地粮商和外地粮商手中的粮食的数量是要大于百姓所需要的粮食数量的,当供过于求时,大米价格就会被迫下降。

因为在供求关系改变之后,粮商们想要把大米卖出去,他们之间就会发生竞争。谁的价格低低,谁的大米肯定就会得到更多的买家。即使这个时候出现了想打道回府的米商,考虑到运输成本,也不得不选择和同行一起降价出售。

就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总结来讲,这就是简单的供求关系利用。首先抬高米价吸引外地货源,保障粮食的供应;然后当粮食供大于求的时候,自然价格就会降下去,很有生意头脑!

那些唯利是图,原本想大发横财的米商其实是上了范仲淹的当。他们忽略了市场开放之后,因为供大于求,价格就会被迫下跌的关系。盲目跟风,最后还可能落下亏本的下场。而此时,闹饥荒的灾区里,百姓们不仅能用比平时还要更低廉的价格买到大米,还可以多家挑选,选择质量上乘的粮食。这也是为什么范仲淹勒令全部米商抬高米价,还受到灾民们赞不绝口的原因。

范仲淹看似用了压榨百姓,与商勾结的一招,实则深谙市场规律,不仅解决了饥荒的问题,还稳定了粮食市场,安抚了饥民的心。不愧是宋朝的官儿,会做生意!

事实上,范仲淹救灾不仅仅是抬高米价,而且还教导百姓天天游山玩水,甚至还趁火打劫似的劳役百姓。为此很多官员弹劾范仲淹不体恤百姓的艰难,枉为父母官。不过范仲淹的做法却处处体现了经济规律,最终完美地解决了一次大饥荒,让当时所有人拍案叫绝。

他通过组织划舟比赛和庙会增加旅游资源,让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获得收入。而在府衙、寺庙大兴土木是为了稳定流民,让他们不至于流浪。而且工作所得,还能帮助其解决收入问题。

纵观其所作所为,一针见血,看透时弊。奇出怪招,针对时局。看似荒诞,实则精妙。所以范仲淹,最后得谥“文正”,是对他最大的肯定,这是中国士大夫梦寐以求的荣誉,他当之无愧。

更多文章

  • 北宋的刘娥,完全有了做皇帝的实力,为何她没有做大宋的女皇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宋皇太后刘娥历史简介,大宋时期刘娥是谁,历史上大宋刘娥是怎样的一个人

    而刘娥曾经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册封大典,可见她是有座皇帝的心思的。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这在按时刘娥要称帝了,可刘娥却又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住大宋列祖列宗的事!”那么刘娥既然已经有了做皇帝的实力,也有这个心思,为何没有做大宋的女皇呢?刘娥的崛起和武则天倒也是非常类似。武则天的崛起和

  • 三国中本有逆天改命的本事,却有眼无珠投错明主的谋士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中苦寻明主郁不得志的谋士,三国最聪明的四大谋士,三国中被人忽略的顶级谋士

    下面咱们就盘点一下三国中本有逆天改命的本事,却有眼无珠投错明主的谋士都有谁?看看他们都有何谋略,结局如何?第一,李儒大将军何进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不想临死还将董卓这个恶魔招到京城。董卓虽然残暴不仁,但却是个没有头脑的愣头青,几乎所有大事都倚仗谋士李儒。如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面招揽何进兄弟之兵,一

  • 刘备是伪君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算伪君子么,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刘备到底有没有伪君子

    当了2000多年的君子,却被很多现代人质疑是伪君子,大概只有刘备有这个待遇了。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个伪君子,不是个仁主,这是真的吗?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老对手。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是他说的吧?吕伯奢热情招待,曹老板反手杀了他全家,是他干的吧。军中粮草不济,

  • 司马懿有治国之才,却一直辅佐曹家,70岁才起兵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懿能夺曹家江山吗,司马懿是如何夺取曹氏江山的,司马懿在曹氏地位

    三个国家之中属于曹操的曹魏国力最为强盛,国土面积最为广阔。就是曹魏占地面积共291万平方公里。而东吴的势力据其中,国土面积只有145万平方公里。而蜀汉的实力最弱,面积也最小,只有106平方公里。不过后东吴与蜀汉形成了联盟,是由于此后关羽和张飞的逝世。联盟也就此瓦解,刘备出兵讨伐东吴。不过此后却惨遭失

  • 刘禅贪图享乐的性格原来遗传自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禅射哭安琪拉,刘禅的一生,刘禅最强出装和铭文

    刘备早年乃一织席贩履之辈,虽空怀满腔抱负然蹉跎半生且人近中年仍一事无成。所以刘备的前半生可以说过的很清贫,然而无论是从武力值还是脑力值来讲刘备本身并无过人之处所以要想从乱世中建功立业他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必须要有一批得力的帮手。而如何才能让别人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呢?古代是最讲究出身地位的,要想聚拢人

  • 曹操攻打徐州,后院起火:两谋士力挽狂澜,才免老巢被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谋士排名一览表,曹操攻打徐州历史画面,曹操老巢在哪

    张邈私迎吕布背叛曹操张邈与曹操本来关系很好。此前,曹操抱着必死的决心第一次攻打陶谦时,对其妻儿说,如果我战死了,你们就去投靠张邈。曹操回来后,与张邈对视而泣,其情令人动容。但就是这样一位可以举家相托的好友,当自感生命受到威胁且有利可图时,毅然背叛了曹操。当初,吕布离开袁绍时,拜访张邈,分别之时,两人

  • 曹丕为何要先攻打称臣的东吴?主要是孙权都城的名字,太过直接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我们一般将黄巾起义后的历史都归于三国,但实际上“三国割据”要等到孙权称帝,三帝并立才真正开始。▲三国人物塑像孙权作为当时三名称帝君主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为何要在最后称帝?他之前又为何要向曹丕称臣?这对东吴的发展究竟有何意义呢?一、孙权向曹丕称臣在曹操去世之后不久,曹丕就要挟汉献帝,将皇位“禅让”

  • 为何曹操当年执意斩杀华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为啥杀华佗多年后真相是对的,曹操为何要斩杀华佗,华佗与曹操全集

    曹操可以说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了,在三国时期他搅动天下风云,以一己之力与天下抗衡,更是创造了“挟天子以下诸侯”的先例,只是曹操的历史口碑不怎么好,都认为他是心思多疑、精于算计之人,难怪京剧脸谱中用“白脸”来演绎他,言外之意就是说曹操是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奸臣。世人都说曹操是奸雄,他杀的人也不在

  • 刘邦为什么将救命恩人处死,背后都有着什么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临终前为什么要处死救命恩人,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赐死他的恩人,刘邦和恩人的关系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反抗秦朝的暴政,推翻秦朝后,刘邦跟项羽就成为了天下最具实力的两股势力,最终楚汉争霸,项羽败给了刘邦,而刘邦则建立了西汉王朝,开创了百年的基业,在楚汉争霸过程中,刘邦数次被项羽击败,在彭城之战中,刘邦几乎都被项羽的将领逮住了,但是刘邦在最后关头对丁公说“你我都是英雄,何必苦

  • 诸葛亮vs司马懿,我们都是权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vs司马懿单挑,司马懿气死诸葛亮,诸葛亮和司马懿的pk

    有人会问:司马懿韬光养晦干翻曹魏,是他的本事啊,为啥被人所不耻?我打个比方,如果你家开了公司,养了一个老管家几十年,等你爸去世后,这个老管家抢了你爸的公司,把你踢了,你还会夸这是这个老管家有本事吗?曹丕能称帝,关键是曹操还是有实打实的功绩,司马氏是完全篡夺。司马氏风评差最关键是从司马炎建立西晋没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