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政权结束,10万蒙古女性的命运如何?朱元璋的3道命令很睿智

元朝政权结束,10万蒙古女性的命运如何?朱元璋的3道命令很睿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618 更新时间:2024/1/13 0:43:39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但是他并不是生于权贵之家,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朱元璋的家庭十分贫穷,父母几乎无法养活几位兄弟姐妹,年幼的朱元璋为了缓解父母的负担,选择去给地主放牛混口饭吃。朱元璋其实并不是明太祖的原名,这个名字是他义父郭子兴给他取的,他原名叫朱重八。

朱重八的父亲原名朱五四,母亲叫陈二娘,他的大哥叫朱重四,二哥叫朱重六,他本人排行老三,所以叫朱重八,说到这里可能会有很多朋友心存疑惑,为什么老朱家取名都要按照数字排列,其实这其中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朱元璋从一个穷放牛娃,后经一步步的努力最终在不到四十岁的年龄开创了历史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仅仅只用了15年的时间,着实令人钦佩。不过大家也会好奇,无权无势的他到底是怎么踏上帝王之路的呢?

朱元璋小时候正值元朝末年,朝廷腐败,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在他17岁的时候,爆发了重大水旱灾害,众多百姓流离失所,饿死病死之人不计其数,都来不及掩埋,于是瘟疫横行,朱元璋的父母、兄弟陆续病死。他一个人孤苦无依,为了活下去,只好加入了当地的皇觉寺为僧,求口饭吃,不过好景不长,寺庙的粮食不到一月就消耗殆尽,僧侣四散逃离,朱元璋也开始了长达三年的乞讨生活,阅尽人世间人情冷暖。

公元1352年,豪富郭子兴趁着动荡的时局,举兵起事,攻占了濠州,一时风头无量,朱元璋闻讯前往投奔,却险些被杀。当时把守城门的士兵见一个邋遢和尚欲见主帅,认为了间谍,就一拥而上将朱元璋拿下送去找郭子兴领赏,好在郭子兴见其外表不凡,与他攀谈起来,最后还让他做了自己的亲兵,于是他才结束了四处漂泊的生涯。公元1354年,朱元璋奉命南下招兵买马,之后又击败元军,占领了滁州,同年元军大举进攻六合,张士诚不敌,向郭子兴请求支援,郭子兴因个人恩怨不愿支援,不过在朱元璋全解之下,方才同意发兵支援,不过最终没能阻止元军占领六合,还引火烧身。

公元1355年,义军中势力最大的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皇帝,号“小明王”,随后派人招揽郭子兴和朱元璋,朱元璋当时在抓紧征战,扩充领地,势力还不强,于是决定先接受抛来的橄榄枝。朱元璋加入军队多年,在管理军队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而且知人善任。为了收买人心,获得百姓支持,他的军队军纪严明,严禁烧杀抢掠。当时的很多豪杰听到他的名声,都纷纷投入麾下,其中就包括为明朝建立提供巨大帮助的李善长、常遇春等人。

公元1356年,朱元璋占领了南京,并在南京改名建府。当时的元军在于刘福通打的难解难分,一时间没有多余精力对付朱元璋,借机继续招兵买马,经营根据地,一手控制了皖南和江苏等地,成了众多义军中实力最强的几支队伍之一,实力的增长也让朱元璋更加野心勃勃,手握重兵的他开始对外扩充地盘。

但是随着占领的地区增多,管理的难度也逐渐增大,为了巩固统治,朱元璋听取李善长等人意见,不在排挤打压地主阶级,争取了注重最终如愿获得了掌控区内地主阶级的支持。与此同时,他颁布法令,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努力恢复农业生产,囤积军粮,为自己下一步扩张做好了准备。在那几年里,区内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军力持续增长。

朱元璋当时最大的对手就属陈友谅了,两人在随后的几年中暗自较劲,摩擦不断。公元1360年,陈友谅觉得时机已到,率军进犯太平,并想要占领集庆,但是最终被朱元璋挫败,随后的几次征战,都以陈友谅输多胜少结束,节节败退。直到公元1363年,陈友谅无奈与朱元璋在翻阳湖展开决战,乱军之中陈友谅战死,朱元障最终大获全胜。次年,陈友谅之子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被迫投降,朱元璋至此平定了西方。

随后朱元璋进行了修整,在公元1365年朱元璋率军征战苏州,进国数月苦战,最终活捉张士诚,成功占领苏州,最后一个大敌也被清除干净。紧接着他又南下用兵,顺利夺取了现今的东南部地区。公元1366年,朱元璋设计害死了“小明王”,并且在次年自封为洪武皇帝,建立明朝。公元1367年,徐达和常遇春奉朱元璋之北伐元军,于次年攻下山东、汴梁、通州等地,同年8月,元顺帝见明军难以抵挡向北逃窜,朱元璋占领了元大都,大明王朝顺利定鼎天下。

大明王朝的建立,让汉人再次夺取了天下,从此不必再生活于蒙古人的阴影之下。遥想当年蒙古大军南下,将宋朝打得节节败退,苟延残喘也难逃覆灭。蒙古大军入主中原,他们对汉人进行了烧杀抢掠,欺凌汉族妇女,并且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汉人地位最为低下。当时的元朝统治者,甚至规定:蒙古人杀死汉人,只需赔偿一头驴即可,而汉人杀死蒙古人,则全家陪葬。

可能有人会说,当时的汉人或许并没有如此凄惨,元朝不是也有汉人当官吗?其实,元庭让汉人当官只是出于巩固统治考虑,并非出于民族团结,毕竟汉人是最了解汉人的,以汉制汉只是权宜之计而已。据史书记载,蒙古大军入关后,对汉族进行了大肆屠杀,在35年的时间里汉族人口骤减了1800万,可见汉人在元朝处境之艰难。

可以说,元朝年间的汉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极度渴望出现一个救世主,将他们拯救出来。后来,也正如大家所知朱元璋挺身而出,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民心者得天下建立了明朝,君临天下。蒙古族对汉人长期的迫害压迫,朱元璋登上帝位后,岂能放过蒙古人?然而,事实并非如大家所料那样发展。

在元朝时期,朝廷禁止蒙古女子与汉人通婚,因为当时汉人是最为低等的人。后因为王朝腐败,义军四起,元朝派遣军队四处平叛,造成蒙古男子死伤无数,元朝覆灭后幸存的男子也多数逃走了,却留下了10万蒙古妇女孤独无依。那么问题来了,朱元璋对于剩下的10万蒙古女子是如何处理的?朱元璋特地颁布了三道命令。

第一,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翻译过来就是说:蒙古女人与汉人通婚不受限制,但是蒙古女人嫁给同族男子,就要被杖责八十,全家都将变为奴隶,永世不得翻身。这项举措经过数代以后,蒙古人也就逐渐汉化了,对汉族逐渐产生认同感,不再反叛,明朝的政权也会更加稳固,留在中原的蒙古人也会“绝后”。这一规定,实际上是打着优待的幌子,让蒙古人“灭族”。

第二,与中国为婚姻者,使其变习华风,归于王道,衣冠威仪,习俗孝悌,身居礼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蒙古女子必须说汉语,写汉字,穿汉服,并遵守汉人礼节,不能再穿蒙古人的服装,也不可以再说蒙古话,生活各方面都要移风易俗。如果蒙古人违反规定,那么他们就会受到严厉的处罚。我们都知道,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如果根基不在,民族也就等于被消灭了。朱元璋此举意在让蒙古人接受汉文化的洗礼,失去根源,不在生出反叛之心。

第三,废除了“继婚制”,禁止乱伦。在当时蒙古族有个传统:蒙古族男子如果父亲死去,那么儿子就能继承自己父亲除亲生母亲之外的女人,如果兄弟死去,那么就能娶自己的嫂子、弟妹。这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汉人看来,是违背人伦的行为,因此朱元璋颁布法令强制废除了蒙古族的这项习俗,解放了蒙古女子。

在古代,女子地位一般都比男子低下,她们命运都无法由自己掌控,只能随着国家和丈夫风雨飘摇。朱元璋颁布的三个命令,不像历朝历代那样选择血腥报复,而是采用怀柔政策给予蒙古女子一定程度的自由,这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融合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也许从今天来看,这些政策还有不足之处,但是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已经算得上是很好地处理方式了。

更多文章

  • 范仲淹在灾荒时期,故意让米商抬高价格,为何灾民赞不绝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范仲淹严令米商抬高价格,灾荒年间范仲淹为啥拼命吃喝玩乐,范仲淹为什么让米商抬高米价

    确实,范仲淹是大文豪,虽然没有名列唐宋八大家,但也是非常有水平的。然而相比于其文学成就,他的政治成就无疑更高!他曾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宰相,还进行过庆历新政改革,死后被追赠楚国公,谥号“文正”。这样的成就,在宋朝的大文豪里面,估计也就王安石能够压其一头!所以啊,范仲淹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其治国施政的

  • 北宋的刘娥,完全有了做皇帝的实力,为何她没有做大宋的女皇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宋皇太后刘娥历史简介,大宋时期刘娥是谁,历史上大宋刘娥是怎样的一个人

    而刘娥曾经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册封大典,可见她是有座皇帝的心思的。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这在按时刘娥要称帝了,可刘娥却又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住大宋列祖列宗的事!”那么刘娥既然已经有了做皇帝的实力,也有这个心思,为何没有做大宋的女皇呢?刘娥的崛起和武则天倒也是非常类似。武则天的崛起和

  • 三国中本有逆天改命的本事,却有眼无珠投错明主的谋士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中苦寻明主郁不得志的谋士,三国最聪明的四大谋士,三国中被人忽略的顶级谋士

    下面咱们就盘点一下三国中本有逆天改命的本事,却有眼无珠投错明主的谋士都有谁?看看他们都有何谋略,结局如何?第一,李儒大将军何进一把好牌打得稀烂,不想临死还将董卓这个恶魔招到京城。董卓虽然残暴不仁,但却是个没有头脑的愣头青,几乎所有大事都倚仗谋士李儒。如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面招揽何进兄弟之兵,一

  • 刘备是伪君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算伪君子么,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刘备到底有没有伪君子

    当了2000多年的君子,却被很多现代人质疑是伪君子,大概只有刘备有这个待遇了。很多人认为刘备是个伪君子,不是个仁主,这是真的吗?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老对手。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是他说的吧?吕伯奢热情招待,曹老板反手杀了他全家,是他干的吧。军中粮草不济,

  • 司马懿有治国之才,却一直辅佐曹家,70岁才起兵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懿能夺曹家江山吗,司马懿是如何夺取曹氏江山的,司马懿在曹氏地位

    三个国家之中属于曹操的曹魏国力最为强盛,国土面积最为广阔。就是曹魏占地面积共291万平方公里。而东吴的势力据其中,国土面积只有145万平方公里。而蜀汉的实力最弱,面积也最小,只有106平方公里。不过后东吴与蜀汉形成了联盟,是由于此后关羽和张飞的逝世。联盟也就此瓦解,刘备出兵讨伐东吴。不过此后却惨遭失

  • 刘禅贪图享乐的性格原来遗传自这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禅射哭安琪拉,刘禅的一生,刘禅最强出装和铭文

    刘备早年乃一织席贩履之辈,虽空怀满腔抱负然蹉跎半生且人近中年仍一事无成。所以刘备的前半生可以说过的很清贫,然而无论是从武力值还是脑力值来讲刘备本身并无过人之处所以要想从乱世中建功立业他必须借助他人的力量,必须要有一批得力的帮手。而如何才能让别人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呢?古代是最讲究出身地位的,要想聚拢人

  • 曹操攻打徐州,后院起火:两谋士力挽狂澜,才免老巢被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谋士排名一览表,曹操攻打徐州历史画面,曹操老巢在哪

    张邈私迎吕布背叛曹操张邈与曹操本来关系很好。此前,曹操抱着必死的决心第一次攻打陶谦时,对其妻儿说,如果我战死了,你们就去投靠张邈。曹操回来后,与张邈对视而泣,其情令人动容。但就是这样一位可以举家相托的好友,当自感生命受到威胁且有利可图时,毅然背叛了曹操。当初,吕布离开袁绍时,拜访张邈,分别之时,两人

  • 曹丕为何要先攻打称臣的东吴?主要是孙权都城的名字,太过直接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现在我们一般将黄巾起义后的历史都归于三国,但实际上“三国割据”要等到孙权称帝,三帝并立才真正开始。▲三国人物塑像孙权作为当时三名称帝君主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为何要在最后称帝?他之前又为何要向曹丕称臣?这对东吴的发展究竟有何意义呢?一、孙权向曹丕称臣在曹操去世之后不久,曹丕就要挟汉献帝,将皇位“禅让”

  • 为何曹操当年执意斩杀华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为啥杀华佗多年后真相是对的,曹操为何要斩杀华佗,华佗与曹操全集

    曹操可以说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历史人物了,在三国时期他搅动天下风云,以一己之力与天下抗衡,更是创造了“挟天子以下诸侯”的先例,只是曹操的历史口碑不怎么好,都认为他是心思多疑、精于算计之人,难怪京剧脸谱中用“白脸”来演绎他,言外之意就是说曹操是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奸臣。世人都说曹操是奸雄,他杀的人也不在

  • 刘邦为什么将救命恩人处死,背后都有着什么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临终前为什么要处死救命恩人,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赐死他的恩人,刘邦和恩人的关系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反抗秦朝的暴政,推翻秦朝后,刘邦跟项羽就成为了天下最具实力的两股势力,最终楚汉争霸,项羽败给了刘邦,而刘邦则建立了西汉王朝,开创了百年的基业,在楚汉争霸过程中,刘邦数次被项羽击败,在彭城之战中,刘邦几乎都被项羽的将领逮住了,但是刘邦在最后关头对丁公说“你我都是英雄,何必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