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面对皇帝赏赐的猪肘子,清朝大臣出宫门就想丢掉,这是为何?

面对皇帝赏赐的猪肘子,清朝大臣出宫门就想丢掉,这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11 更新时间:2024/1/16 9:50:08

面对百姓很难吃上一口的美食猪肘子,清朝的很多大臣却十分无奈,有时候看到这些猪肘子就想吐,更不用说吃了,强忍着干呕的感觉吃下一些后,剩部分,大臣们只要一走出宫门,就想丢掉,为会产生这种想法呢?

皇帝赏赐的猪肘子

清朝的皇帝是满族,他们的祖先就是骑射民族,在没有建立清朝之前,就有了一种比较传统的习俗,那就是祭祀神灵或者先祖,他们在祭祀的时候,通会制作一种白水煮肉,就是将猪肉切成大块大块的用白开水煮到七八分熟,刚好里边看不到血,就立刻捞起来用来祭祀。

这种祭祀的肉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比较好的五花肉,通常这些肉在祭祀完了之后,是皇帝或者妃子之类的人来享用的,第二种就是十分肥腻的肥肉,这些看起来白花花的肉,在祭祀完之后,通常就是赏赐给大臣来吃了。

前边两种切成块状或者片状的肉,被称之为胙肉,象征意义很不一样,通常皇帝是不会轻易赏赐给普通人的,但凡皇帝赏赐给你胙肉,都说明皇帝对你足够重视,比如当年雍正在祭祀结束之后,就把一块上好的胙肉赏赐给弘历吃,简单的一个举动,大家就可以看出雍正打算传位给弘历了。

乾隆当年可是兴高采烈把那块雍正赏赐的胙肉吃完的,所以到了乾隆成为皇帝之后,他特别热衷于这个祭祀活动,用胙肉赏赐大臣也是随着清朝的繁荣富强,越来越频繁起来,那些原本还觉得能够得到皇帝赏赐的胙肉,是一种荣幸的大臣,到了乾隆时期,经常得到赏赐,也开始无奈起来,毕竟这种肉实在难以下咽。

第三种类型就是猪肘子了,这种猪肘子通常是比较大的,想要当场吃完,似乎不太可能,所以皇帝也允许大臣拿回家中去继续吃,至于有没有吃完,乾隆一般也不会继续过问了。

对于前两种需要当场吃完的胙肉来说,其实大臣是没有机会丢掉的,因为乾隆会当场看着你吃完,就算再难吃,大臣吃的时候也必须表现出来很快乐、很好吃的样子,要是表现痛苦或者吃不下去吐出来,那乾隆必然会发怒,直接收拾大臣,因此大臣根本就不存在丢掉的可能性。

为何这种肉会这么难吃呢?主要原因是它不仅肥腻,还没有添加过任何佐料,是直接用白开水煮出来的,一点盐都没有,吃起来自然没有任何味道,皇帝还不允许任何人在胙肉上添加佐料,目的是为了纪念曾经先祖们的艰苦生活,同时体验一下那种感觉,不能忘本。

对于一些侍卫而言,皇帝可能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盯着他们吃,因此有些侍卫会提前准备好用佐料浸泡过的糯米纸,然后在皇帝赏赐胙肉之后,悄悄用糯米纸包着吃下去,这样一来就有一些味道了。

但是对于大臣而言,显然是不可能的,皇帝眼睁睁看着你,想要作弊也不现实,而且一旦被发现,后果很严重,比如当年就有一个铁帽子怡亲王觉得胙肉难吃,想要加一点盐,结果就被皇帝收拾直接关起来了,有了这个先例之后,谁也不敢作弊了,就算再难吃,也必须快乐地吃下去。

猪肘子真的丢了么?

前边说了,皇帝赏赐的胙肉,那是不可能有机会丢掉的,大臣会当着皇帝的面吃掉,可是对于比较大的猪肘子,大臣也可能当着皇帝的面吃掉,就可以拿回家去吃,可是当时的大臣,很多都已经吃腻了这种难吃的猪肘子,恨不得一出宫门就立刻丢掉,但是他们又不敢也不能丢掉,一旦被皇帝发现,那就是欺君之罪,后果不堪设想。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们产生了一种比较独特的解决方式,那就是送人,在乾隆时期,通常这些大臣会把猪肘子送给纪晓岚,因为纪晓岚特别爱吃肉,有史料记载,纪晓岚一顿要吃十盘猪肉,其战斗力多么强大,可想而知。

公平生不谷食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正是因为纪晓岚爱吃猪肉,其余的官员又不想吃,所以在出宫之后,大家就直接把剩下的猪肘子送给纪晓岚,这样一来纪晓岚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就算是有时候纪晓岚也吃不下去了,他还可以拿去送给其他人,毕竟在当时,这些大臣门吃厌烦的猪肘子,对于寻常百姓而言,那可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啊。

当然了,在纪晓岚之前,估计这些大臣也是选择送人的,总之都会有比较喜欢吃的人,或者有拿去送人做好事的人,帮助大臣解决猪肘子难题,不仅帮了别人的忙,还能满足那些喜欢吃或者没有肉吃的人,可谓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

朝廷大官早已经吃猪肘子吃到咽不下去,可是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他们吃到想吐的东西,却是别人根本得不到的东西,古语有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概就是如此吧,原本是纪念先祖,提醒大家不忘初心的祭祀活动,最终却变成一种作秀和负担,又何必呢?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清朝一女子效仿花木兰从军,结果没多久就怀孕了,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花木兰从军民间故事,花木兰从军,清朝女子对花木兰评价

    可即便在强大的思想压制之下,与中国封建历史时期依旧出现了几位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人物,比如花木兰。花木兰替父从军,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时期女性敢于冲破牢笼,冲破束缚的勇气,同时花木兰的所作所为也为封建时期很多的女子树立了榜样。提起满清朝廷,我们能够想到的是懦弱和无能,但是在满清朝廷存续期间,也出现过一位

  • 中国最霸气的末代皇帝,一场仗,列强两百年不敢再犯我中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末代最惨的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末代皇帝,中国史上最硬气的皇帝

    这位末代皇帝就是明思宗朱由检,明朝末代皇帝,也是最后一个汉族王朝。当时的明朝已然成为东方巨擎,无一国能撼动。大明王朝是东方的巨擎,荷兰则是西方的大佬,那么,东西方两大霸主强强相撞,最后赢家会是谁呢?1624年荷兰军队攻占台湾,那时的荷兰非常嚣张根本就不把明朝放在眼里,还提出一无理要求"让明朝把海外贸

  • 乾隆创下清朝三大纪录,足见其时代辉煌,却也知晓大清覆灭的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死后多少年大清灭亡,大清皇帝乾隆全集,乾隆对清朝做的贡献

    乾隆在25岁的时候登基做皇帝,在小时候就受到祖父康熙的重视,令其在宫中学习生活。乾隆弘历应该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其在位六十年,掌管清王朝六十三年。弘历在位期间的最大功劳就是将清朝的康乾盛世达到顶峰,在自己祖父和父亲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中国的多民族统一。曾多次普免天下钱粮,减轻了

  • 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幽禁弟弟舒尔哈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努尔哈赤舒尔哈齐之死,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关系怎样,舒尔哈齐老婆简历

    一、年少共患难1564年,舒尔哈齐出生于辽东地区,其父亲塔克世为指挥使,母亲额穆齐为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杲的长女,可以说原本家庭条件还是很不错。1569年,舒尔哈齐5岁,生母去世,继母对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两兄弟态度恶劣,两人经常被欺负,这个时候两人感情特别好,同甘共苦。5岁的舒尔哈齐跟随10岁的哥哥努

  • 道士贾士芳之死:雍正的疑心病,才是最锋利的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按照雍正与道士之间的关系来说,雍正应该是比较喜欢与道士来往的,可是为何我们在看清朝历史的时候,却会发现一件十分让人疑惑的事情,那就是雍正居然赐死了一个名叫贾士芳的道士,究竟这是为何呢?贾士芳之死雍正八年,有一天雍正突然之间就感觉到身体不适,迅速倒下以至于卧床不起,在雍正自己十分难受之际,雍正最信任的

  • 中国最后一位被凌迟处死的犯人,当面“调戏”慈禧,至死没喊疼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17岁的女人是被慈禧怎么处死的,暗杀慈禧的真实原因

    一、不甘穷苦的康小八康小八原名吴秃子,天津卫人士,因家中贫困便被送家人给了北京一户姓康的人家,后来改名康小八。康小八自幼生活贫困,全靠家里的几头驴帮人驮货为生,即使他整天低三下四奔波忙碌也很难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康小八看到有些人能够自由的喝酒吃肉而自己却是连吃饱都困难,他的内心极度不平衡,于是他便做

  • 清朝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竟和鲁迅祖父有关,最后其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点,在《鲁迅自传》里也得到了验证,鲁迅自述“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那么,问题来了,鲁迅家里究竟遭了一场什么样的变故呢?首先,我们要明确鲁家为何能够发迹。一切开始都是1871年,鲁迅祖父周福清中了举

  • 考古新发现!这里发现清代炮台、民国监狱遗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代广州城防炮台,清代古炮台图片大全,清代遗存最完整的古迹

    3月22日,新快报记者来到位于海珠区南石路28号地块的南石头监狱遗址的考古工地。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易西兵介绍,该地块原为五羊摩托车旧厂,面积57852.6平方米,由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负责收储。属于“昌岗-燕子岗”地下文物埋藏区。根据文物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国有建设用地收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 曾国藩剿平太平天国后为何没有起兵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曾国藩起兵,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的政策,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过程

    1864年,曾国藩的湘军攻入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洪秀全自杀身亡,随后李秀成、陈玉成等主要将领被俘被杀,太平天国覆灭于湘军之手。当时,曾国藩手握30万久经战阵的湘军猛士,江南地区被曾国藩的门生故吏把持,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为曾国藩一系所出,此时的曾国藩是实际意义上的“江南王”,一言一行,各方瞩

  • 色字头上一把刀,曾国藩为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坚持一生戒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曾国藩如何改掉色的毛病,曾国藩的六美六恶之相,曾国藩人生六戒深度解析

    关于古人面对人性的抗争中,曾国藩的抗争是十分具有借鉴价值和学习意义的,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曾国藩是与人性最本质的东西进行抗争,也就是色,所谓“食色,性也”,这在很多人看来就是本性难移,可是曾国藩却愿意花大力气去不断克服改变自己,足以见得这个人是不一般的,至于曾国藩是怎么克服的,我继续为大家分析。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