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公:孔子的梦中人,摄政称王引骚乱,却与姜太公关系微妙

周公:孔子的梦中人,摄政称王引骚乱,却与姜太公关系微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934 更新时间:2024/2/28 5:26:53

孔子怎么会这么喜欢周公,做梦都希望能够遇见他,这周公可是个大咖级的人物。原来,孔子是用“梦周公”来表达自己对西周社会的向往,和对周公这个人的敬仰,当然,也有些许对周代礼仪文化失落的遗憾。

那由此看来,我们熟悉的“梦周公”和“周公解梦”中的周公,是个人,但这个周公也解不了梦。

那么,周公是何许人也,能被称作孔圣人的孔子如此推崇?

周公本尊,姓姬,不姓周,名旦,全名叫做姬旦,也被称作叔旦。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排行老四,周武王姬发的四弟,周成王姬诵的叔叔,因为他的封地在周地,位置在现在的陕西宝鸡,所以称他为周公。

周公睿智过人,他不仅是周王朝的开国元勋,得力的权臣,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历史称他为“圣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圣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周公奠定了儒家思想基础,他主张“以礼治国”“明德慎罚”,制定了周朝完整的统治制度、礼仪仪式。他的这些观点在《尚书》诸篇,如《金縢》《无逸》都有迹可循。

我们现在沿用的中华礼制,可以说是周公一手创建起来,他对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基础的奠定,功不可没。

周公是周武王众多兄弟中,最具有才干和贤德的。武王临终时,将未成年儿子的姬诵,也就是周成王托付给他。当时的西周,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政权尚不稳定,周公摄政,作为宰相负责军国大事,代行治理朝纲。

周公辅成王

为确保周王朝能够长治久安,周公制定了一套适应周朝当下的制度典章,包括政治、经济、宗法等各个方面。

他制定了五等爵位分封宗亲和功臣,在奴隶主贵族内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种阶梯式的等级关系,还制定了王位继承法,明确了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的制度。这一系列制度,起到了稳定朝纲的作用。

同时,周公还把宗法进行了创新,将周天子定义为天下大宗,同姓的诸侯就是小宗,以此类推,从而形成一个塔式等级,顶端为周天子。而且,规定同姓不婚,这就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权。

这种尊卑有别的“周礼”,同时也表现在服饰、风俗、礼仪、婚丧嫁娶等方面,成了统治阶层的法制依据,逐步稳定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他还推行“井田制”,在经济上实行分公田、私田的方法,使老百姓有田可耕,有饭可吃。

周公甚至对社会风气也进了约束。对当时不加节制的男女滥情,进行了整治,男女不得在婚前进行房事,只有结婚才可。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周公之礼”,这个词也成为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代名词。

在周公亲自摄政七年间,代成王治理朝纲,通过他一系列的治国兴邦的策略,周朝的天下很快稳定了下来,百姓安居乐业。

为什么周公摄政期间以王自称,后又还政于成王,背后又有什么隐情呢?

周武王在灭商之后,操劳过度,身患重病,周公与武王手足情深,希望武王能够尽快好起来,他就向祖太王、王季、文王祈祷,自己愿意替哥哥去上天侍奉鬼神,并将辞文放到进了金藤箱里。这在今天看来有些好笑,但在三千年前,周公的这个举动,是万分虔诚和真心的祈愿。

之后,武王的病情虽有好转,但不久还是离世了。临终前,武王本想将王位传给德才兼备的周公姬旦,但周公不肯接受。按照当时继承制度,由武王的儿子姬诵继位,武王临终托孤给周公,当时成王姬诵只有十几岁,根本不能应付当时的内忧外患。

《尚书·大诰》对当时的情况,有过这样的记载“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史记·周本记》也有“群公惧,穆卜。”的记录。

武王的离世,使整个周朝失去了定海神针,时局迫切需要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出来稳定局面,这个重担就落到了周公身上。在周朝危急关头,周公从国家大局出发,他对外称王摄政,代成王治理国家。

周公的称王这一举动,引起了部分宗族的质疑。原本,周公推行的王位继承法,嫡长子继承制等统治制度,就让管叔姬鲜周公的三哥,蔡叔姬度周公的五弟极度不满。

特别是管叔,如果按照周朝原先的老规矩“兄终弟及”,排行老二的武王去世后,顺次上位的应该是老三管叔,但按照“嫡长子继承法”,管叔就不能继承王位,被姬诵取而代之,眼看一步之遥的王位落入他人之手,这让管叔一直记恨在心。

加之,管叔和蔡叔被分封的属地是原来商殷朝歌的旧址,他们与商纣之子武庚各占三分之一,历史上称为“三监”。因为,这块属地离镐京很远,管叔和蔡叔主要的任务就是监督商纣王之子武庚,这就让他俩更加怀疑周公有什么阴谋诡计。

周公现以王自称而摄政,这更让他们怀疑周公要篡位,便四处散布谣言。周朝上下很快就出现了骚乱,特别是以纣王之子武庚为首的殷商贵族们,借机开始大肆炒作,“三监”开始勾结蓄谋动乱。

这时的周成王也因谣言,开始怀疑自己的叔父。无奈之下,周公为了避开诽谤和嫌疑,主动辞去了宰相的职位,离开了镐京回到洛阳。

传说周公离开镐京后,有一天,天下大雨,雷鸣闪电,雷电把金滕箱给劈开了,成王翻看放卜辞的金滕箱时,发现了当时周公为武王虔诚祈愿,自己甘愿替武王归天的辞文,方才明白,是自己糊涂听信了谣言,误会了叔父周公,便隆重地把周公请了回来。

成王请周公回来

归来之后的周公,奉成王之命出兵东征,平息了武庚和“三监之乱”,他还趁机东进,征服了九夷各小国,占领了奄国西、南两边的邻国,这一战,奠定了周朝的疆土基业。

东征平叛

周公辅政周成王姬诵七年,平定叛乱,二次东征,营建东都。最终,周成王满二十岁时,正式接手,管理朝政。周成王在祖庙祭告的祭礼仪式上,向文武百官感慨,自己一定要吸取以前教训,引为戒,以防止后患。

成王如此信任周公,同为周朝元勋的太公,又是如何看待周公的呢?

周公与太公都是大智慧之人,乃圣贤之辈。周公的鲁国,太公的齐国,是友邻之邦,也就是我们现在齐鲁大地,两位既是周朝的权臣元勋,又是属地相邻的“国友”。

周公治理鲁国推行“尊尊亲亲”,太公对此持不同的看法,认为鲁国这样治理下去,无法强大起来。

太公治理齐国推行“举贤尚功”,周公对这个理念也不甚赞同,认为齐国日后肯定会有易主的大变动。

尽管两人观点不同,但是预言却成了现实。鲁国经历790年,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强大起来,齐国经历了823年,一直是诸国中的强国,齐国也是秦统一六国最后征服的一个国家。但是,其间齐国的大夫田和夺了王位,成了齐国的主宰者。

由此可看出,周公希望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彼此间的信任、互助,靠大家的“自觉性”“人之初性本善”的这些道德观念来治理国家,尽管有些过于理想化,但在奴隶社会时期,这一理念确实个有其特殊的作用。

纵观历史,周公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建立健全了周朝的政治制度、稳定了社会秩序,在社会繁荣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还被看作为儒家学派和法家学派的创始人,对此后数千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更多文章

  • 在中国历史上,周朝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朝的历史是怎么记录下来的,周朝的转折,周朝的历史走向

    周王朝处于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也从奴隶制的巅峰跌落至春秋战国诸侯混战的深渊。致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上层社会利益纷争日趋白热化,各诸侯国之间战乱不断;社会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苦难深重,颠沛流离。从原始社会的部落到夏商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家及地方行政制度均采用类似的“分封制”。

  • 姜子牙的后人,战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商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姜子牙后人今何在,姜子牙第11代后人,姜子牙后人战争厉害吗

    吕不韦的故事要从一次在邯郸的出差讲起,原来那次在邯郸,吕不韦知道秦国国君有个孙子名叫异人,在赵国当质子,父亲安国君是秦国太子。因为秦赵世仇,两国之间连连征战,赵国并不礼遇异人。作为秦王庶出的孙子,异人不受祖父、父亲重视,也没什么钱财,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吕不韦于是归家与父亲说:

  • 姜子牙墓惊现山东,出土特殊生物骸骨,墓内铭文揭露太公身世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姜子牙墓有多可怕,姜子牙有真实的墓吗,山东在什么地方发现姜子牙墓

    随着时间长河的洗礼,很多秘密被深埋在地下,等待着后人去解锁发现。山东古墓葬的发现现在的科技进步,出现了很多便利的机器,借助这些科技产物,我们能够探寻更多秘密,比如历史长河淹没的过去。我们都知道封神榜的传说,其中有位主要人物姜子牙,其实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这是生活在西周时期的古人。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墓葬

  • 冲冠一怒为外孙,周代的吴三桂,里应外合引犬戎灭了西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周犬戎之战,西周犬戎攻破镐京图,犬戎灭西周是什么战役

    明朝末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满清蛇吞象一般地占领了超级广袤的领土,吴三桂作为急先锋,更是从山海关打到了云南。吴三桂也因此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汉奸,像吴三桂这种人,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但只要一出现,就能对局势发生惊天的逆转。周朝同样也出过一个吴三桂式的人物,不过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 活体祭祀是文明发展普遍现象,但商朝时活体祭祀已经很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商朝祭祀文化有多可怕,商朝祭祀仪式视频,历史上真实的商朝祭祀

    我们把眼界放宽,先从世界范围内、由人类发展的视角来解读这类现象。首先,活体祭祀,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出于认知的局限性,对很多难以理解的事物、现象存在天生的恐惧,小到做梦、大到生老病死,都会让人们忐忑不安。为了缓解忧虑,他们往往向部族中的长者寻求开解;而后者,就要肩负起祈

  • 中国汉字是怎样起源的?源始于殷商?文字有600年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字演变历史资料简介,汉字起源及发展资料,有关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资料

    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字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郑樵在《六书略》的《超一成文图》一书中,认为结绳是汉文字的起源。清末王阅运也说:“结绳为绳形字母书。”但有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吗?夏桀暴政一步步失人心丢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相传在禹晚年的时候,各部落首领一致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大禹却暗中扶植自己的儿子启。等到禹死后,伯益与启争位,启凭借权势杀死了伯益。西方有扈氏不服,启与其大战于甘(今河南洛阳西),有扈氏被剿灭,启夺取了天下。夏启继位之后,正式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远古的“禅让制”被破坏,取而代之的是“父传子”、“家天下

  • 上古三大邪刀真的存在吗?从夏桀传到了包拯,最终被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上古三大邪刀之谜,上古三大邪刀都有哪些,上古三大邪刀真实存在吗

    上古三大邪刀指的是龙牙、虎翼、犬神,没有人知道它们由谁所铸造,只知道炼制它们的材料都是世间最邪恶之物,充满了黑暗诅咒。夏朝末代君主夏桀便是这三把邪刀的主人,夏桀在位时期,三把邪刀被供奉在夏朝太庙。史料记载了三把妖刀的事迹,是在商汤灭夏的那场战争中。那时候商部落的统治者汤攻入了太庙,顿时乌云蔽日,邪风

  • 上任国君之后的姜子牙:当即铁血立威,不为其所用的人才赶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子牙大破天绝阵,姜子牙军事谋略,姜子牙什么时候带兵打仗

    姜子牙影视剧形象商朝末年,纣王无道,百姓困苦,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纣王暴政,解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在后人眼中,姜子牙总以白发白须,仁慈睿智的老者形象出现。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不仅善于治国,还擅长军事,在伐纣之时,曾亲自率兵出击,牧野之战中,也是因为姜子牙的指挥,才能成功的击败商朝。商朝灭亡后,姜子牙因

  • 妇好墓出土甲骨文,揭开一千古之谜,难怪纣王不打周国而打东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妇好墓出土的文物资料,妇好是纣王什么人,纣王伐东夷

    《左传》: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史书记载“东夷叛之”,所以纣王常年攻打东夷。然而,如果了解纣王时期“国际形势”,就能清楚地看到,殷商最大敌人是周国,而且周国野心勃勃地想取而代之,东夷对殷商国家安全并不构成绝对威胁。既然如此,为何纣王不打周国而打东夷?如果纣王重兵防备周国,或不停的攻打周国,估计就没有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