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妇好墓出土甲骨文,揭开一千古之谜,难怪纣王不打周国而打东夷

妇好墓出土甲骨文,揭开一千古之谜,难怪纣王不打周国而打东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94 更新时间:2023/12/17 2:31:58

《左传》: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史书记载“东夷叛之”,所以纣王常年攻打东夷。然而,如果了解纣王时期“国际形势”,就能清楚地看到,殷商最大敌人是周国,而且周国野心勃勃地想取而代之,东夷对殷商国家安全并不构成绝对威胁。

既然如此,为何纣王不打周国而打东夷?如果纣王重兵防备周国,或不停的攻打周国,估计就没有武王伐纣的传奇了,商朝自然也不会灭亡。其实,纣王心里有苦说不出,因为有必须要打东夷的原因,妇好墓出土的甲骨文,揭开了一千古之谜。

《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所谓东夷,是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与擅长射箭有关,具体包括今天的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势力一度极为强大,曾颠覆过夏朝政权。

从殷墟甲骨文来看,商朝与东夷几乎是杠上了,一直不停的攻打东夷。史书记载只有一个原因,即“东夷叛之”。然而,天下那么大,当时不愿臣服于殷商的“方国”有很多,为何殷商和纣王要执意攻打东夷呢?妇好墓出土的甲骨文,揭开了一千古之谜。

妇好是武丁妻子,能征善战,是中国一位女性统帅和民族英雄,在抗击雅利安人入侵过程中,为中华民族立下汗马功劳。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甲骨文显示,武丁多次命令妇好进攻东夷,其中就有“取玉”、“正(征)玉”的记载,而妇好墓中有大量玉石,学者研究发现很多就来自于南方。与此同时,在妇好墓中的贝,也是来自南方地区。

玉与贝,算是奢侈品,单单为了这两东西,殷商就一直发动对东夷战争,好像说不过去。其实,再结合史料记载和殷墟考古,纣王执意攻打东夷就真相大白了。

周朝《诗经·鲁颂》记载“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西周铭文中也有很多“孚”(俘)戎器、“孚(俘)金”,“孚(俘)吉金”的记载。

商朝之后,周朝依然不停攻打东夷。为啥,难道周朝也吃错药了?其实,上文提到的各种“金”才是关键。

原来,商周炼制青铜需要铜、锡、铅等金属,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东夷地区,不仅如此,玉石、作为钱币的贝壳、盐等大量战略物资,主要都是源于东夷地区。为了维持王朝运转,为了祭祀用的青铜礼器和军队的青铜兵器等,商周两朝就不得不攻打东夷。

殷墟考古也佐证了这一点。学者考古殷墟时发现,冶炼遗址都是铸铜作坊,而不是从矿石炼铜的炼铜作坊。集运节省运输的原因,炼铜作坊肯定就在矿产附近。因此,商周征讨东夷,是为了获取炼制好的粗铜,然后拿到殷商铸铜,所以不仅需要数十万大军征伐,而且还需要固定驻军确保炼铜基地安全。

正因如此,当周国“三分天下有其二”,对殷商威胁极大,甚至姬昌公然称王时,纣王无可奈何,只能极力安抚,周原遗址甲骨文中提到“衣王(殷王)田,至于帛,王(周文王)隹田”,纣王打猎到了帛得,周文王陪同,这一记录可见纣王对周国的忍耐。其实,不仅是忍耐,还有拉拢的意思。

纣王忍耐和拉拢周国的背后原因,就是为了攻打东夷,获取丰富的战略物资。然而,纣王没想到周国突然翻脸,趁纣王大军在外之机发动突袭,否则武王焉能一举灭商?可想而知的是,周国对纣王进行了战略欺骗,让纣王以为周国暂时不会造反,只是究竟如何成功欺骗,让纣王放心周国而征讨东夷,目前还没有考古发现。

另外,一直强大的东夷,经过夏商周的连续打击,到了春秋时期,吴国灭掉徐国,东夷人建立最后一个国家消亡,代表了东夷的消失,融入了华夏民族。

更多文章

  • 武王伐纣时,杀死一位商朝大将,八百年后子孙复仇,推翻周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王伐纣真实故事,武王伐纣作战过程,周朝灭商朝

    臣子后代在心中对此事耿耿于怀,休养生息了八百年之久,在周朝动荡之时,出手报复,将曾经屹立于华夏不倒的周朝推翻,为先祖报仇,正应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俗话。而真正推翻周朝的人,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许多后世历史学家不禁发出疑惑,秦始皇与商朝大将有何关系?世袭制度取禅让,皇位传承引祸端在商朝建立之前,中国存

  • 晋国和楚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争霸,最终两败俱伤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国和楚国兵力,晋国厉害还是楚国厉害,楚国和晋国谁最厉害

    晋楚争霸的宏观历史原因所谓晋楚争霸不是因为两国有什么世仇,也并非两国的国君有什么私人恩怨。两国百年争霸的宏观历史原因就是政治利益冲突,也就是双方的国家利益冲突。晋楚两国的国家利益都是扩张争霸。晋国在我国现在的山西一带,楚国的核心在我国湖北一带。分别是春秋时期北方和南方的主要诸侯国,也是最强的诸侯国之

  • 晋国被一分为三,那么鲁国有三桓,为何没能三分鲁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晋国和鲁国谁在前,鲁国的三桓怎么灭亡的,鲁国为什么是三桓

    自周公封鲁以来,子孙后代们都谨记着周公的教诲,因此能够取信于民,得到百姓们的拥护,鲁国也一直很繁荣。但从鲁文公开始,鲁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鲁文公一共做了十八年的君主,他一共有两个妃子,长妃是齐国人,名字叫哀姜,为他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姬恶,次子名叫姬视。次妃叫敬赢,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姬馁。在两

  • 战国七雄中,谁是第一个称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时的七雄争霸,战国七雄谁势力最大,战国七雄中谁曾经称霸

    [var1]到了战国时期,周王室已经是个吉祥物了,各国征伐不断,渐渐不再满足于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而是窥觑起周天子的王爵。战国七雄也是纷纷称王,那么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中是谁第一个僭越称王的呢?[var1]我们先来看看这七国本来的爵位,楚国是子爵、秦国是伯爵、齐楚燕韩赵魏这五国是侯爵。可以看

  • 李牧和王翦的巅峰对决谁输谁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王翦为啥打不过李牧,王翦对决李牧视频,李牧与王翦军事水平

    秦王政不会就此罢手,公元前229年,秦国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乘赵国天灾之时,出动数十万精锐由名将王翦领兵,再次进攻赵国。王翦灭赵《史记》有多处记载。[var1]秦兵马俑折射出秦之锐士的强大【十八年,翦将攻赵。岁馀,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

  • “亡秦必楚”,秦法能让秦国崛起,但却从基因上就与楚人不兼容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秦灭六国历时十年,在这个过程中,楚赵两国对秦军的抵抗都较为激烈。赵将李牧与秦将项燕都曾大败秦军,就军事角度而言,赵国对秦国的抵抗烈度甚至还要略胜于楚国。然而,在十余年后发生的爆发的反秦战争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几乎都来自楚国:陈胜、吴广、项羽都是楚人,刘邦虽然是生于魏国,但是其人生的大部分时间

  • 庄蹻入滇:楚国大盗庄蹻,为何摇身一变成了滇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滇王庄蹻后裔今何在,庄蹻还是庄蹻,滇王是谁

    庄蹻塑像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两位闻名天下的大盗。一位是鲁国的盗跖(zhi),另一位是楚国的庄蹻(qiao)。盗跖的故事,已在《盗亦有道:古代第一大盗柳下跖,怒斥孔子太虚伪》一文中说过了。本文说说庄蹻的故事。说庄蹻是大盗,其实有点冤枉。庄蹻本是楚国第22代君主楚庄王的后代,根红苗正。只是到了楚国第37

  •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秦国从哪里来的,为何最后变成大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武王分封的秦国,武王分封功臣资料,周武王分封多少诸侯国

    秦国能在七雄争霸中取胜,贾谊说是“奋六世之余烈”,但这并不足以概括秦国的厉害,秦国实则是经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奋斗过程,才有了“吞二周而亡诸侯”的高光时刻。因为,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一直到一百多年后才有了一个叫“秦”的封地。那么秦国是从哪里来的,为何能在最后变成大国,还创下了统一全国的大业?这就

  • 孔子的诞生地,有何奇妙?山东孔林:能使乌鸦远避,蛇类不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孔林个人资料,孔林的十大怪异之处,山东曲阜孔林孔府

    年幼的他常常能够见到这样一派景象: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身着着华美的衣服,香火萦绕,乐声不断。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之下,这些人们神情肃穆,或躬身拱手,或俯身跪拜。虽然那时的男孩儿尚且年幼,但仿佛是与这种庄严肃穆的场景产生了深厚的精神连接。男孩儿开始在私下效仿,或许是以一种游戏的心态,模仿着那些人们的一举一动

  • 中山国是什么样的存在?是华夏后裔,怎么又不同于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山国最后国君,历史中的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简介

    北狄——出自华夏的戎狄?其实喜欢历史的朋友估计有许多对“狄”这个词都不会陌生,“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说法对于某些朋友来说更可以说是常识。在多数朋友的印象里,这些词恐怕都意味着这些族群并非华夏族群。特别是北狄族群,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是后来北方各个游牧族群的祖先,或者至少是他们当中的一支。[var1]北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