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制并存的周朝分封制与秦朝开创的大一统制度,哪个更先进?

多制并存的周朝分封制与秦朝开创的大一统制度,哪个更先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35 更新时间:2024/1/19 1:41:28

但是,秦始皇的大一统制度,并不仅仅是指郡县制。与周朝实行的分封制相对应的,秦朝开启的制度是地方上行郡县制,中央是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同时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总之一句话,万事都要统一。

而之前西周的分封制度则是裂土分疆,就像一棵树上的藤条一样分叉繁衍,又各自生生不息。

那么,秦朝开启的大一统制度与周朝分封制,那个更先进呢?

分封制

封建,从字面意思来说,是分邦建国,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宗室或功臣。从这一层面上来讲,西周的分封制才是封建社会。

但是,这是两个意思上的封建,分封制度的封建与秦朝以后的封建制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西周灭商之后,周天子为了表彰有功的大臣,跟封神榜一样,开始分封功臣,分封的内容就是土地和人口,这在那个时期是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同时,为了延续周王朝血脉,对宗室子弟也要进行分封。所以,分封制的对象就是宗室和功臣。

这个分封制是和西周的另外一个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就是宗法制,宗法制规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天子的其他儿子除嫡长子以外是小宗,也就是诸侯。但是在诸侯国内部,这个诸侯就是大宗。根据宗法制,在诸侯国内也进行了这样的分封,嫡长子继承诸侯国的王位,非嫡长子则被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贵族阶层的最底层,不能再分封了。这就保证了在周朝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以周天子为中心的宗法系统。

这样一层一层地分封制保护了宗主的特权和地位,相对每一个下级来说,上一级宗主都有特权。因此,我们经常听到“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样的特权思想。

在分封制度下,规定了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

▪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

▪随从作战。

▪交纳贡赋。

▪朝觐述职的义务。

但是,分封制和宗法制能顺利施行,还有一个重要保证,或是说是约束,就是周朝的礼制。

在春秋末期,礼崩乐坏,指的就是周礼的崩溃,没有周礼约束的分封制只会造成五百年的战乱不休。诸侯王已经完全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诸侯国内的卿大夫已经可以犯上作乱,杀死诸侯王了。三家分晋,卿大夫分了晋国的土地,战国开启,分封制已经名存实亡了,各诸侯国早已不是最初周天子分封的那个诸侯王了。其实在更早的时候,最初的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有一百多个,通过大国兼并小国,小国吞并弱国,最后留下了七个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周礼早就被践踏了。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

虽然,秦朝取代了周朝,用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看似历史在浩浩荡荡的前进,但分封制存在了几百上千年,也是有其优点的。

在分封制下,有一个天下共主,各诸侯名义上争霸,但都要尊这个共主,所以很少出现犯上作乱的事情,几乎不会有周天子被诸侯王所杀。更不会有庶民当上贵族的情况,看似诸侯国之间打打杀杀,但其实人家都是贵族之间的斗争。

而从秦朝以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百姓揭竿起义,人人都可称王称霸,谁有本事谁就推翻前朝建立新的朝代,庶民也可以当上皇帝。

从现代人的角度看这似乎不算优点,但这样却保证周王朝延续了八百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王朝。简而言之,就是分封制促进了奴隶制的发展和繁荣。再说得通俗一点,活得久。

这就是优点,毕竟,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衡量历史。

而且,分封制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了文化渗透。

周朝的天下体系,兼容并蓄,协和万邦。

在诸侯国国内,有不同的政治制度,比如燕国、楚国、齐、秦国就可以实行不同的政体,楚国是贵族共制,秦国是中央集权。用现代人的话来说,一国两制,一国多制,只要尊一个共主就行了,无论实行何种政治制度,只要共属周天下体系之中。

后来封建王朝多个皇帝的理想就是融合天下万民为一家,比如苻坚的“混一六合,以济苍生”,李世民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对于权力的眷恋和贪图是万恶之源。就像秦朝的覆灭一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犯上作乱成了常态,再也没有周礼束缚下的人类欲望被激发了出来,于是,王朝的覆灭和建立,一个接着一个,层出不穷。

和西周分封制类似的是欧洲5-15世纪的封建中世纪。

欧洲的中世纪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和西周的分封制很相似,唯一的区别是欧洲没有天下共主周天子。

在宗法制和分封制下,诸侯国和周天子、各诸侯国之间都互为姻亲,互相通婚联姻,同时又互相开战,互相兼并。

欧洲中世纪亦是如此,各国之间都互相通婚,都有血缘关系,即便发生战争,也是亲戚之间的战争,甚至就连一战的几个国家的国王都是亲戚关系。

欧洲的封建社会是采取欧洲人的传统,国王死后儿子们遗产平分,这样就造成了国家的分裂,如欧洲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查理曼帝国就是因为分封而导致了分裂。

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欧洲的封建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

而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却是恰恰取代了周朝封建而出现的,就是秦朝的建立。

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制

分封制的裂土分疆,导致国家越封越多,最后的诸侯国有一百多个。在春秋到战国的这一过程中,诸侯国之间又不断发生战争,从争霸战争到兼并战争,一百多个国家渐渐地也变得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七个国家。最终,由秦国灭了其他六国和周朝,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天下,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

被灭国的六国贵族肯定不甘心被灭,秦朝二世而亡,在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主导之下,秦始皇和其建立的秦朝一直被作为反派而遭到攻击。但是,六国吞并其他小国的时候怎么不说自己是侵略者是反派?等到自己被秦国灭亡了,六国就站起来反对秦国,反对用武力兼并。在网络上流传最广的要属“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了,如果由楚国灭六国,统一天下,那迎来的将是又一个周朝分封制,因为楚国本身就是贵族分治的制度。

很多人说秦朝用武力统一是错误的,导致了秦朝短命而亡,但实际上,秦朝亡的只是秦国统一后的十四年秦朝。秦国的历史从公元前770年建立到公元前207年,总共存在了563年。

秦朝灭亡的只是国祚,但秦开创的制度却延续了两千多年,开创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政治格局。

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相对于周朝的分封制而言。

在中央,一是皇帝制度,二是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制度就是保证普天之下只有一个君主,皇帝是中央集权国家的核心和权力主体。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确立继承人,在皇帝死后继承人是唯一的君主,其余皇子必须臣服于皇帝,不会再有分封的诸侯国,天下是皇帝一个人的,全国的土地、人口、资源、财富均是皇帝所有。“天下之本无小大,皆决于上”。用网络上形容秦始皇的一句话说就是“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这和分封制是有本质区别的。

其二是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这是一套汉承秦制,在唐朝演变为三省六部制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度。这就保证大一统国家的正常运转。官员不得世袭,由皇帝直接任命,跟周朝分封制下各诸侯国、卿大夫的世袭罔替全然不同。

在地方上,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在宗法制和分封制下,国家越封越多,周天子的领土却越来越小。而郡县制的实行,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必须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服从于中央集权。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地方官僚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重新划分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又增加为四十六郡。

唐朝时,道路制取代郡县制,道指的就是方镇。但是后期藩镇割据,权利太大,唐朝最终也灭亡于藩镇。宋朝时期,军权收归中央,采取分路而治。

元朝时期,形成了行省制,明清时期也沿用此制。

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制度,跟分封制相比起来,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大一统。也就是统一,必须统一,以后历代帝王的最高目标就是统一,全国上下实行一个政治制度。分封制把国家一分再分,共主被分完了,最后越来越小。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制度必须把国家聚合起来,集中在中央之下,有一个地方没有统一,就是国家不完整。

相比起分封制导致的诸侯国林立,中央集权大一统制下,和平发展是主题,战乱是少数。毕竟人的欲望是无法估量的,诸侯国今日可以约定不打仗,但下一个国君上台之后就说不准了。大国兼并小国,小国再去吞并更小的国家,长此以往就是战争不断,这也就是春秋战国五百年战争的根源,以及西晋八王之乱的根源。

如果有人认为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了,秦朝的所有一切都跟着灭亡了,那只能说明看到了表面。秦朝虽灭,百代皆行秦制。秦朝灭亡,以前的六国贵族们都跟着欢庆,庆祝能回到分疆裂土,称王称侯的争霸时代,那也错了,大一统的潮流是所有人的期盼。从秦朝以后,谁再想着裂土分疆,那就是分裂国家的大罪。

要说分封制和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制度哪个更先进,应该是没有可比性。时代在发展,到底哪个制度更先进,需要时间来证明。

但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制度取代了分封制,就说明了历史前进的步伐中,大一统制比分封制更先进。

参考资料:部分参考《中国政治制度通史》《中国通史》《西周史》。

更多文章

  • 西周:如果没有我对星辰大海的向往,你们还在黄土高坡上数羊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就如秦之所以能灭六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为什么不是其余的山东六国?这里面就蕴含着历史的随机性和必然性。说得明白点就是每一个随机的因素结合到一起就出现了必然的结果。秦灭六国,既有秦国的发源和地理原因,也有秦国的文化和政治原因,更有大历史自身发展和其余六国的原因。我们今天不是要去探讨秦统一天下的原因,

  • 中国第一位奴隶宰相,辅佐商朝五代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商朝第一位宰相,历史上商朝的宰相,商朝奴隶的悲惨一生

    伊尹。名挚。夏朝末年生于空桑,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为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也是中华厨祖。 约公元前16世纪初,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他任丞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初年经济繁荣,政治清

  • 《封神演义》如果截教取胜,殷商也难以中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封神演义中阐教与截教,封神演义为啥要打击截教,封神演义截教与阐教的损失谁更大

    如果出现以上情况,纣王就可以实现殷商“中兴”吗?古风云认为,难!殷商败亡的根源就是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纣王以帝乙三子继位,宗室矛盾重重。纣王荒淫无度的时候,皇叔比干,皇兄启子、微子等没有任何作为,还暗助西伯侯姬昌和姜子牙,遥遥看纣王的笑话。托孤老臣闻太师大权独揽,其他纣王上位拥护者司天台太师杜元铣、

  • 了解历史-商朝,商朝怎么就灭亡了,任真的全在纣王帝辛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第二个世袭王朝。夏朝诸侯部族首领齐寅被封于商,其后裔商汤率领诸侯在明条大败夏军,夏朝灭亡后,他建立的国家叫“商”;皇位传给盘庚期间,迁都殷,所以商朝亦称“阴”。商朝年末,周王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打败,自焚。死因:1。商朝后期,大部分奴

  • 妲己进宫后,为什么先除老臣,后杀姜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妲己进宫片段,妲己是哪年进宫的,封神榜之凤鸣岐山妲己进宫

    纣王八年,妲己进宫,刚进宫就被终南山炼气士云中子摆了一道,差点要了性命,幸亏妲己还有点脑子,危急关头糊弄纣王烧掉木剑,这才留下一条性命。然而这个时候呢,云中子并没有离开,而是在朝歌盘桓,盘桓什么没人知道,不过见朝歌城妖焰复涨,而且还比以往更加浓烈了几分,这才一声长叹,认为大数已定,终不可违,于是呢,

  • 周公:孔子的梦中人,摄政称王引骚乱,却与姜太公关系微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子和周公,姜太公与周公的治国之道,周公与姜太公的关系

    孔子怎么会这么喜欢周公,做梦都希望能够遇见他,这周公可是个大咖级的人物。原来,孔子是用“梦周公”来表达自己对西周社会的向往,和对周公这个人的敬仰,当然,也有些许对周代礼仪文化失落的遗憾。那由此看来,我们熟悉的“梦周公”和“周公解梦”中的周公,是个人,但这个周公也解不了梦。那么,周公是何许人也,能被称

  • 在中国历史上,周朝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你怎么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周朝的历史是怎么记录下来的,周朝的转折,周朝的历史走向

    周王朝处于中国历史上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也从奴隶制的巅峰跌落至春秋战国诸侯混战的深渊。致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上层社会利益纷争日趋白热化,各诸侯国之间战乱不断;社会底层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苦难深重,颠沛流离。从原始社会的部落到夏商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家及地方行政制度均采用类似的“分封制”。

  • 姜子牙的后人,战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商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姜子牙后人今何在,姜子牙第11代后人,姜子牙后人战争厉害吗

    吕不韦的故事要从一次在邯郸的出差讲起,原来那次在邯郸,吕不韦知道秦国国君有个孙子名叫异人,在赵国当质子,父亲安国君是秦国太子。因为秦赵世仇,两国之间连连征战,赵国并不礼遇异人。作为秦王庶出的孙子,异人不受祖父、父亲重视,也没什么钱财,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吕不韦于是归家与父亲说:

  • 姜子牙墓惊现山东,出土特殊生物骸骨,墓内铭文揭露太公身世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姜子牙墓有多可怕,姜子牙有真实的墓吗,山东在什么地方发现姜子牙墓

    随着时间长河的洗礼,很多秘密被深埋在地下,等待着后人去解锁发现。山东古墓葬的发现现在的科技进步,出现了很多便利的机器,借助这些科技产物,我们能够探寻更多秘密,比如历史长河淹没的过去。我们都知道封神榜的传说,其中有位主要人物姜子牙,其实是真实存在的人物,这是生活在西周时期的古人。关于这位历史人物的墓葬

  • 冲冠一怒为外孙,周代的吴三桂,里应外合引犬戎灭了西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周犬戎之战,西周犬戎攻破镐京图,犬戎灭西周是什么战役

    明朝末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满清蛇吞象一般地占领了超级广袤的领土,吴三桂作为急先锋,更是从山海关打到了云南。吴三桂也因此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大汉奸,像吴三桂这种人,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但只要一出现,就能对局势发生惊天的逆转。周朝同样也出过一个吴三桂式的人物,不过吴三桂是冲冠一怒为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