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的后人从不与这2个姓氏通婚,一个深仇大恨,一个情深似海

岳飞的后人从不与这2个姓氏通婚,一个深仇大恨,一个情深似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23 更新时间:2024/1/25 21:17:03

我国南宋时期,跟清朝有异曲同工之处。慈禧太后战败而求和,被迫卖国求荣,南宋则是不战而败,宋高宗主动向金求和,好在南宋有岳飞,宋高宗的江山才得以延续。

岳飞刚从军时,就配合当时南宋的名将韩世忠大败金兵,收复了6个城郡。

等到宋高宗不战而败,想要派秦桧跟金人议和时,岳飞首当其冲提出了反对意见,随后以一己之力带领军队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他不仅保卫了南宋的江山,还大挫了金兵的士气。

遗憾的是,英雄总逃不过

“功高震主”

的宿命,岳飞也不例外,如此忠君爱国的英雄,最后下场悲惨。

而在这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两个人,被岳飞的后世铭记在心,且再也没有通婚过。他们一个是与岳飞有血海深仇,而另一个则是对岳飞恩重如山,这究竟是哪两个姓氏呢?

抗金名将,含冤下狱

人们习惯性的把秦桧当成是害死岳飞的凶手,但是仔细想想,秦桧虽官至宰相,备受宋高宗信任,但是陷害朝廷重要官员的事情,真的就能如此顺利吗?说到底,秦桧只是一颗棋子,他背后的宋高宗,才是杀害岳飞的凶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秦桧职位虽高,却无权随意杀人。《宋史》记载,枢密院编修胡铨是一位八品小吏,他反对秦桧主和的想法,曾说道:“臣备疏属,义不与桧等戴天。”

这句话激怒了秦桧,秦桧一度想要先杀之而后快,最后却只能不了了之。这充分说明想要诛杀朝廷命官,不是一件易事,只有皇帝才有权力诛杀大臣,因而岳飞的死,只能是宋高宗下的命令。

起初,宋高宗对岳飞的评价很高。高宗曾多次褒奖岳飞:“卿苦寒疾,乃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耶。”“有臣如此,顾复何忧。”此时的宋高宗与岳飞,君臣和睦,国家太平。

但是,随着南宋朝廷的逐步稳固,岳飞与宋高宗之间开始出现嫌隙,又因为岳飞是一介武将,擅用兵却不擅长察言观色,时常冒犯宋高宗,因而高宗对岳飞更加不满。

岳飞为了一雪“靖康之耻”,坚持上书让宋高宗迎接宋徽宗和宋钦宗回南宋,还曾在张渚镇题词,内容写道:“应当深入敌方内部,兵刃对方的首领,屠戮对方的将士,迎接二圣回朝。”

如此决心闹得天下皆知,甚至成为当时官僚士大夫的口头禅。迫于舆论,宋高宗不得已做出迎接二圣的姿态。

但是岳飞的这个做法让高宗非常不舒服,若二圣回来了,自己该如何自处?是以宋高宗因为此事对岳飞充满了埋怨,这件事也为岳飞之后的悲惨下场埋下了伏笔。

在政治策略上,岳飞也与宋高宗背道而驰。向金求和本是宋高宗的政治策略,在建言三年的五月和八月,高宗就曾两次派人去向金朝议和,只是都惨遭拒绝。

岳飞对宋高宗向金低头求和的态度非常不满,对高宗直言:“对方不值得信任,和好也没什么用处,不为国家着想,恐怕会给人民留下祸患。”

这种直言劝谏让高宗深感不快,于是高宗联合秦桧,想除掉岳飞这个“麻烦”,但是突然发生的战事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绍兴九年七、八月间,金朝发动了攻击,为了自保,南宋不得不起兵抗击,岳飞带领士兵一路高歌猛进收复失地,宋高宗看到这样的情况并不高兴,他想到的不是国家保住了,而是岳飞手握重兵,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战事结束后,高宗担心几位大将功高震主,便开始逐渐收回兵权。张俊和韩世忠都服从命令交回了兵权和大量财宝,只有岳飞还统领着岳家军,这让高宗夜难入寐,又想起此前岳飞还对立储多有建议,心下更是对岳飞多了猜忌。

多重思量下,高宗认为岳飞的存在就是最大的隐患,于是决定与秦桧同谋杀掉岳飞一了百了。

虽然是宋高宗与秦桧合谋害死的岳飞,但是最大的锅却是秦桧一个人背了,因而岳氏一族对秦姓恨之入骨,下令后人不得与秦氏通婚。

血海深仇,永不通婚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看到这句话,人们脑中就会浮现出秦桧夫妇的跪像。这对夫妻因为陷害岳飞以致忠臣含冤,而死而备受人们的唾弃,至今他们立于全国各地的铜像还时常受到游客的谩骂。

血海深仇铭记在心。自岳飞死后,岳家便立下严格家规,岳家不论男女都不允许与秦姓通婚,一旦发现便要除名,就连跟秦姓的人交朋友,岳家的人也要思虑再三。

古代不像当今社会一样人口众多,那时地广人稀,适龄男女组建家庭并非易事,一旦要刻意避开某个姓氏去选取结婚对象,都会在原本就艰难的婚嫁问题上变得更加困难。但是尽管如此,岳家仍然坚持不与秦姓通婚,足以见得岳氏后人对秦氏一族的恨意。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呢?他们之间有什么过节呢?

秦桧与岳飞的恩怨,与朝廷局势和个人利益有关。靖康二年初,金人来犯,将汴京洗劫一空,把宋徽宗、宋钦宗等三千多位权贵朝臣俘虏到了北方金国,这其中也包括秦桧。

宋高宗建炎四年,秦桧竟然从北方逃回了南方,还成功得到了官职。《宋史》记载,是秦桧在金朝说自己可以让宋朝和金朝议和,金朝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秦桧回到了南宋。

由此可见,秦桧是致力于让南宋与金朝议和的。但是岳飞的想法与他的主张截然不同。

在岳飞看来,一味的退让求和,是不利于国家稳定和人民生活的,他主张用武力来对抗金朝的进攻。

而秦桧本就是立下了“军令状”才回到了南宋,怎么能容忍岳飞破坏自己的计划,于是秦桧授意张俊,买通了岳飞手下的副统制王俊和统制官王贵,让王俊拿着张俊事先写好的“自首书”,去宋高宗面前诬陷岳飞,声称岳飞要和部下张宪谋反。

有了王俊和王贵做人证,宋高宗轻易就相信了岳飞企图谋反的事情,岳飞因而被捕入狱,百口难辨。

血海深仇无可逾越,岳氏不与秦氏通婚可以理解,但是岳氏后人还不与另外一个姓氏通婚,理由是感情太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又是哪个姓氏呢?

挚友托孤,万死不辞

秦桧在害死岳飞后,深怕夜长梦多,为了永绝后患,开始对岳飞的家人赶尽杀绝。岳飞共有三个孩子,生死存亡之际,岳飞的妻子只能尽力帮助第三个孩子岳霖逃走。

而此时听到岳飞被害消息的贡祖文心痛不已,想要帮帮自己这个昔日的好友,奈何形势混乱无从下手。恰好这时,贡祖文收到了岳飞的信息,岳飞请贡祖文帮他救下自己的第三个孩子。于是贡祖文赶紧差自己的亲信四下搜寻岳霖的消息,希望能赶在秦桧之前救下这个孩子。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艰难的找寻,他终于在一片草丛中找到了岳霖。这个可怜的孩子,经历了危机四伏的逃生之路,精神和身体严重透支,如果贡祖文再不找到他,他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找到岳霖是一件幸事,但麻烦也随之而来,怎么才能更好的保护他?带在身边,会不会更危险?怎样才最稳妥?就在纠结的时候,贡祖文在岳霖身上找到了岳飞妻子李孝娥写给他的信,信中字字泣血:“祖文兄如面,霖儿托据,来时当报。”贡祖文看后非常难过,当即决定不论冒何种风险,都要将岳霖保护好。

贡祖文先将岳霖带回自己军中,借以躲避秦桧的追捕,后又觉得军中人多眼杂,恐出纰漏,为护岳霖周全,他主动上书请求辞官回家,这正好应了秦桧的心思。

秦桧知道贡祖文于岳飞交好,现在岳飞没了,贡祖文也主动辞官,自己的障碍就没有了,于是高高兴兴地劝说宋高宗批准。

辞官后的贡祖文先是带岳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贡家村,隔了一段时间后又觉得家乡也不安全,于是又带着岳霖去了江苏曲阿县,从此过起了“凿池养鱼,种柳盈岸”的清贫生活。

剧照

剧照

此后多年,贡祖文对岳霖视如己出。他悉心教授岳霖武功,又给岳霖传道授业,最后还给岳霖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岳霖的人生,可谓是在贡祖文的手中获得圆满的。

因着这份如海的深情,贡氏成为岳家后人第二个不通婚的氏族,因为在岳氏后人眼里,自己与贡氏一族已经是一家人了,没有同姓通婚的道理。

但是话说回来,挚友托孤不少见,但是岳飞与贡祖文到底有何交情,能让原本深受皇帝信任的贡祖文不惜抛弃自己的仕途也要保护岳霖?可能是因为岳飞与贡祖文之间是莫逆之交的感情吧。

恩重如山,世代交好

岳飞与贡祖文的友情,是从靖康时期开始的。靖康时期,岳飞与贡祖文同时参加了抗击金朝的义勇军,两人自此一起开始追随当时还是康王的宋高宗。

时值金兵来犯,国家动荡不安。1127年5月,贡祖文因护驾有功,被封为“都总军将”,此后金兵持续进攻,贡祖文一路护送宋高宗南下建安,金人追击高宗到东海,打击不到无奈只能从镇江折返。

折返途中又遭韩世忠打击,只能潜逃到建康,在这里金人又遭到了贡祖文和岳飞的联合攻击。经此一战,贡祖文和岳飞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事后贡祖文因为战功显赫,被封为“武德大夫”。

贡祖文和岳飞之间的友谊深厚,不仅仅是因为两人曾经同仇敌忾并肩战斗过,更是因为两个人有共同的政治看法。

贡祖文虽比岳飞大32岁,但是两个人在政治方面的想法却是不谋而合,他们都反对南宋与金议和,认为一个国家不应该奴颜婢膝的向敌对国家讨生活。是以岳飞遭难后,贡祖文一直都想帮助岳飞,却总归是有心无力。

贡祖文为保护岳霖上书辞官,本来宋高宗是不同意的,因为相比于岳飞一介武将的勇敢和执着,贡祖文不仅有勇还有谋。

贡祖文性情豪爽,精于剑术的同时还有很高的学习天赋,《贡氏族谱》记载:“公性豪爽,精剑术,颖悟绝人,授经史百家,过目辄成诵,年甫弱冠,即驰声两河间。”

由此可见,贡祖文在学问方面得心应手。后来战争四起,为保卫国家,贡祖文弃文从武,从一介书生变为了保家卫国的将士。

建言三年,南宋朝廷局势突变,统制苗傅和刘正彦挟持了高宗和隆祐太后,想让高宗让位给魏国公赵旉

当时贡祖文不惧危险,一直护卫在高宗左右,严厉的神情令当时的判臣贼子都觉得害怕,正是因为有贡祖文的忠心护卫,高宗才能安全地退位,并在不久后卷土重来重临帝王。因而听闻贡祖文要辞官,高宗很是不舍并想要挽留,在秦桧的劝说下才同意了这件事。

岳氏后人感激贡祖文的牺牲,于是下令岳氏后人此后不再与贡氏一族通婚,而两家人的深厚感情也一直从古代维系到今。

岳氏的宗祠中,至今还放有贡祖文的神位,而岳家人修订《岳氏族谱》,贡氏一族的人也不远万里,风尘仆仆的赶来参加,两家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往。

结语

岳飞为国尽忠,不论是反对宋朝向金议和,还是想要迎接二圣回宫,都是为了宋朝的江山社稷着想。

而高宗则犯了很多皇帝的错误,猜忌忠臣相信佞臣,这才导致了岳飞的悲剧。自古英雄难得有一个好下场,多半也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好在岳飞还有贡祖文这个挚友可以托付,终于保全了自己的血脉。

因着先祖被害这件事,千百年来,岳氏一族一直遵守规定,不与秦姓通婚,翻看他们的族谱,到现在也很难看到与秦氏通婚的记录。由此可见,世代的仇恨,即便历经岁月,也难以被释怀。

岳氏后人不与秦姓通婚是因为世仇,不与贡姓通婚则是因为恩情,两方对比高下立现,不知道得知此事的秦氏后人心里作何感想,是否会埋怨自己的先祖,干出这样遗臭千年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曾开广.秦人严眼中的秦桧[J].中国文化研究,2017,(15):42-43.

[2]李柏禄、李严.也谈岳飞之死[J].唐都学刊,1988,(2):45-51.

[3]武宜瑾.贡祖文舍身胡岳霖[J].民间传奇故事,2021,(3):27-28.

更多文章

  • 他是南宋开过皇帝活到80高龄,却因一件小事导致失去生育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南宋最杰出的皇帝,南宋皇帝传奇故事,历史上真实的南宋皇帝

    一、1127年,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的金国掳掠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妃、官员数千人北去,北宋灭亡。在金兵保卫汴京时,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赵构被任命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受命率兵救援京城。但赵构却率部绕开京城,避免与金兵交锋,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当徽钦二宗被掳走后,赵构在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元建炎,成为南宋开国的第一

  • 刘伯温才能堪比张良,朱元璋曾两次请他出山,为何最后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伯温张良,朱元璋第二次请刘伯温出山,刘伯温最后是被朱元璋杀害的吗

    古代帝王都担心功高震主,朱元璋也不例外,他除掉刘伯温的首要原因,便是刘伯温能力太强,功劳太大。朱元璋请刘伯温出山时,也曾低声下气,许诺定不负刘伯温。朱元璋二请刘伯温一举,也曾被世人夸耀,后人把刘伯温的“时务十八策”比作诸葛亮的隆中对,把朱元璋比作爱才如命的刘皇叔,如今看来,高下立见。朱元璋也曾把刘伯

  • 朱棣次子朱高煦,学朱棣对侄子造反,最后却被活活烤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死时朱高煦在哪,明朝朱棣之子朱高煦,朱棣有没有传位给朱高煦

    朱高煦剧照朱高煦是朱棣的次子,他和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同为徐皇后所生。但说来也奇怪,这兄弟俩虽然是同父同母生的,他们的性格、品行却是天差地别。先说老大朱高炽,他生来性格端重沉静,喜欢研习儒家学术,颇有一颗“仁义”之心;老二朱高煦呢,则生性凶悍、品行不端,除了能带兵打仗外,其余时间就是游手好闲。在征战结

  • 受到重男轻女思想,为了调节人口比例失衡,宋朝如何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重男轻女是我国自古以来就已经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影响力是十分广泛和强烈的。以至于现在有些家庭也会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了解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宋朝是一个繁荣的时代。无论是在思想文化还是经济方面它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其中还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这些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宋朝政治措施的影响。再加上当时儒

  • 马未都:宋朝是实际上唯一超过三百年的朝代,连汉朝都不能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也许很多人在想,为什么八百年的周朝和四百年的汉朝不能算入在内?根据马未都在《博物奇妙夜》的介绍,你就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和原因。周朝和汉朝不能入选的原因按照历史纪年表我们可以看到周朝延续了将近800年,那么它为什么不能取代宋朝成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周朝根本不能算是一个封建王

  • 朱元璋吃饭时发现碗里有头发,御厨马上摘掉帽子道:我是光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的御厨徐兴祖是哪里人,朱元璋吃饭发现一根头发,朱元璋皇家御厨图片

    朱元璋从小就出生贫寒,没有受到过多好的教育,父母两人是普普通通的农民,要经过不断的辛苦劳作才能够勉强糊口。后来因为一场意外,年幼的朱元璋父母双亡,再后来他与亲哥哥也失去了联系。在乱世之中,朱元璋在很小的时候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够勉强生存下去。后来朱元璋经过千辛万苦从一介平民成为了万人敬仰的皇帝,其中

  • 宋朝繁荣昌盛,与金朝之间的战役,反应出宋朝的软弱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朝与金朝的几件事,宋朝怎么轻易被金朝灭了,宋朝都爆发了哪些战争

    对于宋朝影响的定性,人们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可以说,宋朝是一个令人感到愤懑和自豪的时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宋朝的矛盾性呢?首先我们来说好的那一方面,宋朝经济发展繁荣,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那么相反,不好的一方面,令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宋朝的军事却不像它的经济一样强大。

  • 明朝历代帝王最不饶恕的三类人,发现一个处决一个,决不姑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最惨无人道的皇帝,明朝最没有污点的皇帝,明朝最不得善终的帝王是谁

    一,是建议恢复酷刑的人。在封建社会,曾经有过刺字、砍腿、割鼻之类的刑罚,朱洪武告诉后人,这类刑罚绝不许在我朝使用。我老人家打江山的时候,杀人用刑,那是不得已的事。你们守成的皇上,不能跟我学。为什么呢,你想你们在宫廷内长大,对犯人的情况哪能了解透彻周祥,万一判错了案子,鼻子割下来了怎么再安上?所以如果

  • 朱棣私访青楼,见老鸨带来一女子!朱棣冷笑:不剐了你天理难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棣对待政敌的女人,朱棣皇后徐妙云死在朱棣前还是后,朱棣的皇后在朱棣多少岁时死的

    就在他迁都到北京前,最后感受秦淮美景的时候,却在青楼里剐了一个妙龄少女,这又是为何呢?一、赏江淮美景,却路遇蛮横少女当朱棣登基后的头等大事就是迁都,从南京搬家到北京去,很多人都上表让他三思,毕竟迁都也是一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但是,朱棣决定事,万无更改的可能。就在他迁都的前几天,他决定在好好看看这

  • 朱元璋为什么先去攻打实力强大的陈友谅,而不是弱小的张士诚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决定攻打陈友谅,正史上朱元璋是怎么打败陈友谅的,历史上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决战

    我们大体来看一下与朱元璋对决的这两个人的情况。首先张士诚是比较富有的,因为原先他是贩私盐的,做这种行业被抓住基本就是要杀头的,可是,这个买卖真的赚钱,而且,他占据的又是当时天下最富有的江淮地区,所以,在当时他是三个人中最为富有的,不过,他真的不适合做一个领袖,这可能是他的性格因素所导致的。这不是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