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结束统治后皇宫中的那些宫女是如何安置的?她们的命运怎样?

清朝结束统治后皇宫中的那些宫女是如何安置的?她们的命运怎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111 更新时间:2024/2/4 18:27:35

清朝的宫女制度

实际上1912年清朝灭亡时,清朝的皇室是超然于中华民国律法之外的,这就是因为当时的革命党自身实力不足,为了尽快促成清帝退位,革命党北方的清政府妥协,签订了《清室优待条件》,在其中规定溥仪保留皇帝尊号,但只局限在紫禁城内,在紫禁城内溥仪享有一切帝权力,宫女和太监不能遣散,共和国要每月拨款给清朝皇室400万以供生活开销,而且清朝皇室犯法要由共和国皇宫事务管理局办理,其他执法单位无权干涉。

这份《清室优待条件》实际上就是将北京城内的紫禁城变成了溥仪的独立小王国,在紫禁城内,清廷依然是独立的小朝廷,中华民国无权干涉,这基本代表着以溥仪为首清政府集团成为了超出中国民国法律之外的存在,这与民主共和是相违背的,不过这也是革命党自身实力不足,与清政府妥协的结果产物。

所以说在1912年清朝灭亡时,虽然清朝名义上灭亡,但清廷并没有被颠覆,是超然于当时的共和国之外的政治组织,因此这时候宫女和太监还都比较安稳,他们继续待在紫禁城之中。

但是到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派鹿钟麟将军率军开赴紫禁城,直接将溥仪赶出了皇宫,并重新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件》,基本使得清朝皇室与中华民国公民权益平等,而重新修改的条件大幅削减了给清朝皇室的月供费用。

因此也是从这时起溥仪及皇室的生活费锐减,并且还被赶出了紫禁城,所以生活非常的拮据,溥仪开始变卖紫禁城中物,同时为了节省开支也裁减了大部分宫女和太监,也是从这时起,紫禁城中的宫女才逐步被遣散出来。

其实清朝宫女制度是比较严格的,清朝的宫女分为秀女和宫女,她们都是旗人,秀女大多出身于上八旗贵族子弟和上三旗包衣女子,她们有的最终被皇帝宠幸选为妃子,或者被许配给王公贵族,最不济也都会成为宫中的女官。而宫女都是八旗普通旗人家族或者是下五旗包衣女子,宫女大多从事皇宫中的粗活累活供人驱使奴役。

而且清朝的宫女并不是终身制,只有极少部分经验丰富和极受主人信赖的的宫女会在结婚以后成为嬷嬷继续在宫中侍奉,其绝大部分宫女都是10岁左右入宫,最终在23-30岁左右被遣散出宫。

所以清朝不管是灭亡不灭亡,每年都会遣散一批年纪较大的宫女,其实历史上这些宫女离开皇宫之后日子也不是很好过,只是到了清末民初那个混乱的时代则更加难过了,这些宫女的结局大致分为四类。

第一类:选个老实人嫁了

其实清朝历来被遣散出宫的宫女都不好嫁人,这主要在于这些宫女常年伺候王公贵族,见惯了大场面和大人物,所以她们眼界都比较高,而出宫时的年龄大概都在25岁年纪左右,这在当时算是老姑娘了。

因此年纪大,眼光高成为清朝历史上出宫之后宫女不好嫁人的主要原因。

但到了清朝亡国之后,这些被遣散出宫的宫女也不好嫁人却不是因为这些原因,毕竟当时大清已经亡国,这些宫女也都想着找个老实人嫁了,踏踏实实过日子,不会再想着那些虚荣了。

可即便她们放下虚荣心,降低择偶标准,依旧在那个时代难以找到婆家,这主要就因为当时的那个时代。

清朝灭亡之际,当时全国人民都恨透了清政府的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排斥八旗子弟的情绪很高涨,在社会上如果听说谁家和八旗子弟有关系,那么都会受到嘲讽和排挤,外加当时民间普遍传言宫女的贞洁得不到保障,还有与太监勾三搭四这些风闻,这些都导致了清末民初那个特殊时代极端排斥与清廷有关系的人和物。

所以在那个时代清末那些出宫的宫女自然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挤,更别提说婆家了。

其实这些都是那个特殊的时代误会了这些宫女,在清朝宫女的贞洁是非常有保障的,清朝皇室有祖训,为了确保皇帝不沉迷女色,清朝规定皇帝身边不能有宫女伺候,清朝的皇帝身边只有太监伺候,年幼的皇帝身边才会有已婚的奶妈子和嬷嬷伺候,在清朝宫女绝大多数都是只服务于女主,也就是太后、太妃、皇后和妃嫔们。

而且清朝皇帝宠幸宫女是必须由内务府或者皇后推荐,皇帝宠幸宫女之后会由内务府严格记录在案,所以说在清朝宫廷中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随便和宫女发生关系。不仅皇帝不能随意宠幸宫女,皇宫规矩还严格杜绝皇帝与宫女接触。

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经回忆清宫规矩,据溥仪讲述,清宫里的宫女如果离开女主去别的地方办事必须是两人同行,不能单独行动。溥仪在13岁的时候去向太妃光绪瑾妃请安,溥仪一进屋,屋内的宫女就自动告退出屋,屋内只留下年老的嬷嬷伺候太妃与溥仪说话。这就是为了防微杜渐,连13岁的皇帝都禁止与宫女接触。

而且清朝的宫女也几乎没有与太监对食的现象发生,清朝的太监基本都是穷苦的汉人出身,他们根本入不了宫女的眼,清朝的宫女与明朝的宫女终身制不一样,她们未来都是会被遣散出宫,所以她们根本不可能与太监对食糟蹋自己的声誉。

但即便如此,在那个时代宫女还是会被人误会,所以即便她们放低要求,只想找个老实人嫁了也很难实现,不过还是不少宫女在出宫后比较幸运,遇到了老实人,最终踏踏实实过日子去了。

第二类:搂住钱财自己养老

清朝灭亡时前三的宫女年龄有大有小,年纪稍小的宫女还比较好嫁人,只要放低眼光嫁一个老实人就行了。至于年纪大的宫女则是十分不好嫁人,所以这时候她们就要把钱搂紧在自己手中,好为自己将来养老做打算。

很多人都会纳闷宫女能有多少钱,其实宫女在清朝算是高收入人群,清朝的宫女是分三六九等,品级高的宫女也就是女官级别,比如尚宫、尚仪这些女官级别都是按年收入来计算的,她们的年收入几乎是等同于一位五品知州的收入。

即便是普通宫女,按月拿月钱的宫女,以她们的每月收入也足以养活当时的10-15口人,况且宫女在宫中衣穿用度,胭脂水粉都不花钱,月钱是纯到自己手中攒下,再加上逢年过节或者办事办好了女主赏赐,普通宫女一年也能攒下不少钱,足够养老了。

而且清廷在最后遣散宫女时每人发了100块大洋让她们自谋生路,这在当时算是非常不菲的遣散费了,所以再加上之前在皇宫中攒的钱,很多宫女在出宫后找不到老实人出嫁了,不少人选择了拿钱孤独的养老。

但是这些选择用钱给自己养老的宫女也都是在皇宫中服务年限比较长的老宫女,她们在皇宫中工作的久能攒下很多积蓄,再加上最后给的一大笔遣散费足以养老。

而如果赶上清朝快灭亡才入宫的宫女,她们工作年限比较短清朝就灭亡了,虽然遣散费很高了,但是也不足以供她们养老,所以这类人估计也没法靠遣散费和之前攒下的积蓄养老。

第三类:沦落风尘

上面说过刚入宫就赶上清朝灭亡,手头也没什么积蓄,遣散费也不够养老的宫女,这些宫女一般都是年纪比较小的人。

她们没有一技之长,除了伺候人,也没有能生存的技能,积蓄不够,遣散费也不足以养老,还不太好找婆家,那就只有坐吃山空。

坐吃山空也不是回事啊,因此很多人就选择了沦落到风尘中,毕竟这是最轻松的来钱方式,更况打出皇家的招牌,肯定会吸引到不少客人光顾。

所以有一部分宫女在走投无路下选择了沦落风尘,靠着出卖身体来赚钱度日。

第四类:为奴为婢

这一类的人基本就是从第二类和第三类中分化出来的,找不到老实人出嫁,还想靠积蓄和遣散费养老。

但自己靠积蓄养老的人需要有一个好的前提,那就是娘家人得好,首先父母不能过度盘剥她,其次则是不需要去扶持兄弟,说白了就是不能有一个类似于现代“樊胜美”似的家庭。

说起“樊胜美”似的家庭,由于父母的重男轻女不公平,真的是很伤女孩的心,在那个时代其实“樊胜美”似的家庭比现代还要多得多,也因此很多宫女想靠自己的积蓄养老生活的愿望往往都被娘家所拖累,根本实现不了,不光实现不了,甚至为此被父母兄弟卖身为奴的事情都比比皆是。

据史料记载,在当时确实发生过这种惨剧,一位被遣散出宫的老宫女本想带着积蓄安度后半生,结果却被哥哥算计,不光钱都被哥哥拿走,自己还被哥哥卖入了法国使馆做女佣,后来结局十分凄惨,她终身未嫁,整个人生就是成为了哥哥的摇钱树,被哥哥各种盘剥。

当然也有很多看得透彻的人,她们坚持把钱攥在自己手里,不肯给娘家人,最终得以实现自己靠积蓄养老的愿望。

再有就是上面提到过在皇宫中工作年限不多,没有积蓄的小宫女,找不到婆家,而且她们还比较有节操不想去靠沦落到风尘度日,又没有别的谋生技能,一生唯一的技能就会伺候人,所以她们会主动的去找一些大户人家做丫环谋生。

写在最后

上面这四类是基本当时溥仪被赶出皇宫后遣散的宫女结局,但这四类是主流结局,还有一部分宫女因为种种原因,沦落街头乞讨,甚至有些心理能力差的想不开自尽,可以说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宫女的命运真的是很凄惨。

家庭的不平等,社会的歧视等等因素都可能是压死这些宫女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想一想她们的命运本来就很凄惨,还要受到这些不公平的待遇。

只可惜当时关注她们命运的人很少,她们在凄惨也终究不过是历史大潮中的一道缩影,身不由己,随波逐流而去。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更多文章

  • 袁世凯去世后,妻妾中为何最不受他待见的朝鲜公主要为他殉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袁世凯朝鲜妻子,袁世凯在朝鲜的十二年,有关袁世凯在朝鲜的电视剧

    袁世凯九名小妾中其实有三名朝鲜族小妾,尤其是三姨太金氏更被民间传闻是朝鲜皇室的公主,实际上这位金氏根本就不是什么朝鲜公主。袁世凯的三位朝鲜族姨太太都是他当初在赴朝鲜作为清朝派驻朝鲜的办事大臣在驻扎十二年时所纳妾侍。1882年,朝鲜爆发了壬午军乱,当时袁世凯正在养父袁保庆结拜兄弟淮军将领吴长庆幕下做参

  • 清朝灭亡后九位末代总督何去何从?他们最终的下场又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总督是清朝最高级别的地方官,除去负责运粮的漕运总督和负责水务工程的河道总督之外,其他的总督都是负责一到两省甚至三省之间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而且随着历史时期不同,清朝的总督辖区属权也不大相同,在清朝灭亡前夕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共有九位地方总督,分别是东三省总督、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

  • 康熙第五子胤祺作为胤禟的亲哥哥,为什么没有受到雍正的打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第九子胤禟,胤禟最爱的女人是谁,雍正怎么对待胤禟

    胤祺没有参与争夺皇位,还没有野心不熟悉汉文化,且与雍正兄弟感情深厚胤祺是康熙四大妃中最为得宠的宜妃之子,他与老九胤禟都是宜妃所生。不过胤祺与生母宜妃和弟弟胤禟性格却不大相同。宜妃为人性格有些张扬跋扈,胤禟性格慷慨豪迈,而胤祺却和母亲弟弟完全不同,他的性格沉稳厚道,为人忠厚善良,是康熙诸子中人品最佳的

  • 康熙的儿子老八胤禩除了九子夺嫡很出名,他怕老婆也很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老八胤禩真实结局,康熙的儿子八阿哥胤禩,历史上清朝的老八胤禩

    由于郭络罗氏自幼父母早丧,所以岳东自幼就将郭络罗氏收养在身边。岳东对郭络罗氏的溺爱,也造就了郭络罗氏从小骄横的性格。郭络罗氏长大后被康熙许配给了自己的八子胤禩,结婚之后的郭络罗氏更是出了名的悍妇,她把老八胤禩收拾的是服服帖帖,而胤禩作为皇子害怕妻子也是在历史上出了名。老八胤禩母亲卫氏系辛者库罪籍,母

  • 张廷玉为什么能获得雍正信任,没有步上年羹尧和隆科多的后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张廷玉在雍正时期位极人臣却一直深受雍正的喜爱和信任张廷玉是康熙朝大学士张英的儿子,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张英在康熙时期就深受康熙喜爱和重用,因此在父亲张英的教导下,张廷玉自幼就深知如何办事能让皇帝满意的道理和态度,这也为张廷玉日后能深得雍正喜爱和器重奠定了基础。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不太一样,张廷玉在康

  • 康熙那些被圈禁起来的儿子们圈禁的环境和待遇是怎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康熙圈禁大阿哥,康熙皇帝的所有儿子,康熙最长寿的儿子

    这七位皇子虽然都遭到了圈禁,但圈禁的环境以及待遇却都不同,因为这七位皇子中老大胤禔和老二胤礽是在康熙时期就已经被康熙下旨圈禁起来,所以作为慈父的康熙对这二人圈禁的环境和待遇还是非常不错。而其他人则是被继位之后的雍正以政治打击手段迫害圈禁,相比之下圈禁的环境和待遇就要差一些了,尤其是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

  • 年羹尧倒台后其家人皆受牵连,为何他妹妹去世后还能与雍正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年羹尧死后雍正后悔吗,年羹尧死后雍正怎么处理的,年羹尧被处死雍正怎么对待其家人

    年羹尧和妹妹年妃使得年氏家族走向巅峰雍正的心腹爱将年羹尧最终被雍正以九十二条大罪赐死,不过年羹尧如此获罪于雍正,但他的家人并未受到多大牵连,他的父亲年遐龄和哥哥年希尧几乎没受连累,后来年希尧更是出任了内务府总管,年羹尧整个家族只有次子年富因犯重罪被诛杀,其余都平安无事,这主要在于雍正看在了年妃的面子

  • 怡王吞土的典故如何而来?雍正的弟弟胤祥在临终时吃土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如此受雍正器重、信任、喜爱的胤祥为何还会在临死时用这种夸张的形式向雍正表忠心呢?又是为何胤祥会做出吃土的举动?其实这一切还得从胤祥的早年遭遇以及雍正对他的喜爱说起。在康熙时期胤祥经历了父亲喜爱和被父亲厌恶,火与冰的待遇磨练出了心性胤祥是康熙的庶妃敏妃所生,生母敏妃章佳氏出身镶黄旗包衣,最初章佳氏

  • 年羹尧的继任者岳钟琪权利也很大,二人同样获罪于雍正结局大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与岳钟琪仕途成长轨迹完全不同虽然年羹尧和岳钟琪都是汉人,但年羹尧家族是世代汉八旗的人,而岳钟琪则是地地道道没有旗籍的汉人。年羹尧家族世代都是镶白旗包衣奴才(后来年羹尧家族因为其妹是雍正最宠爱的年妃被雍正抬籍到了镶黄旗),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在顺治时期考中了进士,才使得年氏家族摆脱了包衣奴才的身份

  • 山东巡抚丁宝桢杀了慈禧宠爱的太监安德海之后为何还能步步高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丁宝桢杀太监安德海,慈禧和丁宝桢的关系,慈禧不杀丁宝桢

    慈禧身边第一红人安德海安德海是河北南皮人,又名安得海,自幼在八岁时就净身入宫成为了咸丰的御前太监,安德海为人聪明伶俐,擅长察言观色和阿谀奉承,而且还通晓诗书,所以极为受到咸丰和叶赫那拉杏贞也就是慈禧的喜爱。咸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欧洲列强侵略者惊吓而死,临终前他任命以载垣和肃顺等八人为主的顾命八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