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怡王吞土的典故如何而来?雍正的弟弟胤祥在临终时吃土有何深意?

怡王吞土的典故如何而来?雍正的弟弟胤祥在临终时吃土有何深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13 更新时间:2024/2/4 18:27:14

那么如此受雍正器重、信任、喜爱的胤祥为何还会在临死时用这种夸张的形式向雍正表忠心呢?又是为何胤祥会做出吃土的举动?其实这一切还得从胤祥的早年遭遇以及雍正对他的喜爱说起。

康熙时期胤祥经历了父亲喜爱和被父亲厌恶,火与冰的待遇磨练出了心性

胤祥是康熙的庶妃敏妃所生,生母敏妃章佳氏出身镶黄旗包衣,最初章佳氏只是入宫做宫女,后来由于章佳氏姿色绝美且品行良好,她被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推荐给康熙侍寝,因此章佳氏成为康熙的妃嫔,并生下了包括胤祥在内的一子二女。

从章佳氏能为康熙生育一子二女来看,她应该十分得康熙喜爱,但是康熙当时册封后宫妃嫔都比较看重妃嫔的资历和家族出身,因此章佳氏由于家族出身低微,入宫资历尚浅,所以即便很得康熙喜爱,也一直是没有名号的庶妃,直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13岁时章佳氏去世,康熙出于对章佳氏和胤祥母子的喜爱,追谥章佳氏为敏妃。

胤祥自幼丧母加之生母家族身份低微,这也使得胤祥自幼学习就十分勤奋,加之胤祥天资聪慧,所以在幼年之时胤祥就获得了父亲康熙的喜爱。

胤祥自幼聪慧勤奋,可谓是文武双全,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曾带着胤祥去热河狩猎,在狩猎时林中突然出现一只猛虎,胤祥不动声色,命侍卫保护好父亲康熙,他亲自持刀上前手刃猛虎,这得到了康熙极大的夸奖,也证明了胤祥颇有勇力。

除了传承了满族骑射勇武的能力,胤祥还兼具了汉族儒学风采,胤祥在诗词和书法方面造诣也非常深厚。曾经康熙让雍正和胤祥在众臣面前展示书法才能,胤祥的书法得到了当时朝臣们的一致夸奖,虽然这其中有朝臣们拍马屁的成分,但是康熙能让雍正和胤祥在朝臣们面前展示书法,也足以说明她对两个儿子书法造诣的信心,这也说明胤祥在文学书法上也颇为不俗。

因此胤祥这么文武双全让父亲康熙十分喜爱,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胤祥12岁时陪伴康熙外出巡幸,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时期,十年间康熙每次外出必定带上胤祥,这也能看出在胤祥少年时期有多么受康熙喜爱。

如果按照康熙对胤祥这么喜爱下去,那么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第二次大封诸子时胤祥最起码也能获得一个贝子爵位,不过可惜的是在康熙二次册封诸子的前一年胤祥被牵连进了一废太子胤礽事件之中,从此失去康熙的喜爱,也一直到康熙去世,胤祥都没有封爵。

在现有的史料中关于胤祥是如何参与到一废太子事件中而失宠于康熙没有详细记载,史料中关于胤祥失宠康熙记载几乎是很少提及,只有老八胤禩的儿子弘旺编著的《皇清通志纲要》中记载了胤祥在一废太子之时曾和老大胤禔以及废太子胤礽一同被康熙下旨圈禁起来,但并没有提及具体被圈禁的原因。

这次圈禁胤禔是终身圈禁,胤礽则是被短暂圈禁后重新被康熙复立为太子,而胤祥则比胤礽还早一些被释放出来,因此胤祥只是被康熙短暂的圈禁了一阵。但是胤祥虽被释放出来,却从此失去了父亲康熙的喜爱,也彻底淡出了政坛。

胤祥淡出政坛除了失去父亲康熙的喜爱之外,这与他的身体也有很大关系,胤祥在二十四五岁的时候就罹患了鹤膝风病,这种病类似于现代的骨结核病,失去了康熙的喜爱,加之身体健康问题还比较严重,因此胤祥在康熙晚年基本淡出政坛,除了闭门读书就是寻医问药。

胤祥幼年一直与哥哥雍正一起学习成长,因此二人兄弟关系极为亲密,相反雍正的亲弟弟胤禵由于幼年一直与老八胤禩一起学习成长,因此胤禵与胤禩关系极为亲密,日后也会成为胤禩的党羽。胤禵与亲哥哥雍正的关系反而不如胤祥与雍正更加亲密也是如此。

胤祥幼年受雍正影响比较大,毕竟雍正比胤祥大了八岁。因此胤祥与雍正的性格也十分相似,两人都属于性格极其坚毅隐忍的人。

胤祥在罹患鹤膝风之后,康熙虽然当时已经很反感他,但是康熙还是一位慈父,他得知胤祥生病之后,也是十分着急,他亲自派御医去给胤祥看病。鹤膝风病在犯病时十分疼痛,在御医给胤祥看病期间,胤祥始终坚毅地不发一声,他没有借此病在御医面前显得自己十分虚弱,好能借御医之口引起康熙的怜悯之情。可见胤祥为人性格十分刚强坚毅。

胤祥在青少年时期深受父皇康熙的喜爱,到了后来又失去康熙喜爱,再加上患了疾病以至于淡出政坛,由于胤祥性格的坚毅和隐忍,所以他在康熙晚年基本蛰伏下来。

但是这对胤祥来说也是好事,这也奠定了他后来能自始至终深得雍正喜爱的基础,胤祥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和落寞之后,他在后来的挫折和压抑中更加明白政治权力斗争的残酷性,所以在后来雍正时期的胤祥和康熙时期的胤祥完全截然不同。

康熙时期的胤祥善于表现自身才能,到了雍正时期,胤祥经历了康熙的喜爱和厌恶之后,胤祥已经深深明白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道理,也因此他才能深受雍正喜爱。

雍正对胤祥可谓是恩宠不断,但胤祥始终与雍正保持了君臣关系

康熙去世后遗命雍正继位,其实这个旨意是很出人意外,因此雍正继位初期王公贵族和朝臣们并不是很服气,尤其是以老八胤禩一党为首的人。在这个时候雍正就显得很孤独了,他需要用人,他需要有人能帮助自己,于是与他关系最为亲密的弟弟胤祥就成为了雍正首要提拔的人。

雍正继位之后,他立刻册封此前一直没有封爵的胤祥为怡亲王并兼总理事务王大臣,命胤祥总揽了财务、政务还有禁卫军以及人事任免四项大权,当时的总理事务王大臣共有四人,除了胤祥之外,胤禩也是被雍正封为廉亲王兼总理事务王大臣,还有大学士马齐和九门提督隆科多。

马齐和隆科多都是接受康熙临终顾命的大臣,他们坚决执行康熙遗诏,拥立雍正继位,因此对雍正继位有拥立之功。

而雍正提拔胤禩则是为了安抚人心,胤禩才能卓越,在朝廷内外人望很高,深得人心,因此雍正继位之初为了安稳人心,对胤禩大力提拔和拉拢。

可是雍正重用胤祥也就是为了让他制衡胤禩,四位王大臣中,胤祥权力最大,而胤禩则只掌管了理藩院和工部,就相当于主管外交和工程建设事务,权力并不大,实际上被雍正明升暗降,胤祥用手中的权力也彻底帮助雍正把胤禩压制得死死的,雍正后来能顺利剪除胤禩及其党羽,这其中胤祥功劳最大。

雍正前中期的政绩有很大一部分是要归功于胤祥,雍正器重、喜爱、信任胤祥也让他成了一个矛盾体,都知道雍正在历史上对兄弟残酷是出了名的,雍正先后圈禁了老三胤祉、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四胤禵五位不肯臣服自己的兄弟,这其中更是将胤禩和胤禟削除宗籍,改了恶名,囚禁折磨致死。

但是雍正对胤祥又是极为信任和喜爱,对胤祥更是隆宠不断。皇帝的弟弟不同于其他的外姓大臣,要知道皇帝的弟弟也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因此古往今来的皇帝大多对兄弟们严加提防,很少有像雍正这样敢赋予胤祥如此大的权力,所以雍正是一个矛盾体,一面刻薄残酷对待兄弟,一面又对胤祥这样的兄弟十分信任和器重。

雍正和胤祥之间可以说一个是至诚相托,一个是忠心以报,再加之兄弟二人性格相投,所以这对兄弟才能在政治上革新了康熙晚年的弊病,推行了雍正新政。

胤祥与雍正兄弟二人性格相投是最为最主要的,上面说过胤祥的性格自幼受雍正影响,二人肯定性格相投,不止性格相投,兄弟二人的办事风格也极为相似,雍正在历史上是属于非常务实的君主,胤祥也是一位极为务实的政治家。

胤祥文武双全,武能手刃猛虎,文能精通诗词书法,但即便胤祥诗词和书法造诣极为深厚,他也从来不把精力放在这些上,他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处理政务之上。雍正还能崇信佛教和道教,但胤祥却不信任何宗教,虽然他尊重宗教人士,但他并不信奉,可以说他只相信他自己。

胤祥不信奉宗教,虽有才学却从没想过用才学在史书上留下一笔,而是他把所有精力全部用在了办实事上面,胤祥一直在临死前还在惦记着北运河堤坝有没有修筑好,汛期会不会淹到百姓,他却没考虑过自己生命已经时日无多。

所以在后世很少能看到胤祥的书法或者诗词作品,如果不是胤祥曾经与雍正有过诗词往来,他的少数作品被收录在《交辉园遗稿》中,恐怕后人都很难知道胤祥在文学上还非常有才能。胤祥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务实的政治家。

胤祥如此务实的办事风格也让雍正对他喜爱和信任,也造就了这段兄弟治国的佳话。而且胤祥在经历了康熙时期的起起落落,他更懂得政坛上的隐忍谦逊之道,胤祥曾亲自经历了康熙诸子夺嫡的事情,他更加明白帝王家的兄弟情分有多么脆弱,皇权面前没有亲情的道理。

因此在雍正对胤祥日益喜爱和信任隆宠不断之时,胤祥越发保持清醒,他不从不得意忘形,不管雍正对他多么喜爱和信任,他始终和雍正保持着君臣关系,在雍正面前保持谦逊恭谨。

由于胤祥在康熙时期没有封爵,加上康熙对胤祥失去了喜爱,因此胤祥在分府治事后,经济上并不宽裕,雍正继位后册封胤祥为怡亲王,同时还下旨赏赐胤祥二十三万两白银。

但是胤祥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来雍正又坚持要赏赐,最终兄弟二人各退一步,胤祥只接受了十三万两白银的赏赐。

后来雍正又觉得胤祥在康熙时期经济不富裕,王府开支很大,于是下旨内务府包下怡亲王府六年内的一切开支。这在清朝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事情,通常都是皇帝老爹喜欢哪个皇子,然后允许儿子分府治事后的花销由内务府承担,但最多也就包五年,像雍正这样对弟弟一家子一口气包六年的花销这是很少有的事情。不过最终胤祥坚决不肯接受,雍正拗不过弟弟只得作罢。

雍正除了在物质上对胤祥赏赐隆重之外,他还特意允许胤祥增加亲王护卫和仪仗,胤祥的护卫和仪仗规格远超当时其他亲王,对于增加护卫和仪仗胤祥也是坚决推辞,但是最终是雍正坚持到底,于是胤祥就有了清朝历史上仅次于清初时期摄政王多尔衮的亲王护卫和仪仗。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觉得自己对胤祥封赏不够,于是又和胤祥商量,让他在亲王爵位上再赐给他一个郡王爵位,让胤祥指定一个儿子受封郡王,胤祥当即坚决推辞,雍正只得作罢,但是他还是觉得胤祥太好了,这么好的弟弟应该给他加薪,于是雍正下旨每年给胤祥加薪一万两白银。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来雍正对胤祥真是恩宠不断,但是也能看出胤祥每当受到雍正封赏时他的态度都是坚决推辞,只有在推辞不过时才被迫接受。

而且据史书记载,胤祥接受雍正的赏赐之后,大部分都捐了出来,雍正时期西北战事不断,胤祥就把雍正赏赐的大部分金银都捐给了西北当军费用,而且胤祥还自掏腰包研发铁炮,为雍正铸造了十尊铁炮提升清军装备。

胤祥在面对雍正的无限恩赏时,是一直保持清醒,他在雍正面前保持着谦逊恭谨,还坚决推辞恩赏,这说明了胤祥对荣华富贵看得很透彻,他是富而不贪,懂得节制,在政治场上是一个知进退,明得失的人。

也就是因为胤祥这样,才让雍正越发喜爱他,也造就了雍正与胤祥之间在封建历史上极为少见的兄弟感情,因此世人经常用“棠棣情深”来形容雍正与胤祥二人之间的兄弟情谊。

胤祥吃土是他后半生谦逊恭谨的写照

因为胤祥看透了皇权之下没有亲情的道理,所以他对雍正十分谦逊恭谨,而他临死时吃土也正是秉承了这份谦逊恭谨。

清朝帝王的陵寝大多都是在皇帝生前就修建好了,雍正也是在生前就准备开始修建陵寝,雍正八年(1730年)年初,雍正开始筹建陵寝,最初雍正的陵寝地址本来应该是和父亲康熙以及爷爷顺治一同选在河北遵化马兰峪内的清东陵,当时工部给雍正推荐的是九凤朝阳山,但后来工部勘探土质是砂石土,这种土质不适合做墓葬,否则日后会出现地宫渗水的问题,因此雍正决心不再清东陵内选择墓址,命胤祥去帮自己到其他地方选择万年福地。

后来胤祥在河北易县永宁山为雍正找到了一块万年福地,胤祥就将这块墓地的地理位置以及带回来的土质让雍正观看并决定,最终雍正认为这块地确实是万年福地,于是就将陵寝选择在了永宁山,这也是清西陵之始。

雍正对永宁山这块万年福地非常满意,而胤祥是找到这块福地的首功之人,因此雍正又觉得应该赏赐胤祥了。

这回雍正赏赐胤祥在死后陪葬自己附近,想在永宁山周围赏赐给胤祥一片墓地作为胤祥及其子孙后人的家族墓地,兄弟二人死后也能做邻居,胤祥听完之后大惊失色赶紧给雍正下跪磕头,连连说德浅福薄不敢陪葬至尊。

胤祥是惶恐固辞,并上报雍正说他自己在距离永宁山大概六十多里之外的涞水县云溪水峪找到了一块墓地,很适合自己的身份,自己将来死后葬在那里就好了。

但是雍正还是想在自己的陵寝周围赐给胤祥一块地,好在死后也能与弟弟做邻居,兄弟二人一时就僵持住了,此时后来暂且不了了之。

后来到了这一年的四月下旬,胤祥积劳成疾,身体越来越虚弱,已经是重病在身难以下床了,胤祥知道自己恐怕时日无多了,他担心自己死后哥哥雍正还是要将他葬在帝陵周围,因此他再三上书恳请雍正将涞水县云溪水峪那块地赐给自己做墓地,并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绝不能葬在帝陵周围,雍正看胤祥重病还一再上书,他怕再坚持下去刺激到胤祥的病情,于是只得批准将云溪水峪赐给胤祥做墓地。

胤祥在得知雍正不让自己陪葬帝陵附近并将云溪水峪赏赐给自己做墓地之后高兴得是手舞足蹈,雍正这道圣旨下达当天,胤祥就立刻派王府护卫前往云溪水峪的墓地取了一抔黄土,胤祥一面查看土质,一面就将这抔黄土吃进了嘴里。

胤祥一边吃着土还一边念念有词:“这样的话,则臣心安而子孙蒙福了。”

此事后来在清朝民间也被称为“怡王吞土”。胤祥吃土就是因为这块墓地是雍正赏赐的福地,所以他表现的十分感激,并以吃土的方式感谢雍正的皇恩浩荡。

此事不久之后,当年的五月初四胤祥病逝,年仅44岁。胤祥的死对雍正打击很大,雍正万分悲痛,并且勤政的雍正为了胤祥罢朝三日。

胤祥死后,雍正特赐胤祥的后人世袭罔替怡亲王爵位,胤祥也因此成为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雍正除了命胤祥的后人世袭罔替亲王爵位,还特意下旨恢复胤祥本名,雍正的兄弟在他继位后为了避讳他的名字集体由胤字辈改名为允字辈,这样一来胤祥不用避讳雍正的名字了,可以以胤祥本名下葬,胤祥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不用避讳皇帝姓名的臣子。

胤祥吃土是他谦逊恭谨的最佳表现,正所谓伴君如伴虎,胤祥深知他和雍正的兄弟之情虽然看似深厚,但是真和皇权比起来还是显得十分淡薄,如果胤祥不是谦逊恭谨表现,而是居功自傲的话,那么当初皇帝把你捧得有多高,你摔下来死的就有多惨。

不信看一看曾经被雍正称为“舅舅”的隆科多以及被称为“恩人”的年羹,雍正拉拢吹捧他们俩,尊隆科多一声“舅舅”,称年羹尧为他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是“恩人”,年、隆二人就真的飘飘然,开始居功自傲,真拿自己当雍正的“舅舅”和“恩人”了,然后雍正收拾他们俩也是毫不留情。

所以有了隆科多和年羹尧两个鲜明的例子,再加上胤祥自幼与雍正一同长大,熟知雍正性格和为人,因此胤祥才会对雍正的一切恩宠都是坚决推辞,他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着想。

同时胤祥本身为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的生活习惯简单朴素,为人富而不贪,尽可能的淡泊名利,这就是为了避免引起雍正猜忌,是极高的明哲保身之道。

不过胤祥死后还是被雍正的宠爱给连累了,胤祥深知厚葬无用,因此他死前一再恳请雍正将自己简葬,但是雍正太过于喜爱这个弟弟,在他死后没有遵照他的生前遗愿进行简葬,而是给胤祥建造了清朝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亲王陵寝,胤祥的陵寝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亲王拥有望柱华表的陵寝。

雍正厚葬胤祥本是出于对弟弟的喜爱,但是他完全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后他对弟弟的厚葬反而连累的弟弟死后尸骨无存。

清朝灭亡之后在民国时期,胤祥墓屡次遭到民国军阀盗挖,后来又被日本侵略者盗挖,在新中国成立时,胤祥墓的墓葬和地面建筑都基本被盗挖所剩无几,曾经的怡贤亲王墓只剩下当时曾埋葬胤祥的荒冢坑和一些桥、碑、石柱等建筑物,陪葬品和胤祥的棺椁以及尸骨都荡然无存。

由此也可见胤祥生前要求简葬是多么明智,但很可惜雍正没有按照他的遗嘱去办,不过雍正也想不到他对胤祥的厚葬会连累的胤祥在百余年后坟墓被盗挖的尸骨无存。

写在最后

胤祥吃土可以说是他一生大起大落之后总结出来的人生道理,在皇权面前亲情会显得如此淡薄,即便哥哥雍正再信任和喜爱自己,终究难保有一天他不会猜忌自己,因此胤祥把名利和富贵看得都很淡薄,表现得十分谦逊恭谨,其实他更加注重的是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从胤祥吃土这一表现也能让人明白为何对待兄弟以刻薄猜忌著称的雍正会如此喜爱和信任他,其实雍正与胤祥兄弟情深,可以说完全是胤祥靠着高明处世哲理才换来了这段皇家兄弟情深的佳话。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年羹尧的继任者岳钟琪权利也很大,二人同样获罪于雍正结局大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与岳钟琪仕途成长轨迹完全不同虽然年羹尧和岳钟琪都是汉人,但年羹尧家族是世代汉八旗的人,而岳钟琪则是地地道道没有旗籍的汉人。年羹尧家族世代都是镶白旗包衣奴才(后来年羹尧家族因为其妹是雍正最宠爱的年妃被雍正抬籍到了镶黄旗),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在顺治时期考中了进士,才使得年氏家族摆脱了包衣奴才的身份

  • 山东巡抚丁宝桢杀了慈禧宠爱的太监安德海之后为何还能步步高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丁宝桢杀太监安德海,慈禧和丁宝桢的关系,慈禧不杀丁宝桢

    慈禧身边第一红人安德海安德海是河北南皮人,又名安得海,自幼在八岁时就净身入宫成为了咸丰的御前太监,安德海为人聪明伶俐,擅长察言观色和阿谀奉承,而且还通晓诗书,所以极为受到咸丰和叶赫那拉杏贞也就是慈禧的喜爱。咸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欧洲列强侵略者惊吓而死,临终前他任命以载垣和肃顺等八人为主的顾命八大臣

  • 康熙王朝:蓝齐儿为何和父亲康熙反目成仇?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蓝齐儿是康熙和他最钟爱的容妃所生,蓝齐儿打小就被康熙视为掌上明珠,她是容妃的心头肉,是康熙的贴身小棉袄,蓝齐儿生的是天真无邪,活泼可爱,心地善良,人见人爱。在蓝齐儿陪着生母容妃回福建省亲期间,她遇到了自己的初恋李光地,此时的李光地还是个穷书生,朝廷为了早日拿下台湾,制定了禁海的策略,然而,这一策略下

  • 备受乾隆宠爱的女儿十公主为何晚年十分凄惨?这其中有何缘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十个公主,历史上乾隆最疼爱的女儿,乾隆最疼爱的公主排名

    和孝公主一生深受父亲乾隆的宠爱,在乾隆去世后,哥哥嘉庆以及侄子道光都对她是非常的好,这也是做为皇室公主的幸运。但是和孝公主的婚姻却非常不幸,她自幼被父亲乾隆指婚给了清朝大贪官和珅之子丰绅殷德,而她的哥哥嘉庆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处死了和珅,也就注定了和孝公主后半生婚姻的不幸。幼年深得父亲乾隆喜爱的和孝

  • 嘉庆赐死大贪官和珅后,和珅的后人结局如何?有没有被嘉庆追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嘉庆杀和珅的时候和珅多大,和珅最后被谁处死,和珅要是没死嘉庆敢杀和珅吗

    其实和珅的后人并不多,他是属于爱钱爱权的人,对于女色方面相对差了一些,和珅生前只有一妻三妾,嫡妻冯霁雯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二太太长夫人为他生了女儿,三太太吴卿怜和四太太豆蔻都没有为他生育,因此和珅只有二子二女。和珅子女中以长夫人生的大女儿年纪最大,大女儿钮祜禄氏后来嫁给了康熙第七子淳亲王胤祐的孙子永鋆

  • 康熙长子胤禔为什么被痛斥为“乱臣贼子”?结局也不是太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长子胤禔为什么是庶出,康熙长子胤禔活了多少岁,康熙第一子胤禔

    其实他的结局在参与“九子夺嫡”中的兄弟中还算是好的一位了,虽然被圈禁26年,但是他至少是被圈禁在自己的王府之中,相比于老三胤祉被圈禁的景山永安亭还有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被圈禁在无名的小黑屋里,胤禔被圈禁在自己的王府中这环境比他们好太多了,所以老大还能在圈禁的26年中生下20个子女。之所以说他下场不好,

  • 康熙生前最喜爱的宜妃为什么敢在祭奠康熙时挑衅雍正母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见第二个宜妃,雍正王朝宜妃,历史上的康熙和宜妃

    因此才有了宜妃在雍正登基后,已经尊生母德妃为皇太后时,宜妃还敢在祭奠康熙时抢先在雍正生母德妃前面祭奠康熙。宜妃在康熙生前后宫地位极高清代后宫之中向来以皇后居首位,统领后宫,但是康熙很克媳妇儿,他生前先后有三位皇后,分别是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这三位皇后都是很早就香消玉殒了。尤其是孝懿仁

  • 孝庄去世以后,她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处境怎样?康熙待她又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孝庄和苏麻喇姑,苏麻喇姑与孝庄有什么关系,孝庄死后苏麻喇姑活了多少年

    苏麻喇姑本名叫作苏茉儿,她是蒙古人,出身于普通的蒙古牧民家庭,自幼进入宰桑布和贝勒府服侍宰桑贝勒的女儿布木布泰也就是孝庄,后来又跟随孝庄远嫁皇太极,是孝庄从蒙古带来的陪嫁丫头。苏茉儿的名字是蒙古名字,翻译成汉语是口袋的意思,后来苏麻喇姑在康熙时期人到中年之后改满语名字为苏麻喇,这个词翻译成汉语就是半

  • 岳飞的后人在清朝被判斩刑,为何雍正将其斩刑改为斩监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岳飞被什么刑罚处死的,岳飞抗金跟清朝什么关系,岳飞和雍正关系怎么样

    即便是后来晚清时期的曾国藩、左宗棠等也不及当初的岳钟琪权势大,岳钟琪在权力顶峰时期出任川陕总督兼署兵部尚书,节制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军政大权,以及还负责中央军事大权,可以调遣八旗军队。岳钟琪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出任川陕总督的汉人,虽然岳钟琪前任年羹尧也是汉人,但年羹尧有汉八旗旗籍以当时身份来说算是旗

  • 乾隆退位后当太上皇当的怎么样?他在三年太上皇时期都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做了几年太上皇,乾隆退位后都干什么,乾隆为什么要当太上皇

    乾隆退位后通过和珅独揽大权并扼制儿子嘉庆乾隆这一生最崇拜的人不是老爹雍正,而是爷爷康熙。乾隆曾经对外说过自己如果寿命足够长的话,在位时间绝对不能超过爷爷康熙,要成全爷爷康熙千古一帝的名声,但是乾隆说这话时他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能活89岁。所以乾隆在位六十年的时候,为了兑现诺言只能选择退位。但其实乾隆当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