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儒家喜欢复古,为什么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夏朝和商朝

儒家喜欢复古,为什么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夏朝和商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966 更新时间:2024/1/30 9:07:37

虽然,从周朝到西汉末年,已经过去几百年,但是莽却坚信周朝时的一切制度都是好的,而且永远都不会过时。王莽之所以会进行托古改制,和他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而且后来他又是当时的儒学领袖。而儒家,是很推崇周朝的。

上图_ 王莽篡汉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克己复礼的主张,这个“礼”就是指周礼。后世的儒生也和孔子一样,对周朝推崇备至,总认为周朝时期的东西就是好的,今不如古,因此他们总给人一种很保守的感觉。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周朝之前还有夏朝和商朝。既然儒家喜欢复古.

那么,为什么儒家推崇周朝,而不是更早的商朝和夏朝呢?

《礼记》是儒家一部十分重要的经典,也是记录先秦时期各种典章制度的重要选集。在《礼记·表记》中,孔子曾经比较了三个朝代,他说:“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惷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孔子认为夏朝尊命,那时的人民虽然服侍鬼神,但却避而远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当时的生产力比较落后,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的一些特征。孔子认为,夏朝时期的人民,愚昧无知甚至是愚蠢。这样的朝代,孔子自然不会欣赏。

上图_ 《礼记》,据传为孔子的弟子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孔子认为殷商尊神,这从保存下来的甲骨文中可见一斑。商朝时,事无大小,皆会通过占卜决定。商朝时的神职人员,手中权力很大,他们不尊重人的生命,随意剥夺人们的生死。结果殷商的统治者,太重视鬼神,而忽略礼仪的教化作用,太重视刑罚而轻视奖赏。而对于鬼神,孔子是“敬而远之的”。对于治理国家,孔子是重视教化而不是刑罚的,因此,孔子也不会赞同商朝的治国理念。所以,他认为殷商时期的人民,放荡不安分,争强好胜却没有廉耻之心。

孔子认为周朝尊礼,这是周朝和夏商有很大的不同。夏商的统治者,治理人民时,更加崇拜自然。而周朝尊礼,关注更多的却是“人”本身,《诗经·大雅·文王》有“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并且周朝还提出“天命靡常”的观点。周朝的这些理念,从社会观念发展角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儒,原来是指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官员。孔子创立了儒家学说后,提出了“仁”和“礼”的思想主张。对于什么是“仁”,孔子针对不同弟子,有着不同的答案,但归根结底,这些答案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人”本身。所以,就治国理念来说,孔子的思想和周朝不谋而合。针对春秋时的乱世,孔子也认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上图_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另外,从周朝本身来说,周朝治理国家还是非常成功的。一般认为,夏朝只统治了四百年左右,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左右,而周朝足足统治了八百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王朝。能统治这么长的时间,肯定是它的制度、文化各个方面具有优越性。所以,相对于更早的夏朝和商朝,孔子自然更加推崇周朝了。

其实,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社会是不停的前发展的,后面朝代的文明程度是要超过前面的朝代。商朝和夏朝相比,自然是商朝更加文明。而商朝和周朝相比,那自然是周朝更加文明。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本来就属于周朝阶段,而且周朝当时保存的资料,也比夏朝和商朝更加完善,这也方便当时的学者研究,所以,以孔子当时的眼光来看,他自然会认为周朝要比夏朝和商朝要好。所以,他才会不遗余力的推崇周朝。孔子曾在《论语 · 八佾》中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上图_ 平壤出土的《论语》简牍

那么,周朝之后,社会生产力还在继续发展,周朝后面的各个朝代,文明程度肯定比周朝更高。那么,为什么后世的儒生还是推崇前面的周朝呢?

这自然要和孔子有关了。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儒家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儒家学说又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后世儒生在学习儒家思想时,自然不敢对孔子的思想提出异议。所以周朝之后,即使后面的朝代发展的很不错,他们也会遵从孔子的意见,去推崇周朝。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建立起一套完美的治国方案,儒家对于真实历史事件,其实是进行过人为美化的。例如早期的禅让制,是不可能和平过渡的,而在儒家的渲染下,、舜、禹相互谦让,都成了历史上不可多得明君。而周朝,也是儒家进行美化后的样板王朝,为的就是让后世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周朝为榜样,实行仁政,利用儒家学说去教化人民。

上图_ 西周时期全图

后来事实也证明,如果全部生搬硬套周朝的各种制度,下场会非常的悲惨。新朝的王莽托古改制,照搬周制,结果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新朝也很快被推翻。明初的建文帝,也是听从大臣意见,托古改制,最后也是行不通,建文帝也被窜了位,而他本人也是不知所踪。

所以,历朝历代的改革,还是要结合当时的情况而制定,如果一味复古,就会行不通。

文:墨羽翩翩

参考资料:《礼记·表记》《论语 · 八佾》《诗经》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文章

  • 他灭了夏朝,杀死后羿,统一了天下,最后却被人从史书上故意抹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后羿代夏对夏朝的影响,夏朝后羿之死视频,后羿与夏朝的关系

    寒浞,妘姓,寒氏,名浞,夏朝东夷族伯明氏(今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任有穷氏部落首领后羿的国相,后杀死羿和夏朝国君相安,夺取了夏朝和有穷氏大权,成为寒国君主。出生在东夷族伯明氏部落的寒浞是一个不良少年。因为造谣惑众而被伯明氏君主驱逐,后来被有穷氏部落的首领后羿所收留。后羿对寒浞十分信任,让他担任自己

  • 为什么西方学者不承认夏朝?真实原因让人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方已经承认夏朝的存在了吗,为什么西方不认可夏朝,外国学者质疑夏朝的几个理由

    对于这个在史书中具有明确列王世系的朝代,绝大多数国人对它的存在是深信不疑的,然而在国外的一些历史著作上,夏朝却是不被承认的。比如1999年出版的《剑桥中国上古史》,这部厚达1100多页著作的14位作者几乎囊括当时西方汉学界的所有权威,代表了西方史学界对中国早期历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在这部分量极重的著作

  • 兴周灭商第一功臣,最终却封神榜上无名,不是姜子牙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新一代姜子牙重新封神,周人灭商的真实原因,姜子牙封神之后去哪了

    整个封神演义的最高潮,不是三教大破诛仙阵,不是十二金仙身陷九曲黄河阵,更不是通天教主与元始天尊大战万仙阵,而是姜子牙封神的过程。既然是排排坐、分果果,就会出现分赃不均、相互攀比的情况,众人打得头破血流的场面。比如,姜子牙的妻子马氏,在封神中什么也没干,甚至姜子牙早在殷商做下大夫的时候,就一纸休书把她

  • 内蒙古大学教授:周朝是藏族人建立,不是汉族人建立,周契是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据藏文史书记载,远古时代藏地有两大最尊贵的姓氏“恰”与“穆”,是为天神之族姓,此两氏世代通婚。聂赤赞普父源为“恰”氏,母源为“穆”氏。苯教始祖“辛尧弥”父源“穆”氏,母源“恰”氏。如此两大部族互为奥援,分别出任帝族和后族,就是匈奴的特征,在北方游牧民族中是一直延续着的。特别要注意,殷商始祖名“契”,

  • 全国有3处姜子牙墓,哪一个,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姜子牙墓有多可怕,姜子牙墓的位置,姜子牙墓都在什么地方

    有关姜子牙的许多热门话题,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其实,姜子牙的身上,自古以来,就有着诸多谜团,有的谜团,至今未解,常常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不信,给你举个例子,比如姜子牙最后葬于何处,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目前,在全国,至少有3处姜子牙墓,究竟哪一个,才是真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瞅瞅。一:陕西咸阳

  • 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的国都吗,有哪些考古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夏朝国都二里头遗址,夏朝的国都,二里头遗址能证明夏朝存在吗

    当然,提到夏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国家性质的朝代和古城洛阳的渊源,我们就能直接联想到洛阳的二里头遗址。那么,什么是洛阳的二里头遗址,到底有哪些证据可以让二里头遗址作为夏朝的国都呢?上图_ 新砦、二里头和下七恒遗址分布图什么是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境内,属于全国重点

  • 为何西方一直不承认夏朝,难道真是传说?专家:存在,但不在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方承认夏朝的存在吗,夏朝被西方证实了吗,为什么西方不认可夏朝

    夏、商、周三代在史书当中往往是一起出现的,三代也成了一直传承的概念,不过认真算来,夏商周属于半信史时代,周朝是三代当中文字记载最详细的,殷商文明多集中在甲骨文商,夏朝多为传说。然而我们从未怀疑过夏朝是否存在,在我们的认知当中夏朝肯定是存在了,不仅是我们,疑古派成顾颉刚怀疑大禹治水,甚至提出“大禹是一

  • 井田制中有“公田”、“私田”之分,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井田制中的私田所有权归国有吗,井田制里面的公田和私田,井田制中公田多还是私田多

    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应该一直都有“井田制”这个概念。历史教材中关于“井田制”的介绍,我们那时候学的是:把田地按照“井”字划分成九块,中间一块是“公田”,周边八块是“私田”;农民各自耕种属于自己的私田的同时,要轮流去耕种“公田”……这便是周王朝建立之后关于农业生产的重要的、划时代的变革。如果,到现在,

  • 黄帝姓姬,蚩尤姓什么?真相都在甲骨文里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黄帝和蚩尤的真正关系,古代战神蚩尤到底姓什么,蚩尤的甲骨文

    然而,中国的第一个三国时期,因为年代太过遥远,以至于后世的人们对炎帝、黄帝和蚩尤的传说越来越多,但他们的本来面目,也“面目全非”,难以分辨,其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便是黄帝,炎帝,蚩尤,都有可能是后世的模仿。黄帝姓的由来,在史书中有两个版本:《国语》中说:“昔年少经与有姒结婚,生黄帝、炎帝。”姬水

  • 鸣条之战——商汤的兵法实践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鸣条之战简介,史记记载鸣条之战,商汤的十大谋略

    与其说是一场战争,倒不如说是一系列战争的总称,因为在鸣条战役之前,商汤为了最后的胜利,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使用间谍。商汤有两位非常得力的助手,分别是左右相,在徐图夏朝的动作中,这两位助手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他们是左相仲虺(音hui)、右相伊尹,而前往夏都城担任间谍的正是右相伊尹。说起伊尹,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