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妖猫传》:死在马嵬坡的杨贵妃,真的是自缢而亡的吗?

《妖猫传》:死在马嵬坡的杨贵妃,真的是自缢而亡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069 更新时间:2024/1/19 8:15:18

近日,著名导演陈凯歌所执导的古装魔幻大片——《妖猫传》,正在各大影院热映中。

剧中,以妖猫复仇为主线索,牵引出了几十年前的一桩陈年旧案——那就是唐玄宗最为宠爱的杨贵妃,当年在马嵬坡兵变的过程中,究竟有没有死去?

影片中给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杨贵妃并非自缢而亡,也非被高力士勒死,而是被一个江湖术士忽悠住后,来了个安乐死。

当然,影片终究是影片,对于这种魔幻大片,编剧在剧情方面尽可以天马行空,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

然而,虽然这是一部魔幻大片,但它毕竟围绕着杨贵妃之死的谜团,花费了巨大的篇幅。

并且,通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的杨贵妃,当年在马嵬坡兵变的过程中,究竟是如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的呢?

现如今,当年金碧辉煌的大唐皇家宫阙,早已化作了泥土——如果想要像查找清史资料那样,翻阅宫中留存的档案,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那么,我们只有从记载唐代历史史料最为详细的正史之中——《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寻求答案。

相对于《新唐书》的简洁而言,《旧唐书》中关于杨贵妃之死的记载,则更为详细一些。

安史之乱爆发后,腐朽的唐王朝对于凶残的叛军,基本上处于毫无招架之力的地步。

没过多久,都城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也被安禄山顺利拿下。

此时,唐玄宗心中非常清楚,对于自己和大唐王朝而言,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屏障可以依赖了。

如果想要延续自己的性命和大唐王朝的气数,只有出逃这一条路。

很快,在唐玄宗的授意下,朝廷文武百官、皇家禁卫军和杨贵妃兄妹等人,都做好了出逃的准备——其实,除了吃的和穿的,也没有什么可准备的。

当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行众人,在大批皇家禁卫军的护卫下,来到位于长安城西约100里处的马嵬坡时,随行的皇家禁卫军内部发生了变故——因为他们心中非常清楚,大唐王朝和众将士能够沦落为今天这副狼狈不堪的样子,完全是杨氏兄妹给害的。

更加巧合的是,当初安禄山举兵造反的时候,也曾公开指出了杨国忠的罪过(及禄山叛,露檄数国忠之罪)。

此时,广大将士要求诛杀杨国忠的呼声,越来越高。

刚开始,唐玄宗还看在杨贵妃的面子上,予以保护。

后来,为了防止出现士兵哗变的情况,唐玄宗干脆也就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很快,禁卫军将军陈玄礼,私下里就找到一同逃难出来的皇太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把当时军营中岌岌可危的情况如实告诉给了太子李亨。

陈玄礼表示,军中将士普遍对杨国忠不满,如果此时再不诛杀奸臣杨国忠的话,很可能会引起将士们的哗变。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太子李亨应允了陈玄礼的建议——诛杀杨国忠,以发泄将士们的怨恨(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太子,诛国忠父子)。

当然,像诛杀杨国忠这样的大事,唐玄宗自然也是知道的。

他没有出面进行阻拦,也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自己的性命,要比杨国忠的性命宝贵多了。万一自己出面干涉,引发场面的失控,那后果将难以想象。

杀掉杨国忠后,唐玄宗深深地舒了一口气。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听从了将士们的意愿,处死了杨国忠。我已经按照你们的意思做了,你们总该消停一下了吧!

然而,片刻之后,唐玄宗竟然发现外面的将士们,却并没有打算就此罢休的意思。

心中很是郁闷的唐玄宗,便让高力士前去打探一下原因。

高力士回来后,唐玄宗从高力士口中得到了答案。

答案是四个字,这四个字就是——“贼本尚在”。

对于这个“贼本”,编纂《旧唐书》的史官们,也进行了相关的解释——“盖指贵妃也”,意思也就是杨贵妃这个祸根。

原来,在杀掉杨国忠后,将士们的怨恨并没有真的发泄出来,因为大祸的根源——杨贵妃,还依然逍遥自在,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

当高力士第一次说完那四个字后,唐玄宗当即就懵了——因为,他从来都没有想过会和这个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分开过,更别说是永别。

所以,心乱如麻的唐玄宗,对于高力士的禀报,并没有予以任何指示——究竟要不要处死杨玉环,以满足将士们的心愿呢?

直到片刻之后,高力士再次重复了一遍后,唐玄宗才痛下决心——为了大唐江山,只好让那个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先走一步了。

最终,唐玄宗下诏,赐杨贵妃白绫一条,用于自缢。

片刻之后,杨贵妃在马嵬坡附近的一个佛堂中自缢而亡(力士复奏,帝不获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室)。

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玉环在马嵬坡自缢身亡时,年仅三十八岁(时年三十八)。

当然,对于这种被皇帝赐死的人,身后事是没有任何排场可讲的,再加上当时兵荒马乱,唐玄宗下令把杨玉环的尸体埋在了附近驿站西边道路的一侧(瘗于驿西道侧)。

下葬的时候,也非常的简单——连一口简陋的棺材都没有,就用一条紫色被褥一裹,就匆匆埋葬了(裹尸以紫茵)。

安史之乱平定后,已经身为太上皇的唐玄宗,想要把杨贵妃改葬在皇家陵园中,以慰藉自己的相思之苦。

但是,唐玄宗的这个想法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时任礼部侍郎李揆的反对——因为在李揆看来,当年赐死杨玉环,是一件正确、且大快人心的事情。如果现在太上皇想要重新装殓杨玉环的话,势必会给之前参与护驾的将士们一种很敏感的感觉——当年是我们这批人逼死了杨贵妃,现在天下太平了,太上皇会不会翻旧账,找自己的麻烦呢(今改葬故妃,恐将士疑惧)?

最终,经过仔细的思量,唐玄宗打消了公开为杨贵妃改葬的念头。

但是,对于自己这个心爱的女人,唐玄宗还是始终都放不下。

不久,他就和朝中的文武百官玩起了游击战——既然你们不允许我大张旗鼓的为爱妃改葬,那我就低调一些,找几个自己身边的亲信太监,让他们去把杨贵妃的坟墓给迁过来(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

当几个太监挖开杨贵妃的坟墓时,当时杨贵妃下葬时所包裹的紫色被褥,已经腐朽的不见了踪影。

至于杨贵妃本人的遗体,也已经发生了质变。唯一可以带回去交给唐玄宗的,是杨贵妃身边的一个贴身香囊(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

太监回去之后,把详细情况都如实告诉给了唐玄宗,也一并把那个杨贵妃的贴身香囊,交给了唐玄宗。

俗话说得好——睹物思人!

伤心难耐的唐玄宗,为了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特意找来画工,选了一副和杨贵妃本人最神似的画像,挂在了其他宫殿,以供自己早晚相思(上皇乃令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

参考史料:《旧唐书·杨贵妃传》

更多文章

  • 如果司马昭让司马攸继位,是不是就没八王之乱,也没五胡乱华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攸过继后怎么称呼司马昭,司马昭为何不立司马攸,司马攸与司马昭关系

    司马师死时,司马攸才十岁,因为司马攸年幼,司马师没有把大权交给养子,而是选择交给弟弟司马昭。司马昭晚年,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一度陷入了犹豫之中,他犯了难,到底是选择长子司马炎,还是次子司马攸呢?按理来说,两个人都是他的儿子,只是司马攸过继给了大哥司马师,法理上,司马攸是司马师一脉,因为他自己的大权

  • 晋惠帝司马衷:出了名的呆傻皇帝,实际上也不见得有那么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惠帝司马衷简介,晋惠帝司马衷是傻子吗,晋惠帝司马衷在洛阳还是长安

    司马衷在位17年毫无政绩可言,但是“贾南风干政”、“八王之乱”这些史上知名的乱政事件却都是发生在他在位时期,这也是最后让西晋王朝走向灭亡的直接导火索。在我们后人看来,都会将这样的结果和司马衷的愚昧无知联系起来。那么司马衷的愚昧无知到底到了什么地步呢?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诟病?我们通过历史上两个故事

  • 此女淫荡、谋杀亲夫,想学武则天当女皇,事败尸体被扔街头暴晒!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杀姐真实案例,女子刺杀武则天,武则天奇案纪实

    还在武则天掌权时期,太子李显继位,即为中宗,韦氏被封为皇后。不久,中宗因为一些小事得罪了武则天,被贬为庐陵王,与韦后一起流放到边远的房州。在这期间,武则天深恐他们暗中积蓄力量,便派遗宠侄武三思前去察看动静。武三思见到婀娜多姿、妩媚迷人的韦后就开始心神荡漾,更何况韦后还不断向他眉目传情,百般递迎。聪明

  • 曹丕篡汉半壁江山,司马炎篡魏得天下,为何司马氏骂名却大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分别是魏蜀吴,其中魏国最强大,由曹操开基,至第二代曹丕正式篡汉立国,蜀汉则是草鞋天子刘备开国,刘备乃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代表了当时汉室之延续希望,吴国是江东小霸王孙策所开基,被刺杀后,再由其弟孙权发扬光大,一度使得枭雄曹操无可奈何,所以酸溜溜地说道

  • 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杀兄弑弟的一代枭雄,唐太宗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和相关贡献,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发生的大事件

    雍容华贵的盛唐是华夏子孙对其魂牵梦萦又为之骄傲的时代,促成盛唐气象形成要归功于无数古人学者天子的努力,而其中,不可忽视且不得不提的一位便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亲信正义之士,远离邪恶之臣,既有孤胆英雄之气魄,又有文人雅士之灵魂,礼贤下士,厚德爱民,故常常被后世之人称为“千古一帝李世民“李世民,出生

  • 在唐朝所有的将领除李世民之外,最有军功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十大厉害将领,唐朝最厉害的四大将军,整个唐朝中最强的将领

    李靖,出身在一个官宦之家。受家庭的熏陶,他从小就文韬武略,又有进取之心。不过与很多唐初名将所不同的是他在隋末大起义中并没有什么出众的表现。隋大业末年,李靖任马邑郡丞,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这个时候的隋朝已经风起云涌了,李渊也一直在暗中招兵买马,蠢蠢欲动。李靖打算跑到江东向隋炀帝告密,可是他到长安的时

  • 篡权夺位的李世民,为何受到世人景仰,还对他评价如此之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是怎么篡权的,李世民为啥可以夺位,历史上李世民怎么夺位的

    李世民少年参军,战功显赫,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军事家,可见其才能的卓越。唐太宗李世民虽才能出众,但其地位在登基的初期却并没有得到百姓的肯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篡权夺位,使得自己声名狼藉李世民少年时期聪明勇敢,胆识过人,当机立断,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个孩子前途无量。在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在雁

  • 狄仁杰一句话挽救了大唐江山,唐朝老百姓却砸毁了他的祠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狄仁杰简介,唐朝狄仁杰权力多大,狄仁杰在唐朝属于什么地位

    狄仁杰可以说是唐朝的救命恩人。唐太宗把帝位传给太子李治,但他精明一世糊涂一时,没料到他千挑万选的皇位继承人,原来是个惧内之辈,被老婆武则天玩弄于股掌之间。管不住老婆还是小事,更为气人的是,经他之手,竟然把列祖列宗江山送给武则天。唐朝险些因此夭折。多亏狄仁杰等人努力,大唐江山才完璧归赵。遗憾的是,挽救

  • 《全唐诗》中的一首泣血之作,写出了唐代最心狠手辣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描写母亲的十首唐诗,想起母亲的唐代诗句,唐代最催人泪下的诗

    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共生育了四子二女。其中长女号定思公主,当时武氏刚被高宗接回宫中不久,虽受宠爱,但无权无势。为了得到皇后宝座,她不惜亲手掐死了尚在襁褓的长女,嫁祸王皇后。结果王皇后被废,武氏被立为皇后。其心狠手辣,可见一斑。 而在后来武则天为了清除其掌权路上的障碍,派人毒死了深受高宗宠爱的长子李弘

  • 从“长安十二时辰”的右骁卫、姚卫率说起,聊一聊唐朝的府兵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完备时期的府兵制度,其组织结构、分布范围、主要职责、训练供给等方面,都有一套具体的规定。从组织结构看,全国府兵在皇帝总领之下,统领于诸卫。府兵的调发属于尚书省兵部。折冲府虽分布在全国各县,但受十二卫领导,不受地方长官管辖,折冲都尉也不干涉地方行政。所谓十二卫,完整的应称为“南衙十六卫”,其中左右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