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篡汉半壁江山,司马炎篡魏得天下,为何司马氏骂名却大很多?

曹丕篡汉半壁江山,司马炎篡魏得天下,为何司马氏骂名却大很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20 更新时间:2024/3/26 23:31:12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分别是魏蜀吴,其中魏国最强大,由曹操开基,至第二代曹丕正式篡汉立国,蜀汉则是草鞋天子刘备开国,刘备乃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代表了当时汉室之延续希望,吴国是江东小霸王孙策所开基,被刺杀后,再由其弟孙权发扬光大,一度使得枭雄曹操无可奈何,所以酸溜溜地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固然是在夸赞孙权,但是如此夸奖,就多少有些腹黑占便宜了。

三国最终归于晋,由曹魏权臣司马懿开始,司马氏历经三代四人,到了第三代司马炎时篡位立晋,最终西晋一统三国。

在这段乱世之中,有着两次谋朝篡位,分别是曹丕篡汉,曹魏拥有半壁江山,再之后是司马炎篡魏立晋,再以三国中最强大的魏国家底为基础,最终得了整个天下。

以篡位之后成果来说,曹魏是半壁江山,司马晋是整个天下,司马晋是更胜一筹。

但以后世评价来说,曹魏篡汉立国固然骂名不少,但对比司马晋篡魏立国的一片骂声,甚至是为很多人所不齿来说,这骂名就小了太多太多,而且似乎更是让人可以接受,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其中具体原因

一、两者同为篡位,但曹魏是靠自身打天下再篡汉,司马晋则是窃取曹魏成果方才开国。

曹魏和司马晋虽同为谋朝篡位,但是两者之间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曹操虽为汉臣,但在曹操崛起的年代,东汉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汉献帝空有皇帝之名,却无兵无权,在各路军阀混战之下过的日子也很悲催,一度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迎接汉献帝,主要是想靠汉献帝这块金字招牌为自己造势,使自己在合法性上具有绝对优势,但也仅此而已,在实力发展上,在扩充地盘上,最终打下半壁江山,都是曹操一步一个脚印地拼出来的。

以臣子身份来说,曹操架空汉献帝的确不光彩,但实际来说,当时东汉已经名存实亡,曹操靠自己打天下,进一步说,是个有野心有能力的人,都不可能将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退一步说,即使他不想当皇帝,那群追随他的文臣武将也不会同意,毕竟这群人也指望着成为开国功臣,更上一层楼的。

而且汉献帝落到别的军阀手中,其实也一个样,还不一定会享受到曹操给予他的待遇,如果再遇上不喜欢“挟天子以令诸侯”方式,只喜欢逼迫汉献帝禅位自己一步到位的军阀,那么很有可能汉献帝没有利用价值以后就被杀了。

再反观司马懿,他积蓄力量,扩建势力,可并非如同曹操那般是靠自己打拼,他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人,一步步被重用,自己位高权重,在朝廷中培养扶持自己的势力,到了曹叡临终之际,更是成为托孤大臣。

到了魏帝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曹爽专擅朝政,打压异己,司马懿自然是被打压的没有实权,甚至还要借故装病躲避,等到曹爽陪魏帝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司马懿是趁机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的军政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是为高平陵之变。

身为托孤大臣,曹爽没有恪守人臣本分,可是司马懿更有问题,除掉曹爽以后,居然比曹爽更加过分,没有拨乱反正,支持皇帝亲政,也不像西汉权臣霍光那般,虽掌握天子之权,但并没有让后人取而代之的谋划,而是直接架空魏帝曹芳,是掌握了大权,再开始谋划司马氏篡魏,使得自己死后,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先后掌曹魏大权,最终在孙子司马炎时期曹魏立晋。

可以说司马晋的江山,不同于曹魏那般是曹操自己拼出来的江山,而是司马懿身为曹魏大臣,依靠阴谋诡计窃取了曹魏大权,然后三代人一步步加深对曹魏政权控制,一步步以窃取曹魏的成果来统一三国的,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一个是靠自己打天下,一个是靠阴谋诡计窃取别人江山,一开始就是极其不光彩的。

当然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长寿多么重要,司马懿虽有大才,但面对雄才大略的曹操,那就是老鼠面对猫,根本掀不起风浪,即使后面的曹丕和曹叡二帝也可以压制住司马懿,奈何他们都不是长寿之人,被司马懿一人熬死三代人,颇有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感觉,使得司马懿笑到最后夺取了大权。

二、以成果来说,司马晋虽然更进一步,但并没有持续下去,还引发更大的乱世。

历朝历代,开国过程中投机取巧的,不光彩的,不说常见,但也有不少,司马晋开国不光彩这种情况其实并非个例,为何司马晋的评价却非常不好,留下一片骂名呢?

是因为一开始光彩不光彩虽然重要,但即使不光彩,只要后面干出一番成绩,创下一个盛世,使得天下享有长久和平,那评价肯定不会差,但如果开头不光彩,后面又是一塌糊涂,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那么肯定是评价很不好,西晋就是这般情况。

以成果来说,虽然司马氏篡位以后,统一了三国,但是统一以后,并没有蒸蒸日上,反而因为藩王权力太大,引发了八王之乱,更是使得北方的游牧民族趁机南下灭晋,西晋大一统天下仅仅36年便灭亡,而且不同于秦朝、隋朝这种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虽然政权短暂,但是为下一个朝代打下良好的基础,有了其后辉煌强盛的汉朝、唐朝,西晋则是灭亡以后留下一个烂摊子,留下一个比三国乱世还要乱的大乱世,其恶劣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更是使得其后一直处于南北对立分裂状态,差点打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奠定后世不断大一统格局,直到近300年以后,隋朝才重新统一,结束了这漫长的分裂局面。

再反观曹魏政权,虽然只是得了半壁江山,但曹魏身为三国第一强国,给西晋留下了强大厚实的家底,奠定了之后西晋大一统的格局,光是这点就比西晋强了太多,有若云泥之别。

三、对于前朝皇室,曹魏明显更好。

曹操迎接汉献帝以后,虽然汉献帝依旧没有实权,但平心而论曹操对汉献帝也勉强说得过去,像杀伏皇后等,起因是因伏皇后想要图谋除掉曹操,虽然没有实施,而且曹操也没有像董卓一般废杀汉献帝再立一个宗室成员为皇帝,还将自己女儿曹节立为汉献帝皇后,虽有监视加深控制之意,但也真是舍得。

到了曹丕篡位,逼迫汉献帝禅位时,给予的待遇也很不错,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内奉汉正朔和服色,建宗庙以奉汉祀,还客气的说道:“天下的好东西,我可以跟你一起享受”。

魏明帝曹叡在位时期的青龙二年,刘协寿终正寝,魏明帝亲率群臣哭祭,以汉天子礼仪葬刘协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下葬时魏明帝是“制锡衰弁绖,哭之恸”。

可以说曹丕这样开了一个好的先河,就是善待前朝皇室,善待亡国之君,这个意义是很重大的,直到东晋灭亡时,宋武帝刘裕不按套路出牌,杀死二帝,开了一个恶例,从此王朝更迭是血腥残忍的,对于前朝亡国之君,往往都是要杀掉以绝后患,有时甚至对于前朝皇室都是大肆杀戮,力求斩草除根,也就是在宋太祖赵匡胤时代,对于亡国之君还可以。

虽然西晋对于曹魏亡国之君曹奂也是有模有样的善待,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室安排在邺城,可以使用天子旌旗,备五时副车,行魏国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都仿效曹魏政权初期的制度,还可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

不过曹奂死后,并没有享受到汉献帝刘协死后的待遇,有可能是受到当时八王之乱影响,不过确实没有享受到。

再往前说,司马氏一族对于曹魏皇帝,可不像曹操和曹丕父子那般,而且更咄咄逼人,所以留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魏帝曹芳不听话就废掉,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年轻气盛的曹髦不甘做傀儡皇帝,率领亲兵讨伐司马昭,司马昭不敢出面,遂让亲信贾充派遣武士成济杀死曹髦,事后成济被处死,而司马家族一点牵连都没有受到,都懒得推出一个有地位的替罪羊出来平息众怒,然后再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

可以说虽然同样篡位,但是曹氏对前朝皇室和亡国之君更好刚厚道,比之司马氏废不听话的曹魏皇帝,乃至授意属下杀掉反抗的曹魏皇帝,要好太多了。

最后总结来说,曹魏是自己打江山,灭亡以后也没有大乱世,反而是给后面西晋留下统一三国的坚实基础,对于前朝皇帝也不错,司马晋则是靠着阴谋诡计立国,灭亡以后更是留下前所未有的大乱世,对于前朝皇帝也不如曹魏,所以自然留下骂名一片,是让人所不齿的,这么一对比,曹丕篡汉,虽然也是不光彩,但就没有那么多骂名,也更让人容易接受。

也许是开头可耻,结束更是留下大乱世,往前往后都是不光彩的,所以西晋仅仅立国51年便亡国,到了东晋不只是司马睿成为最弱势开国皇帝,司马氏皇权更是受制于门阀世家,憋屈103年以后亡国,司马氏作为皇族大姓,最终湮灭于南北朝的动荡混乱之中,彻底泯然众人矣,没有留下热血沸腾的高歌猛进故事,而是留下了一地鸡毛,充满了阴谋、内乱、悲剧、耻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创贞观之治的千古一帝,杀兄弑弟的一代枭雄,唐太宗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简介和相关贡献,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发生的大事件

    雍容华贵的盛唐是华夏子孙对其魂牵梦萦又为之骄傲的时代,促成盛唐气象形成要归功于无数古人学者天子的努力,而其中,不可忽视且不得不提的一位便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亲信正义之士,远离邪恶之臣,既有孤胆英雄之气魄,又有文人雅士之灵魂,礼贤下士,厚德爱民,故常常被后世之人称为“千古一帝李世民“李世民,出生

  • 在唐朝所有的将领除李世民之外,最有军功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十大厉害将领,唐朝最厉害的四大将军,整个唐朝中最强的将领

    李靖,出身在一个官宦之家。受家庭的熏陶,他从小就文韬武略,又有进取之心。不过与很多唐初名将所不同的是他在隋末大起义中并没有什么出众的表现。隋大业末年,李靖任马邑郡丞,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这个时候的隋朝已经风起云涌了,李渊也一直在暗中招兵买马,蠢蠢欲动。李靖打算跑到江东向隋炀帝告密,可是他到长安的时

  • 篡权夺位的李世民,为何受到世人景仰,还对他评价如此之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世民是怎么篡权的,李世民为啥可以夺位,历史上李世民怎么夺位的

    李世民少年参军,战功显赫,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军事家,可见其才能的卓越。唐太宗李世民虽才能出众,但其地位在登基的初期却并没有得到百姓的肯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一、篡权夺位,使得自己声名狼藉李世民少年时期聪明勇敢,胆识过人,当机立断,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个孩子前途无量。在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在雁

  • 狄仁杰一句话挽救了大唐江山,唐朝老百姓却砸毁了他的祠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狄仁杰简介,唐朝狄仁杰权力多大,狄仁杰在唐朝属于什么地位

    狄仁杰可以说是唐朝的救命恩人。唐太宗把帝位传给太子李治,但他精明一世糊涂一时,没料到他千挑万选的皇位继承人,原来是个惧内之辈,被老婆武则天玩弄于股掌之间。管不住老婆还是小事,更为气人的是,经他之手,竟然把列祖列宗江山送给武则天。唐朝险些因此夭折。多亏狄仁杰等人努力,大唐江山才完璧归赵。遗憾的是,挽救

  • 《全唐诗》中的一首泣血之作,写出了唐代最心狠手辣的母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描写母亲的十首唐诗,想起母亲的唐代诗句,唐代最催人泪下的诗

    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共生育了四子二女。其中长女号定思公主,当时武氏刚被高宗接回宫中不久,虽受宠爱,但无权无势。为了得到皇后宝座,她不惜亲手掐死了尚在襁褓的长女,嫁祸王皇后。结果王皇后被废,武氏被立为皇后。其心狠手辣,可见一斑。 而在后来武则天为了清除其掌权路上的障碍,派人毒死了深受高宗宠爱的长子李弘

  • 从“长安十二时辰”的右骁卫、姚卫率说起,聊一聊唐朝的府兵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完备时期的府兵制度,其组织结构、分布范围、主要职责、训练供给等方面,都有一套具体的规定。从组织结构看,全国府兵在皇帝总领之下,统领于诸卫。府兵的调发属于尚书省兵部。折冲府虽分布在全国各县,但受十二卫领导,不受地方长官管辖,折冲都尉也不干涉地方行政。所谓十二卫,完整的应称为“南衙十六卫”,其中左右监门

  • 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其实不是汉朝也不是唐朝,而是这3个短命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为何比不过汉朝,汉朝与唐朝谁有影响力,汉朝和唐朝哪个对中国影响大

    第一个对中国起重大影响的短命王朝是秦朝。秦朝总共只有十五年,干了两届,但上的全是硬菜,统一就不说了,秦始皇搞的修长城、开灵渠、车同轨、书同文,千里驰道等等,使中国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整体。这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郡县制!春秋战国,天下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有一千多个国家,战国也有几十个,一分裂自然就有冲突,一

  • 罗艺李勣同为军事集团首脑,为何罗艺死撑李建成李勣不挺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罗艺简介罗艺为什么反唐,李绩简介资料,历史人物罗艺简介

    李勣就是徐懋公,从小卫南一霸,豪侠仗义,十七岁上瓦岗山跟翟让当土匪,瓦岗寨能在三十六路烽烟中异军突起全是他的功劳,相当于宋江身边的吴用。李密干掉翟让,他又跟了李密,但李密只是名望高,在山东豪杰中没有根基,因此徐懋公就是山东豪杰的实际领袖。李密战败归唐,李渊派魏征争取徐懋公,此时徐懋公就是楚汉相争的韩

  • 李渊打进隋都长安当了唐王,跟拥戴他的群僚说,我就是一头老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王李渊简介,唐王李渊是从哪发家的,李渊和唐王的关系

    但是李渊说,如果咱们攻城,一不小心把代王杨侑伤了可咋整。传出去人们怎么说我啊。(兵纏象魏,矢及黃屋,人其謂我何哉?)李渊此次出兵打的旗号是扶持幼主杨侑,给大隋逆天续命。如果杨侑被乱兵杀掉,那么他就成了赤裸裸的造反作乱了。因此李渊投鼠忌器。但是诸将说,没有周成王那样英明听话的幼主,也就没有周公旦那样鞠

  • 李世民应该暗自庆幸:幸亏秦琼程咬金没来玄武门,他们来了,尉迟敬德会不会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警告尉迟敬德,尉迟敬德祖籍哪里人,尉迟敬德武器有多重

    《旧唐书》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八,《新唐书》列传第四、列传第十四、列传第十五,《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都明确记载了建成元吉把秦琼必杀名单头一名,也记载了程咬金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极力鼓动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秦琼受封左武卫大将军而没有被一撸到底,也表明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琼是站在李世民一边的。但是在《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