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经两次流放的屈原,为何宁愿投江,也不愿学张仪苏秦另投明主?

历经两次流放的屈原,为何宁愿投江,也不愿学张仪苏秦另投明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088 更新时间:2024/1/13 3:52:2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历经两次流放的屈原,借此遍览楚国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写下著名诗篇——《离骚》、《九歌》、《天问》等。然流放时间之长、路途且远,一位热血好男儿,也巍巍老矣。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楚国国都郢都被秦武安君白起所破,楚国已亡,屈原愤懑交加,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世人可怜屈原一片赤诚、忧国忧民,却也有疑惑:为何屈原宁愿投江自尽,也不愿如张仪苏秦一般另投明主呢?

一、忠君爱民,死国可矣

[var1]

屈原,也称芈原,是楚国老牌贵族的后代,少时博览群书,且体恤百姓,素有“高风亮节”之美名。周显王四十八年(前321年)秦军犯楚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充分展现了高超的作战指挥能力。周慎靓王元年(前320年),屈原应楚怀王之召出山进京,为县丞,短短一年时间升任楚怀王左徒,执掌楚国邦交,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于国家有这样一位明君,屈原十分欣喜,在朝堂之上施展浑身解数,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纵使楚怀王老年受奸臣蛊惑,疏远屈原,但屈原一片赤诚却从未熄灭,尽管被流放,但心中翼希王上诏令他重任左徒。自投汨罗,乃是不愿成为遗民被秦人内化,决心以楚人之身为国而亡。

二、俞伯牙破琴绝弦,屈原以死谢恩。

[var1]

张仪、苏秦与屈原,都是天下名士,张仪虽为魏人,但助秦谋国,是为答谢秦惠文王重用之情;苏秦力保弱燕,乃因燕文侯举国相报,屈原被楚王流放而无怨言,得知楚怀王要去秦国,还力劝怀王不要赴会,国都被破,宁愿投江自尽,而不愿苟活,都是为报早年楚怀王的知遇之恩。昔日屈原意气风发,左徒之位甚是威风,合纵攻秦、变法图强都有他忙忙碌碌的身影,改革深入,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屈原的声望也如日中天。然受上官大夫之谗而见疏,被楚怀王罢黜左徒之官,经两次流放,可在他的心中,依然对怀王忠心耿耿,宁死不屈于强秦。上古时有俞伯牙破琴绝弦,楚国亦有屈原投江谢王恩!

三、士人兴起而无国家意识

[var1]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而天下群雄并起,西周时建立的礼乐制度惨遭破坏,社会经历大动荡、各国相继为图强而变革,导致贵族没落而士人崛起,这些人借国谋位,“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君视臣如土芥,我视君如贼寇”,诸侯国君也常常许以高位,例如张仪、苏秦都是贫苦出身,为得君王重用而奔走献策,甚至是弃母国而去。然而屈原却是贵族之后,相比于随时可以离去的士人,屈原还有自己的家族,贵族出身的他,有独属于自己的骄傲,在他心里,生他养他的楚国,便是他唯一侍奉的国家。

世人皆言张仪势利之徒,然其对秦、对惠文王乃是忠心耿耿,也讥屈原不懂变通,不知“好死不如赖活着”。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屈原高风亮节,眷顾楚国、系心怀王,这样的名士,为民殉难、为国而死、为正义献身,死得其所,其爱国之心应当被吾辈永记不忘。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有多少个晋国,为什么名气都小,还不如不是晋国人的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晋国和司马懿的关系,晋国是司马懿建立的吗,晋国史和晋国通史

    今天就解决这两个问题: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个晋国?为什么晋国的名气都这么小?[var1]▲司马懿剧照一、历史上有多少个晋国晋在历史上可算是抢手的名字,从周朝时的晋国到五代的后晋,再到今天的山西简称晋,很多国名、地名都喜欢这个字。如果不算曹魏分封的晋国这种,没有割据之实的"晋国",历史上帝王诸侯级别的晋国

  • 前半生意气风发,后半生一直犯错:楚怀王到底算不算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怀王是明君还是昏君,楚怀王为什么是昏君,大秦帝国楚怀王

    我国历史上有过两个楚怀王,一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名为熊槐。另一个则是因为项梁起义反秦,立的熊槐之孙熊心为后怀王,而今天要说的便是第一个楚怀王熊槐。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为了突出秦相张仪巧舌如簧、楚国左徒屈原刚正不阿,经常将熊槐打造成一个不辨忠奸、不思进取的昏君。虽然楚国的衰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决定楚国命运的公元前301年垂沙之战:楚国统一六国梦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楚国立国之战,楚国有名战争史,楚国崛起历史记录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在战国时期,有几次战役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公元前333年楚齐徐州之战;公元前301年四国伐楚垂沙之战;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济西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马陵之战,齐国从魏国手中夺取霸主地位;徐州之战,楚国从齐国夺取了霸主地位;垂沙之战,成就了东

  • 卧薪尝胆就是忍辱负重了?你们不知道的是,除了尝胆勾践还尝过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勾践卧薪尝胆图片,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100字左右,卧薪尝胆中勾践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越王勾践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他卧薪尝胆的故事,一直被称做励志故事中的典范。但也因为勾践在复国后卸磨杀驴的做法,让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些褒贬不一,好的方面大多是说他忍辱负重,心志坚定。[var1]而坏的方面就不言而喻了,就像当初范蠡劝文种说的那样“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这个人生性多疑

  • 中国历史上一位比孔子更伟大的圣人,然而却被忽略了两千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比孔子更伟大的圣人,孔子在历史上有多厉害,孔子是不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var1] 在后世的眼里,他是个极具神秘色彩的老头。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师承世界辩证法创始人、世界哲学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的老子。因隐居在一个叫鬼谷的地方,故自称鬼谷先生。没错,他就是今天人们无比崇拜,非常好奇的,就连学界对他的研究都

  • 六国相国苏秦,游说人生的巅峰,前无古人的六国相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秦相国,苏秦游说六国为啥可以成功,历史上苏秦的游说六国的故事

    [var1]六国宰相苏秦苏秦相传为鬼谷子的徒弟。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提倡合纵(联合其他国家对付秦国),有说法认为他和张仪两人彼此呼应,共同达到个人的目的。《史记·苏秦列传》载:“是时周天子致文武之胙于秦惠王。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苏秦恐秦兵之至赵也,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

  • 丢失了几千年的扁鹊医学书籍,为什么刚出土就被赶出历史教科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四川出土的扁鹊医书出版了吗,最近出土扁鹊医书,扁鹊为啥被踢出历史教科书

    [var1] 一、扁鹊 根据司马迁,扁鹊有三个名称,但是司马迁的描述非常模糊,其中一个是出生于渤海的秦越,早年,白桑田是他的老师,他的老师教他一生所学。在那之后,他周游列国解决了人民的问题。因为高超的医术,他被称为神医。第二个是扁鹊,第三个是卢医。 [var1] 二、历史过往 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

  • 亚历山大东征,遇到秦国会怎样?秦帝国领土会比成吉思汗的还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和亚历山大大战,秦国能打过亚历山大吗,要是亚历山大攻打秦国怎么办

    [var1]客观地说,亚历山大征服世界动用五万军队,这在当时的欧洲和非洲来说,这已经是个很庞大的数字。而始皇帝统一中国就动用了上百万,抵御北患的蒙恬有二十万人,征服南越的赵佗有五十万人,这还不包括咸阳数万卫戊部队。如果亚历山大这个时候和秦始皇开战,秦国动员兵力可以超过一百五十万左右,而且都是身经百战

  • 假设当年赵括延续廉颇的防守策略,能够战胜白起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括如果没遇到白起能赢吗,廉颇防守白起久攻不下,赵括哪里是白起的对手

    实际上在后人看来,赵人犯了一些本不应该犯的错误,如果能避免其中一些错误,很有可能会改变历史的进程。因为毕竟白起也不得不承认,这场仗是险胜![var1]我们来大胆假设如果赵括没有选择急于和秦军决战,而是延续廉颇的坚守策略,那么赵军能否能最终战胜秦军取得长平之胜呢?[var1]我们先来看看当赵括接替廉颇

  • 为什么秦国一统6国,它拥有那个时代不该存在的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国统一六国全过程,为什么秦国要统一六国,秦国统一六国的时间图

    在秦始皇的带领下,秦国成为远超其他诸侯国的先进国家,最终成功统一六国。很多人都比较好奇,当时那么多诸侯国,为什么只有秦国成功统一了六国呢?经过研究以后专家表示,它拥有那个时代不该存在的东西!秦军当时使用的一些武器,先进到不应该出现在那样的年代。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秦国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