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真相,晋国最伟大的晋文公,却是三家分晋的始作俑者

历史真相,晋国最伟大的晋文公,却是三家分晋的始作俑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33 更新时间:2024/1/24 0:00:56

[var1]

三家分晋

晋国最初的国号是唐国,后世的李渊在晋阳起兵,建立大唐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唐朝最伟大的君主是唐太宗李世民,而晋国最伟大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姬重耳。可就是这个晋文公,却种下了三家分晋的种子。说到这里,也许您有个疑问。明明是三国分晋怎么能说三家分晋呢?在周朝,天子之地是为邦,故而有“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诸侯之地,是为国;大夫之地,被称之为家。在周朝能“成家”的都不是一般人,乃人中龙凤啊!韩赵魏在晋国都是子爵,是名副其实的大夫,他们能分晋还真的要感谢晋文公。

[var1]

晋文公

想当年,晋文公历经磨难,颠沛流离19年,荣登大宝,终成大业,成为了与齐桓公齐名的第二任春秋霸主。重耳考虑到曲沃代翼之鉴不远,疏远宗族(公族),重用庶族,而这些庶族出身的人都是国士无双的人才,更是跟着晋文公浪迹天涯的铁哥们。考虑到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晋文公成为一国之君后,建立了三军六卿制度,三军分别是上、中、下,其长官正职是将,副职为佐(咦,怎么和日本一样?明明是日本学习晋国好不好!)。这些将佐出将入相,执掌晋国军政,三军之中具有统领地位的不是上军将而是中军将,中军将出为大将,入为正卿,其他将佐都是少卿。晋文公对他们非常厚道,几乎是与他们共享天下,而且还跟清朝的铁帽子王一样,世袭罔替,不过,他们的权力可比铁帽子王大多了,几乎与汉代州牧、唐朝的节度使差不多。

[var1]

三军六卿制

三军六卿也制衡,最初是中军将三军统帅(太尉),但为了避免中军将专权,又另任诸如下军佐为执政大夫(丞相)。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军六卿被晋文公扩展为五军十卿,那新两军分别是新上军、新下军。这还是最多的时候,最多的是重耳的孙子晋景公,为了封赏有功将帅,扩展到六军十二卿,是不是又设立了新中军呢?赵氏孤儿的下宫之难发生,赵氏退出,于是变成了四军八卿;晋悼公时又恢复了三军六卿。慢慢的六卿变成了六大家族,分别是中行氏、范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

最初,中军最牛,后来上军最牛,到了公元前493年,因赵氏家族内部地皮纠纷,赵午的舅舅中行寅,联手亲家范吉攻打赵午的对头赵鞅。赵鞅是有功之臣,被两家围殴,晋定公再也无法淡定了,立即出兵,中行寅不行了,范吉不吉了。中行氏、范氏因为惹了赵氏而退出了历史舞台,之后四家中最强的智氏也因为惹了赵氏而亡族。智氏当时地盘最大,实力最强,出则“大将军”,入则“大丞相”。智氏很想消灭三家,好能一家独大,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挟“晋公”以令诸侯,他做一件一举三得的事儿,正是这个一举三得让他输光全部。

[var1]

三家灭智

他号召三家,为了表达对晋公的敬爱,每家为晋公献出万户封邑。为了表达诚意,他第一个献出,韩氏、魏氏地盘小经不得割肉,更不想割肉,但又畏惧智氏也就不得不割肉买平安。但赵氏骨头硬,我地盘小,我不割肉,智氏以此为理由,裹挟着韩氏、魏氏围殴赵氏,企图瓜分赵地。赵氏硬抗,智氏就想到了水攻,韩氏、魏氏也怕智氏以后这样对付自己。赵氏于是派张孟谈给韩氏、魏氏做工作。张孟谈一顿猛谈,讲“你们割地、还为智氏打下手,我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韩康子、魏桓子幡然大悟。于是,三家在分晋之前,先把联合起来,用了两年把智氏给灭了。如果智氏当初陆续消灭了韩赵魏,那么田氏代齐的类似剧本有可能在晋国上演。

[var1]

晋烈公

智氏灭了之后,三家不仅把智地给分了,更连本带息地让晋出公含泪割肉。晋出公被韩赵魏三家打的惶惶不可终日,死在逃亡的路上。三家立了晋出公的族兄弟,这个傀儡就是晋哀公,他非常悲哀,只有曲沃和绛两座城池,基本上是被软禁的。晋哀公也真是忍辱负重,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花天酒地,“欢乐”了十八年后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晋幽公姬柳继位,他更惨,连纸醉金迷的日子也没有了。作为一国之君,他为了能活着,还时不时的朝见韩赵魏三家,又是十八年。最后,好不容易有同情自己的臣民奉献美女,却被“强盗”抢走,连命也丢了。真是赔了夫人送了命,还留了一个好色的恶名。三家就立了晋幽公的弟弟姬止,他就是烈公。晋烈公一点都不壮烈,又憋屈干了27年。此时的烈公的地盘基本可以忽略了,他也不是三家的傀儡而是魏国的傀儡——晋国成为了魏国的附属国。在烈公十三年也就是周威烈王廿三年,即公元前40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儿。这件大事儿,成为了司马光书写《资治通鉴》开篇之语——三家分晋。周天子亲自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烈公死后,其子孝公继位,晋孝公比烈公还惨,他的府邸在韩赵魏境内轮流居住,几乎成为了“三姓家奴”。就这样,他又坚强地、勇敢地、憋屈地活了十二年。

[var1]

晋静公

此时,晋公府邸固定在了端氏聚,端氏聚的主人就是晋孝公的儿子晋静公。晋静公接班不到两年,就被撵到屯留,很快就被废为庶人。只要能开心地、自由地活着,国君不国君并不重要,他很愿意当一个快乐的老百姓。可三家看着这个曾经名义上的老领导,心中很别扭,姬俱酒更想远离他们,过简单的小民生活。他带着他的族人,流浪甚至是逃亡。27年后,韩昭侯派他的大臣韩玘刺杀了逃亡在洛阳的晋静公。

[var1]

曲沃桓叔与晋侯、韩氏关系

说起来,韩昭侯和晋静公三百多年前是一家,韩昭侯的祖先是晋静公祖先的弟弟。晋静公的弟弟是曲沃庄伯,曲沃庄伯是曲沃桓叔的长子,他们历经60余年,祖孙三代完成了曲沃代晋的壮举。而韩昭侯的祖先是韩武子韩万,韩万是曲沃桓叔的次子,是曲沃庄伯的弟弟。同是桓叔后,相煎何太急?谁能想到,晋国尽力过以下犯上的曲沃代翼的三百多年后,又发生了一下犯上的三家分晋,韩国弑君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历经两次流放的屈原,为何宁愿投江,也不愿学张仪苏秦另投明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屈原投江的故事简短20字,屈原和张仪谁厉害,大秦帝国屈原投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历经两次流放的屈原,借此遍览楚国山川形势,甚起宗国之情,写下著名诗篇——《离骚》、《九歌》、《天问》等。然流放时间之长、路途且远,一位热血好男儿,也巍巍老矣。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楚国国都郢都被秦武安君白起所破,楚国已亡,屈原愤懑交加,于农

  • 历史上有多少个晋国,为什么名气都小,还不如不是晋国人的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晋国和司马懿的关系,晋国是司马懿建立的吗,晋国史和晋国通史

    今天就解决这两个问题: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个晋国?为什么晋国的名气都这么小?[var1]▲司马懿剧照一、历史上有多少个晋国晋在历史上可算是抢手的名字,从周朝时的晋国到五代的后晋,再到今天的山西简称晋,很多国名、地名都喜欢这个字。如果不算曹魏分封的晋国这种,没有割据之实的"晋国",历史上帝王诸侯级别的晋国

  • 前半生意气风发,后半生一直犯错:楚怀王到底算不算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怀王是明君还是昏君,楚怀王为什么是昏君,大秦帝国楚怀王

    我国历史上有过两个楚怀王,一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名为熊槐。另一个则是因为项梁起义反秦,立的熊槐之孙熊心为后怀王,而今天要说的便是第一个楚怀王熊槐。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为了突出秦相张仪巧舌如簧、楚国左徒屈原刚正不阿,经常将熊槐打造成一个不辨忠奸、不思进取的昏君。虽然楚国的衰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决定楚国命运的公元前301年垂沙之战:楚国统一六国梦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楚国立国之战,楚国有名战争史,楚国崛起历史记录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在战国时期,有几次战役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公元前333年楚齐徐州之战;公元前301年四国伐楚垂沙之战;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济西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马陵之战,齐国从魏国手中夺取霸主地位;徐州之战,楚国从齐国夺取了霸主地位;垂沙之战,成就了东

  • 卧薪尝胆就是忍辱负重了?你们不知道的是,除了尝胆勾践还尝过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勾践卧薪尝胆图片,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100字左右,卧薪尝胆中勾践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越王勾践可谓是家喻户晓,尤其是他卧薪尝胆的故事,一直被称做励志故事中的典范。但也因为勾践在复国后卸磨杀驴的做法,让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些褒贬不一,好的方面大多是说他忍辱负重,心志坚定。[var1]而坏的方面就不言而喻了,就像当初范蠡劝文种说的那样“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这个人生性多疑

  • 中国历史上一位比孔子更伟大的圣人,然而却被忽略了两千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比孔子更伟大的圣人,孔子在历史上有多厉害,孔子是不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

    [var1] 在后世的眼里,他是个极具神秘色彩的老头。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 师承世界辩证法创始人、世界哲学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的老子。因隐居在一个叫鬼谷的地方,故自称鬼谷先生。没错,他就是今天人们无比崇拜,非常好奇的,就连学界对他的研究都

  • 六国相国苏秦,游说人生的巅峰,前无古人的六国相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秦相国,苏秦游说六国为啥可以成功,历史上苏秦的游说六国的故事

    [var1]六国宰相苏秦苏秦相传为鬼谷子的徒弟。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提倡合纵(联合其他国家对付秦国),有说法认为他和张仪两人彼此呼应,共同达到个人的目的。《史记·苏秦列传》载:“是时周天子致文武之胙于秦惠王。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苏秦恐秦兵之至赵也,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

  • 丢失了几千年的扁鹊医学书籍,为什么刚出土就被赶出历史教科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四川出土的扁鹊医书出版了吗,最近出土扁鹊医书,扁鹊为啥被踢出历史教科书

    [var1] 一、扁鹊 根据司马迁,扁鹊有三个名称,但是司马迁的描述非常模糊,其中一个是出生于渤海的秦越,早年,白桑田是他的老师,他的老师教他一生所学。在那之后,他周游列国解决了人民的问题。因为高超的医术,他被称为神医。第二个是扁鹊,第三个是卢医。 [var1] 二、历史过往 据史料记载,在春秋战国

  • 亚历山大东征,遇到秦国会怎样?秦帝国领土会比成吉思汗的还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和亚历山大大战,秦国能打过亚历山大吗,要是亚历山大攻打秦国怎么办

    [var1]客观地说,亚历山大征服世界动用五万军队,这在当时的欧洲和非洲来说,这已经是个很庞大的数字。而始皇帝统一中国就动用了上百万,抵御北患的蒙恬有二十万人,征服南越的赵佗有五十万人,这还不包括咸阳数万卫戊部队。如果亚历山大这个时候和秦始皇开战,秦国动员兵力可以超过一百五十万左右,而且都是身经百战

  • 假设当年赵括延续廉颇的防守策略,能够战胜白起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赵括如果没遇到白起能赢吗,廉颇防守白起久攻不下,赵括哪里是白起的对手

    实际上在后人看来,赵人犯了一些本不应该犯的错误,如果能避免其中一些错误,很有可能会改变历史的进程。因为毕竟白起也不得不承认,这场仗是险胜![var1]我们来大胆假设如果赵括没有选择急于和秦军决战,而是延续廉颇的坚守策略,那么赵军能否能最终战胜秦军取得长平之胜呢?[var1]我们先来看看当赵括接替廉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