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袁崇焕能否阻止满清入关?

如果崇祯不杀袁崇焕,袁崇焕能否阻止满清入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44 更新时间:2024/1/17 12:32:54

在兵部尚书孙承宗的大力支持下,袁崇焕在辽东筑宁远城,恢复锦州、右屯等军事重镇,使明的边防从宁远向前推进了二百里,基本上收复了天初年的失地,他又采取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的政策,鼓励百姓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还注意整肃军队,号令严明,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由于治边有方,天启三年,袁崇焕得升为兵备副使,不久又升为右参政。

天启六年(1626)正月,后金国主努尔哈赤率八旗健卒十三万前来围攻宁远。袁崇焕刺血为书,誓师全军,表示誓与宁远城共存亡。在他的感染下。“将士咸请死效命”,同仇敌忾,士气高涨。 袁崇焕令城外守军全部撤进宁远城,坚壁清野,又亲自杀牛宰马慰劳将士。他还将全部库存的白银置于城上,传令,有能打退敌兵,不避艰险者,当即赏银一锭。如临阵退缩,立斩于军前。为了增强火力,袁崇焕令人将城中存有的仿西洋“红夷大炮”架上城头,一切准备就绪,严阵以待。 二十四日,后金军兵临宁远城下。袁崇焕胸有成竹,邀朝鲜使者同坐战楼观战。突然一声炮响,后金军开始攻城。只见八旗兵丁四处散开,满山蔽野而来。袁崇焕一声令下,城楼上火炮齐鸣,弓箭齐发,后金军死伤惨重,只好退军。 次日,后金军重振士气,再次来攻,他们把裹着生牛皮的战车推到城墙根,准备凿城穿穴,袁崇焕立即亲率士兵挑石堵洞,又令城上大炮加强火力猛攻敌阵。后金军总帅努尔哈赤在营前指挥作战,忽被飞来的炮石击中,受伤坠马,血流不止。后金军见主帅受伤,匆匆收兵退去。在归途中,努尔哈赤病情加重,死于军中。

崇祯帝登基之后,日夜思得良将解辽境之忧。“延臣争请召崇焕”。崇祯元年四月,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 七月,袁崇焕应召入京。崇祯帝亲自在平台召见他,与他商量平辽方略。崇祯帝道:“卿万里赴召,忠勇可嘉,所有平辽方略,可具实奏来。”袁崇焕一听今上如此信任自己,锐意平辽,一时热血沸腾,便不假思索地答道:“所有方略,已具疏中。臣今受皇上特达之知,愿假以便宜,五年而建部可平,全辽可复奏。” 崇祯帝一听五年便可复辽疆,真是喜出望外,也慷慨地答道:“五年复辽,便是方略,朕不吝封侯之赏,卿其努力以解天下倒悬之苦!卿子孙亦受其福。” “五年复辽”,谈何容易?袁崇焕不知,自他离职后的这一年,东北边防已现出了巨大的变化。从明军方面而言,继任的督抚多贪赃冒赎,克扣军饷,多次激起士兵哗变,军心涣散。锦州、大凌等要塞也相继失守,边防一触即溃。而皇太极即位以来,更加注意调整满汉关系,逐渐开始封建化过程,国力大增,八旗兵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皇太极也在战斗中总结出了对明作战的经验。因此可以说,在东北边境,清军的实力大大胜于明军。 在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袁崇焕声称“五年复辽”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袁崇焕刚到御辽前线,即遇上了驻宁远的士兵因长期缺饷而哗变。他当即单骑入营,惩治了贪虐的将领以抚军心,又将兵变为首者枭首示众,以严明军纪。为了从根本上稳定军心,他连连上奏,要求朝廷发饷济远。 崇祯帝见袁崇焕到边境未立一战功,请饷之奏却频传,心中颇为不悦。在召集众臣讨论时,崇祯帝没好气地说:“将兵者果能如家人父子,自不敢叛,不忍叛。不敢叛者畏其威,不忍叛者怀其德,如何有鼓噪之事?” 站在一边的礼部右侍郎周延儒听出了崇祯帝的弦外之音,趁机挑拨,说什么军事哗变实非缺饷,而是另有隐情。崇祯帝一听,对袁崇焕的十分信任顿时减去三分,虽然勉强发去了军饷,但心中却开始怀疑袁崇焕恃边逼饷以充私囊。 不久,又传来了袁崇焕擅杀皮岛守将毛文龙的消息。毛文龙原系辽东明军将领,辽东失陷后撤到濒临朝鲜的皮岛上,他在岛上择壮为兵,多次袭击清军后方,有力地牵制了清军的南下。但毛文龙恃功跋扈,根本不听袁崇焕的指挥,反而虚功冒饷,诬袁崇焕克扣了他的军饷。 为了统一边防号令,袁崇焕借督饷赴皮岛之机诱捕毛文龙,先斩后奏。崇祯帝接到袁崇焕的奏疏,心中十分恼怒他竟敢不经圣裁擅杀边将。但碍于自己曾亲赐尚方宝剑,又指望袁崇焕早日恢复辽境,所以还是强忍怒气,“优旨褒答”。还“传谕暴文龙罪,以安崇焕心”。

崇祯二年(1629)十月,皇太极率大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地,从蒙古绕道入关。由于蓟州一线边防松弛,使得清军轻易攻破,很快便会师于遵化,直逼京师而来。 袁崇焕得知清军入关的消息,心急如焚,立即亲率精锐部队,马不停蹄,急赴京师救援。他们赶到北京城外,与围攻广渠门的清军交锋,一场恶战,清军败退。 崇祯帝在城内得知袁崇焕援军已到,十分惊喜,连忙发饷犒师,并命各路勤王军统归袁崇焕调度。袁崇焕担心所部日夜奔驰,马卒疲怠,请求入城休整再战。但遭到了崇祯帝的坚决拒绝,只好移师城外驻防。 皇太极见又遇劲敌袁崇焕,心中又恨又怕,决定利用崇祯帝多疑猜忌的性格,借崇祯帝之手除去心头大患。他首先假拟了两封所谓的“密信”,让部下有意“丢失”在明军经常出没的地方,信中以自己的口气约袁崇焕私下议和。此信一传开,京城中人心惶惶,怨谤纷起。 那些往日与袁崇焕有隙的朝臣也趁势“诬其引敌协和,将为城下之盟”。崇祯帝正在半信半疑之际,两名从清营中逃回来的宦官又报告说在清军中亲耳听见将士议论,称袁崇焕已与清主和议,不久将不战而献北京。 崇祯帝至此深信不疑,当即传令袁崇焕入见,趁其不备将他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八月十六日,以“谋叛欺君罪”将袁崇焕处以磔刑。 直到后来清军入关后,人们方知所谓的袁崇焕通敌不过是皇太极的反间计,那两名逃回的宦官是清军有意识让他们听到议论后又故意放归的。崇祯帝轻率疑臣,自毁长城,致使袁崇焕忠心报国却含恨九泉。

更多文章

  • 如果朱标当上皇帝,朱棣造反必然失败,究竟有何缘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大儿子很快的成才,他也没有想以前的那些皇帝一样对于太子很忌惮,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儿子也很放心,直接把自己手里的权利下放了下去,就是让他尽快地熟悉朝廷政治事务处理。朱标也在朱元璋当时用心的培养之下,成为了一个很合格的太子。朱元璋为了能够让他以后很方便接班,还培养了一批很有能力的将领

  • 司马光为何要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并非政见不同,其实是一场骗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以司马光口吻写一封回信给王安石,司马光赞同王安石变法吗,司马光为啥反对王安石变法

    一、司马光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历史,所以他的志向在编修史书,而非政治。在22岁那年,司马光就中了进士,开始步入了仕途,但没多久父母便先后离世了,按照规定他只得辞官回去守丧。在这段时间里,他充分了解了底层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读了很多的史书,对其中的历史人物和时间都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为日后

  • 北宋唯一一个从小卒子逆袭成武将最高级别的人,却把自己吓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宋唯一的武将人物,北宋最厉害的名将,北宋末年战功最显赫的名将

    01北宋中期,由于宋庭的主要精力和兵力,都投放在和西夏作战的西北前线上。所以当时宋庭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管理就比较松散。因此有一个叫侬智高的少数民族头领,就趁机在当时的西南地区(大约是今天的广西一带),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起初侬智高对宋庭还比较畏惧,他不仅上表对宋庭进贡,而且还希望宋庭派兵支持他进攻

  • 如果此人不死,朱元璋就不会屠戮功臣,明朝历史也会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的朱元璋真实历史,杀功臣是朱元璋最大的污点,王立群说明朝朱元璋

    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因为朱标是嫡子,因此朱元璋对他格外看重,从小着重培养他,请宋濂给他当老师,基本上就是把他当做皇位的继承人来对待,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朱标的母亲被封皇后,朱标被立为太子。朱标为人厚重,知识渊博,又从小得到了名师的栽培,从做人以及自身素质上,都达到了朱元璋的要求,因此他是帝位

  • 朱重八被当奸细,郭子兴抓住后不杀,反而给他改名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追封郭子兴了吗,朱重八背叛郭子兴没,朱元璋为啥要杀郭子兴

    濠州城里,郭子兴正在苦苦思索着退敌之策。此刻,城外被团团元军围困,这样下去守不了多久。突然,有士兵报告郭子兴,抓到了一个奸细。要是在平时,他肯定什么都不会问,直接下令拉下去杀了。没想到,今天郭子兴居然随口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他是奸细的。士兵回答说:“他说自己是来投军的,这个时候了还有人来投军,不是奸

  • 宋朝真的令人向往吗?人们生活质量真的很高吗?真相让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再一次网文写作调查时候,有这么一个问答,说,如果你想穿越到古代的话,你想穿越到那个朝代,得到回答却是出奇的一致,都填写的宋朝。为什么大家对宋朝会有如此的向往呢?因为那个朝代是重文轻武的朝代,文人墨客得到了非常大的尊重,那时候明丰淳朴,社会文明程度非常的好,还有人说那个朝代是非常和现代接近的朝代,说现

  • 历史上农民起义那么多,为何只有刘邦和朱元璋成功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和朱元璋算农民吗,刘邦和朱元璋的关系图解,刘邦沛县起义

    说起农名起义,大家可能会想到“闯王”李自成,都说李自成很强大,成功灭了明朝,使得崇祯皇帝不得不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但是其实李自成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灭掉明朝,他只是占据了北京而已,当时李自成的起义军从西安出发,沿路从大同打到了居庸关,最终攻占了北京。但是占据的地方也只有北京那一块而已,还比上不

  • 明朝时期,太原府曾辖六个州,现分别隶属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三大府是哪三府,明朝荥州,明朝有几个州府

    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现为山西省省会,辖6区4县(含1代管县级市)。太原,春秋时就有晋阳之名,秦时于晋阳设太原郡,太原逐渐成为我国著名古都,汉朝时太原为并州治所,自此成为“表里山河”之山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龙城”之誉。山西设省于明朝初,太原当时不仅为山西“省会”,也是明代九边重镇之首,而太原

  • 明朝崇祯时期,袁崇焕为何能杀一个比自己官阶大很多的总兵?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崇祯临死前有后悔杀了袁崇焕吗,明末崇祯为何杀袁崇焕,袁崇焕与崇祯的关系

    成祖刚刚取得政权,开始派遣镇守总兵官镇戍一方,但此时的镇守总兵官尚没有后世那样严格的规定,其辖区也比后世大,但确是后来23镇总兵官格局的开始。总兵权利是相当大的,但明末以文制武﹐重文官﹐轻武职﹐总兵官却地位显著下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前官职为平辽总兵官,这已经是正一品武将,况且更是开

  • 宋太祖实行杯酒释军权,为何朱元璋实行最为简单粗暴的方式杀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杀大臣一览表,朱元璋与宋太祖关系,朱元璋为什么不效仿宋太祖

    赵匡胤实行的是“杯酒是军权”,从而获得每名未杀功臣之为名啊!嗯,朱元璋实行了更简单的方法,直接干掉你,谁让你不服从呢,我在这一点上就佩服朱元璋,洪武大帝,明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之所以选择杯酒释兵权,与其自身的自信和仁慈是分不开的。赵匡胤生于高级武官家庭,家庭美满、幸福,自幼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可能正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