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宗像
宋徽宗禅位宋钦宗
宋徽宗赵佶统治下的宋朝说是最为黑暗也不为过,赵佶几乎是集宋朝所有前辈的”优点“之大成者。他即有太宗对艺术的热爱又兼具真宗对于迷信和大兴土木的兴趣,同时又身兼仁宗对于美色和享乐的爱好。更加可怕的是,他没有最为基本明辨是非的能力。看看他身边都有哪一些”人才“就知道,蔡京、童贯、杨戬、高俅,哪一个不是历史上响当当的”大才“。
1125年,金兵攻宋,情况对于宋朝十分不利。赵佶急忙装模作样的下罪己诏,废除花石纲,可是这并没有阻止金兵南下的脚步。赵佶想跑了,可是被朝中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死死拖住了,赵佶一看情况不妙,想出了一出甩锅妙招,火速传位给太子钦宗,自己则带着自己的宠臣逃到镇江去了。
徽宗这次禅位明显是为了避祸外加甩锅,怕金兵打到开封连累自己,所以把自己的儿子顶上去承担责任。不过徽宗最后也没有逃过成为阶下囚的下场。
高宗像
宋高宗禅位宋孝宗
靖康之耻后,高宗身为宋朝唯一还自由的王爵宗室被拥立为帝。他看到靖康之耻时金兵的强大,发自心里的畏惧。高宗在位45年的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就是求和。
高宗时期人才济济,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虞允文等等,可以说是个顶个的将才。可是碰到一个性格软弱求和为主的君王,那就是个悲剧了。那个时期是空有振兴之臣,没有振兴之君。
1161年,金朝有名的暴君完颜亮伐宋,社稷处于危急关头,朝中的主战派大臣坚持让高宗御驾亲征,高宗被逼着同意了。同意归同意,就是拖着不去,到最后等到完颜亮被杀才晃晃悠悠到健康转了一圈。
经过了这一次”御驾亲征“,高宗深感当皇帝太危险了,动不动就被臣子逼的御驾亲征,与自己安稳享乐的目标完全不一致嘛。在这个时候,高宗想起了徽宗禅位的做法,眼前一亮,我当太上皇不耽误享乐还不需要承担责任,敌人来了我想跑就跑。在这个想法支持下,高宗选了个孝顺的宗室之子当太子,立太子之后一个月就火速禅位了,理由是”今老且病,久欲退闲“。他这个”老且病“退位后还活了25年。
高宗禅位的出发点和徽宗一个德性,都是把国家搞得一团乱了,不想承担责任只想享乐。直接甩锅给别人。
孝宗像
宋孝宗禅位宋光宗
宋孝宗其实是南宋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有理想、有抱负,可惜他和高宗不一样,高宗是人才济济却不干人事,孝宗是想干点事却没人去干。空有振兴之君,却没振兴之臣。
孝宗最大的理想就是北伐,他执政期间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这个前提所实施的,在隆兴北伐失败后,全心全意的治理国家,发展经济,振奋军队,开创了乾淳之治的盛世。可惜到了后期,高宗时代的那些名将全部死去,高宗失去了他北伐最大的依仗,没有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让孝宗的北伐大业终成空谈。
1174年虞允文病死,孝宗失去他最后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虞允文的离去对于孝宗的影响很大,他北伐的壮志雄心也随着虞允文的离去走远了,之后,孝宗再也没有提过北伐之事。
如果说虞允文的死熄灭了高宗北伐的雄心的话,1187年,高宗的死去对于孝宗的影响就是对于权利的厌恶。孝宗开始厌烦朝中各种繁杂事务。在2年的守孝期一过,孝宗于1189年禅位于太子光宗,开始了太上皇的生活。
孝宗不同于高宗和徽宗,孝宗出于对于局面的无可奈何,一腔北伐热血被磨灭,所以产生了退位避世的想法。不管怎么看,孝宗都是南宋最有力的帝王,不接受任何反驳。
光宗像
宋光宗禅位宋宁宗
光宗是这四位里面唯一一位不是正常禅位的君王,他是被禅位的。其中有一个前提是,光宗是一个精神病,不是骂人,而是病理上真正的精神病。
为什么会得精神病呢?这得归功于他的妒妇老婆李凤娘。曾经因为多看了一双手很漂亮的宫女一眼,被李凤娘发现后就把宫女双手砍下来装食盒里面送给光宗。高宗送了一个漂亮的姬妾给光宗,光宗非常喜爱,没过2天就被李凤娘虐杀了,之后禀告说”暴死“。在之后的祭祀活动中,意外的发生火灾,随后狂风大雨冰雹不得停歇,天灾人祸直接把光宗搞奔溃了,完全不能打理朝政。
在这种情况下,大臣们再也不能忍受这个反复无常的疯子,发动了”绍熙政变“,在孝宗老婆吴太后的支持下,光宗被禅位于宁宗。
后记
宋朝禅位成风可以体现为局势的动荡不安,君王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对于自己、对于朝堂、对于国家的极度不自信。他们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享乐去了,可是他们的子民呢?他们又可以把责任推给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