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的一生,几乎都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武力出众而被许多人敬佩,后来长大了,又在众多起义军当中脱颖而出,以至于最后成为西楚霸王。强悍的能力让其拥有充足的自信心,但同时也让其容易刚愎自用,难以采纳合适的谏言。
项羽的乌江自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其过刚易折的表现,以其当时的威望人气,若其自己愿意蛰伏,后续历史可能就真的会被改写。在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刘邦遭遇了多次叛乱,晚年因病而去。
乌江自刎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一生的经历太过璀璨耀眼,在其很小的时候,其霸气就已经展露无疑,当时项羽的叔父项梁面对项羽的豪言壮志,不仅没有稍加劝阻,反而是暗暗觉得自豪,毕竟,项梁内心深处,就是想要造反的。
项羽不仅力气大,而且武艺非常好。在年少的时候,项羽就已经能够扛起大鼎,拥有“吴中子弟皆已惮”的才气和武力了。在当时,吴中一直是尚武的,吴中子弟,某种程度上就是强悍的代名词,就连武力出众的吴中子弟都在忌惮项羽,足以说明项羽的能力。
项羽在最开始跟随着项梁起事的时候,就展现了其出众的武艺。当时是会稽郡守殷通想要拉着项梁造反,本来是不谋而合的,但问题在于殷通想要自己拉大旗,让桓楚和项梁一起做自己的武将。
当时刚好桓楚正在逃往,一心想要自己造反当统治者的项梁表面上应和,说是项羽知道桓楚跑去了哪,实际上等项羽刚进来就给项羽使眼色,让项羽把殷通给杀了。
项羽在杀了殷通之后,作为郡守的殷通手下的侍从护卫们纷纷前来反击,项羽一人就勇猛无比地杀了一百多个人。
凭借自己的武力震慑住郡守府剩余人的项羽,在后来的作战当中,同样勇猛无比,引得许多人对其钦佩不已。“刚愎不仁,未肯用命。”过强的能力和极高的威望,使得项羽还来不及沉淀自己,就已经将自己摆在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之上。
位置一旦摆上去了,想要在下来,就非常难。项羽占据大好形势的时候,曾有过机会杀掉刘邦,但当时刘邦处处谨小慎微,态度特别好,而项羽又已经把自己架在了较高的位置上。
如果范增能在劝诫的时候说一些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类,贬低刘邦的同时,又能够体现除掉刘邦才是成大事者需要做的事一类的话,说不定项羽就能顺着梯子下来,按原计划灭掉刘邦。
刚愎自用的项羽最终没能统一天下,在垓下一战兵败之后,就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打败项羽之后,刘邦的日子实际上过得并没有很好,其遭遇了非常多的叛乱。
叛乱众多
“大风起兮云飞扬。”在亲自带兵平定了英布的叛乱之后,刘邦心潮涌动,于是写下了《大风歌》。这首诗歌在展现了刘邦远大政治抱负的同时,也深刻地体现了其对于国事的担忧之情。
刘邦在称帝之后,并没有像部分起义称帝的统治者一样,对原来的功臣赶尽杀绝。实际上,刘邦在举行登基大典,成为汉高帝之后,对各大帮助自己的功臣都进行了封赏。其主要担忧的对象,是那些妨碍中央集权,拥有自己独立兵权,随时有可能谋反的异姓王。
那些被刘邦针对的异姓王们,部分是因为自己的担忧和属下的篡夺,以至于最终没有选择和刘邦坦诚以待,而是直接采取了类似于破罐子破摔的方法,真的开始造反。
韩王信(非韩信),直接跑到了匈奴,这当然不能为刘邦所接受,其了解汉朝情况,而匈奴历来有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于是刘邦便带兵亲征。
临江王共尉一直不肯归附刘邦,当项羽在乌江自刎后,同年12月,刘邦就开始派将领前去攻克。赵王张敖没能约束好部下,最终“因部下谋反而被废为侯。”
公元前197年,阳夏侯陈豨在韩王信的鼓动下决定谋反,刘邦带兵亲征,因为陈豨是联合的韩王信和匈奴一起,这场战争一直打到公元前195年才打完。
韩王信和陈豨的声势浩大的叛乱,彭越的乌龙叛乱,韩信的想反而不敢反,以及其最不能接受的淮南王英布谋反,使得刘邦忧虑不已。
同归于尽
“渡淮南,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英布在很早的时候就跟着项梁起义了,实际上,刘邦也是从很早的时候就和项梁一起谋事了,后来英布在归降刘邦之后,刘邦一直都对英布很好。
然而不管是因为哪些原因,身边的异姓王们一个个在减少确实是事实。惊惧之下,英布最终也选择了造反。刘邦和英布隔着万千将士遥遥相对,刘邦无法接受的问道,“何苦而反?”英布淡定自若,“欲为帝耳。”刘邦气得不行,大骂英布,随即两军便开始交战。
英布的手下主要是江东子弟,大多善武,兵马强壮,布下的军阵,和当初项羽的霸王战阵相差无二。在最开始的时候,靠着英勇善战的将士们和英布本身强悍的作战能力,队伍一路西进,但当遇到刘邦的军队之后,刘邦亲自率军大败英布。
在平定了英布的叛乱之后,本就得了病的刘邦越发郁郁不振,凯旋路上还作下了《大风歌》以示心中悲愤。除了各大叛乱让刘邦不得志之外,家里的立后之事也时常令其烦忧不已。
吕后所生的孩子不够霸气,难以统治天下,但吕后羽翼丰满,年老病重的刘邦已经无力再改变局势。
忧虑交加的情况下,刘邦在平定了英布的叛乱1年后,就病重去世。“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如果项羽当初能够原因听取亚父范增的意见,也许就不会大败于刘邦。
事实证明,刘邦确实更加善于用人,汉朝在其治理之下,蒸蒸日上,因为战乱频仍而衰弱的人口,逐渐得以丰盈。
昔日项羽带领江东子弟的时候,威望极大,即使其落败,都有人拼死相护,但等到英布带着江东子弟,在项羽乌江自刎的6年之后叛乱的时候,落败便被人骗去诛杀了。
小结: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始终对汉朝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即使是年老体重,还不得不带兵前去平定英布的叛乱的时候,刘邦在悲痛交加之际,依然能够抒发其内心对于人才的需求和盼望。
项羽年少时就武力过人,得到众多江东子弟的钦佩,过早过高的声誉,以及造反以来较为顺利的造反历程,都使得项羽很容易刚愎自用。
垓下大败之后,项羽没有选择蛰伏以待时机,而是乌江自刎。6年之后,英布带着江东子弟重组霸王战阵,事不同情也不同,英布大败而死,刘邦在一年之后也病重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