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士兵身上的字:“兵”和“勇”有何不同?哪个才是正规军?

清朝士兵身上的字:“兵”和“勇”有何不同?哪个才是正规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877 更新时间:2024/1/16 4:42:40

清朝距离现代的时间较近,留存下来了大量的资料,这也让各大清朝电视剧的服化道显得颇为严谨。那么,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究竟是历史的真实,还是制作组的疏漏呢?

简单来说,在清朝,“兵”和“勇”的确是两种不同的兵种。

在这里我们先说“兵”。清朝前期,“兵”就是清朝下辖的正规军。他们往往有着正式的编制,吃的也是皇粮。不过,提到清朝的正规军,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大名鼎鼎的八旗子弟。但是在清朝,还有另一支正规军的力量必不可少,那就是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军。

毕竟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的王朝。关外是满族人的老家,但是进了广袤的中原大地,面对数量庞大的汉人,清朝引以为傲的八旗军立马就不够看了。

在当时,中原反清势力不少,无论是西北的李自成还是西南的张献忠,再加上南方的南明政权,个个都能动员出数十万的大军与清朝抗衡。而满族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二十万,面对汉人是完全不够看的。

因此,清朝政府急需笼络汉人为他们效力。就这样,绿营制度应运而生。根据清朝规定,绿营以营为单位,旗帜为绿色,以和八旗军的红黄蓝白区分开。

绿营军享受与八旗军的同等待遇,军饷俸禄以及上升空间也差不多。这种一碗水端平的政策很快就拉拢到了大批的抵抗势力。可以说,清朝坐稳江山,离不开绿营兵鞍前马后的效力。因此,无论是绿营军还是八旗军,在清朝都被称呼为“兵”。

但是纵观整个清朝,“满汉之防”始终都是绕不过的话题。清朝当年打天下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直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生怕自己失败后被赶回东北老家,所以对于汉人自然没什么要求,只要肯来效力,什么条件都好说。但是清朝坐稳了天下之后,对于绿营军和八旗军的区别对待就渐渐展现出来了。

比如在帝都的卫戍工作方面,清朝政府很明显是更加倾向于和自己同族的满人的。而绿营兵则更多地被派去防守其他地区。

但是当时天下已经大定,又是康乾盛世时期,帝都周围怎么可能会有大的战事发生呢。所以这些八旗子弟也就开始贪图享乐,荒废武技,而镇守边疆的绿营兵因为参与了不少战事,战斗力便与八旗子弟兵显著地拉开了差距。

但是到了乾隆朝末期,绿营军也逐渐衰落了。原因无他,康熙雍正时期,清朝对于绿营军的依赖已经达到了顶点,基本什么硬仗都让绿营军去打,一提到八旗军就是一脸“带不动”的嫌弃样。

乾隆皇帝觉得再这么下去,满人对汉人的压制力就要完蛋了,所以必须得打压绿营军,并且重振八旗军的威名。于是乾隆帝一声令下,八旗军不得不抛弃之前的懒散懈怠,开始重新恢复高强度的训练。

同时,乾隆皇帝对于绿营军可以说是百般刁难,不但打压俸禄兵饷,还不肯给上升渠道。反观八旗兵,不但工资丰厚,禄米、田亩也是一点不少,待遇可谓是天上地下。所以在乾隆朝末期,绿营兵的战斗力一落千丈,反而八旗兵能支棱起来打几场像点模样的胜仗。

然而随着乾隆皇帝的去世,他重振八旗兵战斗力的政策也被贪图享乐得满人废弃。从此,担任清朝正规国防力量的八旗军和绿营军彻底衰落。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清朝的腐朽衰落已经被看得一清二楚。咸丰皇帝时期,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其势力之强悍甚至占领了南方的中心城市南京。而面对太平军,八旗军和绿营军全都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兵勇”中的“勇”也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其实在咸丰朝之前,“勇”就一直存在了。如果说绿营军、八旗军这种“兵”是世袭兵役的义务兵的话,那么“勇”就是预备役和民兵。

清朝派兵前去平定起义或者打击外敌时,往往会临时从当地征集壮丁和民兵,来为其进行后勤保障等服务。虽然给钱给待遇,但是这些民兵的编制不是固定的,打完仗后就会自行解散。

而到了清末,绿营兵和八旗兵统统都派不上用场。咸丰皇帝只好下令,从国库里掏出钱来,发到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地方实力派的手上,然后让他们自己组建军事武装,也就是团练,然后自己去平定太平天国。打得好坏全靠自己决定,朝廷不插手。

从此,“勇”这种军事力量的地位得到了历史性的飞跃。原来的“勇”还是正规军麾下的小喽啰,现在一举翻身,做了主宰地方归属的重要势力。

而且相比于“兵”,“勇”还有另一个特点。清朝的八旗军和绿营军换将十分频繁,目的就是为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没有战事的话,将领根本无法在军中树立威信,士兵不认统帅,只认军令。而将领打完胜仗回来之后,又被立刻调离原岗位。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降低武将造反篡位的可能性。

而“勇”是当地地主个人招募的组织,军令大权全都掌握在团练首领一人手里。这种情况下,自然就让“勇”对将领产生了极强的人身依附关系,毕竟虽然给他们发饷的是朝廷,可是带领他们打胜仗的还是“曾大人”、“李大人”。这样一来,自然会造成团练首领拥兵自重,逐渐演化成军阀的问题。

但是对于内外交困的清朝来说,只要能尽快平定太平天国,腾出手来跟洋人打交道,那真的是什么都顾不得了。就这样,依靠着乡勇势力,清朝的军事大权兜兜转转,终究还是回到了汉人的手上。

在曾国藩等人手里,团练乡勇势力除了没有固定的编制以外,其他的制度已经与“兵”基本差不多了。比如曾国藩的“湘军”,录用兵源时一般不是一个一个地录,而是一录录一群,比如兄弟、师生、父子、亲戚,大家彼此都有关系。

这样的用人制度下,可以非常紧密地团结军心,一旦有人阵亡,就会刺激一群人为他报仇雪恨,普通人也不敢随便开小差,怕牵连到自己认识的人。

而八旗兵绿营兵其实也是使用的这个制度,但是在大环境的拉跨下,这种看似优秀的制度也就迎来了它的弊端——虽然一个人优秀能连带着很多人优秀,但是一个人堕落也自然会连带着很多人堕落。所以,可见没有完美的制度,人心和大环境的熏陶才是最重要的。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逐渐取消了绿营军、八旗军和各种团练势力,“兵”和“勇”也渐渐不再泾渭分明。采用西方练兵的思路,由袁世凯一手编练的“新军”逐渐成为了清政府倚重的力量。不过,1911年的武昌,正是这支“新军”,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

更多文章

  • 乾隆真容被一位意大利画师画下来,颠覆后人认知,网友:长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乾隆皇帝的御用画师,乾隆最迷人的画作,乾隆画像谁画的最好

    画像的作者是熟悉清史的人们非常熟稔的郎世宁,他在1715年来中国传教,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并且三位皇帝都十分喜爱他。郎世宁最有名的作品,一个是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赫赫有名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就是出自他手;另一个就是他为乾隆十二后妃绘制的人物像《心写治平图》。郎世宁作为乾隆帝最喜爱的画师,每日

  • 清朝在鼎盛时期拥有的18个藩属国,都是哪些国家,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57个藩属国名单,清朝十大藩国排名,清朝的藩属国最多时有多少个

    第一个国家:朝鲜。朝鲜位于我国的东北的地区,是中国的邻国,朝鲜于1636年,也就是皇太极时期成为清朝的附属国,直到1895年被日本占领,解除了藩属关系,时间长达258年。如今的朝鲜已经分裂为朝鲜和韩国两个国家了,朝鲜也是做为清朝藩属国时间最长的一个国家了。第二个国家:琉球王国。琉球王国位于我国钓鱼岛

  • 清朝“怪兽”深得皇太极喜欢?生前被封镇店侯,死后供奉在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代四大吉兽图,皇太极墓中的怪事,清朝皇宫中的神兽

    听到“怪兽”两个字,相信很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反映出来的,是诸如哥斯拉、宿那鬼等身形巨大且面目狰狞的形象。它们虽然不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但是却以影视作品的形式被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让人们一想到他们就心生畏惧。可在清朝,却有两个传说中的“怪兽”,它们不仅没有受到人们的畏惧,还反而得到了皇太极的尊重和

  • 李鸿章首次见全自动机枪,没先价问反而问一句话,让洋人听后沉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鸿章是一个极其有能力的人,他虽然是文人出身,却凭借在军事方面的功业而掌握权力。清朝自1840年以后在与各种的战争中频频失败,为了巩固国防和稳定国内局势,清政府在军火方面一直坚持采用自我研发和引进外国引进武器相结合的方法。太平天国运动中,正是因为大规模地采购火器,曾国潘才有“打呆仗”的底气。曾国潘是

  • 乾隆见“状元”太丑出一上联刁难,他对出下联后,乾隆:探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因相貌太丑乾隆出上联挖苦,乾隆面试独眼探花的对联,乾隆上联难度大吗

    科举制度在我国由来已久,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如今依然以高考的形式存在。科举堪称古代最为公平的竞争,无论寒门贵族,只要才华够高就能高中状元,这一点在阶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十分难得。不过万事无绝对,封建王朝的大权终究集中在皇帝一人身上,有一次乾隆皇帝便认为状元太过丑陋,故意出对联刁难对方,等到状元对出

  • 晚清女子真很丑陋?几张图带你看清朝美女,最后一张美得不可方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落后,闭关锁国的朝代。西方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清朝执政者还在封锁国门,等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候,才醒悟过来,最后把百姓推向了水深火热的地步。据相关记载,清朝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12年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诏书》的这72年间,清朝政府与外国政

  • 乾隆参加将军葬礼,临走时把荷包留在现场,将军家属瞬间转悲为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最珍贵的葬礼图片,乾隆把一个19岁的女人纳入后宫,乾隆将军

    兆惠是1708年生人,是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的族孙,由于他身上流淌着皇室外戚血脉,又为人刚正、武艺高强,故而在23岁时就开始供职军机处,先后任职过兵部侍郎、内阁学士等重要职位。后来乾隆即位,他依旧受到重用,最开始是督办战争的运粮事宜,后来就擢升为将领,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1756年,清军收复伊

  • 乾隆出巡时路边吃瓜,还大赞瓜农,回宫路上却下令将其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吃瓜为什么杀瓜农,乾隆在路边吃瓜边吃边夸赞瓜农,乾隆走到了瓜地为什么要杀瓜农

    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距离现代较近,很多清朝的故事可信度都比较高,尤其是关于多位皇帝的记载更是真切,其中当属乾隆帝的传闻最多。关于他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将清王朝带到了巅峰,也有人认为他为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然而真实的乾隆却有着不同的性格,有一次他出巡的时候在路边吃瓜,和瓜农聊天之

  • 此人自称乾隆第7代皇孙,手戴乾隆玉扳指,至今还过着皇家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的第七世子孙手戴乾隆扳指,乾隆皇帝玉扳指图片,乾隆戴什么扳指

    在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很多的朝代,也出现了很多的皇帝,和王公大臣。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也更是退位有百年有余。但皇帝退位,很多皇亲国戚还是照样生活在中国各地,而小编今天带你看到的王爷有点特殊,他自称是乾隆第七代皇孙,现在也按照清朝的礼制生活,而且他手上带了一枚价值千万的扳指,身价更是不菲,据说

  • 我国仍在用的清朝钢轨,至今还没有生锈,专家:每一根都是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新中国成立,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好了,外出的交通工具也变得复杂多样,无论是私家车,高铁还是飞机都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坐过高铁的人都知道,高铁不仅十分稳,并且速度非常迅速,但是肯定没有人深刻了解高铁的过去。高铁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它也经历了许多挫折。而到现在我们还用着一根清朝的铁轨,并且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