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鸿章首次见全自动机枪,没先价问反而问一句话,让洋人听后沉默

李鸿章首次见全自动机枪,没先价问反而问一句话,让洋人听后沉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69 更新时间:2024/1/17 16:42:43

鸿章是一个极其有能力的人,他虽然是人出身,却凭借在军事方面的功业而掌握权力。清朝自1840年以后在与各种的战争中频频失败,为了巩固国防和稳定国内局势,清政府在军火方面一直坚持采用自我研发和引进外国引进武器相结合的方法。

太平天国运动中,正是因为大规模地采购火器,曾国潘才有“打呆仗”的底气。曾国潘是李鸿章的老师,因此,李鸿章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这种对武器的重视态度。彼时最先进的机枪,就深深吸引着李鸿章的关注。

1848年适逢要前往德国参观,早就被机枪吸引的李鸿章专门去参观了一个马克沁机枪厂子。马克沁机枪老板知道李鸿章是清朝重臣,断定这是一位真正的“上帝”,因此特意给李鸿章准备了一场重大“演出”:在半分钟内用马克沁机枪将一颗比一个成年人腰还粗壮的大树拦腰打断。机枪的声音以及大树倒地的声音都让李鸿章深受震撼,他不禁想大清朝要是有这样的武器该有多好,那样就不会再担心列强来犯了。

怀着这种想法,李鸿章便开口询问马克沁机枪老板,但他问出的不是价格,而是“刚刚一共发出多少发子弹”。工作人员怀着疑惑告诉他是300发。听到这里,李鸿章沉默了,接着说出一句让人们时至今日仍感觉无比心酸的话:“这机枪消耗子弹太快了,大清朝用不起。”话毕,他老板挥了挥手,拒绝了他们采购机枪的提议。

这个无奈又心酸的理由让马克沁机枪老板都沉默良久,他们做梦也想不到,昔日的天朝上国,竟然连子弹的费用都支付不起。不得不说,这也正是李鸿章目光“毒辣”之处。别人都简单地认为清朝挨打的原因是武器不够先进,只有他看到了现象后的本质,即大清朝经济崩溃的现实。

其实清朝的收入也并不是非低,清末的财政收入一直创下了“高新”记录,最多的一年甚至收入8968万两,相比明朝末年财政收入已经非常高了。不幸的是,这些财政收入用于治国的则少之又少。与明朝相比,清朝要供养的人太多了,不仅要供养皇族和贪官污吏,甚至还有庞大的八旗集团,其中慈禧又极度奢侈,花起银子来更是眼睛都不眨一下。

慈禧70寿宴花费三千多万两白银,修颐和园花费700多万两白银,却没有60万两白银给用以李鸿章维修军舰。结果清朝一打起仗的时候就发现国库银子不足,只能犯怂了。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持久作战,所以即使是越南战争战胜了,还是得去签订屈辱地割地条约,否则,一旦经济崩溃,下面的官吏“吃不饱”,不满意,老百姓甚至不需要武器就可以轻易让清政府垮台。

都说李鸿章和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协议,是卖国贼,但这仍旧无法改变他晚清名臣的地位。作为大清朝最后的“补锅人”,李鸿章责任重大。他一直在尽自己所能“过日子”,马克沁机枪要用一大笔钱,而马克沁机枪需要大量子弹,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一直用,一定会拖垮清朝的经济。而不用马克沁机枪,也只是在作战时更辛苦一些,清政府统治还能维持,相比之下,如取舍一目了然。

慈禧太后可以花大把的白银给自己欢庆寿宴,修建颐和园享乐,却不愿意拿出一小部分用以军事国防。清政府的腐朽,可以说是文武全才的李鸿章又怎么会看不到?只是他也身在局中,无法改变什么,只能竭尽所能苦苦维持。

毫无疑问,李鸿章是一个极其具有时代特色的人物。一方面,他想继续维持清政府的统治,另一方面,他也想保全中国。在这种纠结的抉择中,他非常矛盾。他作为大清朝的名臣,却不得不和列强签署一系列屈辱的协约,一人担下“卖国贼”的千古骂名。他是晚清名臣,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也是时代的悲剧。

参考资料:

《前出塞九首》(其六)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见“状元”太丑出一上联刁难,他对出下联后,乾隆:探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因相貌太丑乾隆出上联挖苦,乾隆面试独眼探花的对联,乾隆上联难度大吗

    科举制度在我国由来已久,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如今依然以高考的形式存在。科举堪称古代最为公平的竞争,无论寒门贵族,只要才华够高就能高中状元,这一点在阶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十分难得。不过万事无绝对,封建王朝的大权终究集中在皇帝一人身上,有一次乾隆皇帝便认为状元太过丑陋,故意出对联刁难对方,等到状元对出

  • 晚清女子真很丑陋?几张图带你看清朝美女,最后一张美得不可方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落后,闭关锁国的朝代。西方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清朝执政者还在封锁国门,等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候,才醒悟过来,最后把百姓推向了水深火热的地步。据相关记载,清朝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12年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诏书》的这72年间,清朝政府与外国政

  • 乾隆参加将军葬礼,临走时把荷包留在现场,将军家属瞬间转悲为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最珍贵的葬礼图片,乾隆把一个19岁的女人纳入后宫,乾隆将军

    兆惠是1708年生人,是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的族孙,由于他身上流淌着皇室外戚血脉,又为人刚正、武艺高强,故而在23岁时就开始供职军机处,先后任职过兵部侍郎、内阁学士等重要职位。后来乾隆即位,他依旧受到重用,最开始是督办战争的运粮事宜,后来就擢升为将领,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1756年,清军收复伊

  • 乾隆出巡时路边吃瓜,还大赞瓜农,回宫路上却下令将其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吃瓜为什么杀瓜农,乾隆在路边吃瓜边吃边夸赞瓜农,乾隆走到了瓜地为什么要杀瓜农

    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距离现代较近,很多清朝的故事可信度都比较高,尤其是关于多位皇帝的记载更是真切,其中当属乾隆帝的传闻最多。关于他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将清王朝带到了巅峰,也有人认为他为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然而真实的乾隆却有着不同的性格,有一次他出巡的时候在路边吃瓜,和瓜农聊天之

  • 此人自称乾隆第7代皇孙,手戴乾隆玉扳指,至今还过着皇家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的第七世子孙手戴乾隆扳指,乾隆皇帝玉扳指图片,乾隆戴什么扳指

    在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很多的朝代,也出现了很多的皇帝,和王公大臣。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也更是退位有百年有余。但皇帝退位,很多皇亲国戚还是照样生活在中国各地,而小编今天带你看到的王爷有点特殊,他自称是乾隆第七代皇孙,现在也按照清朝的礼制生活,而且他手上带了一枚价值千万的扳指,身价更是不菲,据说

  • 我国仍在用的清朝钢轨,至今还没有生锈,专家:每一根都是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新中国成立,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好了,外出的交通工具也变得复杂多样,无论是私家车,高铁还是飞机都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坐过高铁的人都知道,高铁不仅十分稳,并且速度非常迅速,但是肯定没有人深刻了解高铁的过去。高铁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它也经历了许多挫折。而到现在我们还用着一根清朝的铁轨,并且神奇的

  • 朱元璋百万后裔,清朝为何一个没留?比满人更狠的,是明朝子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晚年有多残忍,明代朱元璋后代有多少人,朱元璋的后裔有多厉害

    其实,草根出生的皇帝有很多,这些皇帝通常会更明白人间的疾苦,因此夺得皇位之后便会小心翼翼,细致地处理自己的国家大事。朱元璋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就很有一套,然而朱元璋的百万后裔在清朝时,为何却没有留下一个,其实比满人更狠的是明朝的子民。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攻克大都,建立了明朝。朱元璋也吸取前车之鉴,因此

  • 她是慈禧身旁最美的女官:精通舞蹈,后嫁给少将,晚年依然迷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张照片从晚清时期流传至今,照片上有着慈禧太后和一些宫中的女眷,但是不难看出这张照片中的女眷们除了慈禧太后身边的一位,其她的都姿色一般。古籍中记载的美人似乎在在这些富贵的女眷中不存在一般。每当人们说起晚清的美人,肯定有不少人在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婉容和珍妃,照片中也有一位美人,就是那位站在慈禧太后

  • 14岁扳倒鳌拜的康熙,花费8年才干掉一个老人,还称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和鳌拜第一次对打,康熙智擒鳌拜的真实故事,康熙靠什么打败鳌拜

    册封藩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君主稳定国家,治理边疆的常用方法,但这个方法或许一开始有效,但是随着中央政权的衰落,藩王实力的壮大,常常会出现尾大不掉,甚至藩王造反的危机。为避免出现问题,君主一般会选择在藩王过于强大之前“削藩”,但是历史上削藩直接引起叛乱的事也是屡见不鲜,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朱棣的

  • 和珅的贪污本不至死,只是他的一个举动,令嘉庆帝动了杀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庆帝和珅,为啥嘉庆帝非要杀和珅,嘉庆帝是怎么收拾和珅的

    和珅这么有才华的人,在朝廷散发自己的光芒,也可以很容易地得到皇帝的赏识,让自己的家境很殷实,但是和珅偏偏不满足,他眼馋全天下的奇珍异宝,想要设法全部得到,所以便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但其实,和珅的贪污本不至死,只是他的一个举动,令嘉庆帝动了杀心。和珅的童年并不幸福,他从小在贫寒的家庭里长大,并且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