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见“状元”太丑出一上联刁难,他对出下联后,乾隆:探花

乾隆见“状元”太丑出一上联刁难,他对出下联后,乾隆:探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28 更新时间:2024/1/25 7:30:48

科举制度在我国由来已久,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如今依然以高考的形式存在。科举堪称古代最为公平的竞争,无论寒门贵族,只要才华够高就能高中状元,这一点在阶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十分难得。不过万事无绝对,封建朝的大权终究集中在皇帝一人身上,有一次乾隆皇帝便认为状元太过丑陋,故意出对联刁难对方,等到状元对出下联后乾隆却说让他做探花。

凤诰,生于1761年的江西,古代大多数读书人一样,他从小便勤学苦读,梦想着能金榜题名,为朝廷效力。不过与周围人不同的是刘凤诰十分聪慧,对于学习更是有着特别的天赋,在七岁时便能独自书写章,让许多人啧啧称奇,更是被誉为江西第一才子。

不仅如此,刘凤诰生得也是十分俊俏,虽说古代不提倡以貌取人,但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还是从外表中获取,因此英俊的外表会给人带来许多优势,正因如此刘凤诰被很多人看好,认为将来必定成就大事。

可惜好景不长,有一次刘凤诰和朋友们外出游玩的时候发生了意外,他们计划互相比拼箭术,可惜缺乏一定的安全保护,最终刘凤诰的一直眼睛被射中,当场血流遍地。虽然最后在医生的紧急救助下捡回了一条命,然而刘凤诰的外表却变得异丑陋。这一消息很快便如旋风一般传遍江西,人们都知道这位才子突然间毁容了,很多人顿时不再看好他,认为朝廷不会录用这样一位有身体缺陷的人。

虽然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刘凤诰也的确低落过一段时间,但他的内心是强大的,很快便重新燃起了斗志。既然周围人都不看好自己,那么更要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刘凤诰平日里读书学习更加努力用功,成长速度远超以往,1789年,刘凤诰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充足,决定参加殿试。

考场上氛围十分紧,所有考生都在努力书写自己的答卷,刘凤诰自然也不例外。虽然学富五车,但他的眼睛问题还是带来了许多麻烦,由于医疗技术非常落后,失去一只眼睛后对刘凤诰的视力影响极大,平日里尚能勉强应对,在这个紧张的氛围下,刘凤诰的答题速度明显慢于其他人,最后所有人都交卷了他依然在继续作答。

主考官见状后本想过来催促他迅速交卷,但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刘凤诰的书法十分犀利,远超其他考生,更是注意到了他的眼睛问题,于是安排其他人拿来了蜡烛进行照明,等待着刘凤诰答完题。

刘凤诰也完成了自己的试卷,他发现主考官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于是深深鞠了一躬表示感谢。经过一番比较后主考官选出了十分最佳的试卷上交给乾隆帝,刘凤诰自然也位列其中。拿到试卷之后乾隆慢慢翻阅,看到刘凤诰的答卷时十分惊喜,他发现这位考生的笔法堪称大师级别,让见多识广的自己都感到惊讶,于是安排这位考生前来面试,显然要将状元颁给这位考生。

可是等到刘凤诰进入大殿时乾隆却愣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份答卷的主人样貌竟然如此丑陋,而且还缺少了一只眼睛,心中顿时感到不满。为了让刘凤诰出洋相,乾隆故意出了一个对联叫做“独眼不登龙虎榜”,暗指刘凤诰配不上状元,聪明的刘凤诰自然明白乾隆的意思,回了一个对联“半月依旧照乾坤”,代表自己即便只有一只眼睛,才华依然出众。

乾隆又出了两个对联,刘凤诰也一一对应,最后还说道自己本就是探花。乾隆听后心中也感到欢喜,他本就不想给刘凤诰状元,对方既然给了台阶下自然不会拒绝,就这样刘凤诰成了探花郎。由此可见,虽然人们不提倡以貌取人,但外貌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平常生活里也要多多注意。

参考资料: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更多文章

  • 晚清女子真很丑陋?几张图带你看清朝美女,最后一张美得不可方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清朝,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落后,闭关锁国的朝代。西方在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清朝执政者还在封锁国门,等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候,才醒悟过来,最后把百姓推向了水深火热的地步。据相关记载,清朝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12年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诏书》的这72年间,清朝政府与外国政

  • 乾隆参加将军葬礼,临走时把荷包留在现场,将军家属瞬间转悲为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最珍贵的葬礼图片,乾隆把一个19岁的女人纳入后宫,乾隆将军

    兆惠是1708年生人,是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的族孙,由于他身上流淌着皇室外戚血脉,又为人刚正、武艺高强,故而在23岁时就开始供职军机处,先后任职过兵部侍郎、内阁学士等重要职位。后来乾隆即位,他依旧受到重用,最开始是督办战争的运粮事宜,后来就擢升为将领,从此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1756年,清军收复伊

  • 乾隆出巡时路边吃瓜,还大赞瓜农,回宫路上却下令将其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乾隆吃瓜为什么杀瓜农,乾隆在路边吃瓜边吃边夸赞瓜农,乾隆走到了瓜地为什么要杀瓜农

    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距离现代较近,很多清朝的故事可信度都比较高,尤其是关于多位皇帝的记载更是真切,其中当属乾隆帝的传闻最多。关于他的评价毁誉参半,有人认为他将清王朝带到了巅峰,也有人认为他为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然而真实的乾隆却有着不同的性格,有一次他出巡的时候在路边吃瓜,和瓜农聊天之

  • 此人自称乾隆第7代皇孙,手戴乾隆玉扳指,至今还过着皇家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的第七世子孙手戴乾隆扳指,乾隆皇帝玉扳指图片,乾隆戴什么扳指

    在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很多的朝代,也出现了很多的皇帝,和王公大臣。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也更是退位有百年有余。但皇帝退位,很多皇亲国戚还是照样生活在中国各地,而小编今天带你看到的王爷有点特殊,他自称是乾隆第七代皇孙,现在也按照清朝的礼制生活,而且他手上带了一枚价值千万的扳指,身价更是不菲,据说

  • 我国仍在用的清朝钢轨,至今还没有生锈,专家:每一根都是文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新中国成立,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好了,外出的交通工具也变得复杂多样,无论是私家车,高铁还是飞机都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坐过高铁的人都知道,高铁不仅十分稳,并且速度非常迅速,但是肯定没有人深刻了解高铁的过去。高铁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它也经历了许多挫折。而到现在我们还用着一根清朝的铁轨,并且神奇的

  • 朱元璋百万后裔,清朝为何一个没留?比满人更狠的,是明朝子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晚年有多残忍,明代朱元璋后代有多少人,朱元璋的后裔有多厉害

    其实,草根出生的皇帝有很多,这些皇帝通常会更明白人间的疾苦,因此夺得皇位之后便会小心翼翼,细致地处理自己的国家大事。朱元璋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就很有一套,然而朱元璋的百万后裔在清朝时,为何却没有留下一个,其实比满人更狠的是明朝的子民。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攻克大都,建立了明朝。朱元璋也吸取前车之鉴,因此

  • 她是慈禧身旁最美的女官:精通舞蹈,后嫁给少将,晚年依然迷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张照片从晚清时期流传至今,照片上有着慈禧太后和一些宫中的女眷,但是不难看出这张照片中的女眷们除了慈禧太后身边的一位,其她的都姿色一般。古籍中记载的美人似乎在在这些富贵的女眷中不存在一般。每当人们说起晚清的美人,肯定有不少人在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婉容和珍妃,照片中也有一位美人,就是那位站在慈禧太后

  • 14岁扳倒鳌拜的康熙,花费8年才干掉一个老人,还称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熙和鳌拜第一次对打,康熙智擒鳌拜的真实故事,康熙靠什么打败鳌拜

    册封藩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君主稳定国家,治理边疆的常用方法,但这个方法或许一开始有效,但是随着中央政权的衰落,藩王实力的壮大,常常会出现尾大不掉,甚至藩王造反的危机。为避免出现问题,君主一般会选择在藩王过于强大之前“削藩”,但是历史上削藩直接引起叛乱的事也是屡见不鲜,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朱棣的

  • 和珅的贪污本不至死,只是他的一个举动,令嘉庆帝动了杀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嘉庆帝和珅,为啥嘉庆帝非要杀和珅,嘉庆帝是怎么收拾和珅的

    和珅这么有才华的人,在朝廷散发自己的光芒,也可以很容易地得到皇帝的赏识,让自己的家境很殷实,但是和珅偏偏不满足,他眼馋全天下的奇珍异宝,想要设法全部得到,所以便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但其实,和珅的贪污本不至死,只是他的一个举动,令嘉庆帝动了杀心。和珅的童年并不幸福,他从小在贫寒的家庭里长大,并且父母

  •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上在处理光绪的后事,傍晚嘴中含上了夜明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慈禧处理了光绪后事,慈禧太后嘴里的夜明珠何去何从,慈禧死后就往嘴里放夜明珠英文版

    古代权贵高官之女,会被送入皇宫之中参加选秀,“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进宫前的女子正是豆蔻年华,貌美天真,一切都是美好的。入宫后生命在这绿瓦红墙的监狱中,慢慢地磨光所有的快乐。慈禧的最后一天,早上在处理光绪帝的身后事,夜晚就含上了一颗夜明珠。慈禧原只是一个普通的秀女,稍有姿色和手段,颇受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