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更替几百年,匈奴危害仍犹在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在群雄逐鹿,军阀割据的战国时代,百姓颠沛流离,无处定居,此时秦王嬴政凭借着秦国数百万虎狼之师,统一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是威武如嬴政、聪明如嬴政,登上帝位的秦王也不能高枕无忧,因为在北方始终有一支骁勇善战的匈奴骑兵,匈奴骑兵天性野蛮、能征善战,机动性强,让秦朝士兵头疼不已;
就算多次派兵出征,也是屡屡败绩,因为匈奴人自夏商周时期就生活在草原,有着一流的进攻和防御能力,秦始皇无奈只能动用人力、物力、财力,冒着被天下百姓指责为暴君的风险,修建万里长征抵御匈奴骑兵入侵中原王朝。秦始皇的长城起到了作用,但始终也是治标不治本,没有彻底消灭匈奴势力。
等到西汉建立之时,汉高祖刘邦奉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避免与匈奴的正面冲突,但是匈奴虎视眈眈,想要趁汉朝江山未稳,让刘氏家族摇尾乞怜,于是冒顿单于攻击汉高祖刘邦,刘邦被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只能坐以待毙,后来在娄烨的建议下,贿赂阏氏,才得以全身而退,此后的刘邦深刻认识到匈奴的实力,只能采取和亲的方式,暂做羁縻。
文景二帝,着重恢复国力,仍旧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继续实行和亲政策,匈奴满足于汉朝的妥协,但是也并不安分,多次骚扰汉朝边境地区,联合西域诸国,策划阴谋。此等现状让汉朝人民,早就心生不满,经历了文景之治的积累,汉朝的国力已大有提升,初登皇位的汉武帝刘彻,对于匈奴人的所作所为,一直隐忍不发,上台之初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策略的他,让匈奴人心中不免为之一震,为了试验这位年轻皇帝的态度,匈奴人民又会采取什么样的办法?
窥探圣意花心思,天心取米难众人
虽说匈奴骁勇善战、驰骋草原,但是汉朝几十年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蒸蒸日上,不能让匈奴不为之考量。为了窥探圣意,也为了测试中原王朝是否有奇人妙士,狡猾的匈奴人,凭借着多年与汉朝和亲的情义,派遣使者进京,名义上是为了联络双方的感情,实际上却是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汉武帝虽知匈奴此行目的并不单纯,但是也不得不与之交流,没想到匈奴使者竟然从口袋中,拿出一纸条,上面书写天心取米这四个大字。
汉武帝大吃一惊,不知道匈奴意欲何在,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汉武帝召集满朝文武大臣研究并商量对策,但是满朝文武大臣,熟读圣贤书多年,众人面面相觑竟不知何意,只能磕头认罪,汉武帝无奈,只能在全国各地遍发榜文,渴求民间人士能够早日揭榜,以求应对之法。榜文发下数日,却迟迟没有动静,汉武帝深知,匈奴使者一日在京不走,这榜文就是一日的麻烦,此时的汉武帝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正在这一筹莫展之际,民间的一位能人接揭下榜文,并声称自有妙计,汉武帝火速宣此人进京。
灵机一动加一笔,未必敢来退使者
揭下榜文者,名为何塘,他向汉武帝解释这天心取米的四字意思,他说:天者,天朝也,心者,中原也,取者,抢夺也,米者,圣上也,所以这四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要夺得汉室江山,抢夺圣上的皇位,汉武帝大怒,没想到匈奴人如此胆大包天,竟然无视天子权威,也欺朝中无人,但是汉武帝深知此时并不是开战的时机,如果仅凭四字杀掉使者,也会落人以口实,毕竟汉匈和亲多年,如果仅凭自己的一腔怒火,毁掉了几代君王辛苦经营的局面,这是不明智的做法,待到怒火稍微平息后,要求何塘及时想出退敌之策,于是何塘再次发挥了他的机智才能,灵机一动,在这四字,各加了笔画;
将天字变成了未,心字变成了必,取改成了敢,米也变成了来,四字连起来便是未必敢来,仅仅几笔,就与原来的意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汉武帝再次拿给使者时,使者反而惊慌失措,没想到反而被汉人反将一军,待到匈奴首领看到汉朝的回应后,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汉朝口气如此轻蔑,必定有所防范,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接受被蔑视的事实,取消了进犯的图谋。经过此事的汉武帝,痛定思痛,认为匈奴人肯定会再找麻烦,为了不落得被动地位,汉武帝励精图治、宵衣旰食,在几年里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也培养出了霍去病、卫青等战功赫赫的武将,彻底摆脱了汉弱匈强的局面,让匈奴臣服于汉朝。
结语: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在国家实力落后的时候,就只能面临着任人宰割的局面,为了获得提升国力的时间,汉代无奈将一个个青春美貌的公主远嫁匈奴,甚至为了联络盟国,嫁给乌孙、大宛等国,可怜这些女子如花似玉,只能接受着命运的安排,客死他乡,不能回归故土。好在君有抱负,臣有才能,才彻底让更多的女子摆脱了和亲的悲剧。何塘凭借着自己的寥寥几笔,大挫敌方锐气,正是说明了汉朝人民机智的头脑与忠君的情操,上下一心,所以汉朝才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