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尽管皇帝拥有着绝对权力,但一位明君若要将国家治理的繁荣昌盛,自己的功绩能流芳百世,就必须注重和赢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古代治国都崇尚“仁政”,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自己的座右铭。
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有时也会肆意妄为,甚至做出一些蔑视司法,滥杀臣子为巩固政权的事来,而作为臣民这种时候也只能默默忍受,不置可否。唐高宗李治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
昭陵乃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合葬地,周围一些规格较小的陵墓安葬着他们的子女。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些子女墓中,竟然还有另外一座皇后墓。可据史料记载,唐太宗自始至终只立过一个皇后,那就是结发妻子文德皇后长孙氏。那么,这另外一个皇后墓又从何而来,而墓主人又是何人呢?
经考察证实,这另一皇后墓的主人乃是唐太宗的小女儿,唐高宗同父同母的亲妹妹新城公主。可一个公主为何死后却葬入了皇后陵,另外墓中还有一个诡异的现象,就是墓室壁画上所有侍女的头都被刮掉了。唐高宗为何要把亲妹入葬“皇后陵”?专家研究壁画后感叹:一言难尽。这些谜团随着研究的深入,一桩皇家丑闻也渐渐浮出了水面。
新城公主出生于贞观八年,是唐太宗最小的女儿,在世时深受太宗的宠爱,太宗去世之后,大哥李治也对她关怀备至。然而这个享有万般宠爱的公主,三十岁时便香消玉殒。在世时,历经三段婚姻生活,却没有一段让她过得幸福。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将新城公主许配给当朝权臣魏征之子魏叔玉。不久后魏征去世,同年四月,大臣侯君集因谋反罪被处死。魏征在世时,举荐此人与唐太宗,于是,太宗便怀疑魏侯二人有结党之嫌,大发雷霆,遂下敕取消了这桩婚事。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又给公主物色了一位新驸马,长孙操之子长孙诠。长孙家族自唐初之时就得皇帝器重。婚后,新城公主与驸马情投意合,生活美满,然而好景不长,几年之后,朝堂权力纷争,长孙家族被高宗扳倒,长孙诠也受到牵连,被高宗下令流放,后又被高宗派人暗杀,死于流放途中。
心爱的丈夫逝世,新城公主悲痛万分。高宗心怀愧疚,为了让妹妹早日走出悲伤,就又为她重新安排了一桩婚事,将她许给了彭城郡公韦庆嗣的第八子韦正矩。可惜公主对先前亡夫的感情太过深厚,虽另嫁他人,但心中始终惦念着亡夫,导致与继任驸马的婚姻生活不如前一段那样感情和睦。
公元649年,新城公主重病,高宗知晓后,还修建寺庙来为妹妹祈福,岂料事与愿违,同年三月,新城公主便病逝于长安,年仅三十岁。心爱的妹妹无故离世,唐高宗犹如遭受晴天霹雳,他认为总得有个人来为妹妹的死负责,便将驸马韦正矩兴师问罪,而韦正矩一时竟难以辩驳。
盛怒之下,唐高宗判定公主仙逝,驸马难辞其咎,传令将其处死,家人也全部流放。而后,唐高宗将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礼下葬,并处死了新城公主生前的全部侍女来为其殉葬。这是唐朝唯一一位享有皇后葬礼规格的公主,这在唐朝仅此一例,由此,高宗对妹妹的疼爱之心也昭然若揭,不仅为妹妹修建了豪华的陵墓,还命人刮掉墓室壁画上所有婢女的头像。
在高宗看来,这些侍女生前没有尽职尽忠的服侍公主,死后也没有资格伺候公主。高宗因为接受不了爱妹薨逝,迁怒于驸马使其成为替罪羊,世人虽心有疑惑,嘴上却不敢言语,后来大家对娶公主这件事都忌惮颇深。
至此,新城公主古墓的谜团终被揭开。一方面来说,她出生于皇权贵族之家,父亲盛宠,兄长疼爱,生前身后,可谓尽享荣耀与尊贵,这是她的幸运。另一方面,在父权社会之下,其婚姻大事皆由父兄掌控,丈夫性命也全凭父兄一言定夺,她虽贵为公主,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是哀也。而素来被世人认为宽厚仁慈的唐高宗,却也有这样杀伐决绝,武断狠辣的一面,果真人有千面,面面峥嵘。
参考资料:
《孟子·公孙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