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敦煌曲子词寒冬九首:寒窗冷慑一无衣,如何御彼三冬雪

​唐朝敦煌曲子词寒冬九首:寒窗冷慑一无衣,如何御彼三冬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299 更新时间:2024/2/11 3:30:41

敦煌。 甘肃西北部,丝绸之路 上的重镇。古代的玉门关就在此地,阳关也在附近。唐诗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因为这里被沙漠戈壁包围,仅有少部分地方有绿洲,而传统的杨柳,在沙漠地区很难存活,这里和中原的气候迥然不同。

这里气候干燥,夏天的高温可以高达40多度,而冬天可以低到零下28.5度。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极端的环境,上古时期就有人居住,且汉朝时,击退匈奴,这里成为边塞重镇,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方的交流,必经之路就是这里。这里不多的绿洲,养活了大量的人口,成为商业贸易的重镇,也是佛教东传的一个重要门户和通道,极端的气候反而使佛教盛行,这里自秦汉就开凿了大量的佛教石窟,到了唐朝多达千座。唐僧取经后回归大唐,也是通过敦煌和长安。

这里有大量的边关将士,商人,僧人,百姓,繁荣归繁荣,但是这里的冬天,也的确是寒冷。

敦煌自明朝建立长城之后,关塞的地位下降,也就没落,甚至明朝之后很少有人听说敦煌。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圆箓发现"藏经洞",此后数年由于清朝的腐朽没落,英法巧取豪夺,卷走了大量的物经书,敦煌这才引起重视和轰动,这些建筑,壁画,经卷的存在为我们展示了敦煌恢弘厚重的历史,和我国历史的一个璀璨切面。

其中有大量的唐朝到五代之间的民间曲子词,当你看到这些带着鲜活口语的古代的诗歌时,仿佛敦煌的历史立体而生动起来。

“沙门入言如来典句。盖不虚拈。令护命于九旬。遣加提于一月。是以共邀流辈。同出精蓝。讽宝偈于长街。浣深怀于碧涧。希添忍服。望济寒衣。他时猊座。上答酬恩。此日轩阶。略呈雅韵。”

这是巡查此地的官员,到达敦煌,考察民情。有僧人来拜访,首先谈的是佛教的典章,然后说了,我们接到上头的指示,在这里做长生颂经,这种活动我们进行到正月。我们率领了僧众,白天在长街上祝祷,晚上在河边洗衣裳。但是我们这里缺少过冬的衣裳,我是来请求施舍的。

“远辞萧寺来相谒。总把衷肠斩切说。

一回吟了一伤心。一遍言时一气咽。”平吟

这首诗应该是官署的记录管记录了僧人来时,那种凄切的状态。

从寒冷的寺庙过来拜访,将内心话诚恳地说出来,唱了一回一伤心,说一遍事,他哽咽,也让在场的人动容。

那么这个僧人说的哪些话呢?

“话苦辛。申恳切。

数个师僧门刃列。

只为全无一事衣,如何御彼三冬雪。”唐 · 敦煌曲子其一 望寄寒衣十五首

已经无从知道这个僧人是用怎样的声调,来唱这首诗歌,但是可以相见,用唱诵诗词的方式,获得认同,解决问题,在敦煌或者在唐朝可能是一大特色。

说着这里生活的辛苦,我的请求十分恳切。

好几个僧人,在冬天的门口罗列站立,像刀剑一样冷瘦,因为他们没有过冬的衣裳,如何来抵挡这冬天即将到来的大雪?

“最伤情。难申说。

杖笠三冬皆总阙。

寒窗冷慑一无衣,如何御彼三冬雪。” 望寄寒衣十五首

我最伤感也最难为情,也最难以诉说。我们用的木棍斗笠,冬天里都短缺,窗户的风灌进来,却没有过冬的衣裳,怎么能够抵御这三冬的寒雪。

“命同人,相提箧。

总向朱门陈恳切。

不是三冬总没衣,谁能向此谈扬说。” 望寄寒衣十五首

我命令同行的人抬着空箱子,我来这高门大户,恳切请求,如果不是冬天里没有衣裳,谁愿意在此这样的乞求,在这样的场所申请?

“恨严凝。兼腊月。

既是多寒且无热。

怕怖忧煎将告来,垂慈御彼三冬雪。”望寄寒衣十五首

我们恨着严寒天气,又是风雪腊月天,这里多寒,没有温暖,忧患恐惧煎熬即将到来,请求您们施舍衣裳,让我们抵抗冬天的雪吧。

“尊夫人。也相谒。

敬佛敬僧人尽说。

背子衫裙百种衣,施交御彼三冬雪。” 其十一 望寄寒衣十五首

尊敬的夫人,我也拜拜你,人们都说你敬佛,是个好心肠的人,您的褙子衣裳有百种,请你施舍一点给我们抵抗这严寒天气。

“诸郎君。不要说。

记爱打傍兼出热。

酒沾墨污损伤衣,施僧御彼三冬雪。”其十二 望寄寒衣十五首

诸位郎官,你们不要嘲笑我们,你们经常运动游玩,身体暖和,经常酒和墨损伤了衣裳,如果你们不需要那些衣裳,请你们捐出来,给我们抵抗这风雪吧。

我节录了几首,但是十几首的歌曲,都无一例外是围绕三冬雪的寒冷展开,可以知道唐朝敦煌的冬天,极度寒冷。也许又遇上了比往年更为寒冷的天气,连这些一向苦修的僧人也觉得恐怖悲伤,才向高官请求寒衣支援吧。言辞平易恳切,凄切动人。

那么敦煌的将士们呢?虽然有朝廷给予的寒衣,但是这样的衣裳,未必厚实,能够抵御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且边关物质条件非常有限,所以唐朝还有个规定,就是让家人制作冬衣,通过驿站和运输送给当兵的家人。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盛唐时候的李白,依然可以看到这样的动员场景,边关来了通知,赶紧做厚棉袄送到前线,长安的女子在冬天里不眠不休,冻着手一夜做出棉衣,又一大早上抱着衣裳送到驿站,想得见天寒地冻的时候,这些女子还在牵挂家人,这棉袄什么时候能够到临洮,也就是敦煌附近的边关。

在这之前,她们也一定听到过那里冬天冻死人的传闻。

“十二月季冬冬已极。寒衣欲送愁情逼。

莫怪裁缝针脚粗。为忆啼多竟无力。”唐 · 敦煌曲子 十二月 其十二 边使戎衣十二首

在这样一首从敦煌保留下来的诗词里,也可以看到,这可能是一个女子的诗信。

十二月晚冬,冬天冷到了极致,我给你缝制寒衣,时间短,心情乱。

请不要怨恨我缝制的针脚粗,我想到你在边关吃苦,针线都拿不稳,急忙颤抖中给你做的衣裳啊。

在唐朝,棉花还没有大规模种植商业化,对付冬天的棉衣里,并不是棉花,是布头,丝麻,动物羽,芦苇或者树叶。只有财力丰厚的人才能穿貂裘。在敦煌冬天的严寒里,僧人们冻得向朱门求救,而那些边关的将士却年复一年在寒冷中守卫着国土,这样在一首首真切的敦煌曲子词里,看到当年的艰辛和寒苦,文明是这样在风雪寒冷真实中传承下来。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更多文章

  • 都说李白爱自夸,其实还有两个诗人的自夸水平不比他差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白如何自夸,李白是最厉害的诗人吗,李白的才华有多厉害

    当然,这些都是零散的存在李白所写诗中的自夸,其实李白早年曾写过一首自我介绍的诗,不过小佛认为,说这首诗是自夸诗更为合适,李白的这首诗简直狂出了他年轻时期的新高度——《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青莲居士谪仙人”,青莲居士是李白的号,谪

  • 武则天寝宫中的密室,每晚睡前都得进一次,揭开其不为人知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寝宫内的密室,武则天时期的寝宫在哪,旧版武则天皇后寝宫

    封建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主要社会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在于权力主要集中于皇帝一人身上,他的权力比其他所有人加起来都大。这样的制度也造就了皇帝身份的尊贵,古代所有的皇帝都必须名正言顺,有着合理的登基理由,而在武则天之前皇帝都是由男性担任。古时候女性地位十分低下,甚至一度成为男性的附属品,到了唐朝这一情况有所

  • 武则天活到81岁,临死前说的十个字,道出她内心深处无尽的遗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临死前留下的10个字,武则天晚年最荒唐的一件事是什么,武则天临终时的四句话

    说起武则天,大家都惊叹这是位奇女子。作为一辈女流,她不惜上位争宠。凭着倾城美貌,攀附了两代皇帝。最终自己夺权,成为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从而可以看出,武则天绝不是等闲之辈。她虽是女儿身,可却拥有着与男子一般的胸怀与心机。为了顺利上位,她不惜牺牲了很多人的性命,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女儿。顺利掌权之后,她也不

  • 唐高宗为何要把亲妹入葬“皇后陵”?专家研究壁画后感叹:一言难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高宗陵墓,唐高宗墓挖开了么,唐高宗的墓有多少宝贝

    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尽管皇帝拥有着绝对权力,但一位明君若要将国家治理的繁荣昌盛,自己的功绩能流芳百世,就必须注重和赢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古代治国都崇尚“仁政”,唐太宗李世民更是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自己的座右铭。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有时也会肆意妄为,甚至做出一些蔑视司法,

  • 并未诞下子嗣的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死后,是如何度过余下30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西藏现在可以算是许多文艺青年心中圣地,平常生活中烦心事太多,自然而然就向往更加简单、纯粹的地方,西藏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屹立在拉萨的西北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历经千年不倒。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保留最为庞大的城堡建筑群,是曾经的西藏统治者松赞干布,对不远万里自唐朝而来的文成公主爱的象征

  • 宰相写下“青鹅”两字被杀,大臣们疑惑不解,武则天:把字拆开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宰相因写青娥2字被武则天处死,武则天临死前三件事件,武则天秘史宰相

    能够于一众男性皇族后裔子孙中脱颖而出,还能够驾驭全朝文武百官,需要何等的气魄与胆识!自古而今,只有武则天做到了,也只有武则天能够做到并且令人信服,毕竟,由她统治的大唐王朝时期,是盛世繁华,是百姓安居乐业之所。虽然当时文武百官绝大多数都是对武则天的统治表示无可厚非的赞同,却也有小部分朝臣还是持反对的态

  • 乐府夏歌七首,品读南北朝时代早夏情歌,旖旎真挚,清新动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北朝乐府代表作,南北朝乐府民歌100首,南北朝的古诗夏歌

    南北朝时代是东晋到隋唐之间一个长达170年,一个政权林立,南北割裂的时代。其中南方虽然经历东晋宋齐梁陈五个朝代,但是政权中心始终在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上层政权的更迭虽然对百姓生活造成影响,但是民间相对繁荣,也没有汉朝那种儒家思想,在江南地区式微,经济的发达,商业贸易的增多,催生了很多民间歌曲,或

  • 八王之乱导致了西晋的亡国,这八王最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晋八王之乱是哪八王,八王共治是哪八王,八王和八王妃

    八王之乱图在西晋建立后,司马炎为了巩固统治,就分封了大量的司马家族子弟为王。这些西晋的皇亲国戚们到了地方后,逐渐形成了割据一方的实力。在司马炎死后,由于晋惠帝司马衷的无能,导致了皇后贾南风的干政,从而引发了西晋皇族内部为了争斗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今天,笔者就来讲一下这“八王之乱”中的八王,八王之乱导

  • 狄仁杰曾担任的河北道行军大总管,权力巨大,能调动多少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在《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和李元芳无疑是十分著名的两个人物,其中狄仁杰在里面先后担任过:陇右道、山南道、江南道黜陟使,和河北道行军大总管。那么河北道行军大总管的权力很大,能够调动多少军队呢?元朝之前的中国是没有行省制度的,朝廷负责的就是每个州的事务和管理,但是因为当时王朝很大,官员太多,所以就需要去

  • 曹操如何死的?关于他葬在何处,为何后世存在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曹操是怎样死的,曹操定居何处,曹操的首级葬在什么地方

    影视图片曹操死后的安葬,其死前曾有遗令,认为天下还未安定,不便按照古代王制葬礼进行。并要求安葬后,不必身着孝服继续守孝。装殓时,就穿常服,禁止陪葬金玉珍宝。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无藏金玉珍宝”,有些人结合史料,揣摩曹操的心思,认为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一文中,说他设立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