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永乐一朝最强的王者是谁?不是朱棣!明史仁宗本纪道出了真相

大明永乐一朝最强的王者是谁?不是朱棣!明史仁宗本纪道出了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266 更新时间:2024/2/4 10:45:34

当了二十年太子,却有十年时间是做皇帝的事情,虽为太子实则是大明朝最大的王者!讲到这段历史,肯定有很多朋友不相信,在封建王朝,皇权是永远不可侵犯的,作为统治阶层最高的领导者朱棣,怎么可能让这种情况出生?他就是造反派出生,永乐一朝还是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里夺回来的!他就不怕有人造他的“反”?

历朝历代的皇宫为了那把龙椅,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利,往往都是“腥风血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胜者为王败者寇,已经是不瞒的事实,为了皇权不惜“父子反目”、“兄弟相残”比比皆是,这是每一个朝代在更替的时候都是无法避免的。

而到了永乐这一朝,朱棣却是另一番景象,为了防止宫廷政变,避免兄弟反目,让皇权能顺利交接到下一任君主,于是早早地就立下了太子,这便是朱高炽,十分的肥胖还有一些跛脚的太子,其实是最不受朱棣待见的,但是朱棣却给了他最大的权利,使得他成为了永乐一朝最强的王者,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有一个胸怀万民的“仁心”。

燕王世子出生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高炽生于凤阳府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燕王世子,是朱棣和徐皇后的第一个孩子,是属于皇室中的嫡长子,这是所有皇子之最,就像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一样,有皇位或者王位的继承权。

此时的朱棣还和徐达在北平守护边疆,对自己这第1个孩子的出世还是有些许期待的,正是因为此事朱元彰才封朱棣为阎王,带领着他的孩子以及家人到北平就番,我是第1个孩子朱高炽,他的名字就是朱元彰给取的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朱元彰就十分的喜爱这个孙子,从而爱屋及乌才有了朱棣燕王的这个爵位!

艰难继任太子之位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了自己侄子朱允文的江山,在南京登基之后迁都北平,也算是诠释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豪言。此时的朱棣已经荣登九五之尊,成为了大明朝的第3位皇帝,而此时的他在立太子的这件事情上犹豫不决,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这个长子朱高炽自从长大之后就10分的肥胖,而且还有一点跛脚,这和朱棣英勇高大威武的形象完全不符合,觉得他的形象不适合成为一代帝王,反而觉得自己的第2个儿子朱高煦英勇高大威武,非常像年轻时候的自己。就有意愿的立朱高煦为太子,但是这一个决定遭到了当时的大臣三杨以及徐皇后的反对,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有立下过立储的规矩,一定势立嫡,而且朱高炽对人大度宽容非常仁厚,很得大臣的喜欢和追随!

在徐皇后以及三杨的极力阻止之下,朱棣最后还是立朱高炽为太子!虽然朱高炽被立为太子,但是他的两个弟弟,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并不承认大哥太子之位的身份,她们俩也时常希望老爹能够废掉大哥这个太子,立他们的为太子,所以经常在朱棣的面前给朱高炽找麻烦,经常在朱棣面前说他的坏话。

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经常利用自己的下属诬陷于他。刚开始朱棣还不怎么相信,但是谎话说多了也就不得不让人相信了,所以朱棣很想废掉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但是后来经过朱棣派锦衣卫的调查,这些事情都是“子虚乌有”,都是被别人陷害的,虽然自己这个嫡长子十分的肥胖,毫无帝王形象,但是颇有有仁者之心,处理事情也是条条有道,也让满朝的文武心服口服,故而也就打消了自己废太子的想法,更何况朱棣十分喜欢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也希望自己将皇位传到这一个聪明伶俐的孙子身上!

虽说朱高炽太子之位得以确定,但是他的两个弟弟时常给他使袢子,在朱棣面前进谗言。但是他这个当大哥的从来都没有怨恨过自己的两个弟弟,有时候她们犯错还替她们在朱棣面前求情。甚至朱棣知道她们要造反要杀她们的时候,朱高炽更是用自己的身体挡住父亲的剑,从而阻止父亲杀害自己的两个弟弟!这完全就是以怨报德,完全符合明仁宗的这个称号!

监国二十年

在朱棣去世的最后20年时间,这个老头子全然是在军队里度过的,因为他要给自己的孙子留下一个太平盛世,就必须要解决北方的游牧民族对大明朝的骚扰。这20年时间中,他5次北伐,将北方的游牧民族打得呱呱大叫。而这二十年的时间中,几乎都是朱高炽在处理国家的政事!

朱棣要北伐,要打仗,就得让自己这个太子来监国,还得要让他管好打仗的后勤,而朱高炽也不负众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日以继夜,保障了朱棣5次北伐的后勤,闲暇时间还要处理国政,可是忙的不亦乐乎。正因为自己的兢兢业业,才促成了朱棣4次北伐的胜利,为大明朝的“仁宣之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而此时的太子朱高炽,虽然身为太子,但是却做了皇帝的事情。做了20年的太子,有10年时间做了皇帝该做的事情!这10年处理国政的时间就完全是朱高炽展现帝王才能的时间,他俨然就已经成为了一代帝王了。

背后势力惊人

朱棣第4次北伐成功后回到了紫禁城,他又做回了自己的皇帝,朱高炽又做回了自己的太子。此时他的二儿子朱高旭仗着自己的军功,联合大内的宦官,经常在朱棣面前说朱高炽的坏话,经常落井下石。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废掉大哥的太子之位,这样自己才有机会!

面对这种情况,朱棣也十分的烦躁,也对朱高炽产生了怀疑的心理,特别是朱高煦说他的大哥在自己监国的时候培植亲信,准备造反,这事让朱棣十分不喜欢的,从而离间了朱棣和朱高赐父子的关系,因为皇权是不允许任何人窥伺的,就算是自己的儿子也不允许。

所以朱棣便当着朱高煦的面,痛斥朱高炽的所作所为,准备废掉他的太子之位!

然而废太子的言论一出满天下的府,州、道、县的父母官以及朝廷的重臣纷纷上奏为太子担保,此时的朱棣才知道自己这一个儿子已经不是当初的太子啦,想要废太子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然而最后朱棣通过调查这些事情都是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编造的谎言,陷害他大哥的假消息,这也让朱棣十分的愤怒,因为他本来就是造反出身,他更不希望是自己的子孙后代为了皇权也沾染上自己亲人的血。再加上朱高煦建国的这20年的时间,没有一点过错,反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繁荣昌盛。而且他的仁厚之心彰显了一代明君的风范,朱棣至此便打消了废太子的想法!

从此之后谁要再说朱高炽的坏话,谁要再给他使绊子一定绝不轻饶!

这便是朱高炽背后的力量,让朱棣都觉得害怕。而此时的朝廷,似乎已经不是他朱棣的朝廷了,而是太子朱高炽的朝廷!在朱棣北伐的20年时间中,太子监国,天下的士子经历了4次科举考试,而这些科举考试的进士都是朱高炽的门生,朝廷里面的大臣几乎也都是追随朱高炽的。

朝中三杨便是朱高炽的铁杆粉丝,这俨然就是太子党,而此时的军队的权力也全部掌握在朱高炽的手里,各种军队的将领全部是朱高炽一手提拔和安排的。整个国家,整个军队都属于朱高炽一人的,完全和朱棣没有任何关系了!

但是朱高炽培养的这些人们,都是通过正常的途径挑选出来的,没有其他的意图,也就是说朱高炽的太子党是正道光明的太子党,完全不是为了夺嫡,为了争皇位而形成的太子党,因为朱高炽他没有那样狠毒的心,也没有私心,鞥没有造反的想法,对皇权没有一点伤害,反而对国家是有利的,所以朱棣便默认了太子党的存在!

结语

记得在《大明风华》里面有一个片段,朱棣要用朱瞻基的性命去取换朱允文的性命,这下便激怒了为人憨厚的朱高炽,此时的他为了自己的儿子,已经不顾父子之情了,俨然地顶撞朱棣,还说出了,如果朱棣这样做就一定会造他的反的话,这些话让在场的朱瞻基吓的大汗直流,没想到自己这个憨憨的爹会有这么大的骨气和底气,完全变了一个人!

此时的朱棣才和他的孙子朱瞻基说:你可知道现在的大明朝谁最有实力的,别看你的二叔朱高煦他们每天耀武扬威的,但是大明朝的权利都掌握在你的父亲的手里。这时候朱瞻基才明白自己的父亲背后强大的势力,才明白自己父亲憨憨厚厚的背后故事 ,才明白自己的父亲才是大明朝最强的人,韬光养晦才是真正的角色!

朱棣也知道他的两个儿子,朱高旭,朱高随她们要造反,都是闹着玩儿的,但是自己的这一个嫡长子太子朱高炽要造反,那确实会成功,所以他才打消了杀朱允文的念头。

反过来看朱高炽,他经营了朝廷20年,上上下下不管是朝廷,不管是军队,还是天下的州府县,都是他自己的人,他才是永乐一朝的最强王者,才是永乐一朝最大的boss。所以对于两个弟弟的胡作非为他可以毫不顾忌,实际上他早就已经明白,他的太子之位是没有人撼动的,就陪着他们玩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命运有定数 宋朝道士预言精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生辰八字预言生死,道士的预言是真的吗,道士预言皇帝能活多久

    宋朝道士预言名相张浚及其二子的仕途。张浚(1097∼1164年),字德远,是宋朝抗金将领、名相。宋徽宗时考中进士,被授予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官职;高宗时被重用,被升至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出任右相;孝宗继位后,被封为“魏国公”。张浚历经五朝,受三代帝王重用。他这段跨越了几十载的仕途,早在其入仕之

  • 北宋历史上的高光时刻:铁血君主遇上铁血宰相,外敌入侵就开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最贤明的帝王,北宋名臣全表,北宋设置的副宰相的名字

    北宋在历史上少有高光时刻,宋太宗的“驴车战神”以及靖康之乱时徽宗和钦宗的表现令人作呕。可是北宋还是有明主和贤臣的,难得硬气了一次,有铁血之称,可惜最后还是功败垂成,丧失了大好机会,这段历史发生在哪个时期呢?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聊聊年少即位,朝廷党争激烈北宋的铁血君王指的是宋哲宗赵煦,他是宋朝的第七位皇帝

  • 当包拯60岁时,他没有儿子,他的儿媳听说后哭了:这是你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包拯出生后为什么跟着哥哥和嫂子,包拯60岁才知道自己有儿子,包拯在60岁寿宴上感叹膝下无子

    历史不仅是知识的一个非常有价值部分,而且为其他许多部分开辟了道路,为许多科学提供了材料-休谟文章类型/历史信息阅读2分钟包拯是宋代著名的清官,他的生活诚实正直廉明。28岁时,高中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但为了更好地孝敬母亲,他选择辞职,放弃名利。母亲去世后,他再次开始了他的仕途,他所到之处,都会破获

  • 茂德帝姬是宋徽宗爱女,靖康之耻后她的下场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茂德帝姬痛苦的闭上眼睛,北宋茂德帝姬,完颜宗望折磨茂德帝姬视频

    赵福金本来已经嫁到了蔡家,与蔡鞗至少生有两个儿子。靖康元年,金朝二皇子完颜宗望与国相完颜宗翰向宋朝提出要求,如果宋徽宗不亲自出城投降,就必须交出他的妻子女儿。宋徽宗为了拖延时间宰相蔡京等二十九位获罪大臣的家属交给了金人。完颜宗望听说宋朝后宫的妃嫔与帝姬都长得十分美丽,于是便商议要与赵福金和亲。杨天吉

  • 宋代的瓷器多以造型取胜,瓷器大多是素色的,为啥清代的瓷器装饰繁缛富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代瓷器的艺术特色,宋代瓷器的代表器型,宋代瓷器分类和特征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段话出自我国第一部工艺造物专著《考工记》。意思是人类在造物活动中要遵循“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等因素。古人造物的初衷多以实用为目的。“器完而不饰”,这是西汉刘安在《淮南子.齐俗训》中提出的主张,强调好的功能就是美的形式。“器完而不饰”是

  • 朱橚:朱元璋第五子,朱棣同母弟,在明朝丢人,在世界上贡献巨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橚和朱棣,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厉害吗,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墓地出土文物

    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朱橚,他不仅挪过一次封地,还被朱元璋骂过、贬过,好不容易回到原来的封地过了几年安稳日子,等到朱允炆即位登基,他又是第一波被削藩中的一个,开始流放生活。他的一生很坎坷,也正是被贬的经历成就了他的植物学家的一生,写出了很多经典的医学和植物学作品。他可能不是一位优秀的藩王,甚至在明朝来说

  • 朱棣攻入皇城后,为何先不急着登基,而是斩尽后宫的妃子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棣第一次登基,为什么朱棣攻入皇城却不着急登基,朱棣破皇城杀多少人

    朱棣是大明朝的第三任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任期间办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他的皇位并不是靠继承而来的,他是在靖难之役之后才登上的皇位。当他攻入南京城之后,没有着急的登基上位,而是要杀尽后宫的妃嫔,这是为什么呢?历史总是带些偶然性,就像靖难之役一样,前期的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而朱棣凭借着而

  • 景致记录:广西崇左的碧云洞,贵州盘县也有,徐霞客曾到过哪一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1637年)十月初六,徐霞客在映霞庵里,想从归顺到富州,人们劝他经南丹到贵州,归顺有军队驻守,不易通过。徐霞客悬而不决,赶到班氏神庙去求签,以决定走哪条路。班氏神庙祭祀的是东汉班夫人。东汉时,班夫人曾献粟给伏波将军马援,以保一方平安。徐霞客求完签,碰见几个儒生在庙中祭祀,他向他们打听如何去归顺

  • 明朝共有16位皇帝,把他们的名字连起来念,将发现一个神奇的组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古人认为,名字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运势。所以他们取名字非常讲究,希望能通过名字给孩子带来一生好运。因此高门显贵的人家都会给孩子取一个寓意好的名字。明朝的16位皇帝,他们的名字就含有明太祖朱元璋的美好希冀。把这些名字放到一起来看,竟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组合。明朝16位帝王的名字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

  • 投降李自成的明朝贪官, 自比李世民和齐桓公重臣, 最终如此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末投降李自成的官员,李自成是怎么被皇帝赐死的,明朝野史李自成

    贰臣传 在封建王朝下,贪官在面临朝代变换的生死抉择时,必然会苟且偷生、选择利益更大的一条路。不过利益越大,风险就越大,最后往往会一无所有。明末崇祯年间的项煜,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贪官。项煜是南京吴县人,字仲昭,号水心,明天启六年考中进士,在明朝官至詹事府(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事务的机构)少詹,正四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