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虽然一度废弃了科举制,但是最后还是在一班汉臣和亲汉蒙古人的鼓动下恢复了科举,所以刘伯温才能当元朝的进士。元朝接受汉文化的影响虽然没有清朝多,但实际上还是有一些的。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为什么同为少数民族政权,元朝98年就消亡了,清朝国祚296,或者268年(从入关开始算的话)却还有能延续下去的样子。
首先一个原因应该说还是元朝的民族政策出现了问题,虽然汉人也可以少部分当官,但是整体而言,汉人百姓在社会上的等级还是要比蒙古人低很多的,很多蒙古人胡作非为,让民间有了“十户一菜刀”、“摔头胎”等做法。相比之下,满人的民族政策确实好一些,倒不是说他们没有形成特权阶级,而是说他们比元朝的民族政策好。
第二,元朝是一个马上得天下的政权,蒙古人骁勇善战,所向披靡,一直打到欧洲。但是,他们之间的内斗也非常严重,比如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长达四年的汗位之争,比如持续了42年的海都之乱,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等国家联手对抗忽必烈和伊儿汗国,搞得忽必烈都74岁了还得御驾亲征。这场较量的背后即是权力的斗争,也是蒙古正统派和汉化派之间的“路线”斗争,众汗王不满已经被汉化忽必烈,要求恢复蒙古人的本色。
第三,除了内耗,精力旺盛的蒙古人还把力气往开疆拓土上用,他们是天生的征服者,不仅要征服自己人,更要征服外邦人,比如日本,安南,占城,爪哇,缅甸等地方都曾遭到过他们凶猛的进攻,蒙古人就是从北方来的,所以他们的敌人在南方,所以他们在南方用兵,会看元朝末期,农民起义大多都在江南,次数在400以上。不管有多少的力气,这么消耗下去也要筋疲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