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一
首先,根据史料记载,楚国(前1115年—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对于楚国来说,在地理位置上远离周王室的核心区域,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臣服于周王室。因此,为了控制和限制楚国,周天子分封了随国等姬姓诸侯国。在此基础上,随国自从西周早期登上历史舞台始,便同楚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换而言之,楚国和随国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楚国和周王室之间的关系。在周王室强大时,随国可以遏制住楚国。不过,楚国强大时,随国的压力自然大了。
[var1]
二
根据《左传》等史料的记载,作为“汉阳诸姬”之首的随国,在西周时期成为楚国北进中原的主要阻碍。当然,这也是因为西周时期,周王室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实力,足以威慑楚国等诸侯国。在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也即进入到春秋时期后,不仅楚国逐渐崛起,郑国、齐国、晋国等诸侯国也开始争霸中原。在楚武王在位后期,便开始大规模的进攻随国。彼时,随国没有畏惧楚国,而是进行积极地防御,并且拒绝参加楚国主持的沈鹿之会。当然,随国的行为,自然引起了楚国的不满,促使楚国不断攻打随国。
[var1]
三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再次攻打随国。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次战役中,楚武王突然去世。对此,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秘不发丧,并在溠水筑桥,在随国境外建筑营垒。由此,楚国的大军出击,促使随国人恐惧,向楚军求和。在楚武王之后,楚成王向周天子进贡以巩固王位,大力开拓疆域。先后灭亡弦、黄、英、夔等诸侯国。在此基础上,楚国的实力完全不输当时的齐国、晋国。到了楚成王三十二年,也即公元前640年,随国依靠汉水东边各诸侯的力量背叛楚国。同年冬天,楚成王派遣大军进攻随国,促使随国再一次向楚国求和。
[var1]
四
最后,自楚成王之后,随国逐渐臣服于楚国。公元前506年,吴、蔡、唐联军攻入楚国的郢都,也即因为柏举之战的失败,楚国差一点被吴国消灭。彼时,楚国君主楚昭王最终逃入随国。在此背景下,吴国大军虽然追到了随国,却没有继续进攻下去。而这,很可能是因为忌惮随国的实力。也即正是因为具有一定的实力,随国面对楚国、吴国、齐国、晋国等大国,得以坚持到了战国时期。当然,进入到魏国、赵国、韩国、齐国、楚国、燕国、秦国战国七雄争霸的历史阶段,随国还是被楚国消灭了。在随国被楚国消灭后,随国后人很多就以“随”这一国号作为自己的姓氏,随姓得姓以后,在发展中还在清河(今属河北)一带形成望族,以致仍被人当作随姓的代表郡望。